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基礎知識
色彩是我們觀察事物的第一認知,是最能觸動我們感官的視覺元素。色彩可以激發我們的聯想,刺激我們的情緒。在設計中,色彩的合理運用一直是個很重要的課題。
色彩是什么
色彩是可見光的作用所導致的視覺現象。光是一種電磁波,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投射到物體上,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進入人眼,大腦再把這種刺激反映成色彩信息。所以說,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可言。
色彩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飽和度。
色相作為色彩的首要特征,它指的是色彩的相貌,是我們區分不同顏色的判斷標準。色相由原色、間色和復色構成,且色相是無限豐富的。
明度,即色彩的亮度,明度反映的是色彩的深淺變化,一般情況下在顏色中加入白色,明度提高,加入黑色,明度降低。
飽和度即純度,指色彩的鮮艷程度。純度越高,色彩越鮮明,純度越低,色彩越黯淡。
色彩分類
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稱為原色。通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還原出原色。色光三原色為紅、綠、藍,與之對應的便是我們常常提到的RGB。
2.間色:由兩個原色混合得間色。色光三間為品紅、黃、青。顏料三原色指橙、綠、紫。
3.復色:由原色與間色混合,或間色與間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復色中包涵全部三原色,只是三原色的比例不同。
色彩淵源
中西方藝術的發展背后是兩種不同的色彩觀,一種是宗教的,感性的。一種是科學的,嚴謹的。西方藝術從基督教中衍生出來,從神學走向科學。背后的文化邏輯源于 亞里士多德的科學邏輯。而中國文化中的色彩觀以陰陽五行及儒道玄禪為基礎。下面我們概括的講講東西方各自色彩觀的形成過程 。
東方
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套十分科學嚴密的色彩色彩理論體系,這與中國綿延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封建社會一直認同的色彩體系是建立在陰陽 五行基礎之上的五行色彩學說,分別指赤,黃,青與黑白無色。所謂“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又有“土黃、金 白、木青、火赤、水墨”一說。在此基礎上,封建社會自上而下實行嚴密的“色彩統治”,自明清開始黃色開始被定為皇家專用色彩,且老百姓值得穿布衣,著白 色,粉色等素色衣物,高純度的色彩只在貴族間流行。所以這么看來,現在的中國人這么喜歡高彩度的色彩,如大紅,大綠等也可以理解。因為她們對于色彩的需求 被壓抑了太久,一旦這種規則被破除,便會井噴一樣的爆發出來。色彩的搭配講究完整性,一旦色相環中的一些色彩被禁止,將會破壞整體的.色彩搭配體系。所以直 到現在,中國在無色說之上沒有取得進一步的發展,也沒有形成完整嚴密的色彩理論體系。我們的鄰國日本叢明治維新時期就開始引進色彩學,并且在明治9年那么 早的期間在小學即已開設色彩學課程。直到當代,中國專業的色彩機構還是非常少,因此在色彩上還沒有辦法和發達國家對接。
西方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就提出:“全部的色彩來源于光,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就什么也看不見。黃色是大地、綠色是水、蘭色是天空大氣、紅色是火、黑色是黑 暗”。牛頓是西方色彩史上的開山鼻祖,著有《光學》一書,且通過三棱鏡原理發現了光的七色原理。自牛頓開始,西方的色彩科學開始一步步發展下去,直至 100年前美國的色彩學進入成熟期,開始領軍世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先生,今天各個行業里使用的蒙賽爾體系即為他所創造,(如圖,蒙賽爾體系是用立體模型來表示顏色的一種方法),至此色彩的三屬性(明度、彩度、色相)體系 初步確立。
因為色彩學早已被貫徹進西方社會每個相關領域,如建筑、服裝、裝飾、廣告等。色彩的選擇,不是簡單的幾個有品位的人就可以決定的,需要一套嚴謹的科學體系。其次,色彩科學被引進教育體系中,使得整體國民美學素質得以提升。這些都是是我們要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的。
色彩的感官特性
色彩可以調動我們某種特定的情緒,激活我們某種特定的感受。近年來,關于色彩心理學,色彩性格學說也越來越走俏,那么究竟色彩有哪些特點,能給人帶來什么影響?這里我們大致整理一下。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是人們在長時間的生活中積累的顏色感覺。且冷暖是個相對概念,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不同。通常情況下,紅色,橙色,粉色使人聯想到火 焰和太陽等事物,讓人感覺溫暖。藍色,紫色使人聯想到藍天冰雪等事物,讓人感覺寒冷。色彩的冷暖特性經常被應用在日常設計之中。夏季炎熱,電風扇必不可 少,電風扇的顏色大多為白色,極少數電扇是紅色,橙色。雖然吹出的風是一樣的,但紅色電扇更容易讓人產生熱的感覺。同樣在室內設計方面,冷色的裝修風格使 人感覺涼爽。實驗表明,暖色與冷色可以使人對房間的心理溫度相差2~3 。
