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的論文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經濟法的論文1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法逐漸成為中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中的重要課程,在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因此,提高經濟法教學質量是當前中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而在經濟法教學中案例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淺談了在經濟法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應用案例教學。
關鍵詞:經濟法 案例教學 必要性 有效應用
一、經濟法和案例教學的認知
經濟法是中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必修課之一,具有較強的社會應用性和實踐性。它的社會應用性體現在經濟法調整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管理關系,它的實踐性則是體現在經濟法的實施、經濟法對實踐的指導以及經濟法的社會效果等方面;谶@兩大特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課程的教學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為主體,采用“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味地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與存儲,不能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思維被限制在教材上,一旦在實際工作或科學研究中遇到與課本上不相符的事例,往往手足無措,一籌莫展。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工作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分析、判斷并解決現實工作情境中發生的事件和問題,從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結論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促進學生進行知識技能遷移,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經濟法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課堂的可感性。
相對于單純講解理論知識的傳統教學,案例教學可以使課堂生動形象、直觀易學。案例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具體可感性,由于教學內容是具體的實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觀、生動的形式,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于學習和理解,有利于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便于學生了解經濟法案例分析環節,提高其深入分析案例的能力。
2.案例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教師在課堂上不是“獨唱”,而是和學生一起討論思考,學生在課堂上也不是忙于記筆記,而是共同探討問題。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進行的。捕捉這些理論知識后,學生還要經過縝密地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應視為能力上的升華。同時學生的答案隨時要求教師給以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這一過程強調了師生的雙向互動關系。
3.案例教學可以貫徹先進的教學理念。
案例教學的特點就是將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具體實際的經濟事件,促進學生對有關案例經濟法知識點的了解和識記,從而為學生營造一種可感知具體的理論學習環境氛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貫徹教師和學生對主動思考、以學為主教學理念的認識和深刻理解,進而推動經濟法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經濟法教學質量。
4.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一般以死記硬背為主,并不注重理論的內涵和價值,在分析具體經濟案例時,不能透徹的進行理解和分析,不能很好的將經濟法理論知識靈活運用,絕大多數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導致學生在經濟法行業創新能力不足,實踐應用能力和意識薄弱,這也阻礙了經濟法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教學水平受限。案例教學注重學生自主思考和互動,對現實經濟案例進行拆解分析時,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打破傳統的學習觀念,不注重分析的答案的唯一性,各抒己見,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進行案例解釋。因此,這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綜合能力,最終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經濟學人才。綜上所述,經濟法案例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將學生引人一個特定的真實情境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共同研討、深入剖析,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批判反思意識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在經濟法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三、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合理選擇案例。
案例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就是要選擇好的案例,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案例真實,所選擇的案例應該是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例如法院一些判例或者一些法律雜志,只有真實的案例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案例典型,典型性是法律案例的中心,典型的案例涉及的內容相對全面,包含的法律理論知識較多,能夠使學生從一個案例中學到多方面知識;案例科學,選取的案例要與所講授的內容密切聯系,同時對案例中出現的模糊知識進行篩選,使案例更加科學合理。
2.注意教學方式。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都應該創造和維護良好的討論環境,使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和爭辯。在討論中,教師要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在學生討論和思考中,教師不宜打斷學生的陳述,不急于糾正,不宜過早定論,積極鼓勵學生發表有新意的觀點,注意對學生獨立思維狀態的培養與保護。在討論中,教師應適當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參與討論和發言的積極性,適當強調案例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對案例的討論,能使學生主觀能動的從多層次、多側面地了解一個經濟法案例的復雜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口頭表達與溝通的能力。
3.防止以偏概全。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例如情境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師要正確對待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教師要明確不同教學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并不能替代其他教學方法,否則,就會出現以偏概全的現象。因為并不是所有的知識內容都適合使用案例教學,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依據不同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特點,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整體經濟法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因此,這就需要經濟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和不同知識體系的具體情況,靈活利用案例教學,充分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學校和教師對于經濟法教學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經濟法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能夠有效提高經濟法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自助分析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不但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還可以改變現有的學習理念,培養創新型經濟學人才。不過在經濟法教學的應用方面還有待逐漸完善,針對問題及時調整,以促進案例教學的作用和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選擇真實的、科學的、典型的案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案例教學中學到知識,從而推動案例教學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靖.淺談經濟法案例在教學中的選取與運用.當代教育論壇[J].20xx(6).
