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1
摘 要:分層導學是倡導有效教學的重要模式之一,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利器。如何讓分層導學落到實處,導學問題的設置顯得極其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教師是否能夠讓全體學生迅速主動地學習好本節課的知識點,真正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也關系到"分層導學"六個完整環節的落實效果,進而關系到有效課堂的真正落實。因此,可以說導學問題的設置直接關系到整個課堂的成敗。
關鍵詞:"分層導學";導學提綱;導學問題的設置
在游惠松先生《持經達易,成就立人》的精神中提到:"要求教師做到凡學生已理解掌握的內容不講,只對學生迷惑的問題針對性地講解,且做到言簡意賅,時間用得越少也好(建議初中少于10分鐘)。"該精神非常明確地指明了教師需要高效地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生所困惑的知識點,精益求精,大膽取舍,促成學生主動性的生成。同時,該模式的執行也可以避免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當然,如果能把握好"該講的講,不該講的不講"這一原則,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程內容的需要,教師不一定要死守10分鐘的限制。總的來看,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十分鐘"看起來很少很短,教師上課貌似輕松,但真正的"分層導學"課則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而充分的備課準備。特別是對導學提綱和導學問題的設置更是要精益求精。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高效課堂,并避免重復性講解,我們往往將導學提綱中的問題與重難點精講中導學過程中的問題結合起來,甚至問題基本一致。導學提綱為導學過程中的問題做好基礎鋪墊,導學問題是導學提綱中的再次深度提升。我們往往將一些導學提綱中較難的題目放置在重難點精講中來導引、精講和提升。
以下就對導學問題的設置過程和要點做一簡要分析。
一、在設置導學問題前吃透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學情分析,做好"分層"
將學生進行分層,大致分為A、B、C三大類學生:A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極少讓教師擔心,他們常常一點就通,能迅速地掌握知識點的內容。對A類學生需要有拔高、發散性的問題指導他們自主學習,最重要的是需要燃起他們的興趣點,增強發散思維的培養,這樣就可以讓他們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B類學生學習能力中等,能較好地掌握好基礎,但是由于學習習慣等各種原因,他們常常會遺漏或沒辦法跟進較高層次問題的思考,對B類學生需要做的就是多做情感教育工作,大力鼓勵,并嚴格要求,督促這類學生向A類學生看齊,為他們找好學習的競爭對手和幫手,要求他們從多角度去認識和吃透教材,夯實基礎,扎實提升。C類學生基礎較弱,學習習慣極差,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極高,需要教師的輔助較多,是教師需要多花心思的群體,掌握好學生的具體情況后,再研究導學問題的設置。高效的課堂往往是在分層的基礎上進行導學的。
二、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將導學問題進行有步驟地分層
我們習慣將問題的層次分為:基礎題、中等難度題、較高難度題三類。(1)問題應從C類學生入手,從基礎的問題講起,分層導學的問題就必須首先確保將課堂的基礎內容讓全體學生高效地掌握,基礎的知識問題不能設置得太難,必須讓全體學生,特別是讓C類的學生能容易掌握。(2)設置中等難度題目,激發B類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大力鼓勵,引導B類學生參與進來。(3)設置較難題目,主要針對A類學生,在引導A層學生思考時,不是意味著將B類和C類學生拋在一邊不管,而是在A類學生的啟發和帶領下一起融入進來,讓B類的學生也能透徹理解,讓C類的學生也能大體明白。對待學,我們不能"一刀切",一個標準做到底是錯誤的,學生的差異性的客觀存在要求我們尊重教育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特性快樂學習,并達到真正的提高。
三、精心設置和落實導學過程,讓三類學生都得到兼顧
1.導學過程應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初中生的內心是充滿求知的世界,他們對很多事物都很感興趣,但是往往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因為知識的枯燥無味,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沒有任何高效的學習動力。當然,設置的問題需要注意幾個方面:(1)不能離題萬里。(2)容易理解,適合切入知識點。(3)能起到激起學生興趣的作用。()(4)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5)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答案。
2.導學要適時拋磚引玉,舉一反三
對待知識點不能僅限于定性思維答案或者教材只要求的內容。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加入發散思維的問題,大膽鼓勵學生將知識點及時運用、擴展、升華。教師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要過分地限定死答案,而應當適時拋磚引玉,舉一反三。如此,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得到較為全面而迅速的提升,而不會過分依賴教師的講解和答案。適當時機促成學生思維的發散與飛躍,是有效教學所必備的,也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在綜合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生搬硬套答案,讓學生自主、主動去摸索答案,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充分的肯定、大力的贊賞,并逐漸地教會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歷史背誦的知識點較多,教師可以將難的知識點降低"難度",輔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讓學生易于接受
