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大觀園里蘊含的企業文化
《紅樓夢》里,湘云曾感慨道:“貧窮之家自為富貴之家事事趁心,告訴他說竟不能遂心,他們不肯信的;必得親歷其境,他方知覺了!
大家庭是這樣,我們如今許多大企業也是這樣。尤其是那些大型民營企業。雖說工作環境、待遇也不錯,但在那工作,就是覺得壓抑、難受,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竟不如小公司干得痛快。
其實,病根就出在企業文化上。
小企業如同小戶人家過日子,事不多,關系也簡單,管理上要輕松許多?扇绻依锶丝诙嗔耍瘛都t樓夢》里的賈府一般,那就需要綜合治理了,像報上講的那樣,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文化。
真正有實效的企業文化不是標語貼滿墻,口號天天喊等一些表面現象,其實根基只有一點,那就是對人的理解與尊重。
主奴思想——企業文化的毒瘤
在賈府,主子與奴才是兩個水火不相容的世界:探春是姨娘所生,怕人說自己身上流著奴才的血,竟不認自己的親生母親趙姨娘,而管王夫人叫母親;金釧只是跟主子寶玉調笑了幾句,就被逼得跳了井;寶玉因對周圍的仆人平等相待,竟被外人說成色鬼,家人視其為家里的“混世魔王”,而下人們對他也不理解:“再者也沒剛柔,有時見了我們,喜歡時沒上沒下,大家亂頑一陣,不喜歡各自走開,他也不理人。我們坐著臥著,見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責備。。因此沒人怕他,只管隨便,都過的去!
現在,一些民營企業領導也有極強的“主子”心態,雖沒達到賈府這般極致,但我們卻能嗅出許多相同的氣味。他們所營造出的企業文化的用八個字就可概括:家族情感、制度約束。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永遠是“出門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其他人只不過是雇傭的“奴才”而已,永遠有等級差別、不可外揚的內幕。他們心中的真理是:寧可企業毀在自己嫡親的手里,也不能讓外人“興風作浪”!巴馊恕奔幢悴鸥甙硕,也永遠是外人,要嚴管嚴防,以免其功高蓋主或搶奪勝利果實。
這種企業文化背景下,員工哪里會有歸屬感、成就感,知識、能力、技能都無法進步,更不用說發揮其潛能,完善人性這些大的方面了。
所以在這種企業里,寶玉、黛玉、睛雯這樣追求自由平等的員工們,擺脫不了群芳流散的命運,最后也只能剩下賈珍、賈政、王夫人這些主子們,爾虞我詐、爭權奪利,最后讓企業自殺自滅。
現在許多民營企業“所謂”的企業文化,只是企業家個人的`文化而已,而不是企業絕大多數員工的文化。
有些民營企業家浪跡江湖數十載,在文化修養上的確上有過人之處,周圍又有一群王熙鳳式的人物天天贊歌高唱,老板難免不產生“東方不敗”似的自戀情結。于是企業文化便成了老板的個人的炒制品:先有老板發起,言傳身教,影響企業的高層領導、各職能管理部門負責人、機關—般工作人員、生產經營部門經理、廣大員工及社會上的宣傳媒體等一系列程序。
見自己的玉照與“名言”隨處可見,老板們便開始洋洋得意,覺得自己“秀”出了企業文化。其實說穿了,這種文化與《紅樓夢》里賈政創造的“文化”很相似,找幾個門客,侃幾句大話,寫幾篇激情洋溢的文章,便覺得自己已成為名流雅士,為家族建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殊不知,這種文化傳播擴散時期長,環節多,成本高,根本沒有多少競爭力,在企業很難扎根,多數情況下起到的作用只是裝裝門面而已。
那么,民營企業如何塑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呢?
“大觀園”——培養企業文化的溫床
由于寶玉和爺爺長得如同“一個稿子”,又是皇妃的嫡親弟弟,加之他哥哥賈珠二十多歲便撒手人寰,于是,賈母對其愛得過了頭,讓他與姐妹們住在大觀園里,吟詩、做畫,談古論今。在這個相對比較平等自由的“天堂”里,小姐公子自由戀愛,丫頭和心上人私定終身;“文死諫、武死戰”的愚忠道德觀遭到痛批……自由、平等、博愛等反封建文化在這里悄悄萌芽。
而寧國府里的文化卻與大觀園有天壤之別:大家沉溺于吃喝享樂之中,見一個略平頭整臉的姑娘,就淫心大動,將倫理道德完全拋于腦后,“全府上下,只有兩個石獅子是干凈的”,可賈府在當時還是好的人家,呆霸王薛蟠,已是家常便飯,而迎春所嫁的孫少祖則“丫頭婆子全被淫遍了”,新媳婦迎春結婚沒多久便被活活折磨死。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觀園文化是當時那個年代最先進最新銳的文化,是想活得有意義的一群年青人用生命灌溉出的一朵奇葩,與當時西方資本主義文藝復興運動遙相呼應,有了這個萌芽,才有了后來的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
一個企業,要想創造出“原生態”、有生命力的優秀企業文化,必須要給員工提供一個“大觀園”似的溫床,試想,在一個“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境里,人才都很難留住,大家都抱著混口飯吃的心態,哪里有什么文化可言呢!