[2]李彬.經濟法案例課程中應用團隊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教育教學論壇[J].20xx(19).
[3]李友根.論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學——以“經濟法學”課程為例.中國大學教學[J].20xx(3).
[4]夏國瓊.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教育研究[J].20xx(4).
[5]么作紅.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的創新與應用.法制博覽[J].20xx(10).
經濟法的論文2
1.經濟法實質正義及其實現機制
2.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提煉
3.經濟法的部門法理學建構
4.回到中國——轉軌經濟法的存在及其價值
5.論經濟法責任的內涵與基本權義關系
6.論經濟法的產生——經濟法基礎理論的反思之一
7.中國經濟法的改革與創新——一種制度變遷的視角
8.維權與控權:經濟法的本質及功能定位——對“需要干預說”的理論評析
9.論經濟法制定與實施的外部性及其內在化
10.從授權到控權:經濟法的中國化路徑
11.中外經濟法價值目標實現理路的比較與反思——以經濟法生成的路徑范式為視角
12.中國經濟法實施若干問題
13.經濟法詞義解釋與理論研究的重心
14.PPP的公共性及其經濟法解析
15.論經濟法與憲法的協調發展
16.經濟法中的政策——基于法律文本的實證分析
17.中國經濟法部門的形成:軌跡、事件與特征
18.“改革決定”與經濟法共識
19.中國經濟法理論創新及其同實踐的反差
20.經濟法調整:從“權力干預”到“法律治理”
21.爭議與困惑:經濟法中的法律責任研究述評
22.經濟法是什么——經濟法的法哲學反思
23.經濟法的經濟社會二元功能之沖突與平衡
24.WTO規則與我國經濟法調整對象的再思考
25.經濟法與社會公共性論綱
26.經濟法權力干預思維的反思——以政府角色定位為視角
27.憲法與經濟法關系的“經濟性”分析
28.法教義學的勃興對經濟法意味著什么
29.論經濟法的現代性
30.論可持續發展與經濟法的變革
31.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
32.論創立和完善我國宏觀經濟法的法律體系
33.經濟法的政策分析初探
34.我國經濟法功能研究述評
35.科學發展觀:當代中國經濟法良法觀之核心
36.經濟發展權的經濟法思考
37.論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38.社會中間層的經濟法主體地位析辯——由“三元框架”引發的思考
39.經濟法程序問題初探
40.論經濟法視野中的弱勢群體——以消費者等為對象的考察
41.論經濟法上的協調思想——“國家協調論”的啟示
42.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考辨——兼與董保華先生商榷
43.經濟法主體制度重構:一個常識主義視角
44.經濟法是社會本位之法
45.論經濟法中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
46.論經濟法不確定性的成因與功能——解釋法律規范性的新視角
47.論經濟法的理論基礎
48.經濟法主體理論的再證成
49.管制與法律的互動:經濟法理論研究的起點和路徑
50.論農民權益的經濟法保護——以利益與利益機制為視角
51.經濟法與民法視野中的干預——對民法與經濟法關系及經濟法體系的研究
52.經濟法責任理論及其思維轉向
53.發展與創新:經濟法的方法、路徑與視域(上)——簡評我國中青年學者對經濟法理論的貢獻
54.市場、政府與經濟法——對經濟法幾個流行觀點的質疑與反思
55.金融危機的經濟法解析
56.傲慢與偏見——經濟法的現象學分析
57.傳承與超越:經濟法主體理論研究——以若干經濟法律為視角
58.經濟法與公益訴訟的契合性分析
59.論財政法是經濟法的“龍頭法”
60.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61.經濟法基本權利范疇論綱
62.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63.論經濟法的國家觀——從社會法的視角探索經濟法的理論問題
64.論經濟法的基本價值取向
65.可持續發展——經濟法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創新
66.中國經濟法實施問題的理論檢視與思考
67.國際經濟法基本問題論綱
68.論經濟法理念缺失與對策
69.經濟法的立法統合:需要與可能
70.經濟法責任的歸責原則
71.中國經濟法研究范式
72.經濟法再分配功能與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73.對國際經濟法與國內經濟法關系的再思考
74.論社會利益及其法律調控——對經濟法基礎的再認識
75.經濟法程序的特色與邏輯
76.經濟法的理念和價值范疇探討
77.經濟法規范政府經濟行為的本土化分析
78.經濟法邏輯:權力干預抑或法律治理辨——與陳婉玲教授商榷
79.經濟法的中國性問題分析
80.私人在經濟法實施中的作用——理論邏輯與發展路徑
81.論消費者及消費者保護在經濟法中的地位——“以人為本”理念與經濟法主體和體系的新思考
82.經濟法責任的獨立性問題探討——第四屆經濟法前沿理論研討會綜述
83.經濟法研究的“合”與“同”
84.責權利效相統一是經濟法的總原則——論劉文華教授為代表的人大經濟法學派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理論貢獻
85.略論經濟法的理念、基本原則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86.本土性與普適性:中國經濟法研究的反思
87.論經濟法的時空性
88.論經濟法語境中的國家干預
89.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
90.論勞動力權是經濟法的基本權利范疇——兼論研究經濟法權利應突破三大理論障礙
91.反思與前瞻:中國經濟法主體研究30年
92.再識“責任”與經濟法
93.市場失靈與經濟法
94.經濟法理論對法學基礎理論的幾點創新
95.論經濟法責任制度的建構
96.“雙重調整”的經濟法思考
97.論經濟法的程序理性
98.論經濟法的發展理念——基于系統論的研究范式
99.經濟法的價值理念和基本原則
100.經濟法理念發展需要中國哲學思想的推進
經濟法的論文3
現今社會是法制化、經濟全球化的社會,社會發展迅速,各個經濟領域的發展急需大量復合型的人才。經濟法目前已經成為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教學課程,其在人才的需求方面意義越來越重大。
