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學反思15篇(精)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教學反思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教學反思 1
物理一直以來就是中學階段學生普遍反映難學的一門學科。盡管物理學從課程標準的要求到教材的編寫都進行了多方位嘗試,降低了難度,但就目前來說,這種現象仍沒有根本性改變。學生在初學物理時,充滿著好奇,學習過程中也感到不難,但一接觸到實際問題,就感到無從下手,以至于越來越對學習物理失去了信心。我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作為教師是值得反思的。在教學中,你是否改變了陳舊的教學觀念;是否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要求了學生要“咬文嚼字”;是否充分發揮了探究性活動的學習的作用,就以上幾點,我作了以下反思。
反思之一: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開展的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課改精神,那么物理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會接踵而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角色,教師的備課與原授課思路和改變,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改變等等。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這就要求我們不斷自學,珍惜每次培訓機會。只有自己的素質和基本能力提高了,才有能力應對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反思之二:在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主動,更自然地走進物理。物理學是有趣的,物理學也是有用的。在教學中,如果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產生活實際,提出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往往能激發學生興趣。例如講授《光的折射》時,可以提出以下一些問題:透過老花鏡看緊靠鏡子的物體,顯得比原來怎么樣?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會在分界處折彎這又是為什么?桌面有一大片水,透過水面看字,則字的大小不變,為什么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再透過水看字,就能看到放大的字。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學生必然會產生興趣,從而得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又如在學習《電阻和變阻器》這一節前,教師問學生為什么調節電視機上的某個旋鈕時,熒光屏幕的畫面會變明變暗,喇叭的聲音會變大變小?這些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有心人,通過合理的情景設置,就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完理論課后再讓學生到實驗室(或家中)親手做一下實驗,驗證一下所學的知識,不但能鞏固所學到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反思之三:物理教學中,要求學生也要“咬文嚼字”。這樣才能把物理知識掌握牢、掌握透,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因為物理學中的許多概念或名詞、術語往往只是一字之別,這樣貌似相同,實質卻大相徑庭。如“物體的質量”的物體與“物質的密度”的物質。物體是由物質構成的,占有一定的空間的個體,物質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粗心的學生往往認為它們沒有什么不同,不太考究的教師在口語中對些也往往不分,認真體會知道它們含義相差甚遠。只有認真的咀嚼后,把“物體”與“物質”區分開來,對“物質的密度”和“物體的質量”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再如:在歐姆定律的學習中,學生往往把定律的表述成“一段導體的電阻,與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這段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表面看,此說法與定律的表述只是“電流”與“電阻”的用詞對調了位置;從數學角度來看也無誤,因為由定律的表達式I=U/R,用等式變形的知識易推出R=U/I。但細心咀嚼不難得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導體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與電流、電壓大小無關,R=U/I只是計算R的表達式,不能反映出物理規律。總之我們在學習中的各個方面,每個環節都認真研讀,仔細推敲,用心體會,就一定能學好物理。
反思之四:新課程教學方式是多樣的,開展探究活動的學習是其中一種。探究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嘗試應用所學知識的喜悅,培養了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那么,在教學中,怎樣才能提高“探究活動”的作用呢?我作了如下反思:一是在探究活動中,教師應真正充當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學生一起探究的合作者;要充分的相信學生,尊重學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實施探究性教學,應性別關注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群體的表現。因此這此學生由于基礎和能力的積累不夠,往往課堂上的表現一般,不愛動手,不愛發言和表達,所以教師要多鼓勵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表現,讓他們樂于參與,日有所進,才能使每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有所收獲。
初中教學反思 2
為了教好語文,我系統地認真研究了初中的語文教材和相關的練習,并買來一些語文工具書籍。同時加強與其他語文老師的交流,認真研讀他們的教案、教學心得。經常抽空去聽其他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并認真、詳細地做好聽課記錄。對于學校的優秀語文教師,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請教,以盡快熟悉語文的教學。平時,我還大量查閱有關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報刊、雜志,將一些優秀的與本地區情況相近的論文摘錄下來做為教學備用資料。對于語文科組的各項活動,本人都認真積極地參與,并做好記錄、整理。在上每節課之前,本人盡可能從網上、報紙、書籍上搜集相關的資料,結合本校學生情況,認真備好課,設計好教案。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常邀請一些語文教師來聽課,課后虛心地接受他們的點評,同時也將這些意見記錄下來,運用到今后的教學中。同時,針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反應在課后寫好教學反思,總結每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以方便今后的教學。
我在吸收他人經驗及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盡力改變以往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充式教學方法,按照新課程標準,在課堂上通過設計一些與學生實際相貼近的問題,以啟發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在教學活動中盡量做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裝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狀態,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接受知識。并適當地及時地鼓勵、表揚學生的表現,肯定他們的回答,讓他們從回答問題中樹立信心。還通過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與現實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探討。這不但刺激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在探討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一種團隊合作精神,集體的凝聚力,從而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了他們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
第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學生的知識面相對狹窄,平時閱讀書籍、報刊、雜志等較少,這就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現有書籍,有選擇的向他們推薦一些書籍,經常開放圖書館,延長他們的借書時間,盡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以提高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而在課堂上,注意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后回答問題,并適當
地引導,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后,學生的知識面不但擴大了,而且閱讀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第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本校的學生由于一些原因,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為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本人在課堂上,多注意讓一些羞于開口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先用一些簡單的容易回答的問題,通過耐心引導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揚,從中鍛煉他們的膽量,樹立他們的信心。平時,還注意指定一些簡短的文章給他們朗讀,并且在班里舉行一些朗讀比賽,獎勵小禮品,以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們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這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在學校開展的朗誦比賽中,本班學且都獲得了不錯的名次。這反過來又刺激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第四,學生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在平時常布置一些簡短的小作文,并在課堂上當場完成。小作文的內容多是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寫起來也容易。在批改時充分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在班上公開表揚,讓學生嘗試到一點成就感,最終調動其寫作的積極性。對于一些寫作能力比較好的同學或是對寫作感興趣的同學,我鼓勵其參加校小記者興趣小組,積極向校報、校外發表文章。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步探索,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初中教學反思 3
摘要: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啟蒙階段,講故事———講與化學相關的故事———已成為化學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學生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方式!八膬艋苯虒W以故事為線索,著重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建構真實課堂。在教學片段點評的基礎上,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從設計教學境脈、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微視頻的使用等方面進行反思。
