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委托合同與受托行為

        時間:2020-11-19 08:04:10 委托合同 我要投稿

        委托合同與受托行為

          在古典羅馬法階段(,受托人和代理人存在著細微的差別。下面是YJBYS小編收集的關于委托合同與受托行為,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委托合同與受托行為

          一.羅馬法中委托與代理概念

          根據彭梵得在《羅馬法教科書》中的論述,從受托事務上,代理人限于法律事務,是“穩定的法律代理人,是某一事務長期的受托人”;受托人是不限于法律事務且具有全面性和無償性。受托人是“被委以某一服務、法律任務或非法律任務(但是獨立的和確定的事務)的人”。從基礎關系上,代理人產生于他的“事實地位,而不是產生于委托”,“委托同代理人并沒有什么關系”。(注:《羅馬法教科書》第381頁。)這種代理人產生于古羅馬特有的家庭制度。

          委托(拉mandatum,德auftrag,英mandate),又稱委任,在動詞意義上,即授權的意思;但作為名詞是指授權契約,是一方委托或授權另一方為了他的利益而為一定行為的契約。作出授權的人稱為本人或委托人;而為一定行為的人稱為受托人或代理人(is  qui  mandatumaccepit或procurator(注:這兩個拉丁文見彼德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黃風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381頁。))。

          羅馬家庭是家父統治一切的龐大的社會組織,任何法律事務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且只有家父才有完全的人格。顯然,家父不可能包攬一切,因此,在一定范圍內家屬、奴隸代為法律行為就成為必然的法律現象。這樣,在這種特有的家庭組織中也就產生了最早的代理制度。嚴格地說,它不是我們今天的代理,即發生于兩個獨立的主體之間的代理關系。前面所講的代理人或受托人只相當于企業經理人地位,或者說只是法定代理人。

          二.當代法律體系中的委托與代理概念

          (1)羅馬法的委托概念及其委托與代理不加區分的做法為近代第一部民法典——1804年《法國民法典》所接受。該法典第1984條規定:

          “委托或代理,為一方授權他方以委托人名義為受托人處理事物的行為。”(注:參見馬育民譯:《法國民法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商務印書館出版李浩培等譯的版本的譯文為:“委任或委任書為一方授權地方以委托人的名義處理其事務的行為。”)這一定義突破了以代理人自己個人名義從事受托行為的局限性,奠定了以委托人名義行為的現代法律制度中的代理概念。只是仍然沒有將委托與代理加以區分。類似的立法有1794年《普魯士普通邦法》,1811年《奧地利普通民法典》,以及根據法國傳統制定的1808和1925年《路易斯安納民法典》及其他拉美國家民法典。

          (2)1861年制定的《德國商法典》中關于法定商業代理制度的`規定給了德國法學家靈感,該法第48條規定:

          法定商業代理人(Prokurist )是商人(Vollkaufmann)的總代理,他的權限由法律——《德國商法典》確定,而不能通過合同排除對該法的適用;同時還規定“對法定商業代理范圍的限制對第三人無效。”從而,擅于理性思辨的德國法學家敏銳地意識到:委托與授權并非一回事,委托是指委任人與受托人之間的內部關系,而代理授權是指代理人(受任人)對外的關系,代理關系的發生基于代理權,而代理權既可基于委任人的委托授權,也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因此,代理并非一定以委任合同為基礎,委任合同也并非一定含有代理權之授與。(注:系統闡述這一理論的是德國法學家保羅•拉班德(Paul Laband), 他的這一被譽為法律上重大發現之一的理論被許多大陸國家的法典所接受。[英]施米托夫《國際貿易法文選》趙秀文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

          1900年生效的《德國民法典》對代理的規定體現了委托與代理區別論。該法典首次把代理作為法律行為來規范,而把產生代理的委托規定在債法編契約部分。這種規范模式使代理成為比委托代理(又稱意定代理)更為寬泛的概念。也就是說,代理不僅可由委托合同產生,而且也可由法律規定或基于某種法律地位或情形產生。至此,產生代理的基礎關系被大大擴展。瑞士、日本等以德國民法典為傳統的國家民法典及我國臺灣地區沿用的民國時期民法典也都承繼了《德國民法典》的做法。

          1942年重新制定的《意大利民法典》,雖然沒有《德國民法典》的類似的總則編及法律行為節,但在“契約總論”章中規定了代理,而在“各類契約”章中規定了委任。乍看起來有些不協調,但只要了解它的內容也并非不可理解。該法典代理章規定的代理的一般情況,包括法定代理和意定代理;而委任一章中規定委任的一切情況,既包括產生代理權的委任(準用代理章規定)和不產生代理權的委任。從此可以看出委任和代理之間既交叉又區別的關系。

          以上分析基本上可以代表大陸法國家民法典對委托和代理規范的模式。當代大陸法發展了羅馬法的委托與代理觀念,建立了代理人以本人名義為本人利益從事法律行為的現代代理制度。

        【委托合同與受托行為】相關文章:

        淺析商標反向假冒行為與相關行為的區分11-02

        職場禮儀與行為規范05-03

        談談民事法律行為與情誼行為的區別10-13

        無效信托行為的理論與實踐10-05

        論企業并購行為與稅收籌劃10-19

        法律英語之過失行為與救濟08-11

        行為與結果互生存勵志文章09-07

        職場的禮儀與行為規范06-21

        職場禮儀與行為規范職場禮儀12-20

        證券發行與交易活動禁止行為考點08-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