太難的知識點,一大部分學生會難以接受,特別是C類學生更是如此。而難以接受的知識點是不可能讓課堂達到高效的,因此,對難的知識點,教師需要給知識點降低難度。讓學生樂于接受。如,巧妙地設置記憶方法,可以減輕學生記憶負擔,提升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導學問題的落實程度。
4.導學過程應設置能讓學生及時領悟的銜接問題,并及時獲得成功
如何讓學生感興趣之后,繼續探究知識,同一個知識點,有些學生有能力繼續探究,而有些學生則到中途便淺嘗輒止,而后者往往是知識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如何能讓這些學生更進一步地提高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呢?我想就是要讓這些學生及時獲得成功,及時享受成功的喜悅,而且這種喜悅是他經過自身的努力后而獲得的快感。因此,教師在講述知識點的過程中,應該要讓成績落后的學生不斷地感受這種喜悅。如此,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會減弱。
5.巧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導學過程
在導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往往可以使學生興趣不減。在講世界史的過程中,經常運用多媒體放映一些小紀錄片(時間5分鐘左右為宜),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內容,還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學生沒有經歷過戰爭,如何對待戰爭,如何珍惜和平,學生是較為不理解的。甚至有些學生想法天真,會問教師"為什么我們不戰爭"等較為不成熟甚至出格的問題。但是運用多媒體往往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戰爭的殘酷性在畫面中展示得淋漓盡致的時候,學生自然而然就懂得和平的珍貴了。
四、導學問題的設置需要注意的問題
1.始終記住興趣是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最有效的手段
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常常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有學習能力的學生,因為厭學、懶惰、壞習慣而無法全面發揮好自身的學習潛質。甚至,有些學生因一時的成績落差而影響了長期的學習信心,從此一蹶不振,讓家長和教師為之惋惜,最后連學生也自卑不已。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逐漸地認識到了興趣的重要性,我們發現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它是教師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法寶,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是學生探究學習源源不絕的動力源泉!因此,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顯得極其重要。
2.問題的導引過程設置需科學
遵循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發人深省、引人入勝的基本要領,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教師在導引過程中,需考慮好各種可能出現的答案或問題,并對學生的回答,不管好壞,都要做充分的鼓勵和引導。
3.導學問題的設置數量要合理
題數的設置:總的數目一般為10題以內較為合適(超出10題學生可能沒辦法完成,數量太少可能很難達到知識點的覆蓋)。如,以10題作為參照標準,則基礎題目需占70%,即7題,中等難度題占20%,即2題,高難度題10%,即1題,基本做到7∶2∶1的比例。
4.明確分層導學所要達到的目標
分層教學要促兩頭、保中間,確保每個學生真正地自主學習,使弱生不弱,使優生更優。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不能說"種豆得瓜"."分層導學"并非要每個學生都達到齊頭并進的效果,而是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所預期的學習效果,每個個體均存在差異性,我們不能否認這一點,只要最終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自身的最大效能,學有所獲,不斷地進步,就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了,所以教師應大力鼓勵學生回答和思考問題,并適時對學生進行大力地鼓勵。
5.教師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和肯于鉆研的決心
高效課堂需要背后大量而充分的"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只有教師課前充分地準備,才可能有高效的"分層導學"課堂。教師應敢于充當鮮為人知的幕后英雄,成為學生學習的推動力。
五、在基礎檢測、分層運用和分層作業中,加強對導學提綱的補充和完善
導學問題不一定要全部設置在導學提綱或重難點精講中,有時候,有些問題通過習題的形式講解,反而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分層導學"沒有將導學過程設定得過分死板,它應當是靈活巧妙的、不拘泥于形式的教學模式。這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和不斷地反思,這樣才能讓"分層導學"模式越發生機與活力。
總之,導學問題的設置是"分層導學"的核心,上好一節課,關鍵看導學過程,導學過程關鍵看導學問題和導學方式設置得成功與否。當然,教無止境,"分層導學"的有效發揮,需要仰仗多個環節步驟的齊頭并進,真正落到實處,更多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
參考文獻:
張熊飛。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陜西人民出版社,20xx-06.