關鍵詞::故事教學;初中化學;反思;水的凈化
1問題提出
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啟蒙階段,是“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化學思維、將學生引入化學殿堂的重要階段。然而,一方面由于長期應試教育模式的傳統習慣,教師往往片面強調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另一方面由于應對升學考試的需求,知識內容的掌握依然是課堂教學中主要的目標追求。教師為了實現大容量、高效的課堂,有意割裂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得學生被束縛在抽象的符號世界中。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化學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畏難情緒日益滋生。因此,我們教學中的當務之急是,實現化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體現化學的學科價值,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嘗試在“水的凈化”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引用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風靡全球的真人秀節目“荒野求生”。本文在教學片段點評的基礎上,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反思。
2教學思路與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見圖1。我們試圖打破新授課的常規模式,充分挖掘貝爾格里爾斯(下稱“貝爾”)“荒野求生”的視頻資源,精心設計情境。圍繞水的凈化,組織了貝爾野外生存中凈水的幾個微視頻素材,將教師的主導意識(問題線)和學生的認知途徑(活動線)巧妙地串聯起來,一方面,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課堂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把學生由課本知識引向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創設系列“水”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健康的生活觀念,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同時,通過合理地選擇凈水方法,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資源開發意識與科學耗能觀念,提升核心素養。
3教學片斷實錄
3.1片段一:新課導入
師:今天,我和大家來一次說走就走的野外旅行,學習一種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水的凈化。有請我們今天的野外旅行向導。播放微視頻1:(寫實電視節目《荒野求生》的片頭)一組蒙太奇鏡頭展現野外生存第一人———英國探險家貝爾格里爾斯在沙漠、沼澤、森林、峽谷等危險的野外境地施展野外生存絕技的畫面。師:下面讓我們跟隨貝爾去尋找水源并獲得飲用水。播放微視頻2:(《荒野求生》片段)貝爾蹲在山澗旁捧起溪水:“因為現在正值雨季,有很多水從山上流下,你可以看到水很渾濁,里面有很多沙子,還有很多淤泥……”。師:從山上流下的這杯泥沙水,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飲用嗎?生:不能。師:讓我們與貝爾一起來想想辦法吧!點評:《荒野求生》是中學生喜聞樂見的一檔節目,用其作為課堂教學引入,新奇感、震撼力都相當驚人。水是野外生存必需的基本保障,因此情境引入也與教學內容高度地契合。這樣創設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引發思考。
3.2片段二: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
3.2.1明礬凈水———吸附沉淀法師:靜置一段時間的泥沙水,是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澄清呢?以前,在沒有自來水的農村,暴雨過后的河水很渾濁,而人們又急需飲用水,怎么辦呢?播放微視頻3:(《荒野求生》片段)水缸內盛有渾濁的河水,村民用一塊明礬在水缸內壁摩擦幾圈,水中形成膠狀物,再把干凈長木棍放入其中沿一個方向攪動幾下,水逐漸變得清澈透底。師:攪拌時,在水中看到了什么?生:膠狀物。師:這種膠狀物就是明礬溶到水中形成的一種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質,它吸附了水中小顆粒,使其形成大顆粒而沉降,這種凈水方法稱為吸附沉降。
3.2.2過濾分離法師:剛才我們通過沉降的方法將渾濁的泥沙水進行了凈化,那貝爾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凈化的呢?播放微視頻4:(《荒野求生》片段)貝爾使用帆布包內袋制作過濾裝置除去水中的泥沙。師:貝爾是怎么凈化的?生:過濾。師:他用什么過濾的?生:布袋。師:布袋的作用是什么?生:分離泥沙與水。生:過濾是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師:日常生活中的過濾器有哪些?生:篩子、漁網、紗布、茶葉漏、漏勺、淘婁等等。點評:在明礬凈水的教學中,視頻使用別出心裁,可以直接明了地讓學生了解明礬凈水的全過程,能夠清楚地比較明礬凈水前后的差異,效果顯著。過濾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者通過貝爾用布袋凈水視頻引出過濾概念,從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過濾操作。
3.3片段三:除去水中的色素、氣味等可溶性雜質———活性炭吸附法
師:(展示過濾的水)過濾只能除去不溶性雜質,而顏色、氣味卻沒有除去,為什么?生:它們含有的都是可溶的物質。師:貝爾在野外生存時,也經常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處理的?播放微視頻5:(《荒野求生》片段)貝爾將烤焦的木片敲碎,放入水中。師:顏色和氣味真的能除去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將有顏色、有氣味的水倒入事先準備的裝有黑色物質的注射器中,并將水擠壓到小燒杯內。師:(學生代表)觀察處理過的水的顏色、聞一聞它的氣味。生: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了。師:注射器中預先放的是黑色的.木炭。木炭疏松多孔,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常用來除去色素和異味等。而防毒面具、凈水器中用的則是吸附效果更好的活性炭。投影:電子顯微鏡下活性炭內部細微密集的孔隙結構。點評:教師通過視頻“貝爾利用木炭去除顏色”引入吸附凈水法,繼而利用注射器設計了一套簡易活性炭凈水裝置,具有現象明顯、便于控制、時間短等優點。
3.4片段四:海水的淡化———蒸餾法
師:前面,貝爾為我們找到的都是淡水,如果野外生存是在一個孤僻的海島上,又如何得到飲用的淡水呢?生:蒸發海水、雨水、露水……。師:我們來看貝爾是怎么做的。播放微視頻6:(《荒野求生》片段)貝爾模仿大自然造雨的方法得到淡水。師:貝爾得到淡水的過程中運用了什么原理?生:學生敘述,得出蒸餾的原理。師:你還有什么方法得到淡水?視頻中貝爾的蒸餾器是仿造什么來制作的?生:大自然造雨。點評:實驗室的蒸餾操作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用的很少,更很少演示,教師還是通過視頻展示貝爾得到淡水方法,讓學生從中感悟蒸餾的原理。
4對教學實踐的反思
著名作家王開嶺曾經指出,故事是吸引受眾、傳遞價值理念唯一有效方式。中央電視臺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每件美食都與人物的故事結合,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瘜W的課堂一定也是充滿著故事的課堂,每個知識的起源與發現背后都有一段綺麗、美妙的故事;每個知識的應用也會產生吸引學生的故事,因此每個教師都應是位講故事的高手。
4.1運用故事設計教學境脈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社會情境在學生的認知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是兒童認知與發展的重要源泉,學習高度依賴于產生它的情境。而所謂情境學習,即指在所學知識的真實的、應用的環境中,通過目標定向的活動而進行的學習[1];瘜W課堂中表現為“將化學問題或事實鑲嵌在一種模仿或真實的環境中,呈現給學生,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者尋求問題解決,以達到認知和諧”[2]。這種“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化學場景”,并利用其發生、發展的過程聯接教學內容,稱之為教學境脈[3]。千百年來,在這奇妙的世界上釀出的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故事,真是浩如煙海,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故事創設教學境脈,并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形成具有驅動性的問題系列。本節課即以“貝爾野外求生”的活動故事為境脈,以獲取干凈的飲用水為目標,不斷地產生問題驅動學生基于已知的經驗去思考、去學習,從而串聯起水的一系列凈化方法教學。這種教學設計將學生的學習與故事的進程交織起來,學生的情感融入了事件發展的進程。學生跟隨著事件的發展,體會著化學的至真、至善、至美。這種浸潤式的教育方式,悄無聲息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改變著學生的觀念,從而落實了知識的教育價值[4]。
4.2利用故事為學生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5]。在此基礎上,美國學者L迪芬克明確提出了“教學應為學生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的教學觀,并從結果層面強調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和學習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以及“影響和變化”是對學生融入社會的終身受益的價值[6]。講故事———講與化學相關的故事———已成為化學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學生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方式。為了能讓故事有效服務于教學,教師也必須會編故事。而營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的教學故事可以一方面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截取學生“曾經經歷”、“正在經歷”、“必將經歷”三種情況,誰都曾年少過———“曾經經歷的生活”幫助學生審視化學在其中的存在;成長的煩惱———“正在經歷的生活”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我們即將長大———“必將經歷的生活”則引領學生成長的品質、體現學習的發展價值,實現課程目標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7]。另一方面,化學史也是教師組織教學情境的重要資源,化學知識發展的歷史故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本節課把水的凈化知識與貝爾的野外生存故事相聯系,將化學知識還原到生活的應用中。故事從尋找水源開始,展開的除去懸浮物、吸附氣味與顏色、殺菌消毒、海水淡化等一系列過程真實而自然,讓每一個知識內容都鮮活起來,消除了書本知識的“惰性”,同時也幫助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情境中建構了凈化水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故事,將學生的學習由淺顯引向深度,隨意而獨具匠心、平常而高于生活,為學生構建了一次“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4.3微視頻是開展故事教學的有效方式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多種具有強大編輯功能的教學軟件的開發,使得微視頻故事在化學課堂中廣泛地應用成為趨勢。我們可以從電視、電影、動畫片等視頻資料中獲得所需要的素材,當然,故事情境不只是為了吸引眼球,更是構成組織課堂教學的線索。另外,這些視頻都不會自然符合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將視頻素材進行精心的剪輯,并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法進行多種形式的組合,從而形成與教學內容契合的故事鏈。故事微視頻在課堂上不僅可引導學生的學習進程,而且會適時地為學生提供“支架式”的幫助,從而使學生實現情感、知識、方法的有意義的建構。貝爾的《荒野求生》只是一檔真人秀節目,其中情節蕪雜,不可能直接運用于課堂教學,因此筆者依據教學設計思路和九年級學生心理,兼顧故事的娛樂性和知識性,同時側重于知識性要求,截取了走進野外、尋找水源、過濾泥沙、吸附顏色、海島用水等五小段視頻,并補充了一段自我錄制的明礬凈水的視頻,然后合理地編輯,前后串聯,將故事線、知識線、活動線、價值線等線索暗藏其中,使剪輯后各個看似孤立的六個場景都能密切相關并服務于水的凈化主題,以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也取得顯著的效果。
