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學管理的是與非
管理是否有國別差異?還是只有先進和落后之別?那些來自于中國傳統古籍中的思想是文化精華還是歷史糟粕?即使存在中國式管理且具有先進性,是應該從當代的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去提煉挖掘還是應該從《論語》等古文中去咬文嚼字?今天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一些相關的資料來幫助大家,希望對您有幫助!
國學管理的是與非
清末時期西方列強借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后,關于中學和西學孰優孰劣、如何結合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糾結。“全盤西化”、“洋為中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或“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等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給中國開出的富民強國的藥方,改革開放之后,國人實際上是又一次被來自國外的豐富物質和強大的企業所震撼和沖擊,不得不再一次以謙卑的心態學習西方企業的管理理論和實踐,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不加甄別的照單全收。
那么,站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時點上的中國企業,實際上又一次面臨著中學和西學如何取舍和融合的困惑。一方面一些傾向于原版仿效西方管理的企業,開始感受到一些引進的管理工具或模式無法真正融入企業(如ERP和平衡記分卡在實踐中的高失敗率);另一方面,一些我們認為繼承于傳統且比較有效的管理體制,在企業走向規模經營或遭遇行業變革的時候也受到了考驗和沖擊,如聯想一直倡導一種“家文化”,但是在2004年企業經營遭遇挫折不得不裁員的時候,“家文化”開始顯示出虛偽和殘酷的一面。
按我的思考,“全盤西化”不可能把企業帶到一個卓越的高度,一個基本的`原因在于,企業管理既包括可傳遞的顯性知識,也包括不可傳遞的隱形知識。而我們通過現在的商學院教育以及跨國公司管理的知識外溢效應能夠得到的,其實只是顯性知識,但管理的核心力和生發力又恰恰是在那些無法傳遞的隱形知識(或稱為緘默知識)中,這就很容易導致我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機械引進而無法靈活運用,或者是被動應用而無法不斷演繹發展。打個比方,就像武俠小說中得到了一本武功秘籍,但是上面只有招式而沒有內功心法一樣,你可以學得像模像樣,卻無法成為高手。
也就是說,這個內功心法只能是我們自己修煉,不可能繼續通過學習模仿來提高,國學中的厚重的文化土壤是我們的智慧源泉,從這個角度,國學管理熱至少中國企業管理從模仿走向自主創新的一種有益探索。
但是,也千萬不要忘記了我們在100多年的落后挨打的屈辱中獲得深刻反思和寶貴教訓,不要剛剛取得了一點成就就從自卑跳越到了唯我獨尊。在現在的國學管理熱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值得憂思的現象,如從傳統中學習帝王術、學習陰謀術、學習馭人術,開始可能會頗為自得,但逐漸把企業帶入一個勾心斗角的政治場,從而失去對外的競爭力。即使是那些單純從理論上看比較美妙的理念,如“仁義禮智信”,但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大量學術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弊端。孫子講: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雜于害而患可解。只有真正從正反兩方面了解了國學管理的利與害,才能更好的應用和指導管理實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承上是有斷層的,這也導致現在的國學熱中魚龍混雜,一些講授者利用受眾對傳統文化的懵懂和陌生,出于自利的目的有意的拔高或片面的傳播好的一面,企業不但不能從中受益,反而可能深受其害。
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無論是對傳統文化和西方管理的理解,還是對企業實踐經驗的總結,都還處于比較表面和膚淺的階段,更說不上融合貫通,這種沖突會讓企業管理者們感覺很難受。同樣這就像武俠小說中一個武功新秀體內積聚了深厚的真氣,但還無法充分運用一樣,需要的就是要打通“任督二脈”。但是在修煉管理的內功心法上不會有另外一個絕頂的武林高手來替我們打通,只能是企業界、學術界、媒體等有關各方互相參磨,探索出一個真正具有威力的“中國式管理”道路,這其中,自信與謙虛是兩種缺一不可的互補品格,自信讓我們不崇洋、不崇古,是學習而不是接受,是借鑒而不是照搬,謙虛讓我們不驕狂、不自滿,以開放的心態廣納之,以包容的心態深研之,積涓涓細流而成江河,最后才有望成澎湃之勢。
【淺談國學管理的是與非】相關文章:
什么是國學經典08-25
2016營銷體系的非營銷管理09-16
國學禮儀名言與釋義08-25
淺談團隊管理的核心08-23
淺談CAD的選擇與技巧09-21
淺談公司與自己的前途06-27
淺談企業危機管理06-23
企業危機管理淺談08-27
淺談“零現金”管理10-05
淺談采購風險管理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