初中歷史學案式教學嘗試初中歷史學案式教學嘗試初中歷史自主學習教學初探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2
【摘要】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有:通過塑造良好的教師人格魅力;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應加強內在素質,以便拓寬知識面,提高效率;合理運用“課前提示”,利用中學歷史巧記速記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做法有:“親其師,而信其道”;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幽默藝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品質;以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為學生提供一個舞臺;利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精心設計啟發性思考題,積極激發學生思維;多鼓勵學生,給學生以成就感。
【關鍵詞】課堂效率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各國為了進一步加強本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競爭力,紛紛推出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為了回應社會變革、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我國也積極推進新一輪的基礎課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活動,重建學校課程。這次改革將實現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因此,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保證新世紀教育質量,教育工作者就必須根據社會變革和新的課程理念去探索、研究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中教學優化的策略,即打造新課堂,賦予課堂教學與學習新的文化內涵,探索課堂教學新的時代功能,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對中學生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歷史學是反映過去的客觀事實,而這種客觀事實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過實踐去感知,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教的枯燥單調,學生學的乏味無趣,達不到預期效果,提高不了課堂教學效率。主客觀因素,導致課堂教學難以進行,如何改進和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迫在眉睫。本人長期從事初中歷史科教學,就如何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我先從教師如何去做這方面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塑造良好的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能力、個性情趣、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融鑄成的教師人格魅力,是教師吸引學生的主要源泉。
。ㄒ唬、教師人格的魅力來源于淵博的知識和過硬的教育能力
具備這一條件的老師不但能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處理、協調學生以及同事之間的關系,創造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從而獲得事業的成功。馬克思說:“性格是環境的產物。”從這樣的老師身上,學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響,受益終生。
。ǘ、教師人格的魅力來源于善良和慈愛
在老師心里,教好每一個學生是老師的天職,我們老師要胸懷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氣各不相同、興趣愛好有差異的所有學生。老師不僅是學生良師,而且是慈愛的長者,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老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更要把學生的喜怒哀樂、寒暑冷暖放在心間。
。ㄈ、教師人格魅力來源于對學生的信任與寬容
老師在課堂上不應一味地灌輸、包辦代替,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師是指導者和引路人,從不把學生看做是知識的容器,學生有他自己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們。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愈深,愛之愈烈。其次對學生的關懷要落到實處,以此形成一種學生尊重老師、老師關愛學生的新型師生關系。
(四)、教師人格魅力來源于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老師不是僅僅把教師這個職業看成謀生的手段,而要毫無私心雜念的投入其中,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理想,并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教師應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鑄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繪學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
。ㄎ澹、教師人格魅力來源于永不滿足的執著追求
老師始終用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敗面前,老師要做當之無愧的強者,不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進取,更不會沉溺于暫時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我們老師要學會反思,從反思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確立新的奮斗方向和人生目標,用勤奮和智慧澆灌出更豐碩的成果,實踐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老師,必須首先做一名充滿美好人格魅力的人。
二、教師角色應由重知識結論的灌輸者轉換為重學習過程的謀劃者、組織者和參與者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轉變教師的角色!爸亟Y論輕過程”是傳統教學中十分突出的問題。傳統的教學的主要活動就是講述、板書和布置練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把學生看成了接受器,課堂中的問答多半是復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師充當了知識和結論的灌輸者的角色。
在新課程要求下,教師的角色已不再是結論的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在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發揮的同時,對教師“主導“的要求更高了。就歷史課而言,如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如何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如何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并能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學”,把教學過程變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使教師自身由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從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活動,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使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與才能;如何使班級、小組合作和個體學習各環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真正達到促進人的發展的目的,這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
