國際會計準則
基本介紹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并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逐步開著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計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籍記載,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并對財物收支采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后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實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中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 古代賬簿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并編制“進繳表”(即利潤表)和“存該表”(即資產負債表),實行雙軌計算盈虧,在兩表上計算得出的盈虧數應當相等,稱為“合龍門”,以此核對全部賬目的正誤。之后,又產生了“四腳賬”(也稱“天地合賬”),這種方法是:對每一筆賬項既登記“來賬”,又登記“去賬”,以反映同一賬項的來龍去脈。“四柱清冊”、“龍門賬”和”四腳賬”顯示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傳統中式簿民的特色。
歷史沿革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于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采用復式記帳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征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使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準化、通用化和規范化。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后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后的核算與分析。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于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從不同角度考察會計,可對會計本質得出不同的認識。這些認識可概括為:(1)會計是反映和監督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一種方法,是管理經濟的工具。(2)會計是一個收集、處理和輸送經濟信息的信息系統。(3)會計是通過收集處理和利用經濟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組織、控制、 古時賬簿調節和指導,促使人們比較分析,講求經濟效益的一種以價值活動為對象的管理活動。早期的會計包括審計。習慣上,對擔任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簡稱為會計,有時把會計作為會計學的同義語。
2005年11月8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秘書長王軍先生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戴維.泰迪爵士簽署了聯合聲明,確認了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了實質性趨同。
【國際會計準則】相關文章:
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區別09-08
國際會計準則介紹03-28
美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12-27
企業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異同分析03-08
企業會計準則的對比06-03
國際接待到底有多國際03-10
新會計準則中英對照02-28
Sun國際認證03-13
什么是國際板02-26
什么是國際學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