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危機公關的十大殺手
網絡媒體的發展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新媒體平臺越來越多。Web2.0的熱潮還未消褪,又有人在歡呼新的時代。對于企業而言,網絡媒體一日千里的發展讓它們又愛又恨:一方面,網絡媒體提供了煥然一新的傳播平臺,信息傳播的快速、海量、無疆界特性以及令人激動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更利于俘獲新一代消費者;另一方面,由于公信力和規則的缺失,使得網絡媒體的信息來源和信息品質如同脫韁野馬,難以控制。企業時時刻刻都會感受到危機的強烈威脅,如履薄冰成為常態。
事實上,近年來由網絡媒體生發的企業危機,正在呈現不可遏止的爆發趨勢。更驚心動魄的是,一個人掀翻一個巨頭的時代正在到來。
當危機與網絡媒體緊密相聯,此前網絡媒體的所有優點驟然變身為致命的殺招。危機不再是可以一次性處理完畢的,誰都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N次傳播;危機也不再可能被有效控制在一個范圍之內,轉瞬之間就會傳遍世界;危機也不再是一個媒體、一個群體關注的焦點,而是睽睽眾目下的表演和狂歡。
客觀而言,網絡媒體上企業危機的成因紛繁復雜。在此歸納制造危機的“十大殺手”,不可能將所有原因一網打盡,但它們可視為是主流的“罪魁禍首”。
轉移潮。這一類危機可以形容為傳統媒體的轉移效應。當傳統媒體制造出某種企業危機后,網絡媒體開始跟進,個別激進的媒體甚至會制作相關專題,不僅將企業歷年來的危機“數罪并提”,而且約請專家學者進行點評,開放評論等。意味深長的是,現在網絡媒體制造的危機也會形成對傳統媒體的轉移,因為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開始在互聯網上尋找新聞熱點和報道素材。
受氣包。當消費者因為產品缺陷或企業服務糟糕倍感郁悶,并在雙方溝通中繼續遭到不公平對待時,忍無可忍的“受氣包”就會揭竿而起,會利用所有渠道討伐相關企業。而網絡媒體因為天然優勢,成為這一類消費者不屈不撓、奮戰到底的重力武器。LG翻新事件和戴爾“換芯門”事件,就是此類危機的代表事件。
英雄欲。此一類危機多以名人或草根的英雄欲為根基,意圖通過對企業的發難彰顯一種英雄氣概。芮成鋼對故宮星巴克的討伐,可以作為典型案例。饒有意味的是,網絡媒體編輯或版主也有自身的英雄欲,他們為吸引更多人關注,搖身一變為標題黨。事實上,某些企業的危機正是從聳人聽聞的標題開始。
泄私憤。與受氣包的真委屈相比,泄私憤的主兒大有一股無事生非的渾勁和彪悍。他們會因為一己之憤,就會借助網絡平臺,對企業展開“持久戰”。如某汽車業內人士因為自感上汽榮威對他“不夠意思”,就在自己博客和相關論壇進行大肆攻擊。
惡搞風。網絡流行的是審丑文化和惡搞風潮。對企業的惡搞行為,并非意味著當事者就是心存歹意,更多的是一種好玩和游戲的心態。但企業一旦和惡搞聯系在一起,就會有激發危機的危險,至少對品牌聲譽是有負面影響的。就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對影片《無極》的惡搞,最終還是影響了票房和口碑。
攻擊傳播。在攻擊式營銷、攻擊性傳播大行其道的今天,來自競爭對手的冷槍,在網絡空間更可以大展拳腳。這時候企業要警惕的,不僅是危機的影響和擴散,更要注意其背后的體系化操作。在《蒙牛內幕》一書中,作者就為我們呈現了蒙牛競爭對手惡意誹謗的驚悚案例。
反戈一擊。與競爭對手的攻擊相比,來自內部員工的反戈一擊更為致命。不僅是由于他們掌握更為翔實的信息資料,也在于內部反水本身就有極大的負面影響。當企業在裁員、并購等敏感節點時,內部的反戈一擊總是會頻頻出籠。
文化沖突。這一類的危機基本都來自于跨國公司,也大半因為某一則廣告而引發。文化差異最終會形成觀點的沖突,并導致一場危機的發生?系禄⒘钇、耐克等品牌,都曾深陷“廣告門”。
謠言惑眾。網絡上存在無緣無故的愛,也存在無緣無故的恨。有時候,一些沒有任何根源的謠言,會在網絡媒體中蔓延。對于那些與健康、安全相關的企業或產業而言,一旦和謠言牽扯上,簡直是一場災難。
民族情緒。民族情緒是真實的存在。因某種歷史原因或突發的國際事件,消費者會對某一國家屬性的企業和產品,有一種文化和心理上的強大敵意。在網絡媒體上,民族情緒可謂一點就著,它會迅速放大危機的殺傷力。
【危機公關的十大殺手】相關文章:
企業危機公關03-05
對于危機公關的理解03-04
掌握危機公關的鑰匙03-19
企業的危機公關的作用03-03
掌握危機公關的鑰匙03-20
危機公關:未見危機,先建機制03-19
危機公關管理辦法03-30
危機公關的難點是什么?03-29
危機公關就是“拼人品”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