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舞蹈的“拙”與“賊”
在學習舞蹈過程中的舞蹈課堂,老師經常會用“拙”與“賊”這兩個詞,有時又以“拙勁”與“賊勁”來述說,并以此提示、糾正學生在學習舞蹈中最容易出現,自身卻很難意識到,最終也很難修繕的舞蹈問題:包括舞蹈基本功訓練以及各舞種的動作和舞蹈作品的學習。可以這樣講,除了一些非常高精端的舞蹈技術技巧外,就舞蹈動作本身而言,對于每一個學習者,不管學習的快慢于否,最終都能把動作學下來。但動作中的問題,即完成動作的狀態,往往感到不盡人意、不夠完美,往往無從下手于如何地進一步修正,得以問題的解決。歸屬一下,這一層面的問題,便是“拙”與“賊”結果。那么,由此對“拙”與“賊”這兩個詞在舞蹈教學及與舞蹈的掛鉤,從概念上、理解上、實質性質上的形成,進行分析闡述并提出相關的解決道,以便于傳授舞蹈文化中的教學雙方就此類問題,能有更好的溝通和認知,讓舞蹈文化及舞蹈教學向人文科學化靠近。
一、關于“拙”
“拙”、這個詞,最直接的意思就是笨,當然還可意為“謙辭”以及做事的心態和狀態。然而,在舞蹈上老師運用這個詞,往往不是指學不會動作的那個笨。因為,如果一個人對動作總是學不會、記不住的話,老師會認為這才是笨,便會用“笨”這個詞。而“拙”,在這里指的是:動作跳出來的樣子——那個“拙”呀。其原因是,動作雖然會做了,形態、路線以及動作的連接順序也都會做并記住了,但就是讓人感到“不對勁”,而這種“不對勁”感覺,有時恰恰又很難用語言去形容。所以,舞蹈老師提煉了“拙”這個詞,也就成為了一句非常習慣的課堂用語及溝通語:“看,你跳的好‘拙’呀。”或者說是:“瞧,他(她)跳的忒‘拙’啊。”以此示意對某人的舞蹈感受,同時,多少也帶出這樣一個含義:“真沒招,不是我(老師)的問題,他(她)就是天生的跳不好舞啊”。
對于舞蹈上的這個“拙”,可能,老師會不認為在教學中需要從老師這個角度值得研究。而學生更是搞不清為什么自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都跳會了,怎么還是‘拙’呢?”在搞不清問題的狀況下,學生往往會怪罪老師偏心眼、不喜歡我,便會產生相對的對抗心理。再有便會失去自信:“我跳得就是不會好看了”,從心態上無法擺脫由此帶來的陰影。分析一下,其實對于舞蹈上的“拙”,每個人都有過,但是分類而言,有一些人天生就屬于這個類別;有一些人在一段時間內存在這個問題;然而,即便是很優秀的演員了,在進行某一段新動作的學習,尤其是與以前習慣性的“韻律”有所不同時,一時間地走不順、不協調,出現了“拙”態,也都是在所難免,依稀可見嘛。
造成“拙”的原因是什么?其一、先天性。我們不可否定先天的因素,就好像我們必須承認人有高矮胖瘦或是有相對漂亮的外形一樣。在舞蹈上“拙”的天性成分大一些的人,我們就會說:“這個人天生不順、能動性太差,天生就沒舞感、不會美,就是不會跳舞”等等。當然,審美意識可能也是影響我們判斷那個“天性”于否的界限,就好比,我們看慣了受過很好專業訓練的人的跳舞狀態,我們就很難發現除此之外還會有非專業人的“美”的舞蹈存在;甚至我們既定了某一舞種的“美”,就很難認同其它舞種及舞蹈方式中的“美”的存在。其二、適合性。我們往往會說:“這個人的樣子適合跳芭蕾舞,感覺不錯。但他(她)太不適合跳民間舞了,長得都不是那回事。”當然,這個概念也包括演員適合演什么角色等問題。由此看來,在跳舞上,由舞種的選擇是否適合,也會出現“拙”與不“拙”這個概念。其三、協調性。我們都知道,舞蹈對身體的協調性來說,可謂一個條件也。分析一下,它雖然不是外形上的概念,但它卻是能否跳舞、能否跳好舞的基礎。我們舞人經常會說這樣的玩笑話:“此人‘條’不好,但‘件’還不錯。”其實,這里指的所謂的“條”,便是外形上的:臉蛋漂亮,胳膊、腿長,腳被高等;那么,所謂的“件”,便是身體內部的:軟、開度好,爆發力強,協調性高等;當然,我們也習慣地在概念上把這兩者歸屬于“條件”這一個詞。