初中教學反思 4
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成果。
1.扎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么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么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更合格的教師。
初中教學反思 5
初任教師是每一位教師職業生涯的必經階段,也是其專業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不僅決定教師是否會在教育領域內繼續工作下去,而且決定他們將會成為什么樣的教師。①由于缺乏教育實踐經驗,處于“適應期”的初任教師不可避免會遇到許多問題和挑戰,成功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對初任教師的發展與成熟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教師補充到學校,初任教師成為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的新生力量。初任教師的發展,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素質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認為有必要分析初任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探討促進初任教師向專業教師發展的途徑。
一、初任教師的概念及特點
初任教師是指入職后的新教師,具體說是指完成了教師教育課程,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正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且任教年限不超過三年的教師。②處于這一階段的教師主要有如下特點。
第一,由于初為人師,初任教師對教師職業充滿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工作富有激情和活力;同時又會對是否勝任教師工作表現出一定的緊張和擔心。
第二,新手教師處于生存關注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師更為關注的是自己是否能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否得到學生、家長、同事和學校管理者的認可和接納,而難以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
第三,新手教師對教育學、心理學及所教學科的知識進行過系統的學習,具備了成為教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實踐經驗,新手教師在課堂上通常都是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難以靈活自如地根據實際情況對事先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
二、初任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
初任教師由于其教學經驗不足,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靈活處理教材的能力不足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而備教材又是備好課的核心環節。通常來說,初任教師對教材不夠熟悉,不能很好地吃透教材。因而他們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之間的聯系和遷移,以及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如何對教材進行有效補充等把握不足。這導致了很多初任教師往往不能靈活地運用教材,而采用照本宣科的上課方式。此外,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的提問、錯誤、好奇心等都可能是有教育意義的課程資源,而初任教師很難靈活地運用這些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啟發。
2.缺乏應對復雜多變教學情景的教育機智
初任教師盡管在走上教師崗位前都進行過教育實習,但是短短一個多月的實習還不足以讓他們獲得熟練的教學技能,讓他們自信地走上講臺,自如地應付課堂中可能會發生的各種狀況。初任教師第一次站上講臺,通常都會比較緊張,有的甚至大腦一片空白,事先準備的內容都忘記了,如果不照著教案念,根本就無法講下去。在這種情況下,能順利地應付45分鐘就很不容易了,至于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則是他們無法顧及的。教育情境是復雜多變的,無論課前的教學準備是多么的充分,在課堂上也隨時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偶發性事件,這些事件如果處理妥當,也會轉化為不可多得的教育機會。然而,初任教師由于教育實踐經驗不足,教育機智不夠成熟,很難對課堂上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及時妥善的處理。
3、學生管理存在困難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的關鍵。初任教師普遍感到在管理學生行為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較難把握課堂紀律的維持和課堂氣氛的控制。初任教師通常會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教學任務上,而往往會忽視學生的紀律。即使他們意識到了有必要進行課堂管理,但由于松嚴的度把握不準,管理方式不對,可能會出現或者威信不足,管不住學生;或者太過嚴厲,師生關系緊張等現象。事實上,良好的課堂秩序不是靠強硬的`紀律所能達到的,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和學生的自控能力才是關鍵。
根據以上的分析,初任教師在任職之初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他們實踐經驗不足,缺乏必要的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通過對教學情境和教學事件進行反思而形成的。初任教師需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豐富自身的實踐性知識,才能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教育情景。
三、促進初任教師成長的對策思考
1、師范院校
我國目前教師職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范教育。我國現有的師范教育更注重的是傳授給學生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類理論知識,而缺少讓學生與實際的教育教學環境相接觸的環節。盡管師范院校都會安排學生進行實習,但實習時間通常都較短,而且不少學校是安排幾個學生在同一個班級實習,學生真正能上講臺的機會很少。師范教育應該注重學生教育技能的培養,增加教育實習和見習的比重,讓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及班級管理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藝術,為步入教師職業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準備。此外師范院校的帶隊老師要履行職責,認真指導實習學生進行備課、試講及課后反思,并對他們的講課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讓實習學生得到切實的收獲和提高。
2.任職學校
初任教師任職學校對初任教師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學校應做好以下工作,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教師職業。
第一,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增強初任教師的歸屬感。初任教師離開了熟悉的校園及老師、同學,來到一個新的單位,不免會感到陌生和不安,希望能得到學校管理者和同事的接納和認可。因此如果學校管理者能對初任教師持一種理解的態度,客觀地看待初任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給予他們信任和支持;學校的同事能主動關心和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就能有效減輕初任教師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的困擾,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
第二,實施導師制,加強對初任教師的“傳、幫、帶”工作。初任教師剛踏上工作崗位,對于教師工作還處于摸索學習中。為初任教師安排一名師德高尚、教學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對其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進行具體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更快地熟悉教育教學工作。
第三,為初任教師創造成長的條件。學?梢詾槌跞谓處熖峁┤肼毰嘤柤案鞣N在職培訓的機會,同時支持初任教師走出去,到其他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和交流,讓初任教師得以將他人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同時通過“公開課、觀摩課”及集體備課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任職學校應該為初任教師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支持和人文氛圍,使其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平臺。
3、初任教師
第一,認真思考教師職業的特殊需要。對于初任教師而言,有必要了解一名好的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特點和素質。并分析自身的優缺點,開始有意識鍛煉那些特殊素質。那么好的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良好的素質呢?美國保羅韋地博士曾收集了九萬個學生所寫的信,內容是關于他們心目中喜歡怎樣的老師,并據此概括出作為一個好老師的十二種素質,包括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內每一個人、耐性、興趣廣泛,良好的儀表、公正、幽默感、良好的品性、對個人的關注、伸縮性、寬容、有方法。初任教師可以對照這些素質,不斷改善和提升自我,讓自己也成為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第二,多學習、多思考,做反思型教師。初任教師要想盡快地獲得發展,應該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學校事務和各項活動,加強與同事間的溝通與交流,積極融入學校的環境。首先,堅持聽課。通過聽課初任教師既能學習優秀教師先進的教學經驗,又能加強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互動,可以取長補短,使自己盡快成長。對于初任教師來說,聽課關鍵是聽授課老師如何教,包括如何處理重點難點,運用什么教學方法,如何調動課堂氛圍,等等。聽完課后,認真思考這節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什么是值得自己借鑒的,等等。通過聽、評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其次,加強教學反思。美國心理學家G、J、Posner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
初中教學反思 6
正數和負數