目前,經濟法教學如何改革已經成為教育從業者所關注的重點話題。雖然經濟法課程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但是仍舊存在著眾多的問題。本文就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我國經濟法教學的現狀
我國經濟法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設立的,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二十多年來,經濟法課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經濟法教育的基礎,但是還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其內部的建設仍舊存在很多弊端。
(一)教師素質較低
在教育改革逐漸推進的過程中,各大院校都在努力建設高質量的經濟法教師隊伍。但是經濟法師資力量薄弱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經濟法課程開設的初期,某些院校為了完成教育局的任務將大部分別的專業的教師調到經濟法專業,外行教師對經濟法并不是很熟悉,某些教師并不愿意從事經濟法教學,導致經濟法教師短缺。
另外,外行教師對經濟法知識的結構理解不到位,欠缺相應的經濟法理論,其教學水平遠遠比不上經濟法專業畢業的教師,使得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經濟法,造成惡性循環?鬃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沒有高素質的教師是無法挑起經濟法專業大梁的。
(二)教學大綱定位不準
目前的高校中對經濟法教學大綱定位相當模糊,培養的目標沒有與社會需求相連接,專業的針對性非常弱化。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只能采取同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這種模式無法滿足學生自身專業的需求,學習目標難以確立。
目前,學習經濟法的大部分學生法律基礎十分薄弱,但是對于經濟法的學習課程又較少,而經濟的法律法規是其他任何法律規范無法比擬的,這自然就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熟練的掌握經濟法,這種高難度的要求加大了學生的任務量。
(三)教材設計不合理
教材是教學的媒介,教材是教學事業發展的基石。經濟法教材版本眾多,但是良莠不齊,非經濟法專業的人士并不能挑選出優秀的教材。市面上的教材大多存在以下問題:一,教材內容淺薄,傾向于簡單的經濟法律法規的堆疊,缺乏對法律法規的深度分析。二,教材內容針對性較弱。
不同專業的學生需要的經濟法內容并不相同。三,經濟法的教學目標老舊,重視學生對理論的學習,忽略了實踐與應用。教學內容簡單粗略,缺少配套的經典案例,使得經濟法的法律法規枯燥乏味。四,部分經濟法的課本內容觀點陳舊,沒有及時更新,沒有及時反映國家經濟法法律法規的變動。
(四)教學方法不靈活
目前各大高校再進行經濟法的授課過程中一般以教師講課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在學習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缺乏交流,抑制了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學生僅通過課堂領悟經濟法的有關知識,缺乏實踐。因為經濟法的理論知識豐富、抽象,教師授課難以掌握深淺,如果僅采用課堂傳授知識,學生會很難接受經濟法教學,學習缺乏積極性。
(五)缺乏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目前,我國科學技術發達,應用于教育領域的技術也越來越多。因此,經濟法教學可以不斷提高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信息技術,例如可以添加投影儀、多媒體等設備。舍棄教師一手教材,一手粉筆的教育模式。改革教學只傳授理論的模式,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減少高分低能的學生。
(六)教學計劃安排缺乏連續性
經濟法本身就是屬于法律的范疇,因此經濟法的教學必然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礎。目前,雖然各大高校都設立了經濟法的教學課程,但是缺乏基礎課程(如《法律基礎》)的設立,很多學校只是直接教授經濟法的法律法規。使得學生對有關法規難以理解,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有的學校雖然設立了《法律基礎》等的課程,但是后期的經濟法律沒有緊緊跟隨,使得經濟法課程之間缺乏繼承性,不利于學生更進一步的學習。
(七)教學考核方法有待創新
教授授課多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教師在考核知識時大多采取考試與考查兩種方式。這種考核方式使學生逐步的形成了課堂簡單聽一聽,考試前簡單記憶形式,并沒有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改革經濟法考核的目標將知識的測試與能力的測評相結合,增加考試的難度,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經濟法改革的分析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不斷進步的經濟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的發展不需要的不僅僅是管理與高技術的人才,更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人才。這就要求大學生不僅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和精通的專業知識,還擁有相應的實踐能力。在意志領域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那么經濟法教學該如何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標
