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課改反思范文
小學教學課改反思范文1
全區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一年來,我校也在緊緊圍繞“二五五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這樣做無疑是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作為實驗班教師,我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也進行了反思,下面就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某些環節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三、二五五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就是要發揮多元評價的激勵功能,但我覺得評價學生要適當,要綜合好的方面和差的方面,不應該一味的表揚,甚至不論好壞都表揚。我認為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有的就該表揚,有的就不該表揚,有的應該在課堂上表揚,有的應該在背后表揚,有的表揚是鼓勵性的表揚,有的是批評性的表揚......而且表揚不一定要用語言,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欣賞的手勢,足可以起到評價的作用。這里我就產生一個問題:教師在評價的當時想到是什么?可能當時的心情是復雜的,但我覺得應該以一種自然的狀態去評價,而不應該為表揚而評價,這樣反而矯揉造作失去了評價應有的光環。
任何一次課改并不是一件今天說,明天做,后天就能成功的事情,它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在不斷實踐中進行反思然后再實踐再反思,才能形成屬于符合自己的符合課程改革思想的教學模式。
小學教學課改反思范文2
在實施新課改、使用人教版課標教材的實驗中,我們區廣大教師以極大的熱情積極投入,踴躍探索、努力實踐,從理念上的更新到教學方式的改變,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如今再走進我們的課堂,你會感覺到:我們的教師和學生一起享受著學習的快樂,教學內容從原來的陳舊、落后變得生動、有趣了;教學方式從原來的灌輸式變為引導探究、合作交流。我們使用人教版課標教材的實驗是成功的、取得的成績是令人振奮的。
但是,在我們為教師們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取得優異成績而喝彩時,也要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因為,在教學中的確有一些現象,令我們感到教師們對新課改理念上的理解有些偏頗,領會新教材編寫意圖上還有些誤區,導致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尷尬和遺憾。
一、學生自主和教師主導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為本”,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自主探究才能真正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和方法。所以教師也很重視這一理念,經常創設一些活動、提供一些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但是有一些教師認為,既然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就應該越放越好,不需要指導和點撥,更不需要接受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有的教師怕被扣上“滿堂灌”的罪名而越來越少講、越來越不敢講,把學生自主學習理解為自己學習。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年、月、日》這一課時,一開始就讓學生根據家里帶來的年歷自己觀察,自己提出問題,再由學生相互交流、合作解決問題。課堂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嘰嘰喳喳地開始討論。幾分鐘后,學生開始匯報,一會兒提到一年有幾個月,一會兒又提到節氣,甚至還有的問什么是“皇道吉日”……教師任由學生“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一堂課很快過去了,可是許多知識點根本沒有提到,最后教師說:“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還很多,請同學們下課后再去看書!睆谋砻嫔峡,這堂課充分體現了開放教學、動態生成的教學理念,實際上在學生沒頭沒腦的.無目的的探究中,在教師隨意的無序的解釋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已支離破碎,知識沒有形成,探究方法也得不到提升。
其實我們所倡導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它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但并不與教師的主導相對立。教學是雙邊活動,離不開學生的學,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它們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就沒有對話、互動和交流。學生作為不成熟、非穩定的一方,正處于認知、情感、世界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有時是偏頗的。因此,教學中不但需要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探究,也需要教師的體驗去感染、喚醒和引導學生的體驗。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情的需要,進行適時、適度的點撥、誘導。也就是說,教師的指導、點撥要適時、適度,恰到好處、點到為止。適時,就像教師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學生盡力跳了還是夠不著時,教師只需給他一個臺階,讓他繼續夠,決不是直接把桃子放到學生手里,也不是坐視不管、視而不見,“該出手時就出手”。就像種樹的故事,有三個人各種了一棵樹,甲種完后,再也沒有來管過;乙恰恰相反,每天都來澆水、施肥;丙是剛種時來得勤一些,以后隔幾天來看看,缺水了就澆澆水,有蟲了就打打藥。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風,第二天,甲、乙種的樹都被刮倒了,只有丙種的樹還依然完好。甲種的樹自不必說,那么乙對種的樹可是關愛有加,為什么也會被刮倒?原來樹的根系如果很容易得到水和養料,會產生依賴性。如果像丙那樣對待樹,樹的根系就不得不自己向下尋找、吸收水源,根系會越來越發達,樹就會長得壯。這個事例說明,教師的主導要適度,教學中應著眼于理解的疑難處、知識的關鍵處、情感的共鳴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上教師要有兩個把握:(1)把握時機,進行啟動、引發,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更深的境地;(2)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引導,當學生發生爭議時——參與,當學生發表意見時——傾聽,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糾正,當學生獲得成功時——贊賞。所以不要輕視教師的指導。學生和知識之間就像隔著一層窗戶紙,教師輕輕一導會使學生霍然開朗,老師輕輕一導會給學生呈現出一個充滿想象、充滿靈性的瞬間。導是有學問的。
二、多樣化與最優化
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也是實踐中的一個難點。
人教版教材為我們呈現了許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思維多樣化、鼓勵學生個性化解決問題的內容。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也經常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為不同的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但在具體的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以下這樣的行為。
一種是把多樣化理解為越多越好,只注重量的堆積,忽視質的提升。例如,教12-9,老師問:“12-9得多少?該怎樣算?”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但老師還一而再再而三地追問:“還有別的算法嗎?”結果學生在老師的窮追猛打下,連最低層的12-1-1……都說出來了,老師才如釋重負。這種過于追求算法的數量,一定要把能想到的所有算法都展示出來的做法,既浪費寶貴的時間,又影響了其他教學目標的落實,這是沒有必要的“走回頭路”。因為學生已超越了低層次算法,為了體現多樣化,再回過頭來尋求低層次的計算,純屬耽誤功夫。其實多樣化是一種態度、一種過程,不是最終目標,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
另外還有一種現象,就是為了體現不一樣的方法,對其他一些思維層次較低、思維過程煩瑣的算法也不敢說“不”,對其中一些思維方式靈活、過程簡單、層次較高的算法也不敢推廣,而采用了“用你最喜歡的方法算一算”的方式。表面上看,教師尊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但實際上小學生的分析、鑒別、優化能力還尚欠缺,都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倘若每個學生僅僅掌握自己的方法,思維能力就很難繼續提高。倡導多樣化,不僅僅要讓學生得到自己喜歡的方法,還應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和提高。當然,解決問題最優化不是由教師來推薦的,而應是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運用,得到比較好的方法。下面這位教師的引導語言很值得我們借鑒:“你們聽懂這位同學說的方法了嗎?”“除了你的方法外你還喜歡誰的方法?為什么?”“請你也來試一試,如有困難可以找這位同學幫忙,也可以找老師幫助你!边@樣的語言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也體現了對學生自主選擇的尊重,讓學生通過“模仿—嘗試—掌握”。另外,最優化也要看具體的教學內容,如果是同一層次的方法,就不必優化。
【小學教學課改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課改之路再奮進初中化學下教學反思12-23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01-22
小學語文課改心得08-16
小學體育課教學反思12-26
對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1-17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教學反思范文07-18
對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反思12-17
對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25
小學體育武術課的教學反思12-26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的教學反思范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