對于初一新生來說,本節課的語言方面感到很吃力,因為之前他們學的數學都是藏文版,現在他們既要克服語言的障礙,又要理解題意。本節課是我在學生對溫度有一定的認識,對負數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寫負數。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創造精神將隨新課程的.實施而得到充分的發揮。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了適當的調整,并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拓展新課程的內涵。在課堂上,我努力使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擁有者轉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
從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呈現學生的原認知,由此深入展開對問題的探究。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記錄數據,請同學們來記錄下面三組數據。要求記錄時做到準確,簡捷,快速"這樣開放性的活動,以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為研究素材,呈現出了幾種不同的記錄結果,透視出學生的原認知狀態,在此基礎上展開對新問題的研究,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又能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為實施有效的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在存折上認一認;根據各地的氣溫讀一讀;在實際生活中舉例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動手做,而且動腦思考問題,再通過交流就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的思想和具體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數學活動實效性就明顯。
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可以多舉一些和學生現實生活有關又經常接觸到的生活實例,加深他們的印象,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初中教學反思 7
引言: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需要教師以及學生的密切合作。教育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合作親民,需要立足國情,需要關懷民生。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的關聯性,沒有跟上時展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導致我們的初中語文教育逐漸落后于時展大潮。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民生,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本文對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探討是對新時代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辨析,更是對新時代初中語文教學發展方向的思考。改革工作面臨眾多困難,改革任務艱巨繁雜,廣大師生應堅定信念,保持改革的信心和勇氣。本文筆者立足教學實踐就如何立足新課程標準原則,為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
1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形勢背景初探
傳統教學模式一大不足即教學缺乏創新性。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疏于對最新教學觀念以及新鮮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究學習,因此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和改善。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學框架和教學體系不清晰不明確。教學違背新課改理念,過于強調成績以及教訓理論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過于關注學生學業的發展而忽略了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隊伍缺乏核心人才,專業素質過硬,專業理念突出的人才急缺。部分教師并非文學師范專業出生,教師自身學科教學水平有限,教學管理理念有限。據筆者的調查顯示,在當前中國的一些初中學校里,文學師范專業出生的語文教師,只占到百分之六十。一些初中學校的語文任課教師并非出自文學師范專業,他們對語文知識以及教學管理的敏感度大多來自于教學實踐,缺乏系統的理論與清晰的條例。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疏于對自身教學的回顧,課堂反思不及時,教學反饋不到位。然而,在語文任課教師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課堂內容進行及時的整理與回顧,以便對初中語文教學有建立整體的回味與感知。其次,教學過程當中師生地位的不平等也是制約初中語文課堂效率提高的一大因素。在知識的傳輸過程當中教師通常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教師是知識的傳輸者,是知識與學生之間的傳聲筒。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堂的興趣并不是很高,對課堂缺乏足夠的關注度。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助合作交流,少之又少。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手段落后。教學脫離生活,并未在學科與生活之間建立足夠的關聯度。
2對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2.1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教學手段要新穎,觀念要新鮮。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觀點應該得上時代在發展,教學的`方式應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首先,教師需要深入鉆研課程,深刻剖析教學方案,尋求最佳教學思路。堅持高效原則,結合教學大綱,立足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實事求是,發展創新,為教學做好謀劃與打算。只有教師自身先明確教學內容,形成條理有序的教學策略,學生學習節奏才會跟得上教師思路,與教師合作整齊劃一,儼然有序。另外,教師教案課程導入要新穎。如何在一堂課開始的時候吸引學生關注度和對課堂的吸引力,快速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環境考察教師的本領。教師自身要多關注新鮮事物。發掘語文這一學科與生活的關聯,善于通過新鮮生動的圖片、歌曲、廣告發掘語文信息,以引導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同時,教師也可以研發一些有趣易操作的游戲導入正課。教師需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不僅不會分散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反而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精神,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再者,教師講課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不要單純地用講――聽的授課模式要求學生作答,也可以增加提問環節或者討論環節,引導學生思考發言,逐步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與天地。
2.2提高學生興趣
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如果沒有足夠的興趣,做這件事的時候自然不會投入足夠多的關注。教師需要努力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關注?梢圆捎枚喾N方式來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師在課前可以播放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小視頻,以此帶入整節語文課的學習,可以通過視頻的內容引發學生對當堂內容的關注。開設不同形式的作文大賽,演講比賽,小記者比賽,普通話大賽等不同方面的活動,吸引學生關注的同時力求通過為學生創設不同條件下的語文實踐環境,讓學生有效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關系,以逐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教要爭當學生的好朋友,加強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努力解決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同時教師也可以就自己在教案設計中的一些假設和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想法。增加師生交流,密切師生關系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關心。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效率會更高,熱情會更飽滿。教師可以通過增加師生互動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多增加一些提問環節,鼓勵學生多動腦,發散思維,增加表現力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2.3增強教學反思
教師在課前需要對課程內容有一個總體的認知,上課時需要密切觀察學生的反響和對課堂的反應程度,課下做好記錄,及時總結反思。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既注重創新性又注重時效性,既注重發展又注重傳承。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做好教學反饋,找到教案設計與實際教學中的差異和不足,在下次課堂中,以努力提升彌補完善授課細節。課后要及時對課堂授課的組織形式、表達內容進行回顧與整理,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通過反思與整理,在教學實踐中逐步累積自己的經驗,增強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感應。
初中教學反思 8
有這樣一種設想:以往的音樂測試太過于注重形式,讓一些學生認為,音樂課只要唱好幾首歌,不用學習音樂知識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績。所以我想這樣的考試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么我們可以將考試形式變化一下,如果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音樂測試,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歌曲演唱:
利用卡拉OK進行演唱。要求每人選一首最熱愛、最熟悉的歌曲到講臺上面對全體同學唱。
2、自由表演:
。1)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可選所學課本中的`內容,跳一段舞蹈;
。2)自編自演;
3、聆聽:
。1)放樂曲片段,讓學生說出歌曲名稱,并說說自己的心情;
(2)邊聽歌曲邊憑感覺打節拍。
4、器樂:
。1)選出幾種打擊樂器,讓若干學生自由組合為歌唱的學生打節奏。
。2)學器樂的學生,可單獨演奏樂曲。
以上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測試,有力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和參與,考出了學生平時真正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學生們不再追究自己分數多少,而是著重自己參與的內容。
初中教學反思 9
