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音樂電臺廣播稿
音樂電臺廣播稿范文
鄭淳予
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江夏之聲廣播電臺的《音樂之聲》,我是主播***。最近天氣轉涼,希望親愛的同學們多添點衣物,保暖過冬。大家都是出門在外的學子,萬一生病了,家里人會很擔心的!所以希望親們在大學都可以過得健康、開心、快樂!好了,接下來進入我們今天的《音樂之聲》。
插入陳綺貞《旅行的意義》
“你品嘗了夜的巴黎,你踏過下雪的北京,你擁抱熱情的島嶼,你埋葬記憶的土耳其??”陳綺貞《旅行的意義》是一首唯美的歌曲,雖然它的最后以“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說不出旅行的意義”為結尾,卻也打動了我們的心。細細品味,我們可以嘗到旅行中的歡樂、分手后的遺憾。靜下心來,置于音樂的意境中,五味雜陳的感覺涌上心頭,先是開心然后難過??是啊,在愛情中,誰不希望另一半可以用真心去感受戀愛中的一點一滴。只有坦誠相待的戀愛才是最美的,分了心的戀愛或許只能成為對方內心的傷吧!
插入《夏天的味道》
插入陳淑樺《笑紅塵》
“紅塵多可笑,癡情最無聊,目空一切也好,此生未了,心卻已無所擾,只想換得半世逍遙”,這是首氣勢滂沱、逍遙的歌曲。它的瀟灑、小看紅塵的態度讓人深深著迷。若是只有一個人過,人生的一般都可以做到“愛恨一筆勾銷,對酒當歌我只愿開心到老!笔幸恢芯辰,無人能敵的境界。能夠淡泊名利、看淡愛恨情仇,逃離塵世的紛擾,隱居在深山老林中,不用裝上一張虛偽的笑臉對人笑,說話不用多想不用圓滑,做一個純粹的單純可愛之人,這樣該有多好!孤單對于這類人來說只是一道人生很好的調味劑罷了,縱然形單影只,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獨行俠是最自由的,他們可以“長夜漫漫不覺曉,將快樂尋找”是。〖t塵多可笑,目空一切也好!但是,在現代社會,又有誰能真正做到呢?我們要承擔的責任有那么多,我們要在乎的人事物是那么地重要。各種挑戰、各種競爭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不得不去面對,我們需要很多勇氣在社會上打拼;蛟S很多選擇與決定只是為了生存的無奈之舉吧! 插入牛奶咖啡《明天你好》
“長大以后,我只能奔跑,我多害怕,在黑暗中跌倒,明天你好,含著淚微笑,越美好,越害怕得到??”多么深入人心的歌詞,這首歌唱出了我們內心的害怕與迷茫。離家上大學,算是每個中國學生人生中很重要的階段之一。離開了從前的好友,離開了疼愛我們的父母,家的溫暖從熟悉的距離變成了陌生的路途,知根知底的環境轉眼變成了有些令人畏懼有些令人驚奇又有些令人激動的新地方。這時候,我們就像處在一個黑暗的階段,不停地摸索、艱難地前行。我們害怕在黑暗中跌倒,所以在剛開學的各種組織選拔的時候,我們努力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我們害怕被淘汰,晚上等錄取短信時,我們的'情緒總是起起伏伏,失落與驚喜相互交錯。我們害怕跌倒害怕受傷害,但我們不得不讓自己堅強起來,努力奔跑向前!懊魈炷愫,聲音多渺小,卻提醒我,勇敢是什么!蔽蚁嘈牛写笠恍律家欢苡赂移饋,積極去適應全新的大學生活。
人生有很多迷茫的時候,有時候,我們多么希望迷霧中可以出現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方的路,指引我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不再荒廢人生??
插入許慧欣《威尼斯迷路》
“讓我在威尼斯迷路,獨自狂歡慶祝,用孤單的舞步,編織成華麗的演出。就把自己放逐,在直覺的地圖,也不必去在乎,誰會是,幸福歸宿??”這首歌充滿異國風情,那饒人的曲調久久纏繞在我們的心間。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很多時候會跟著感覺走,在下一個
路口,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或許只有未來才知道。累了就防空自己,輸了就告訴自己下次還有機會贏回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沒必要把自己的人生搞的太累,整個世界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只有那么幾個名人。就讓直覺帶著我們走,喜歡做什么去就做什么,不應該自己給自己太多的束縛。大學思念應該是我們最美好的四年之一,剛剛擺脫了高中三年繁重的學習壓力,迎接我們的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什么考研、找工作之類的煩心事就先放一邊。我們父母好不容易培養出個大學生,正準備享受幾年清福呢,我們應該讓他們過幾年美好生活。
人生在世就是一場經歷,戀愛也好,失戀也好,高考也好,上大學也好,都是我們這世肉體靈魂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就當人生是一場閱歷,我們去享受已經安排好或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切。高中語文老師曾經告訴我們:“李白、杜浦這些大詩人會寫出那么好的詩歌來,是因為他們都被貶官被流放過,人生遭受幾多磨難。如果一個人的人生一帆風順,不坎坷,那他絕對寫不出好的文章,因為這個人沒有感受和經歷,體會不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他的人生猶如一潭死水!彼,請大家盡情地享受人生吧!
最后,歡迎收聽今天的《音樂之聲》,同學們,我們下期再見!
【精選音樂電臺廣播稿】相關文章:
音樂電臺廣播稿12-08
電臺音樂廣播稿11-26
音樂電臺廣播稿15篇12-15
音樂電臺廣播稿14篇12-08
電臺音樂廣播稿15篇11-26
電臺音樂節目廣播稿12-08
學校電臺廣播稿01-27
情緣世界電臺廣播稿12-17
電臺新聞廣播稿12-06
深夜情感電臺廣播稿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