靠教師灌輸的學習的被動局面。上課時在沉郁激越的《滿江紅》背景下,學生的情緒異常激昂,他們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岳飛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有的學生還拿來了在將軍山拍攝的岳飛“還我河山”的圖片。教學中師生互動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有的提出:“老師,不是說落后就要挨打嗎?可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均落后于北宋的金為什么競能滅宋呢?”學生們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激烈的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辯能力。這樣的課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表現了學生豐富的創造力,個性得到極大的張揚,也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教學要求。中學歷史教學面臨許多根本性的挑戰,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就要求教師從傳統角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這是提高課堂效率成敗的關鍵。
三、教師應加強內在素質,以便拓寬知識面,提高效率
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比绻處煛罢毡拘啤睂W生肯定會覺得乏味,難以聽懂,甚至不想學,也就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面,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上課時多穿插一些內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關的一些內容,這樣就使枯燥無味的課堂,變成生動有趣。所以教師應多學習,多看一些參考資料和跟本學科相關的科目,以增長知識面,開闊視野。教師一定不能只滿足現有的知識,時代越發展,要求教師要有越高素質。我們千萬不能象毛澤東同志筆下的“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經常的給自己充“電”。例如《中國歷史》第四冊中的“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一課,講到“紅軍飛渡瀘定橋”時書本中沒有提到指揮這一戰役的是誰,教師就應當通過閱讀一些資料,才懂得是福建閩西長汀籍的楊成武上將,課堂中應當指出,而且還可穿插其它介紹。這樣一來使學生更加注意,同時也覺得更趣味,使得干巴巴的幾個字,拓展開來。
四、教師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歷史教學的問題相當程度是語言的運用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借助于語言來向學生傳播知識。所以教師要重視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人們常說“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所以教師除了有內在素質外(即人們常說的“內才”)還需有過人的“口才”。以致上課時能充分發揮,講起來口齒伶俐,滔滔不絕,形象生動,講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師上課“語無倫次”,學生學得眉頭苦皺,影響課堂效果。例如《中國歷史》第四冊第6課中《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中講到“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這一問題時,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表達能力,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要從當時復雜的形勢來透析,說明清楚內部親日派何應欽的企圖,如何想奪取統治地位,同時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最后如何迫使蔣介石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教師要把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生動的語言,以提高課堂效率。
五、合理運用“課前提示”,激發學生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指人對事物的特殊認識傾向,是人的認識需要情緒表現。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人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涿兰~斯也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苯虒W中由于人類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興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發內在動機,特別是個人的興趣常常是影響各門課程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潛在因素。
現行的歷史教材中,每一課都有“課前提示”,它不僅具有導入新課的作用而且還具有多種功能,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和合理運用“課前提示”。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課,我都注意使用“課前提示”把課前提示設計成一個個問題,邊講邊問,從而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神圣抗戰的開始》時,我把課前有關提示設計成下列問題,“盧溝橋事變是怎么回事?它標志著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緊要關頭,蔣介石是否同共產黨合作建立統一戰線?中國軍隊是否能粉碎日軍的狂妄計劃?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最后再問:“想知道這些有趣的問題嗎?答案就在這一課里!边@樣一來,既能指出這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制造懸念,埋下伏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尋求正確答案,從而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六、合理運用“課前提示”,激發學生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
現行教材的一大特點是:圖表量的增加。書中配有相當數量的圖表,有歷史地圖、表格、歷史、漫畫等。圖表是教材為學生提供的直觀教具,具有培養學生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理解力、記憶力、創造力和表達力等方面的功能。歷史知識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過去性。這一特點給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面帶來很大的困難,而借助文中的圖表去認識歷史,引導學生神游歷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時代脈搏的跳動,是學習歷史的便捷途徑。在講到《紅色政權的建立》一文中,我充分利用了書中的“圖表”這課中的一幅《怎能忍受那許多人的吸吮》的漫畫、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農民受到地主貪官、污吏、劣紳、軍閥、土豪、帝國主義者等人的剝削和壓迫,被榨取了血汗、變成一個骨瘦如柴的農民。文中的《當時架在農民身上的三把刀》的歌謠:租子重、利錢高、苛捐雜稅像牛毛”,反映了農民所受的剝削重,生活困苦。以及文中提到當時農民很少土地,而且絕大多數沒有土地的情況,這些圖表和文字部分,進行形象而又具體的分析講述,既可加深學生印象,也由此揭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進行土地革命的原因,”可見不少“圖表”既生動又深刻;若能充分運用,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七、利用中學歷史巧記速記法激發學生興趣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特意歸納巧記速記歷史知識的方法。準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但對于沒有入門的同學來說,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
萬緒,簡直無從下手。其實這里邊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記得準、又記得狠。我總結了幾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做到舉一反三,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ㄒ唬⒆诸^法。抽出核心字(多為首字),串在一起,押韻更好,然后多念幾遍即可。例1.清朝最后的九個皇帝依次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記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簽定的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由南向北),記為“廣廈福寧上”。
。ǘ、諧音法;痉椒ㄍ白诸^法”,只不過要精選核心字及其諧音,使其既押韻,又有一定生動的意義。
例:洋務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丁日昌,編為“新(訢)翻(藩)譯(李)坐(左)洞審(沈)日昌”。
。ㄈ、奇特聯想法。聯想越奇特,記憶越深刻,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例:軍閥割據時,馮國璋、曹錕、段祺瑞控制的地盤及其支持者可聯想為“曹錕靠在一棵日本梨樹(直隸、江蘇)上餓(湖北)得快干(贛)了,段祺瑞端著一大碗(皖)鹵(魯)面(閩),這(浙江)應(英)該很美呀!