其后,我們又派生出一個人文意識,比如在舞蹈上的悟性、理解力、樂感、表演能力、角色的塑造能力以及文化素質修養,綜合于舞人的一身,作為整體統一的“好舞者”的概念。那么,就協調性而言,可以說是非常潛在的,一方面講,現在的孩子,在考專業舞蹈之前,已經經歷了大量的舞蹈學前教育,舞齡少的一、二年,多則五、六年,怎么磨,也會跳上一些舞了。而在考試的時候,一般都是跳自備的舞蹈作品,即使讓他們模仿的動作,大都也是他們熟悉的風格性組合。故而,所謂檢查“協調性”的空間,已被取代和掩蓋,很難看到先天的協調性了。另一方面講,舞蹈大學教育,協調性的因素,更是在表面不存在了。因為,他們都是經歷多年舞蹈專業的舞者,協調性的問題基本上已由舞蹈技術能力的形成,而變的隱藏起來。不過,協調性的因素其實還存在,但可謂轉換于深層,影響舞者的可持續發展性,即舞者風格、味道和美學角度下的狀態。換句話說,協調性的意義,我們又會回到這樣的說法:“嗨,藝術真是‘教’不出來的,他(她)真是會跳舞啊!”
說協調性,就可說到不協調的原因是什么?既是身體的運動敏感度差,運動于身體各部位的時間分配感知、協調度差,更是可以歸結于用力方式的問題。由此形成“拙”的現象存在,往往更多地都是在學習舞蹈過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說,舞者在學習舞蹈過程中對身體的運用方式不當,而老師又不能有效地解決此類問題,漸漸地造成了身體于舞蹈時的“拙”態。分析起來,學習者的原因就是“身體用力方式”的問題;而老師對待學生做動作時,又給予了學生太多的“要”用力、使勁的概念,好像所有動作沒有完成好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用力、使勁”所造成的。一句話,對待用力的總概念,一般都屬于“太過用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使勁了”,或者說是“瞎使勁”。當然,一個條件不好、身體不協調的人,在做動作時往往更會、更想使勁,希望通過“使勁”把動作做得好一點,加之人體做動作時要用力,本身就是事實存在。所以,越想使勁就越“拙”,越“拙”了就越發(想)要使勁。問題的關鍵是,正是由于人體動作時需要用力,而舞蹈的動作還必須轉換成具有美學性的身體韻律、身體技術,以及讓作品語言表達出意味。那么,怎樣的身體才能進入這般狀態?怎樣使身體在不同動作的用力中達到那一動作本身的力學構架,以及動作與動作之間必然的力學構成態,同時,又能節省身體能量、避實就虛、達到“四兩撥千斤”的身體用力方式。這是我們必須重視、研究的課題:它即人體于舞蹈動作的入門、舞者舞動身體的基礎、身體構成運動力學的要素、舞者運用感覺于自身身體意識。
在此,不做以上所說相關課題的闡述,也不做關于“力性不同類”的分析,只就“力”的概念于身體構成運動力學的要素進行一些分析和闡述。首先,動作于力的概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力的平衡”、一種是“運動中的力向”,就舞蹈特性而言,這兩種力是在一種交織狀態中進行的。再就力于動作、身體構成運動的概念來說,可分為四個角度:其一、重力于動作-人體結構之間的分配和平衡。其二、速度于動作-身體能量的釋放和平衡。其三、身體內在的發力狀態及不同的發力方式。其四、發力-動作-身體運行-力的運動態-身體借助力的走向-動作完成態。當有了這些的概念后,舞者怎樣使身體在不同動作的用力中達到那一動作本身的力學構架,以及動作與動作之間必然的力學構成態,同時,又能節減身體能量、避實就虛、達到“四兩撥千斤”的身體用力方式,可能更是有以下五點必須注意:
