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習俗及傳說
二月初二,舊稱土地誕辰。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習俗及傳說,歡迎大家參考!
【1】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習俗及傳說
大凡是華人,都知道“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農歷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節氣之一的驚蟄。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人們認為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所以對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而在民間傳統中龍抬頭也有一些禁忌!以下這些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傳統習俗:
為納吉,龍抬頭這天的食物也與龍有關。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吃豬頭肉稱"挑龍頭"、吃面條是"扶龍須"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是吃"龍子"。春餅又稱"龍鱗餅"。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所以便有了"引錢龍"的'習俗。例如有的在水壺里放置幾枚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里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里,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
禁忌:
忌針線: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
照房梁: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
忌洗衣: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2】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習俗及傳說
為什么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因為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蘇、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么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么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于驚蟄前后,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
二月二,我國民間有剃頭 、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強烈愿望。
“龍抬頭”習俗各不同
這一天全國各地對吃食都有一些講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據了解,“二月二”北方以卷春餅、吃面條等面食為主,而在南方,米飯、咸粥等稻谷類食物則是“二月二”的主打。
北方春天氣候干燥多風,多食一些“湯面”也順應了養生理念。據了解,被稱為“龍須”的面條,是民間最長見的“龍抬頭之日美食”。另外,一些小吃也成了“二月二”這天不可或缺的“龍食”。如吃餃子、吃春餅,餃子餡中有肉又有菜,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不僅鮮香爽口而且做到葷素搭配和營養膳食的平衡。
在南方吃芥菜飯成為一種習俗,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和葉綠素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而此時正值春寒料峭,在民間食用薺菜飯也有“吃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吃“龍食”因人而異
民間也有二月初二家家戶戶要吃豬頭肉的說法,將其比做為“挑龍頭”。豬肉,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食療價值也很高。豬肉有補氣血、益精髓、滋陰,補心肺、解熱毒、壓丹石的作用。胡立明提醒大家,豬肉雖好,也應適量,從中醫角度來說,豬肉屬于發物,多食亦致胃腸飽脹、腹瀉等,肥胖患者、高血壓患者、中風病人以及胃腸虛寒者,都應慎食或少食;脾虛的人多吃容易生濕成痰。
在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但還是提醒大家,油炸糕是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肥胖者、高血壓患者應少吃。中醫認為,辛能散風、驅寒、甘能健脾、淡能滲濕,應少食油膩食物,適當的增添甘味,顧護脾胃陽氣,以養脾臟之溫。
為何理發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云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后,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不過,其實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于誤傳。不剪頭是“思舊”,而不是“死舅”,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
據了解,因明清兩朝發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發。當時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發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并一直流傳到現在。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
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傳說此節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愿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習俗及傳說】相關文章: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與傳說10-02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及由來03-11
廣西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02-20
南方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06-17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與來歷03-12
北方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02-21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錦集09-12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有哪些02-21
二月二龍抬頭的寓意10-01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