經濟管理類的學生面對經濟法的課程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其課程目標不能過于簡單化也不能像法律專業的學生一般過于復雜化。其目標的應設定為學生理解并掌握基礎的經濟法律規范,使所學的知識為其經濟活動和管理服務。因此,經濟法的課程非常有必要進行重新規劃。在課程的安排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啟蒙課程應設定為《法律基礎》這門課程,該課程包含了經濟法中最基礎的法律知識,并不要求知識的深度,可以作為學生法律的啟蒙書,為學生更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二是,教授通用經濟法——《經濟法概論》該課程主要是介紹了經濟法的概念和具體法律法規。
是各個專業都可以學習的經濟法律課本。三是,專業選修的劃分。經濟法的選修課擁有不同的子模塊,例如:《宏觀調控法》 《市場管理法》等。各個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修。
(二)提高教學素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一位教育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教師,各大高等院校應對教師進行測評,并對不同水平的教師進行知識的培訓,加強其傳業授課的能力。另外,高等院校應聘請能力水平高的專家和教授開展法律知識的講座,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激勵教師關注經濟法律知識之中的與生活實際相貼切的問題,不斷除舊納新。只有不斷提升教師的認識局面,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才能將抽象的問題實際化,提高學生對經濟法的興趣,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三)加強教材建設,提高教材專業化
我國高等院校經濟法的教學長期處于低水平的狀態。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高質量、專業化的教材。教材在內容上革除僅僅是簡單排列知識的形式,增加教材的內容的深度 ,為經濟法的壯大奠定基礎。因此,經濟法教材在編著時要求凸顯出前瞻性,在經濟法的基礎知識上,加入現代化經濟發展所出現的新的解釋。
革除傳統教育拘泥于理論的教學形式,在編著教材內容中,將基本理論融入到實際的案例中。在選擇教材上,要選用與時俱進、貼合專業的教材。選取的教材要緊跟隨時代的發展,能夠汲取國內外有關經濟法新的知識成果。明確的表達本學科的理論知識,展示經濟法理論體系之間的聯系和科學規律。
(四)完善教學內容
目前經濟法教學采用的教材是21世紀課程教材。其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編著了不同的教學內容,經濟法教材的側重點不同,能夠對學生指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但是這還是不夠的,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多方面、多角度的收集貼近學生專業的經濟法教學案例。并且要對現存的經濟法案例的內容進行更新,緊緊跟隨社會發展的潮流。減少同類教材中存在的“重理論,請實踐”的問題。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原則,以法律法規為基礎,以先進案例為素材,重點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材中增設國際經濟貿易的法律法規和我國參與的世界貿易組織所簽訂的雙邊條約,以及其他的涉外的法律法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逐步完善經濟法教材的內容。
(五)改革教學方法
經濟法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知識點豐富,內容抽象。所以在教學上應“活靈活現”,不照本宣科。根據學生的能力、教學目標的設定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一是,課堂授課要精,著力解決知識的疑難問題和重點問題。教學過程中要著力把握問題的關鍵,對于重點問題要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總結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二是,課堂教學安排要合理。統籌全局,重點發展。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每堂課的重點內容。三是,增加課堂案例,豐富課堂的內容。
由于經濟法的實用性和應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增加實務的案例,具體而形象的說明經濟法的理論知識。逐步加深學生對經濟法知識的理解。案例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變教師單項傳授知識轉化為師生之間的雙向教學,學生又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實踐能力。一般情況下,典型案例的選擇有兩種方法,一方面是經濟法專業的教師自身的實踐,在所接觸的案件中選擇典型性的案例;另一方面是通過新聞、報紙、學刊雜志搜集案例。對于不同案例的選擇要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案例,具有一定的深度,在滿足學生的認知水平上橫向增加深度。反映生活中矛盾的攻擊性,引導學生利用法律知識解決矛盾。四是,設立模擬法庭。
教師可以選取典型的案例組織學生模擬法庭,讓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如:原告律師、被告律師 和法官等,對案例進行審判。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地搜集與案例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分析案件,解決問題,總結知識的能力。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教學優勢,但是要求師生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否則不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六)創新教學考核方法