。ㄋ模、歌謠法,即以“核心字”為基礎,通過反復挑選排列,使之成為形式對仗,合則押韻的順口溜,最適于記年代。
例:早期有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編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一大24、1”。
(五)、排比法。即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或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適用范圍很廣。
例1858年第二次戰爭中,列強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有5點,可總結為“三外一賠一開”。賠款和開放口岸是近代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都有的內容。“三外”指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船(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1927年三大起義的意義,可總結為“三個第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建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支軍隊。廣州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
八、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具有實踐性、主體性、綜合性、多樣性等特點。各種有益的活動有利于學生接觸人生、接觸社會、吸收信息、增長知識,有利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做事、學會創造。
除課堂外,在課余時間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以促進第一課堂,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能力,以提高課堂效率。例如舉行參觀歷史遺址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歷史教學的吸引力。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特點不斷變換教學方法,靈活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即使是一堂課也可以應用多媒體信息傳遞,活躍課堂氣氛,保持和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給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課題,因此,如何上好一門課,除了教師方面,我認為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知識,完成歷史學習,改變他們對歷史學科的偏見,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受。
一、“親其師,而信其道”。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情感教育目標,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注入情感,與學生能融洽相處,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進而能使學生主動探
索,大膽創新。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對這位教師給予的教育產生接納感,才會帶著良好的情感來正面理解教師的語言,接受教師的教育,從而使整個教育過程得以順利進行。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
二、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幽默藝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品質,它能帶給人們輕松和笑聲;幽默是智慧的閃現,是教育家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它具有多方面的、獨特的教育功能。所謂教學幽默藝術,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長的表現手段進行教學,以對學生傳授知識,發展能力,滲透教育、培養幽默感和樂觀主義人生觀為目的的教學藝術形式。對于每位教師而言,加強教學幽默藝術修養,掌握教學幽默藝術的必要技法,無疑是有益于增進自己教學藝術的情趣和魅力、乃至形成個人教學風格和特色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梢赃\用的幽默藝術方式術。在教學中根據內容的需要,可引用或設計幽默詼諧的典故插曲,即可達到內容與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講到南朝士族的腐朽時,可用建康令王復的孱弱無知、“馬”“虎”不分的故事:“真是馬虎到家了,敢情‘馬虎’這詞就源于此”。
三、以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一個無精打采,懨懨欲睡的老師,怎么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精神振奮呢?我一直有個原則,不能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不愉快的情緒帶進課堂,不能影響我的學生。不管有什么煩心事,不管多么疲勞,甚至生病了,只要走進課堂,我就要讓我的學生看到一個快樂的、熱情的,充滿活力的老師。只要老師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自信樂觀的精神狀態,就一定能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為學生提供一個舞臺。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即使老師口才再好,如果每節課都是老師的“獨角戲”,學生也會厭煩的。怎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呢?我進行了歷史專題討論課的嘗試。比如在學習商鞅變法時,我安排了一節活動課,讓學生就商鞅變法是否成功舉行一個辯論會。那節活動課上,同學們的表現令我驚嘆。他們積極參與,熱情高昂,立場鮮明,論述充分,并不乏個性色彩,高潮迭起,情緒熱烈。原來,給學生一個舞臺,就給了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給了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給了他們伸展心靈的空間。除了這樣的辯論會,還可以組織歷史劇表演,歷史歌曲比賽,歷史典故故事會等等。這些靈活多樣的形式,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正可謂“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空洞抽象的講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實踐活動將使人終生難忘。
五、利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初中生在思維特點上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直觀教學。而多媒體教學手段是現在的中學生最樂于接受的了。記得在講《南京大屠殺》時,我制作了一個電腦課件。搜集了很多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圖片,并配以文字說明。還配了若隱若現的背景音樂,以烘托氣氛。最令學生震撼的是我剪輯了電影《南京大屠殺》中的片斷,血淋淋的場面讓學生無比悲憤,很多學生甚至義憤填膺,握緊了他們的小拳頭。此時,不用我過多講述,學生自然明白了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而達到了本課的思想教育目標。在歷史教學中利用這些課件,能夠打破時空限制,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圖文聲像并茂,生動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現已消逝的歷史現象,創造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學習主動積極性。
六、精心設計啟發性思考題,積極激發學生思維。人們的思維活動通常是由疑問而產生的,更何況初中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的心理發展階段,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恰當的給學生設置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外在的信息刺激,培養學生的勤于思考的品質。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3
教學創新是現代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客觀要求。為了適應歷史教學新形勢的需要,必須遵照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要求,創新歷史教學原則、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等。
一、歷史教學原則要創新
歷史教學原別的內容具有多層次、多方位聯系性的特征,它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系;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系;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之間的聯系;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等等。這些聯系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更好地認識井分析歷史。為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實現多層次、多方位的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原則就必須創新,要采用多維教學法,即多角度、多系統地啟迪學生思維。并以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的能力為原則,使初中歷史教學承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任務。
二、歷史教學理念要創新
理念是行為的靈魂,是創新的先導,教學理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帥的作用。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尚未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應試教育沒有真正轉化為素質教育。然而,新的課程標準的人文性強調歷史教學要致力于學生歷史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我們應盡快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及情感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樹立既教書又育人的教學新理念。傳統的教學理念過分強調教師“教”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學”的手段,這已不能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要盡快樹立并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師中心”的教學理念,樹立起“學生中心”的新理念。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課習慣于“一言堂”。要求學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這抑制了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因此,教師應該樹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理念。
