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心理干預分析
導語: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幾乎每個人都在超負荷運轉,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感成分。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郁情緒。幾乎我們所有人都在某個時候覺得情緒低落,常常是因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持續性的抑郁--受影響的這段時期稱之為重度抑郁--則是另外一回事。在全世界,受某種形式的抑郁影響的人數占全部婦女的25%,全部男性的10%,以及全部青少年的5%。在美國,這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年大約有一億七百六十萬人因此而苦惱。
1 我國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研究概況
在清華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以(“抑郁”或“抑郁癥”或“抑郁障礙”)和(“老年人”或“老人” )和(“心理干預”或“心理治療”或“心理護理”)為主題進行檢索,時間限定在1980年~2008年,檢索到文獻525篇,然后根據“干預對象年齡在60歲及以上、干預方法基于心理學理論、干預內容針對抑郁、實證研究”的入選標準,最后得到文獻121篇。其中1980年~1997年0篇,1998年~2008年每年的文獻篇數依次為2,0,1,2,8,4,14,17,20,26,27。總體上看,我國針對老年抑郁開展心理干預的文獻較少,但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
2 我國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研究現狀
2.1 研究對象的選擇
研究對象是接受心理干預的老年群體。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特征,可以將已有研究進行分類。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種分類方法。①根據研究對象的抑郁程度來分類:抑郁癥的研究30項,占24.8%;抑郁癥狀的研究13項,占10.7%;抑郁程度輕重不一的研究15項,占12.4%;抑郁程度未說明的研究63項,占52.1%。②根據研究對象的招募來源進行分類:來自住院患者的抑郁樣本研究100項,占82.6%;來自門診患者的抑郁樣本研究12項,占9.9%;來自社區的抑郁樣本研究7項,占5.8%;來自養老機構的抑郁樣本研究2項,占1.7%。③根據研究對象是否軀體疾病伴發抑郁進行分類:單純性抑郁(無軀體疾病)的研究19項,占15.7%;腦梗死伴發抑郁的研究23例,占19%;心血管疾病伴發抑郁的研究20項,占16.5%;高血壓伴發抑郁的研究8項,占6.6%;糖尿病伴發抑郁的研究6項,占5%;其他軀體疾病伴發抑郁的研究45項,占37.2%。
2.2 心理干預的實驗設計
心理干預是在現實環境中對變量進行操縱,在研究方法上隸屬于實驗法。因此,心理干預設計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研究對變量的操控程度。真實驗設置了實驗變量(即實施干預的實驗組和未實施干預的控制組),并對自變量進行了嚴格操控,如對研究對象隨機選擇并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從而能夠準確評估心理干預的效果;準實驗也設置了實驗變量,但對自變量的操控不足,如研究對象不是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故對心理干預的效果評估有一定的誤差;非實驗沒有設置對照組,因此對心理干預的效果評估存在較大誤差〔6〕。絕大多數心理干預研究采用了單因素前后測量實驗設計。見表1。表1 心理干預研究的實驗設計,篇(略)
2.3 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的篩查、診斷和效果評估工具
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研究中,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二版(CCMD?Ⅱ)和第三版(CCMD?Ⅲ)分別使用了15次和14次;Zung自評抑郁量表(SDS)使用了56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使用了37次;老年抑郁量表(GDS)使用了19次。此外,相關工具還有流調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不過它們使用的次數較少。
2.4 心理干預的方法
在我國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的研究中,綜合心理干預方法出現了97次,占80.2%,綜合心理干預方法是指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心理干預方法,如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療法、認知性療法、放松療法等的不同組合。支持性療法出現了13次,占10.7%;認知療法出現了5次,占4.1%。此外,少數研究還采用了認知行為療法、中國道家認知療法、回憶療法和音樂療法等干預方法。