色彩的重量
色彩本身沒有重量,只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舉個例子,如圖同等大小的10噸重錘,黑色款看上去明顯更重一些。我們經常講黑色厚重,深沉。白色輕盈,活潑。其實 在我們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形容詞的時候就已經在潛意識里給兩個顏色標注了重量。當人在無法用物理方法精確衡量物體重量時,往往就會不自覺地用情緒體驗來進行 度量。這時對于色彩的感知就排上用場。色彩的重量規律,相同顏色明度越低感覺越重。飽和度越低的顏色感覺越重。
色彩的擴張性
做個實驗,在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形狀里填入不同的色彩,如圖上A,B。將AB組合到一起,會明顯的發現A的形狀要大于B。色相上,諸如紅色,橘色等暖色系 色彩有擴張感。藍,紫等冷色系色彩具有收縮感。明度上,越亮的色彩擴張感越強。越暗的色彩收縮感越強,尤其是黑色。色彩的擴張性在設計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以時裝為例,深色系的服裝顯瘦,亮色系服裝顯胖,這似乎是任何人都知道的道理。在繪畫中,合理利用色彩的擴張性對畫面的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色彩的進退感
處于人眼相同距離的色彩,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這便是色彩的進退感,即色彩在對比過程中產生了先后關系。一般來說,補色的對比最強烈,所以視覺上兩塊顏 色的前后關系最明顯!凹t一綠”、“黃一藍”和“白一黑”三組補色組合中,具于前面的是紅色,黃色和白色。從明度方面講,明度高的在前,明度低的在后。從 飽和度方面講,高飽和度色彩在前,低飽和度色彩在后。當我們進行設計工作時,可以利用色彩的進退特性來制造空間感,也可以利用它強調主體物;瘖y時,眼影 通常使用深色就是利用這一原理來塑造眼窩的立體感。日本的插花藝術中,通常把顏色偏冷的花放在后面,把暖色系的花放在前面以制造縱深感。
色彩涵義
其實色彩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色彩可以使我們聯想到某種事物,或某段回憶,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人其實是靠著經驗與習慣生活的,而色彩能夠使我們聯想到曾經 的經驗與習慣,于是色彩也就有了意義,這意義不是色彩本身的,而是色彩背后所代表的事物帶給我們的。色彩是很難被理性衡量的,不同的人看到色彩有各自不同 的感受,例如大部分人看到綠色會想起植物,生命等積極性的東西,但也有人會聯想到綠帽子,因為他曾經被這樣悲催的感情生活傷害過,他可以說自己討厭綠色。 但我們刨除這些個別的元素,而選取大部分常規情況來看,色彩之于人們的含義是有大量共性存在的。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常規的含義展示給大家。
色彩搭配
搭配方式
常見的搭配方式有單色搭配,近似色搭配,補色搭配,分裂補色搭配,原色搭配。如下圖。
搭配原則
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很多種,這里介紹一種我個人比較認同的方式。日本設計師まりっぺ提出70%,25%,5%的配色比例原則,畫面中70%為底色,面積最大的 一塊,往往畫面的色調是有底色決定的。25%面積的為主色,畫面的核心區域多使用主區。5%為強調色,強調色在畫面中起到華龍點睛的作用,強調色多使用 與主色對比度較大的顏色,也可以嘗試利用色彩的互補關系來突出。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畫面不會只有3中顏色。遇到這種情況時,まりっぺ 主張在現有的配色方案中進行切割,從而不影響配色比例。
色彩模式
常見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HSB幾種。RGB是色光顯示模式,也是絕大多數電子顯示頻運用的模式。RGB分別指紅綠藍三個顏色,他們也被稱為色光 三原色。根據光學原理,人眼中識別的顏色是物體反射的光波,當光波投射到人眼時,越多的色光疊加,顏色就越亮。電子屏幕中的每一個像素都有紅綠藍三色組 成,然后這三色分別以不同的明度組合顯示各種色彩,在此基礎上千萬個像素以不同的色彩拼合成一副完整的畫面。
CMYK通常指的是印 刷色彩系統,顏料的特性與色光相反,越疊加越黑,所以顏料的三原色必須是可以吸收R,G,B的色彩,也就是RGB的補色:青,洋紅,黃色,由于不存在完美 的顏料,所以完美的黑色是無法通過疊加調和的,所以在這三色基礎上加入了黑色。RGB與CMYK雖然是不同的色彩系統,但通常情況下,他們是可以互相轉化 的。
與RGB與CMYK的色彩形成原理不同,HSB模式的色彩原理更符合色彩屬性原則即色相,明度與飽和度。這也更符合人眼的判斷 原理。H代表色相Hue,S代表飽和度Saturation,B代表亮度Brightness。在實際使用的時候較RGB與CMYK模式都要方便一些,在 此推薦設計師在調色的時候可以嘗試這用一下。繪圖軟件通常都裝有這個色彩模式。
【色彩的基礎知識】相關文章:
色彩基礎知識09-30
ps色彩基礎知識11-15
服裝色彩基礎知識09-27
色彩搭配基礎知識09-10
PS色彩的基礎知識和心得05-24
攝影師的色彩基礎知識08-27
紋繡師色彩基礎知識10-03
色彩搭配基礎知識「推薦」06-09
插花藝術的配色基礎知識:色彩知識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