三、歷史教學手段要創新
教學手段創新是整個歷史教學創新的重點。歷史教學手段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和技術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F在的初中歷史教材和課程內容都發生了變化,相應地,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手段上也必須發揮創新精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識。學生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訓練。因為,學生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性及創造性的思維,特別是對歷史上因果關系的思考,這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考驗。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也是訓練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所采用的歷史
教學手段必須能激發、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四、師生關系要創新
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被動地服從。這種師生關系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師生關系緊張,有時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要和學生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與學生是朋友,教師和學生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師生關系!逼浯,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尊重學生,樹立平等和民主意識,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協作。最后,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核心,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獨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改善師生關系。建立良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滿足初中歷史教學新形勢的要求。
五、培養創新型教師隊伍
教學創新必須依賴創造型的教師。在教學創新中,教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就必須擁有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雖然目前在教學改革和教
學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廣大的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創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還有一些初中歷史教師滿足不了新時期教學創新的要求,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還有待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的教學,組織開放式的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師若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知識。提高個人道德修養,加強師德建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勢在必行。進行創新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所以,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加強各方面的修養;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努力營造有利于歷史教師創新性勞動的環境,并給教師提供必要的進修機會,從而不斷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育教學反思論文初中歷史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反思論文初中歷史,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反思論文初中歷史1
今學期我擔任歷史教學。由于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由于我校地處邊疆貧困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蔽颐靼椎絺湔n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論文
我們眼下的社會,措施的用途越來越大,措施是管理學的名詞,通常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那么相關的措施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新課改的作用下,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以考試為目的的傳統教學觀念,要用科學、合理的歷史教學觀,構建并完善初中歷史學科體系。初中歷史教師如果想把歷史教學的實效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就必須要重視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
摘要:新課程教學實施以后,在對傳統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初中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本文指出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問題;改進措施
近幾年教育部門雖然對初中歷史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多次改革,每一次改革的目標都更加明確,更加貼近學生,給初中歷史的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但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學遭受了重重阻礙,并暴露了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根據當前教學現狀認真思考,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從而全面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科觀念問題
在初中教學課程中,許多人都對歷史學科存有偏見,他們認為歷史學科和語文數學學科相比并不重要,因此忽略了歷史學科的真正價值,這種觀念不僅會影響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同時還會給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改革帶來影響。初中歷史教師本身也沒有認識到歷史學科的重要性,他們在教學課堂中大部分都會以應試為導向,把歷史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和易考內容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完全忽略了歷史學科會給學生帶來的重要影響,在這種狀態下阻礙了學生認識歷史并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不僅降低了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熱情,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隨之減退。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尤其是在歷史課堂上。歷史科目的學習具有其特殊性,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外國歷史知識,掌握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知識,而且要從中學會尊重、保護優秀的歷史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但是歷史知識的學習還注重學生的思考,要求學生學會判斷歷史知識的價值。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拓展廣闊的學習思維。而如何高效地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歷史課堂上,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一、當前歷史課堂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拓展更多有效的學習途徑。但很多時候,課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卻因為缺少學生的主動參與,改變了開設的初衷。比如,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無討論興趣;小組內的成員缺乏交流,甚至由固定的成員回答教師問題;小組合作只是枯燥的學習形式,學生并未從中獲得進步等。如果教師不針對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實行有效的應對措施,那么小組合作學習將會失去本身的意義。本文主要針對以上羅列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二、有效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的措施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研究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正如《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所說“人類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政治多極化趨勢持續發展。在這種國際形勢背景下,如何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就成為歷史教育不能回避的問題。”歷史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這種情感的產生基礎就是要使他們喜歡歷史,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尊重學生的需要,設置課堂教學環節,改變課堂觀念,把課堂定位為:學生能力展示場所。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指出:“一位音樂家必須作曲,一位畫家必須繪畫,一位詩人必須寫詩,否則他就無法安靜,人們都需要盡其所能,這一需要就稱為‘自我實現的需要’①!