總體上說,我國老年抑郁心理干預基本設計為:①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對象主要來自于住院和門診病人,大多數老年抑郁樣本伴有軀體疾病;②實驗設計:以真實驗設計為主,少數采用了準實驗或非實驗設計;真實驗和準實驗全部采用單因素實驗設計,目前還沒有考慮到多因素實驗設計;③心理干預方法:大部分是綜合心理干預方法;④效果評估方法:大多數研究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抑郁的前后測量結果比較來判斷心理干預的效果。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實驗組前后測抑郁得分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抑郁得分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大多采用t檢驗;二是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抑郁程度分布人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通常采用卡方檢驗,通過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抑郁得分改變率的大小來計算各種類別的人數,如分為基本痊愈(干預后得分比干預前得分下降75%以上),顯效(干預后得分比干預前得分下降51%~75%),好轉(干預后得分比干預前得分下降25%~50%),無效(干預后得分比干預前得分下降低于25%)〔7〕。此外還可以根據抑郁量表的診斷標準決定各種類別的人數〔8〕。
3 我國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3.1 研究對象范圍狹窄
研究對象主要來自住院和門診病人,而來自社區和養老機構的樣本較少。社區和養老機構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居住和活動場所,對社區和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開展抑郁的早期篩查和心理干預可以使更廣大的老年人受益,能更有效地預防或延緩老年抑郁癥的發生。此外,心理干預的對象主要來自軀體疾病伴發抑郁的樣本,而單純抑郁樣本相對較少。這些因素使研究結果的推廣性受到限制。
3.2 老年抑郁的篩查和診斷標準問題
老年抑郁的篩查和診斷是心理干預的基礎工作,國內對抑郁癥的診斷主要采用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然而使用HAMD比較混亂,研究者關于該量表抑郁程度的劃界分有不同的標準。此外,有些研究中抑郁癥的'診斷單純采用SDS,而SDS是一個抑郁自評量表,它主要用于抑郁癥狀的篩查,用于抑郁癥的診斷是欠妥當的。
3.3 心理干預的實驗設計單一
從實驗設計本身來看,全部研究是單因素干預設計,目前還沒有出現多因素干預設計。雖然單因素設計簡單容易操作,所需要的被試量也較少。但由于現實情境中干預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單因素的設計只考慮了一種影響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和干預方法的交互作用,對干預效果的結果解釋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3.4 心理干預方法的介紹缺乏可參考性
我國老年抑郁心理干預主要采用了綜合心理干預方法,這也是當今國際上心理干預的一個主導方向〔9〕。心理干預研究者不再像以往那樣只恪守于一種心理干預方法,只信服于某一家學說,而是博取眾家之長,為其所用。然而國內研究介紹綜合心理干預方法時存在一些問題:只是羅列所采用的干預方法,而對于具體的心理干預流程的闡述比較簡單。如對各種干預方法的順序排列、干預的周期、干預次數以及每次干預所需時間等細節性東西較少介紹,從而不利于他人參考。
3.5 心理干預效果評估問題
我國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的效果評估大部分是由干預者本人執行,而較少采用單盲法或雙盲法排除實驗者的評分偏差。研究一般是在干預前施測一次,然后在干預結束后再施測一次,而較少在干預中期評估干預對象的抑郁狀況,這不利于有效監控心理干預的進程。同時研究也較少對心理干預的效果進行追蹤,這可能低估或高估心理干預的效果,前者可能忽視了“睡眠者效應”〔10〕(心理干預的效果隨著時間而增長,心理干預可能不能馬上導致抑郁的降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干預效果會逐漸顯現出來),后者可能忽略了心理干預只是暫時性起作用,隨著時間的變化研究對象的抑郁又復發了。此外,國內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的效果評估大多只是單純考慮干預前后抑郁得分的變化,而沒有考慮到干預效果評估的一些外部指標,如心理干預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11〕。
3.6 心理干預方法本土化的問題
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存在于一定的文化和生活背景中。中國有著與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價值理念,中國人可能有中國式抑郁〔12〕。尤其是中國的老年人,長期生活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下,傳統文化對其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大,其所產生的抑郁與中國文化可能有更密切的關系。然而,國內目前采用的老年抑郁心理干預方法多為國外引進,其哲學背景和價值理念具有很強的西方色彩。因此,這些心理干預方法是否完全適合中國老年人還值得進一步探討。國內針對老年抑郁采用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干預方法還較少,唯有一篇研究采用了中國道家認知療法來治療老年抑郁癥〔13〕。
早在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報告了在非傳染性疾病中,抑郁癥的負擔最重〔14〕。而老年人首當其沖,是潛在的高危人群。因此,可以預見今后針對老年抑郁開展心理干預將發揮重要作用。今后的研究應在老年抑郁的篩查和診斷上采用更可靠和一致的標準,應更多地關注生活在社區或養老機構的老人,同時對心理干預方法描述應突出其是如何具體開展的,注意對干預的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評估,以及研制根植于中國文化的干預方法。在研究設計上,應考慮采用多因素的實驗設計方法,可考慮干預對象抑郁程度、心理干預方法類型和干預測試時間點等多種因素的結合,這樣既可以對不同心理干預方法的效果進行比較,又可以發現干預效果如何隨時間變化,還可以考察不同干預方法是否對不同人群的干預效果存在差異。
【老年抑郁心理干預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