第一,“不使勁”的心態。不管對待任何動作,都要讓心態非常平和地認知動作及對動作的感覺度。同時,心態上“不使勁”了,身體自然也就不較勁了;對動作——身體合二為一的關系,也就能感覺到了;感覺到了,自然就能把握力于身體結構之間的平衡和調整能力。第二、用力于發力時的放松。用力的起點,需要一個發力狀態,但發力狀態,不是拼命地使勁,而是由氣息傳遞到身體的某個結構處(身體部位),推動力的發生。使力在身體的關系上不是整體、整塊的用力和出力,而是“有節、有點”地傳載,讓力有一個“力的空間感”于身體內在和動作形態上的時間。當然,關鍵的基礎是身體呼吸狀態的形成(而不是憋氣再換氣),然后需要達到氣息——全身無處不在——聚散的用力態。第三、發力后的借力運用。在做動作時,發力似乎還能顯而易見,但發力后的借力,在意識上、力學上都會被忽視。其實,發力后有一個力的過程,對動作、身體而言,它是有一個時間和空間的,哪怕是極少占有量,也是會有時間和空間的。但舞者往往發完一個動作的力,就急于發下一個動作的力,手忙腳亂,費了很大的勁,還沒有把下一個動作完成。為此,老師經常會說:“急什么,你急什么嗎?”說白了就是沒有讓前一個力于身體、動作的完成;沒有感知到運力過程的身體、動作客觀。進一步講,在做大幅度動作時,運動并完成“重心”,是一個保障也是個難題。如果余力沒有用盡,就是沒有利用好“力”的存在,使得身體不能順應客觀力、不能借上前一個力的“落”,讓身體乃至重心得以完成,有機地產生下一個動作的身體發力可能性,這個可能性,便是身體前一個力的完成和動作本身的相關空間,造成互動的力學作用,讓身體再次回到身體能量的發力“原點”。這樣的身體運用,就是“借力”的概念和方式。第四、力在身體內部的流程態。我們都知道,在舞蹈上,有些動作是緩慢的,力性極小的,也無須一個力的聚集來造成身體發力。但是,此時的運力還是存在的,是很內在性的,即力感非常飄拂、蓬松的。所以,此類動作與身體的力學關系,重要的就是力在“身體內部的流程”。身體內部有了力的流程態,身體、動作的運力時間得以自在地存在著,而非靜止;身體內在對力的感知度,便會更為清晰、敏感,并由于流程態而變得能隨即轉換力對身體的運作點。就好像汽車停在那里,發動機并沒有歇火,隨時起步即可。第五、動作的陰陽意識。對待動作及一個個動作被連接后,在力學上、動作關系分配上、動作由時間產生的句子、句式、段落上,能就此綜合、統一在陰陽概念之中,并能以陰陽性質形成感知身體、動作的運行關系及方式。此時對待身體、動作的空間感,便會有完全不同的意識和深層的身體能力,即無處不在的陰陽太極。那么,陰陽意識的形成及方法的運用,本身就是前四要點之下的提煉。換句話說,如果前四要點沒有形成,動作的陰陽意識就不可能存在,或者說是對此不可能有所感悟。
簡言之,對待舞者出現的“拙”,我們不是僅把“拙”作為說問題的詞,而要有良方才行。如果能把上述概念搞明白,上述的解決方法有所運用和落實,“拙”便不會再是舞者的“常見病”了。
二、關于“賊”
賊、這個詞,成為舞蹈上的運用語,可能更是指邪的,不正的意思。舞蹈跳得“賊”,一般并不是指整體舞蹈時的跳舞狀態,而是指在跳舞過程中出現了某一個、一類動作和表情,表現出“賊”態。同樣,這個問題的存在,舞者容易意識不到,老師再提示,一般也不會承認,即使有所意識并承認了,也很難有方法去解決。
舞蹈出現了“賊”,最為低層面的問題,一樣是舞者身體運動的力學問題,在處理動作、乃至表演時過于用力、外在,顯得不自然也。除此之下,分析起來,主要還有三個層面,其一、心態。我們很多人總是想把某個動作完成得漂亮、總想把某一串技巧作的“酷”,總想“耍”一把。但是,能力且不夠,心思又不正,便不能達到自然、自由地表達。同時,這一心態,往往在有人看、考試課、演出時尤為漫溢。不過恰恰適得其反,別人看著不舒服,自己也慢慢形成了“賊”態。其二、好模仿。我們的舞者往往一味地模仿別人,其實,這個概念與向別人好的地方學習不是一個概念;與“借鑒”也不是一個概念。對于別人一個好的樣子及做得好的動作,沒有分析能力,不能從內在、本質上進行因素判斷。模仿的意識越強,就更不一定能把別人好的東西學來、拿到。反而會造成:“怪怪的、不是那么回事,總有點不對味”的感覺。常此已久的學舞方式,自然也就造成了“賊”的積淀。其三、審美意識。