我們作為歷史教師,很有必要探討學生學習中的需要,依據學生的需要組織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我們知道,小學生都有獲得成就的欲望,初中生就更不例外,成人也是如此,這是人不斷進步的`源泉。歷史教師要明白這一點,同時,也需要向學生講明幾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展示才能的欲望,打球人需要在球場上展示;唱歌的需要在人多的場合一展歌喉;繪畫的需要有展覽,等等。每個人的才能都是通過眾人的傳播得到擴大的,通過大家的評價得到提高。展示的機會越多,能力發展越快。能力發展越快,人的熱情越高。全班幾十人,個個都有不同的才能,但是我們很少有機會展示,以致大家以為我們是差生,我們不是差生,而是我們展示才能的機會太少,長期形成這樣,被埋沒了,F在,歷史課就是你們的舞臺,要在歷史課上學會兩種能力:會思考、會說話。要借大家之口傳播我們每個人的能力特長,使我們都有好的名聲,這也就是我們學習的成就。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的內容
初中歷史教學與多媒體
摘要 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初中歷史教學值得探討的問題。多媒體輔助教學進入歷史課堂,使課堂教學手段發生巨大的變化,已逐漸成為提高素質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 多媒體輔助手段;歷史教學;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空間的日益拓展,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成為21世紀教育的主流,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現代化的體現,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手段走進初中歷史課堂,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多媒體把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集于一體,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再現性和運動變化的可控性、模擬性以及強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征,讓教學信息圖文并茂、聲像并舉,有效地渲染課堂氣氛,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1 多媒體讓歷史教學“活”起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初中歷史教學的渠道得到極大的拓寬,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樹立起歷史的空間、動態概念,激活其思維,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效果。
1.1 科學性強、實效好
初中歷史教材側重趣味性,以歷史人物事件過程性知識為主,理論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編寫符合初中學生重直觀感、邏輯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點。多媒體教學有容量大、節奏緊、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為教師靈活機動的教學、歷史和現實的結合、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培養、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創造了條件。學生不再是一個書櫥,而由“被動”轉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習歷史可以品味人生,思索現實、預測未來,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潛移默化,影響自己人生發展的軌跡。
初中歷史探究感悟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常常應用,初中歷史教學具有下面幾種探究教學模式,例如常規課堂中的探究式教學;歷史活動課中的探究式教學。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出合理的探究條件,提前對預習進行指導使學生具有探究的意識。學生之間不斷交流,取長補短,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從而有所感悟。
關鍵詞:初中歷史;探究-感悟式;教學模式
歷史是一門具有豐富知識的學科,對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很好的幫助。初中教學比較重視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的歷史觀的培養。為了使學生能夠更進一步的了解歷史并具有真正的歷史觀,我們對初中歷史“探究-感悟”式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1探究式教學的模式
1.1常規課堂中的探究性教學:教師們通常在常規課堂中會使用探究性教學模式。中國人應該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并且熟悉掌握。歷史課上的一些歷史事件還是比較有趣的,所以,與其他科目對比,歷史課趣味性較大。當然了解歷史事件是為了更好的記住歷史的一種學習手段,通過歷史事件,看到其本質和代表的某些具有規律性的事物。所以教師需要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探究性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有趣的教學引起他們對歷史的好奇心,從而使歷史課堂氣氛得到活躍,充分帶動他們思考和探究歷史,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例如當講到中國近代史時,先帶領同學們根據地圖冊上的世界時局圖,向同學們講解當時世界局勢和中國面臨的情況,使同學們對中國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當講到《開元盛世》時,可以根據現在穿越的流行程度,如果你穿越成君主,讓同學們思考如何把盛世傳承,為唐朝的繁榮昌盛作出努力?若穿越成普通老百姓,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課堂上始終把探究徹底執行,使同學們具備最基本的歷史素養,使他們擁有對歷史的探究和創新能力[2]。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農村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論文
【摘要】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農村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農村校園文化建設是農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農村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國農村校園文化的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和探討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農村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農村校園文化;關系
農村是我國的重中之重,農村地區的發展和穩定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發展與穩定。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農村教育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的農村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農村校園文化建設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農村校園文化建設的結合研究,這對于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我國農村校園文化的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的農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農村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金投入比較少
雖然近年來我國不斷增加對農村地區的教育資金投入,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的學校對校園文化的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方面的資金投入相對比較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正常開展。