經濟法的考核主要包括知識記憶和能力兩方面。知識記憶大可不提,在能力測評方面,教師可以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布置思考題,讓學生自己搜集解決方案,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完成的水平進行測評,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提升總結的能力,增強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七)吸取國外經驗,豐富國內教學方式
美國目前流行的是診所法律教育法。該種方法包括兩種方案:課堂模擬和代理實際案件。意在通過學生解決沒有現成答案的經濟法律問題培養學生的執業技能,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判斷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這種教育模式完全打破了我國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現狀,為我國經濟法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將其運用到經濟法的教學中,有利于提升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解決我國“高分低能”缺陷。
三、結束語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進步,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經濟法學知識就成為了每一位人才應必備的知識技能。經濟法教學的不斷改革為經濟法注入了新的發展力量,符合科學主義發展觀。
經濟法學論文2000字(精選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濟法學論文2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濟法學論文 篇1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法逐漸成為中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中的重要課程,在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因此,提高經濟法教學質量是當前中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而在經濟法教學中案例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淺談了在經濟法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應用案例教學。
關鍵詞:
經濟法;案例教學;必要性;有效應用
一、經濟法和案例教學的認知
經濟法是中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必修課之一,具有較強的社會應用性和實踐性。它的社會應用性體現在經濟法調整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管理關系,它的實踐性則是體現在經濟法的實施、經濟法對實踐的指導以及經濟法的社會效果等方面;谶@兩大特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課程的教學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為主體,采用“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味地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與存儲,不能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思維被限制在教材上,一旦在實際工作或科學研究中遇到與課本上不相符的事例,往往手足無措,一籌莫展。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工作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分析、判斷并解決現實工作情境中發生的事件和問題,從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結論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促進學生進行知識技能遷移,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淺談經濟法學的研究方法論文(精選8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經濟法學的研究方法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經濟法學的研究方法論文 篇1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理念的落實和貫徹,研究經濟法學的重要性也就充分突顯,經濟法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它將經濟、法律、科學管理三者于一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關鍵詞:經濟法學論文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理念的落實和貫徹,研究經濟法學的重要性也就充分突顯,經濟法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它將經濟、法律、科學管理三者于一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本文試著以經濟法學研究方法的本質、功能等其它層面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方法在經濟法學中的重要性。
一、經濟法中問題與主義的相關爭議
在中國,學者們關于經濟法學的肇端尚有不同的認識,但經濟法學界大致傾向于以1978年為學科開展的起點,并在每個十年前后,推出一些回憶性、深思性的研討成果。關于經濟法學這個新興的學科,各類理論觀念紛出,不同聲音混響。而在其研討辦法上,學者主要偏重于經濟法問題與主義的爭論上,即經濟法學的理論研討與制度構建的剖析。