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美不是只有一個概念,審美有時代性、社會、政治性,乃至個人天性中對審美的需求都是有所不同的,也是在變化著的。加之,各舞種不同的形成及美學追求,真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但是,如果能從一個基礎規律性來分析,可能就會變得簡單一點地去認知它。作為一名舞者,對自身、對舞蹈、對正在進行時的跳舞和那一舞蹈,能否有真誠、虔誠的愛舞之心;能否有一定的真實了解、感知、理解力;是否能做到完整性、全方位地在心靈和技術上的對待;是否能在悟的狀態中學習——既有舞者內心深處的想象境和激情的感性;又能有尊重客觀,實事求是,把握分寸的理性。如此地建立起來,審美意識自然會有一種踏實的、安靜的、平和的狀態,同時,相對自然的、中正的、具備一定審美價值的舞者及舞蹈便會存在。
不是有一句老話說:“相隨心變”嘛,從這句話里也許就能很容易地理解、看到審美問題。簡言之,你心里想的、追求的是什么,你跳舞時的狀態,也就直接并本質地反映出什么。故而,舞者會形成 “賊”的現象,說到底,它是一個審美意識及美學范疇的問題。它需要我們教學雙方,從深層次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體驗美的心路歷程及美學方式,促成舞蹈人具有高層次的舞風、舞態:即“和”的境界。
三、關于“拙”與“賊”
我們可以這樣來劃分,“拙”,偏重于力學問題;“賊”,偏重于心境問題。“拙”,源于不協調、源于用力過大、源于身體運動沒有足夠合理的力學方式。而“賊”,基礎性的原因也與用力過大、身體運動沒有足夠合理的力學方式相關,但又在表面上失去了“拙”態。從舞蹈的概念上講,形態已進入深一層次的形態學轉換,成為相關審美、美學范疇。形象點比喻,“拙”與“賊”是一家人,但“賊”是“拙”的后代;是傳承后的發展,可謂長江后浪推前浪呀。再形象點說,“拙”可能是一個病源及一種病,但“賊”已是形成了并發癥。如此看來,對于“拙”,還比較好治,一般都在表面、又相對屬于單一病種范疇,上述的闡述既是方子,就能管治。而“賊”,就比較難治了,因素變得復雜起來,錯過可以單純醫治的時間,成為更本質、綜合的內在性,幾乎沒有什么靈丹妙藥,完全靠病人自身增強抵抗力(文化修養)、完善免疫系統功能(藝術修養)、并能摸索一套自身的保健、治療方式(藝術修煉)。正如我們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太多的東西是教不出來,也是無法學會的,只能靠悟。”如果說,“拙”以一些方法就能解決這個在舞蹈上常見的基礎問題,這一屏障幾乎人人可過。但“賊”就是一個走向優質之前的巨大屏障,很多人難以逾越,最終只是“能跳舞、在跳舞,就是不能達到跳好舞的境界”。
最后的歸納總結是:過于認真的人容易犯“拙”,過于自信的人容易犯“賊”;太過較勁的人就越來越“拙”,太過自以為是的人就越來越不知道“賊”為何物。尊重力學、感受身體運動狀態、發現身體內部調節途徑的人,便沒有了“拙”;尊重內心激情、卻能把握分寸,遵循實際、心靈且大氣的人,便沒有了“賊”。讓我們在傳授舞蹈文化中的教學雙方,共同努力,以正確的觀念,有效的方法,解決舞蹈人、舞蹈人文上的常見。“拙”與“賊”。
【舞蹈的“拙”與“賊”】相關文章:
電影《天下無賊》音響分析03-27
舞蹈中形體舞蹈的作用03-11
最新舞蹈知識-舞蹈的分類03-21
形體舞蹈的好處-形體舞蹈的基本動作03-10
舞蹈欣賞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的作用03-19
舞蹈服飾在民族舞蹈中的運用04-13
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運用03-31
舞蹈藝考舞蹈的基本功02-15
舞蹈藝考-舞蹈基本功訓練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