這節課我以“姑娘買紗巾是否是正方形”的事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課前到達最佳準備狀態。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從自己的實踐中感悟、發現、理解由菱形、矩形、平行四邊形變化邊或角得到正方形,通過觀察、比較、從中發現特征,總結規律,而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對得到的結論有更深刻的認識和認同,便于學生掌握,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這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體了教學活動中學生主動參與的目標,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做到有問必究。
教師分派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適宜的參與到學生討論中,有針對性的啟發和指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請小組代表說說討論的結論并總結方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再次回到課前提出姑娘買紗巾的問題,讓學生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想不同的方法檢驗紗巾是正方形,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掌握數學,并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數學思想。
課堂上給學生有梳理知識的空間和機會,教師通過反饋回來的信息為下節課制定教學目標。為了達到有效學習和學生減負的.目的,避免題海戰,選擇有針對性的題對知識加以鞏固。
本節課采用探究式教學,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整個過程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根據認知結果和認知結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活動的主題作用,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克服被動接受和死記硬背課本知識的傾向。通過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引導通過感官的思維去觀擦、探究、分析知識形成的過程,以此深化知識、更深刻理解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反思本節課,發現某些教學環節對學生“引”的太多,不能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顯得對學生束手縮腳的感覺。制造教具數量太少,如果能要求每個學生課前自己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來擺弄成正方形這樣更能促進思維的深層次加工和提高課堂參與度。
初中教學反思 10
教學隨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班學生的教學實際、能充分發揮師生的主導與主體作用的教法,才稱得上是好的教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對不同的教法進行教學,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因此物理教學應抓住這個興趣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激發、鞏固和深化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 培養 激發 鞏固 深化
一、緊扣教材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1、發揮實驗的獨特魅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強實驗的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因此,物理實驗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認真完成教材實驗,輔助物理教學。觀察、實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物理實驗來實現的。實驗教學具有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作風、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精神等幾方面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要認真地完成,教學實踐證明,認真完成教材中規定的實驗,可以輔助物理的教學,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聘倪M實驗裝置,自制物理教具,突破教學難點。物理教學中有一些難點知識,往往不能借助現成儀器進行直觀演示,這時可以通過實驗裝置的改進、自制物理教具或小實驗加于配合,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如用試電筆中的氖管代替小燈泡觀察自感現象,避免了由于電流太弱而不易觀察燈泡發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簡單方便和可見度大的優點;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沒于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跟物體形狀無關的實驗,化解了“物體形狀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錯誤認識等。
⑶嘗試探索性實驗,發展創造性思維。除了教材的實驗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實際、學生實際以及教法的實際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探求物理規律,以發展創造性思維。如對平面鏡的教學,教師就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將原教材的演示實驗,改為邊教邊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作圖驗證,經過大家的分析、討論,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樣的處理要比教師單一演示“講出”結論的印象深得多!
⑷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實踐能力。第二課堂活動由于具有靈活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極大地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有效途徑。比方,在學完長度的測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簡單機械等知識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以“觀察自行車的構造”為題的調查實踐活動。利用刻度尺進行簡單機械的測量,利用手電筒觀察尾燈的反光作用,利用潤滑油進行自行車的養護,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學生個性的不同,有選擇地開展電工,無線電維修、航模制作等興趣小組活動,從而發展學生的不同特長。
、衫枚嗝襟w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于教學手段的逐漸現代化,象電影、電視、電子計算機等多媒體器件,已經開始進入課堂,輔助物理教學,可以達到聲圖并茂,能提高學習效率,縮短學時,增加了單位時間內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量,這都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挖掘教材的興趣點
現行的物理課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圖片、漫畫,補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適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避免學究氣、成人化。正是這些增補的部分,蘊藏著極大的興趣點,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以一戰期間,一法國飛行員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國子彈的故事指出機械運動的相對性;以閱讀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導入浮力概念; 以胖矮子和瘦個子利用定滑輪拉吊糧食的漫畫諷刺不懂得滑輪知識的人在使用滑輪時鬧的笑話等。教師通過巧妙地“借用”,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進一步學好物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靈活多變的教法,鞏固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途徑和程序,它包括教師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方面,是傳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教法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教師“教”的實際,更要考慮學生“學”的實際。當然,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而發展變化的隨著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而發展變化的;也隨著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特點的不斷加深認識而發展變化的。
1、講課內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課程相對枯燥、抽象、深奧難懂,如果能使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或把講課內容故事化,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如舉雷雨天總是先見閃電而后聞雷聲為例,說明光速遠遠比聲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鋒利,而在房屋建筑時墻基則做得寬而結實為例來講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舉電燈泡燈絲斷了以后再搭接起來要比原來亮的例子,解釋電功率公式的運用;用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鏡成虛像;以曹沖稱象的例子加深對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設計導入語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開頭設計,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湃の秵栴}導入。在介紹杠桿的應用時若這樣導入新課——教師一邊走進教室一邊搖頭晃腦地唱道:“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學生便馬上接下去:“三個和尚沒水喝。”而教師的話鋒立即一轉:“但我說三個和尚也有水喝!”緊接下來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擔在抬水過程中其實就是杠桿的應用……這就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茟夷钍綄。在講蒸發這一汽化方式的內容時,教師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書課題過一段時間后便發現水“消失”了!這樣引入新課,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心,營造了熱烈的課堂氣氛,對液體蒸發特點的理解也就透徹了。
、菍嶒灢孪雽。在介紹電磁感應知識時教師可事先用漆包線繞制一個大線圈,上課前將兩塊條形磁鐵隱蔽地縛在手臂上。上課時教師則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電流計組成閉合回路的線圈中,可觀察到電流計指針發生了明顯的偏轉。
引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實用實例導入、物理學故事導入、趣味游戲導入等。
3、幫助學生識記
學習物理,理解和識記是關鍵的環節。要使識記有效果,就應多進行“意義識記”,即通過對概念、規律和結論等材料的理解而進行識記。在教學中,教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教法,幫助學生理解識記的材料。用精練的語言、或瑯瑯上口的“順口溜”去整理、歸納所學的知識,使學生記得牢、學得活,達到鞏固興趣的目的。