一些學者把經濟法根底理論研討比做“雞肋”,以為其食之無味。他們以為中國經濟法學在其開展過程中遭遇了辦法論上的“認識形態”化、“概念法學”化和“半殖民地”化的宏大沖擊,樹立經濟法學以問題為導向的研討辦法,加強其自足性和開放性,成為經濟法學可持續開展的關鍵所在。同時,他們也指出其無意否認那些研討主義的學者所停止的研討價值,只是以為這樣的研討偏離了法學原本的研討目的。法律就其作用而言是一種游戲規則,是為了處置人類社會的各種糾葛,法學的任務就是發現以及創新更好的游戲和裁判規則,研討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處理糾葛。因而,法學研討不只是書齋中的學問,不是為了研討而研討,而是要處理理想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目行進行的經濟法研討與中國活生生的經濟理想、經濟變革與立法司法理論不聯絡,只是熱衷于構建籠統的理論框架,將經濟法理論變成了深邃莫側的玄學,其研討結果是不只不能為理想問題的處理提供參考和指導,而且會偏離法學研討的初衷和本質。
淺論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論文(精選6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論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論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論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
市民法
論文摘要
基于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問題的爭論,本文以利益為視角分析兩者的關系,從而說明民商法與經濟法是互補關系,但也有區別,民法只是以個人權利保護為宗旨,側重提高個體的經濟效率,而經濟法是以保護社會整體利益為重心的,是為解決民商法均無法解決的經濟問題而產生的,側重提高國家整體的經濟效率。
一、經濟人的個人利益責任理念與民商法
民法起源于羅馬法,是調整社會普通成員之間關系的。在這個法律中,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于平等地位,民法也可以稱為市民法。在市民社會中,個人是存在的最小和最基本的單位,一切均是以個人為基礎而進行的。“給每個人應得的部分”是民法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私權神圣、身份平等和意思自治。民法所調整的一切僅限于私權領域,它首先要關懷的仍然是個人,進而私人利益則成為最關心的事,作為市民社會中的人,是以實現私人利益為奮斗目標的。在這里,從未有人會在主觀上將社會利益或國家整體經濟利益作為其行為的目的,在考慮個人利益的同時考慮與國家整體利益的平衡協調發展,為了實現私人利益,市民間必然要進行經濟交往,在于物質上的交換過程。
關于經濟法論文范文(精選13篇)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于經濟法論文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濟法論文 篇1
內容摘要:法律的產生是一個“生成”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在社會基本規則的基礎上,通過法學家的理性構建由國家立法賦予統一的形式和國家強制力。而法院的司法行為和社會觀念的發展使國家制定法繼續生成或被賦予新的含義,從而更適宜于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進步。重視法律的生成程序,有利于克服國家立法主義的弊端,增強法律的科學性和 性。因此本文分析了法律生成的程序,以期為國家立法的完善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法律生成 理性構建 立法程序
從社會和國家互動的角度看,法律的產生是一個“生成”的過程。“法律的產生,形式上是創制的,實質上卻是生成的”(姚建宗,2010)。嚴存生(2002)指出:“法的產生也有個‘生成’的階段,這個階段是社會因法的需要,而產生法的因素的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葛洪義(2003)指出:“法的生成是指法和法律制度在特定環境與條件下的產生與形成的過程”。本文認為,法律的生成是指在社會內生秩序形成的基本規范的基礎上,通過法學家的理性構建,由國家立法賦予規范的形式和國家強制力,司法機關進一步給予具體化并伴隨社會進步不斷發展的法律形成過程。重視法律的生成程序,有利于克服國家立法中心主義的弊端,進一步增強法律的科學性、 性,這也是建設法治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應然要求。
法經濟學及經濟法學的關系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法經濟學及經濟法學的關系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法經濟學與經濟法學都屬于一個法學概念范疇,由此兩者在很多層面上有著相同的概念與差異。經過實踐研究發現,經濟法學與法經濟學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的,其都是以對方的發展來發展自己的,本文就針對法經濟學與經濟法學的關系進行探析。
關鍵詞:法經濟學;經濟法學;關系探究
法經濟學與傳統法學是有著明顯差別的,由經濟學探究體例角度分析,其常被應用在微觀經濟學的系統實證等方面;而經濟法學主要是通過對國家干預經濟產生的法律關系,其也是經濟法學調整對象進行規制的部門法。
一、法經濟學與經濟法學的相同點
法經濟學與經濟法學的相同點體現在理論基礎、理念以及價值觀三個方面。就理論基礎而言,法經濟學與經濟法學都是法學、經濟學的融合過程中出現的交叉性邊緣的學科,因此兩者都是公平正義與效益理論的結合產物。在經濟學的實際研究中,效益理論是比較重要的,而在法學研究中公平正義同效益理論是等價的,這樣說來法經濟學與經濟法學在理論基礎上是相通的。就理念意義來說,法經濟學與經濟法學有著相同的理念,法經濟學中有許多理念都體現著效益理念,不管是法經濟學,亦或者是經濟法學,都有著公平正義與效益的理念,在理念上尤為契合。而經濟法學與法經濟學實際問題研究中,有著統一評判標準和公平正義、效益,由此經濟法學與法經濟學的實效性就尤為凸顯,其作用發揮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來。
