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地區)生產總值的統計計算方法
國內(地區)生產總值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關于國內(地區)生產總值的統計知識,歡迎閱讀。
關于國內(地區)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中間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并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價值之和。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
生產法 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價值的一種方法。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增加值計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總產出一中間投入
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1)總產出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轉移價值。它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總規模。
(2)中間投入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的價值。中間投入也稱中間消耗,反映用于生產過程中的轉移價值。
(3)增加值即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后的差額,反映一定時期內各產業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
收入法 也稱分配法,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1)勞動者報酬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有貨幣形式的,也有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所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藥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和單位為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
(2)生產稅凈額指生產稅減生產補貼后的差額。生產稅指政府對生產單位從事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所征收的各種稅、附加費和規費。
(3)固定資產折舊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
(4)營業盈余指常住單位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后的余額。它相當于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
支出法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出口-進口)。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同一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計算中由于受資料來源的口徑范圍和計算方法的影響,會有一定的統計誤差。目前通常是以生產法或收入法為準,三種方法互相驗證,并將統計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國內(地區)生產總值的統計計算方法】相關文章:
4.ACCA國內考點
7.音箱功率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