⑴精練的語言。在用實驗驗證了牛頓第一定律后,用“靜者能靜,動者能動”八個字解釋定律的含義;用“來之抗之,走之拉之”來描述感應電流的磁場跟原磁場的關系;用“物近像遠像變大”去歸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茙熒R編“順口溜”。在介紹物體的受力分析時,通過舉例,引導學生歸納出對物體進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后,師生一起編下列的“順口溜”進行記憶:隔離先畫重力線,彈力有無查周邊,摩擦有無須判斷,千萬莫忘“磁浮電”;關于力臂的作圖,有很多學生不甚了解。經過多次的作圖訓練后,師生共同編“順口溜”:找支點,作用線;經過支點作垂線;垂線請你用虛線。直角符號需標記,垂足支點括號系,標出“ L ”莫忘記。關于“滑動變阻器”的接線,不少同學感到“棘手”。教師可以這樣幫助學生記憶:一上配一下,下柱來當家;近時電阻小,遠時電阻大等等。
初中教學反思 11
新的課改實驗教材綜合性增強,實踐、操作性的內容增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用新教材,如何引導學生去學成為關鍵。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所改進,充分考慮學生的好奇心和榮譽感,鼓勵學生多討論多參與,讓學生有機會講述自己的見解,教師有“度”的進行課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師由過去單一的指導者變成了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打好學習基礎的同時,又培養了自身的能力,發展了自身的特長;谶@種情況,我在教學中有幾點體會:
一、賞識學生可以無限地激發學生的內動力
賞識教育就是一種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通過表揚、肯定學生的某些閃光點,實現對學生有效激勵作用的“正強化”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看到學生每一點點的進步,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可貴之處,使學生看到自己人的閃光點,使學生每天都在進步和成長。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獲得尊重、肯定、信任、和關懷。老師希望學生具有哪些品質,那么,你就說他已經具備哪些品質,不斷地被賞識和被肯定,學生就會越來越優秀。
在我的教學生活中有一次經歷讓我終生難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課堂教學時,猛然發現我的一個學生在桌上趴著睡覺,我腦門一熱當場真想“收拾”他一頓,可是我冷靜地一想,走到他身邊小聲地對他說:“你是那么聰明,老師一直對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滿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動聲色地回到講臺,那個學生聽了我的話馬上坐好,積極地加入到我們的課堂中。記得第一次平時章節測試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學有好幾個打滿分120分,他就一直覺得很不好受,根據我平時的觀察該學生確實很聰明,只是基礎差了一點,這一次綜合考試考差一點也是正常的,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學后找到我,哭著要求我批評他,說他辜負老師。我心靈受到大的沖動,我沒有想到他會有這么強的上進心,我沒有批評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勵他以后的學習中要仔細,嚴謹,好鉆研,讓他從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師沒有放棄他。從此,他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其實說真的,當時我剛接手這個班級的學生,我連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見,賞識學生不僅誘發和鼓舞了學生克服困難、積極向上的激情,并且對學生的智力,品德和個性的發展產生直影響。
二、多種多樣的興趣激勵法進行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首先教師要改變觀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結合學校特點,發揮優勢,數學科課堂教學模式還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學特色。
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習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知識發生興趣時,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到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對此,我采取了這樣幾點做法:
(1)從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和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簡化復雜問題。
九年級上冊“三視圖”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有些比較復雜的立體圖形的很不好想像,我就在課前有蘿卜、地瓜刻出模型來,讓學生面對實物來解決問題,進而來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從而將問題簡單化。
我在第六章“可能性”時,將一個模擬搖獎器帶入教室,從生活中購買中獎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課題,告訴學生這一章研究的對象就是事件發生可能性。對于彩票這樣一個生活中人人感興趣的話題,學生自然也愿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熱情去學習。從而讓學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數學的價值。
(2)用生動有趣的圖案和實物來代替抽象的理論知識,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相對于數學的推理計算,學生更容易對直觀有趣的圖案和實物產生興趣。在講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圖形”時,我將大量有趣的圖畫、實物帶入教室,讓學生感悟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幾何圖形,數學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學習數學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供很大的幫助,從而調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在講解第四章“圖案設計”一節時,我在上課時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生動的幾何圖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橋梁等等,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理解了對稱的意義及用途,體會到數學王國的瑰麗。
。3)用精彩的問題設置吸引學生。
“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闭n堂提問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運用富有吸引力的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在講解“日歷中的方程”一節時,我讓學生隨便圈出某月日歷上一豎列上相鄰的三個數,將這三個數的和告訴我,我就能猜出這三個數是多少。這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調動了起來,學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這三個數的,學習熱情高漲。這時,我告訴學生,我們只需要列一個簡單的方程即可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自然對列方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4)用數學實驗和游戲吸引學生。
在新的實驗教材中設置了大量的實驗和游戲,我對這些資源進行了充分的利用。這些實驗和游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從中發現數學的一些內在規律并能熟練加以運用,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寓教于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講解概率的有關知識時,教材中設置了摸球游戲,讓學生通過摸球游戲感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課堂上時間有限,實驗次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課后又組織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實驗,通過這些實驗,學生對概率有了較為清晰的初步認識,并對進一步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將一個復雜的數學問題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的很到位。
。5)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事例吸引學生。
在具有嚴密的邏輯性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個笑話、一句生動的話、一個有趣的事例能給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克服困難,奮發進取的信心。比如,在講解“點動成線、線動成面”時,我拿出一個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劃出了一道弧線;然后我又打開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轉動,逐漸形成了一個面。然后我告訴學生,這分別就是“點動成線”和“線動成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我調動了起來。
此外在教學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答對問題的喜悅,發現規律的興奮,而對知識不封頂,充分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去進一步探索思考,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提出表揚,對學生的新發現、新方法盡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給予推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
初中教學反思 12
一、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舞臺燈光”視頻,在展示過程中也不斷調節音量。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燈光的變化和音量的變化。展示調光臺燈的應用,燈光的亮度同樣發生了變化。
讓學生思考:調光臺燈為什么能夠調節燈的亮度?是什么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呢?(讓學生各抒已見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新課教學
1.自制調光臺燈電路實驗
學生根據看到的調光臺燈實物,利用手邊的器材,連接一個調光臺燈的電路。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電阻絲、導線若干。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并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
學生動手實驗接電路,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
實驗成功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實驗電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電燈的亮度發生改變,
教師提問:根據你的觀察什么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變了什么從而使燈的亮度發生了改變。
答:燈的亮度是隨電流的大小而變化的,在操作中我改變了電阻而實現電流的變化,從而實現了燈的亮度的變化。
教師提問:在操作中是如何改變電阻的?