《國際經濟法學》實驗課程教學研究論文(通用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際經濟法學》實驗課程教學研究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際經濟法學》實驗課程教學研究論文 篇1
一、國際經濟法學實驗課程教學的意義
1.有助于促進國際經濟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國際經濟法學實驗課程教學,提出國際經濟法實驗教學改革思路與方案并運用于教學實踐,使學生直接面對將來的工作環境與工作要求,促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務之中,使學生在校時就具備了適應未來工作所必需的心理素質、知識結構和操作能力。
2.有助于構建模擬法律職業環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通過建立仿真實驗室,使學生在分析案件事實、收集證據、更好地進行人際交流與溝通、起草法律文書等技能方面的訓練得到強化,培養學生從事法律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
3.有助于提供師生互動平臺,變“填鴨式”教學為學生主動式學習。國際經濟法實驗教學是以學生主動學習為基礎展開的,在實驗教學模式下學生也被賦予了一定責任,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與指導教師就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無障礙的溝通。
4.有助于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要進行國際經濟法實驗教學,要求指導教師深入法律實務部門,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實踐經驗的豐富無疑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講授專業知識,促進教學科研水平提高。
淺析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析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淺析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論文 篇1
一、當前高校經濟法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高校在進行經濟法的教學時,由于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時過分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輕視了對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時,有時會僅僅停留在對課本知識的記憶上,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不深入,對知識的應用還根本談不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還比較低,許多學生在畢業后運用知識來處理相關的問題時,會出現一定的困難。傳統的依照教材來進行教學的方法在形式上由于受到教材本身的不變性的限制,教師在教授知識時,可能會偏離經濟法教學最終需要服務于生活實際的教學目標,在教授學生相關理論知識時,不能夠有效地將現實生活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
二、如何讓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1、加強教材授課與案例教學的有機結合
傳統的教材教學對于學生的法律知識的積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教學中教授的概念知識與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的法律素養的提高與法律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進行教材的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來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并且合理控制授課的進度,教師教學的系統性與規劃性可以保證在有限的課時內能夠教授給學生最為充足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會更加容易,法律知識積累程度也能夠逐漸得到很大的提升。
經濟法角度下公共利益保護法律探析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濟法角度下公共利益保護法律探析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以及我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健全與完善,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問題引發全社會的關注。本文以經濟法為視角,通過對公共利益相關概念以及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的表現形式進行陳述,旨在提出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問題。
關鍵詞:
經濟法;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
一、引言
和諧社會的構建須以公共利益的保護為前提。我國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現實中關于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受到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論是公共利益的保護范圍抑或力度方面都稍顯不足,致使公共利益時常受到損害,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因此,探索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二、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的`概念
