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粵曲行當如何分類
導語:每一種戲劇都有自己讀書的行當,那么粵曲有什么行當分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粵曲行當分類,歡迎參考!
戲劇內的角色,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泟〉男挟斣瓰橐荒(老生)、二凈(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導角)、六元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貼(二幫花旦)、九夫(老旦)、十雜(手下、龍套之類),合稱十大行當。后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征來分類的!澳贝砟昀辖巧!吧贝砟行越巧!暗贝砼越巧!皟簟本褪切愿駝倧姸┰甑哪行越巧。“丑”就是滑稽角色。
行當:
行當,或稱腳色,是傳統戲曲中根據劇中人物不同的性別、年齡、身分、性格而劃分出來的角色類型,就像生(男性人物)、旦(女性人物)、凈(也稱花面,性格突出人物,通常藉開面象徵其性格)、末(年紀較大男性)、丑(滑稽人物)等等。他們在表演藝術上各有不同的特色,這種分類就是行當。舊日演員通常專演一類型的腳色,因此也就形成了專門的行當。
現時的粵劇六柱制并非行當的劃分,而只是一種制度。至於粵劇行當是:
行當分類六柱制分工
生包括文武生、小生。
旦包括花旦、二幫花旦。
凈(花面)一般由武生或丑生兼演。
末由武生演出;泟≈械奈渖,相等於京班的老生;泟〉奈渖渤7创缪菖匀宋。末的位置在現時的粵劇中,相對較不重要。
丑由武生(老生)演出,丑生亦可反串成丑旦。
戲服:
粵劇早期服飾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樣,并加以改良為戲服。清朝時期,京劇越來越受歡迎,交流逐漸增多,服裝制度亦漸受京劇影響,而且當時新劇目加入朝廷官員角色,部分戲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樣。傳統京劇服裝可分為:蟒、靠、褶、帔、衣。然而傳統粵劇服裝可分為:蟒、靠、褶子、開氅、官衣、帔、衣。
材料方面以布質為主,后期增加了膠片或者銅托小鏡點綴戲服。在20世紀50、60年代初珠片戲服大行其道。根據《廣東戲劇史略》對服裝的描述:“粵尚顧繡,大率金錢為貴,于是金碧輝煌,勝于京滬所制。自歐美膠片輸入,光耀如鏡,照眼生花。梨園名角,競相采用,奇裝異服,侈言摩登,斗麗爭妍,漸流詭雜”?梢娖浏偰С潭热绾稳绾巍5搅20世紀60年代末,繡花戲服開始受到歡迎,直到今日仍是戲行中的主流。
不同行當需要不同的戲服。例如:小生通常飾演文質彬彬的角色,有時候甩袖,所以長袖稱呼為文袖。小武需要打斗,短袖才方便演員動作,所以短袖亦稱呼為武袖。因此文武生(小武加小生)的戲服會出現文武袖。
頭飾:
粵劇發飾之特色主要是片子、頭套、發髻、飾物,并有系統地上片子、戴頭套及插頭飾飾物。不同種類頭套、發髻、發辮、發包也有自己的特色、用法、制作方式、配戴及保養用具。
基本所有花旦都需要頭飾,其中片子石是花旦必用的。頭飾種類繁多,用料各有不同。公主及貴妃配戴的頭飾也有正鳳和鳳冠之分。上片子需要特殊的用具、基本手法及技巧,并利用片子改善面型及令片子牢固面部的技巧。
其實男角亦有頭飾配戴的,但不多,如太子盔之類。紅樓夢中賈寶玉及洛神中的曹子建所配戴的便是太子盔。根據《香江梨園:粵劇文武生羅家英》,太子盔又名“紫金冠”,為太子或年輕將領作用的。冠頂作云龍吞珠圖紋,加上大紅球纓,插上雉雞尾的則是軍中的主將。
唱腔:
17世紀初(清朝初期),外江班把戈陽腔及昆山腔傳入廣東。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本地班逐漸出現,但唱腔仍以梆子為主。后來隨著昆曲衰落及受徽班影響,轉為以西皮二黃為基礎唱調。公元1911年~1912年初(辛亥革命時期),志士班的改良從演唱語言入手,在將官話變為廣州方言,又稱為新腔。抗戰時期,不斷有著名老倌冒起,各自鉆研粵劇并發展自己的唱腔。例如:薛覺先的“薛腔”,瀟灑典雅,韻味醇濃。馬師曾的“馬腔”,半唱半白,生鬼通俗。小明星的“星腔”,感情細膩,低回宛轉,蕩氣回腸。羅家寶的“蝦腔”則真假嗓結合,清新悅耳,還有以甜、脆、圓、潤、嬌為特色紅線女的“紅腔”、新馬師曾的“新馬腔”、何非凡的“凡腔”、芳艷芬的“芳腔”、陳笑風的“風腔”等等。
【粵曲行當如何分類】相關文章:
粵劇的行當分類和基礎知識10-17
如何對攀巖進行分類-攀巖的分類方法09-06
京劇行當是什么09-20
健美操如何分類08-28
雅思寫作如何分類學習06-24
雅思寫作如何分類學習?07-14
民族唱法男高音如何分類09-05
文秘如何進行檔案的分類06-08
黃梅戲角色行當有哪些03-10
企業如何進行分層分類考核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