答:用導線一端固定,導線另一端在電阻絲上滑動改變電阻絲的長度從而改變電阻的大小。
教師講述:像這種能夠通過改變長度從而改變電阻值的電學元件叫做滑動變阻器。
提問:結合剛才的實驗觀察,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教師講述: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ㄑ菔净脽羝
。1)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2)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2.認識滑動變阻器
教師提問:在剛才的實驗電路中,對于燈的亮度的改變還不夠多,是因為電阻線太長了不方便,如果還要進一步改變電阻值的大小比較多,那么滑動變阻器該做成什么形狀?
答:將電阻線密繞成螺旋狀。
各組分發滑動變阻器,學生仔細觀察滑動變阻器的結構,試說出各個構成部件的`作用。
提問:根據對實驗器材使用的熟練程度,猜測滑片頂端所標規格的含義?
答:變阻器上所標規格的含義:最大電阻值;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
3.滑動變阻器接法的探究
學生實驗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接法。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并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滑動變阻器在連接時只能用兩個接線柱。實驗同樣要達到調光的效果。學生動手實驗探究接法,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在指導、巡視的同時,將某些接法對于改變電流無效的進行全班探討)
提問:如何接滑動變阻器才能有效地改變電流,讓燈的亮度變化明顯。
學生總結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兩種不能改變電流的接法。滑鍵位于遠離下接線柱的位置時,滑動變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為滑動變阻器編寫一份說明書(包括結構及接法)
四、教學反思: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貼近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親身體驗,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現象,揭示物理的本質和規律;突出強調認知過程對學生發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質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學探究,提倡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花,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根據這種教學理念在教授“變阻器”這個內容時,我就充分注意到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的開展實驗探究,從自身的實驗探究中尋找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
滑動變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個基本電學元件,重點在于了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應該按照人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由淺入深的一步步認識。教學的手段&方法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學生實驗探究、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在演示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下面列舉教學中具有意義的幾點:
1、在教學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課程卻是要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所以引入的視頻是一位歌星的演唱會片斷,這樣的引入對學生來講是非常具有興趣的,再聯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調光臺燈,所以更加激發學生想了解調光臺燈的原理的熱情度,同時拉近了課程與生活的距離。在教學中先充分調動血色和那個的學習熱情,是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的義務和責任。
2、在引導學生探究變阻器原理的實驗中,教師本人給每一小組的學生準備了一塊自制釘有電阻絲的木板,學生可以根據這塊木板上的電阻絲自己獨立思考在把電源、電燈、開關接入電路的同時,如何運用電阻絲改變燈的亮度。學生根據前面學過電阻與長度有關,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學生能體驗自身實驗探究成功的快樂的同時確實理解了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在課堂的實驗探究中應該充分讓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包辦代替,學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樂是教師所包辦不出來的。
3、在教學的最后,教師提出兩個學生能自己評價自己的問題(1)今天這堂課你最有興趣研究的問題的是什么?(2)在今天的實驗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現是什么?學生在本節課的引入以及兩個實驗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這兩個問題能夠體現善于欣賞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勵自己在學習中的不斷進步,
總之,本節課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積極性,擴展學生的興趣&自主學習的責任感。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發現問題,列舉缺點,營造一個活躍合作的課堂氣氛,給學生的主動探究,創造性的學習,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間,幫助學生嘗試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悅,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初中教學反思 13
一、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認識
任何一項工作,如果離開了“評價”,就會失去控制、失去導向、失去動力、失去信心。小組合作學習同樣也離不開“評價”,如果沒有“評價”,小組合作學習就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不會有實效。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出發點在于構建競爭機制,促進組內積極合作,以外在的影響激活學生合作的內驅力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面的具體做法
1.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的合作,課外的合作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由課堂向課外的延伸,才能真正把小組凝聚為一個整體,從而把小組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1)課內評價主要是以教師評價為主
每節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參與程度、團結合作、完成任務、學習效果等指標進行評價,讓學生認識到小組合作成員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只有每個成員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合作學習的目標任務。每節課教師要評選出3—4個優勝小組給予小紅星獎勵,每個組累積到10顆星后就可以換一面小紅旗,學期結束時根據小紅星和小紅旗的數量進行量化考核(2)課外評價主要以學生評價為主
評價的內容包括每天晚上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每天十分鐘練字的情況、每天十分鐘古詩誦讀的情況、教室外學生作品欄張貼情況、小組內重大違紀或好人好事情況等等。對于每天檢查的結果由學習委員匯總,每項檢查都要選出2—3個優秀小組,由學習委員負責加星獎勵。
評價時以小組交換檢查為主,學生會檢查為輔,力求把學生在課外的表現納入評價體系中來,規范學生的課外行為,督促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常規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如果僅僅局限于算出各小組的分數、排出各小組的名次,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使小組合作學習持續健康地發展,激勵性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是強化小組學習積極性的長效措施。我校在做好常規性評價的同時,在小組的激勵性評價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具體做法是:對于每學期評選出來的.優勝小組,學校都召開大規模的表彰大會,對優秀小組長除佩戴綬帶照相在學校宣傳欄進行表彰外,學校還購買了書籍進行獎勵;對各優秀小組學校進行張榜公布,同時也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另外,學校對評選出的優秀小組進行“有獎游學”活動,至今已組織游學活動5次,讓學生在游學過程中增長了見識,學到了許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極大地調動了小組的積極性。
三、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嚴密組織,不斷反思,不斷完善。
重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持之以恒,避免虎頭蛇尾。
不要今天搞了,明天就放下了;這學期搞了,下學期就不提了。要堅持經常,要成為課堂管理常態化的必要組成部分。
2.要客觀公正,避免獎罰不明。
獲取觀察信息一定要準確,獎罰標準也要全班一致,評價的結果要讓所有學生認可。
3.要及時反饋,避免時過境遷。
學生的努力得到了及時的、積極的評價,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繼續努力的積極性。當學生的熱情已經消失再去表揚、鼓勵,就顯得很蒼白,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所以,評價的信息反饋必須及時。
初中教學反思 14
關鍵詞:中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教學效果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不僅能肯定自身正確的教學行為,從而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還能對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表現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不斷完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的必要性
在中學各門學科中,語文最具綜合性,上到天文,下至地理,容量極大。在新課標下,語文這門人文學科更加體現出與其他各門學科的相互滲透。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師不能再“坐吃老本”了,而應隨著改革,不斷穿新鞋、走新路、添新知,否則,原有的一桶水也會慢慢蒸發見底。因此,我認為中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在反思中獲取新知,走實踐—反思—總結—實踐的良性循環之路。
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的基本前提是發現
問題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要找出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學新理念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并且予以改正,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以后的教學行為更加完美。
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在課堂情境創設時采用的教學方法難以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導致只有部分學生可以理解和接受。此時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對教學活動進行檢查、審視以及評價。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不足,這些不足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彌補這些不足,怎樣才能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等等問題。但在這之前,尤其是在課前應充分考慮遇到的不同情況及其應對策略,在注重教師如何教的同時還應注重分析學生怎樣學。