公共利益保護可促使社會公眾受益,有助于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但目前我國對于公共利益保護依然存在著法律限度問題,在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同時,也無法有效保障社會公眾的公共利益。
三、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的表現形式
為有效推動法治建設進程,我國正逐步完善各項法律法規,但在法治建設過程中發現,我國經濟法在公共利益保護方面仍存在法律限度問題,比如沒有具體的法律條款來保護公共利益,其中設置的僅是原則性規定,缺乏實用性與可操作性,使得執法部門無法按正常的法律程序進行執法,造成執法工作效果不佳。通常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由于經濟法針對公共利益保護方面的內容太少,執法人員只能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來對公共利益進行分配與協調,未能快速展開責任追究,使得公共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現代企業商務管理中經濟法的特征及運用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現代企業商務管理中經濟法的特征及運用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 要:
經濟法的設立和實行在社會經濟活動規范和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法治國家,經濟活動相關法律法規可以對社會經濟的各方參與主體進行協調及出現利益沖突時起到調節作用,從而促進經濟市場穩定、有序性地提升,對威脅經濟穩定的風險要素進行防控和消除。企業需要在經濟法的約束和指導下進行商務管理,充分了解經濟法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經營管理的規劃,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結合經濟法的作用,重點就現代企業商務管理中經濟法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
經濟法;現代企業;商務管理;應用;
引言:
與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改革的深化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但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對于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必須要加以約束,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市場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續性,通過對各方經濟活動主體的規范營造有序的經濟環境。探討經濟法在商務管理中的應用對于現代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經濟法的特點
經濟法作為現代社會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應當符合社會一般價值取向,追求公平公正和經濟效益。其中公平性是經濟法的基本特點,無論社會經濟活動參與者處于什么階層,觸犯法律都應當接受制裁。經濟法制定是為提高參與者的經濟效益、維護經濟市場的穩定性而服務的,因而效益可以視作經濟法的追求目標。國家宏觀調控是經濟法發揮作用的主要形式,經濟法通過國家調控承擔一定的市場調節作用[1],以達到社會經濟參與主體協調和各類經濟目標的滿足。經濟法作為公法范疇的內容卻作用于私法領域,因而在實行過程中不能單純依靠公法實現,需要采用公法化的私法作用形式。通過對企業和其他經濟參與者行為的干預和調節,可以避免經濟主體發生違背經濟活動規律和規范的行為,對市場的調控作用進行補全。需要注意的是經濟法只是輔助,并不可完全取代市場機制。司法部門和行政部門應當基于市場經濟的規律,而不可過度干預,對于復雜的市場經濟活動某一環節的變動往往會帶來巨大的影響。經濟法為國家對經濟市場的宏觀調控提供了依據,可以針對性地對不合理的經濟活動進行打擊,提高經濟市場的規范性。
國際經濟法的價值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際經濟法的價值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際經濟法的價值論文1
摘要:國際經濟法是法學中近幾年興起的一個分支學科,國際經濟法主要研究的是國際經濟關系中的法律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發展規律。國際經濟法自從分支成為一個特別的學科之后,在我國的法學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對于解決國際經濟中的很多法律問題都提供了權威性的解釋。
關鍵詞:國際經濟法;價值;法學
國際經濟法是一種協調國家間的利益以及國家對跨國經濟行為及進行管理調控的法,在當前對于法律的研究中,絕對不能僅僅局限于對于法律規范上的研究以及解釋,而是應該結合當前經濟一體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形勢,對于當前的國際經濟法進行價值理論上的研究和探索。
一、國際經濟法的一般價值
國際經濟法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中有著多元以及多層次的價值,對于當前經濟的發展以及推動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國際經濟法雖是法律的一個分支,但是作為法律的一個部分,是絕對不會違背法律的一般價值。法的公共價值包括了公平、效率、正義、秩序,這些價值在國際經濟法中都有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并且國際經濟法在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有者自己獨特的價值,從而維持著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
(一)國際經濟法的自由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