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小年吃什么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日,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編整理的傳統小年習俗,供參考!
節日簡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卻是一致的”。)(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在山東部分地區小年為臘月二十三。
節日由來
小年祭灶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的飲食習俗
吃餃子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句“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
吃灶糖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就叫"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糖瓜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味道稍酸,實心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
小年的習俗傳統
祭灶
小年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除糖果外的`三樣是為灶王升天準備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吃了糖就不會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還有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
掃塵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會更加繁重。所以小年這天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幾凈。粉刷墻壁,擦洗玻璃,貼窗花,貼年畫等等。
剪窗花
小年就要開始為春節做準備了,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窗花的樣式有很多,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等等。
洗浴
在小年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婚嫁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中國傳統小年吃什么】相關文章:
小年吃什么糖11-03
農歷小年吃什么11-02
廣東小年吃什么02-02
小年吃什么食物11-02
南方小年要吃什么02-03
小年吃什么糖好呢11-04
南方在小年吃什么11-04
小年應該吃什么美食11-04
小年吃什么東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