三、下好三步棋,提高反思性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第一步棋:課前反思,使教學成為自覺的實踐
從語文課堂教學方案的形成到付諸實施,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說課與磨課,而對教學方案不斷的否定和修改以及完善的過程就是對教學方案進行課前反思的表現。通過課前反思,能促使教師更加注重學生感受,更加仔細研讀教材,進一步明確教材主體思想,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此基礎上還應反思以下幾方面:為何這堂課要選擇這個內容?通過這堂課能取得哪些價值和達到哪些目標等等。與此同時,課前反思還應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并對學生現有的社會生活知識經驗進行充分考慮,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初為人師時,我信奉“嚴師出高徒”這條古訓,對學生非常嚴格,上課時機械地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塑造有差異的學生,學生沒做作業或考試成績不好都會受到嚴厲懲罰。結果“高徒”沒有培養出來,學生反而開始疏遠我。于是,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反思中了解學生,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一段時間后,他們的成績提高了,師生關系也融洽了。
2.第二步棋:課中反思,追求課堂之美
課堂中的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實際上是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在《對話:平等中的引導》一文中說:“我常常給我的學生講我在備課鉆研教材時遇到的疑問。如孫犁《好的.語言和壞的語言》后半部分的結構是否太嚴密?大師的這些切膚的教學體驗無不給我們以啟迪:追求課堂教學之美,課中反思教材,方能上出課的質量、課的內涵、課的感染力。另外,教學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動中動態生成的事件,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自發生成的事件或突發事件,及時地進行價值判斷,調整預設計劃,靈活地反饋應對。
3.第三步棋:課后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當一堂課結束之后,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如反思教學過程中哪些環節做得好,哪些環節還需要改進,如果下次遇到同類的問題又該怎么處理等一系列問題,才
能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完善對語文教學知識體系的認識,通
過課前、課中、課后的反思激活初中語文反思性教學這盤棋。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認真審視以及質疑和批判自身的教學行為,以一連串的自我發問與剖析、肯定與否定達到提升和超越自我的目標,下好反思性教學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三步棋,在反思中不斷積累經驗,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
參考文獻:
[1]高紅英.情感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xx(3):58.
[2]張振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格素養[J].學周刊,20xx(5):104.
初中教學反思 15
在推進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語文教學的嚴峻問題,也敢到了自己在作為1個母語教師肩頭責任的重大。于是不斷的進行探索和思考、總結,和大家共同交流。對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做一下小結。
一、教學方法要穩中求變
因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的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規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就成了1個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既需要象做飯一樣要變換花樣,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律可尋。例如每天的預習,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規律,讓學生知道應該做什么。生字、詞語以及有關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初次閱讀課文,是必須掌握的。而有時也需要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潛心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學《變色龍》的時候要求學生把自己朗讀的最好的段落錄下來,讓學生通過讀體會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二、教學主體要調動激活
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智慧的火花。有時我們總是為僵化的課堂氣氛而很苦惱,其實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不是一天可以培養的。從新課程的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是被動的執行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他們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聰明指數絕對超過了我們小時候,如果要是用我們來衡量他們是不行的,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1個施展自己的平臺。
例如:在學習《窗》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設想一下,這個沒有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的美景的病人,他會怎么樣呢?同學們紛紛的去說。有的說,他懊悔之極,后來自殺了;有的說,他也舊病復發,痛苦而死;有的說,他在一次次的噩夢中死去了;還有的說他后來遇到了1個好的醫生來這個城市,于是很巧的治好了他的病,而他后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買下了對面的土地,把他建成了1個美麗的公園……學生的想象能力是超出老師的想象的。
三、教學重點要突出體現
語文課堂要突出重點,體現亮點。其實新課本每單元基本有1個重點,但是每課又有各自的特點。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主要是小說,《孔乙己》、《范進中舉》、《口技》、《變色龍》、《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說,而四篇有1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運用了對比的方法,但是對比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握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既看到知識的整體特征,又看到每一課的特點。既要給學生知識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營造快樂語文的氛圍。例如《孔乙己》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孔乙己的境遇而編寫課本劇,并進行表演,或者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已經制成光盤的課本劇來感受主人公的悲慘的命運!犊诩肌穭t可以讓班上有這方面特長的同學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快樂的同時了解什么是口技!蹲兩垺穭t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分角色讀,然后自己選出最佳搭檔來展示給同學們。
四、教學情感要交流醞釀
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沒有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沒有情感的課堂是痛苦的,讓學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在課堂上能真情流露,與主人公共命運,與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與對話,以情來陶冶學生,以情來激勵學生。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標,也是教育的手段。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聽了《爸爸》的歌曲,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的爸爸,想想爸爸給自己的關愛。其實老師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給學生唱,或者讓有能力的學生唱,這樣學生更有深刻的體會。我在教學《白楊禮贊》的時候,給學生唱《小白楊》,盡管唱的沒有歌星好,可是學生還是覺得我們老師真行,于是就更加強了學生對老師的崇拜,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范圍要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活社會。如果就語文課本學習語文是永遠無法學習好的,我們精彩的課堂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能應付考試,而學生的能力和實踐是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的。學生的語文最終是要在社會中去檢驗的,所以必須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個性思考,不在要求統一答案,所以這就是說老師一定要把思維的空間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學生的提高。要讓學生更多的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去積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積極的去學習語文。
語文作為母語原本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可是現在卻因為教學的課程而變得過分的單一,使語文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活力。尤其是現在的語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的,是必考的,所以老師們在復習的時候有時會過多的把經歷放在1個1個生字的記憶,要求學生1個字不差的把文言文背寫下來,于是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經沒有了語言影響力的文章,了老師教學的重點,也成了學生學習的難點。
學生苦不堪言。當然我們不否認古人的知識的廣博,也不否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輝煌的文化遺產,但是不應真正讓它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我總是覺得應該是1種人文的積累,而不是文字的積累。古人的東西再好,還是應該去更多的發展現在的理念。由于有的文言文很長,學生又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不得不為了考試而逼學生去背。盡管考試時就是那么10分左右的題,可是面對一分也不能少的考試來說,對于關系著學生命運的考試來說,總是不能忽視的,所以成了一項負擔。對于優秀的學生還不是問題,對于差一點的學生那簡直是如登高峰。
【初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2-02
初中教學反思01-08
初中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2-03
初中教學教育教學反思01-18
初中物理教學教學反思03-22
初中的體育教學反思06-12
初中地理的教學反思05-24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5-1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經典]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