此外,領導要給予“大觀園”里的員工以實實在在的支持,像王熙鳳那樣,雖然只會說“一夜北風緊”這樣的“詩”句,也不能怕露怯,對大觀園里才子的“風花雪月”抱以欣賞的態度,并主動劃撥銀兩予以支持。
超越舊我,化蛹為蝶
大觀園里的年青人,雖知道現實社會難以讓他們實現理想,很難有一番大的作為,但他們是始終堅持自己理想。黛玉在詩里贊嘆菊花:“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她自己在做人上也是這樣:不流俗,不做作,為已心而活。探春一心想像男人一樣立壯志、成大業:“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雖然她沒能走出家門,但在替王熙鳳執政的過程當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管理之才。寶玉是想和心愛的人“大家活一起活、死一起死”,為此,他拒絕被傳統勢力把自己“教化成才”,毅然墜入空門……
雖然大觀園里這些青年人的夢想在當時都是水月鏡花,但因為有這些理想,他們沒有墜落成薛蟠、賈蓉那樣“動物”本能實足的敗類;也沒像賈蕓賈薔那樣,“找了幾個朋友吃個車箍轆會,甚至聚賭,把個榮國府鬧得沒上沒下,沒里沒外”。和這些人比起來,大觀園里的年青人,生命雖短暫,但卻放出了世間最動人的光芒,也算沒有枉活一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思想境界的修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一個企業家,只有他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有質的飛越,才能打造出能進入良性循環軌道的企業文化。
但現實情況卻是:眾多民營企業家無法完成這一化蛹為蝶的巨變。
這些人最初下海時,多是出于生計,養活孩子老婆。這個目標實現后,就是讓自己公司的一群哥們姐們和自己一樣,過上好日子。等這個目標也實現后,大家都完成了原始積累,做企業的目標又該是什么呢?他們開始迷茫,文化價值觀陷入一個怪圈當中,即掙錢、發財——掙大錢、發大財——數錢數到手抽筋,像貧困地區那些放羊的孩子一樣,最高的理想就是掙錢娶媳婦生娃,然后孩子的理想也是掙錢娶媳婦生娃。
我們再看那些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在完成原始積累后,無不在思想境界上也完成了一個巨大的轉變:他們摒棄了做小商小販時小家子氣的為人處事方式,努力讓自己修煉成一個美譽度與品牌度俱佳的企業家。因為他們早己明白了這樣一個真理:在當今社會,企業家是民族經濟的脊梁,他們的財富與企業文化不僅屬于其個人,實際屬于全民族、全社會,是我們民族參與世界競爭的資本。他們追求的不能只是一時風光,那樣只會過把癮就死。要打造一個長久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就必須有這樣一個“風吹雨打花長開”的企業文化:
價值觀順應歷史潮流。這一價值觀包括很多方面:如企業戰略目標的透明性,內部分配的相對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職業保障的安全性等。
全體員工打心眼里認同企業的價值觀,使企業不再像旅店一樣頻繁換人,員工在企業里絲毫沒有黛玉那種“飄泊亦如人命薄”的負面心態。他們覺得自己企業就是自己心靈的大觀園,與志同道合的同事們像前生有緣一般,一起為一個美麗的夢想而哭、而笑、而著魔,生死相依、不離不棄。
【紅樓大觀園里蘊含的企業文化】相關文章:
蘊含哲理的寺廟對聯12-10
蘊含哲理的愛情名言07-27
漢字中蘊含的美感09-25
笑話中蘊含的哲理故事09-19
蘇軾節序詩中蘊含的情感寄托08-02
席慕蓉詩歌中蘊含的古典情懷08-14
《菜園里》說課稿12-22
蘊含人生哲理的孔子經典名言07-21
小香皂蘊含大商機的創業案例09-08
考研政治認識論的幾大觀點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