2.校園文化內容過于單一
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和城市相比,存在和信息滯后和經濟條件差一級人才缺乏等許多嚴重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農村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比較單一,很多農村地區的校園文化建設只是停留在喊口號的宣傳階段,或者簡單地通過辦黑板報等方式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淺論素質教育在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論文
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經濟的騰飛、人才的競爭,科技的發展,都對當今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從而為社會輸送大批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成為當今農村基礎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素質教育的提出已有很多年了,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它涵蓋了從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到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而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轉型期。這一時期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就歷史學科來講,實施素質教育,切實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保μ岣邭v史教師的自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引導者,他肩負著教書育人等多種社會功能,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養成。高素質的教師,首先應具備廣博的學識。歷史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事物,不論后人是否知曉,他都客觀的存在著,容不得半點虛假。而對知識有缺憾的老師,可能就只會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念課本,甚至教給學生錯誤的歷史知識,最終導致學生對歷史課失去興趣,更談不上什么素質教育。高素質的教師,還要有全面的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及對課堂的組織管理,無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具體來講,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向學生呈現出準確、清晰、合理的歷史知識結構,使紛繁復雜的人物、地點、時間、事件都能夠脈絡清晰的盡收眼底,從而幫助學生高效率的輸入、儲存和輸出新的信息;教學能力則涉及到歷史教學計劃的可行性、創造性及教學實施階段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對偶發事件的處理等;教師高水平的組織管理能力,使他能夠在課堂上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從而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動態,使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另外,教師的作業布置、作業批改、輔導質量、教學反饋,也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對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
深化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論文
1 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教學目標是開展高效教學的首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和指南針。課堂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路標”,它規定了整堂課的步調,對課堂教學至始至終起著導向作用。對教師來說,它具有“導教”的功能,對學生來說,它具有“導學”的功能。如果要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水平,就必須全面關注教學目標。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學目標。大部分教師在備課時,都很難做到去深入研究每一課的教學目標,或者并沒有完全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有很多老師將教學目標表述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空話,缺少針對性,過于空洞寬泛,缺乏可操作性。或者有些教師雖然制定了教學目標,但是與他的教學實際脫節,并沒有用教學目標來指導他的教學。比如有些老師在他的教案中制定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某某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這樣的教學目標,但在整個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看到他把學生分成小組,也沒有開展任何活動,自然這樣的教學目標只能是一句空話。
我認為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教材內容出發,避免教學目標設計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第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避免教學目標設計得過高,無法實施。第三:從整體三維目標出發,實現目標的完整性。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歸宿,它是教學的靈魂和指南針,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定教與學的方向。因此,準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根本保證。
情境教學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一、利用情境教學,有利于實現情感共鳴
歷史學科因其獨特性,學生主要依靠歷史教科書上的文字獲取歷史知識。因此,有必要運用情境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豐富的語言描繪歷史事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染了學生,引發了共鳴。例如,在講解八國聯軍進中國時,教師可以依據歷史事實,將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惡行通過富有感情的語言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教師的描述不僅學到了歷史知識還增強了愛國感情。
二、通過問題情境,有利于渲染課堂氛圍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索。歷史教學是對已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回顧,對歷史事件的`處理方法進行科學地探索,進而總結歷史教訓。因而,歷史中出現的問題也成了初中歷史教學的難點。
三、通過表演情境,有助于挖掘學生的潛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設置一定的表演情境,能夠挖掘學生的表演力,讓學生置身于歷史中,對學生感受歷史人物的特定心理活動有著積極的作用,而且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例如,在講解中國抗日戰爭史時,可以先播放日軍侵華的劣行,教師為了讓學生感受當時的抗戰范圍,讓幾名學生扮演國軍,講述他們在戰場的所見所聞。通過歷史性的表演,充分調動了學生了解歷史的積極性。情境教學以直觀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歷史,并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有助于學生歷史知識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