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1
在五(1)班上五年級第一單元第一課《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時,我依次出示了小石塊、小泡沫塑料板、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胡蘿卜、橡皮,讓學生預測這些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因為學生對小石塊、小泡沫塑料板、帶蓋的空瓶有相關的生活經驗,所以很容易地做出了預測,但對回形針、蠟燭、胡蘿卜、橡皮四種物體,學生比較有爭議,實驗之前我每說一種物體的名稱讓學生判斷它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持不同意見的同學便很自覺地分為兩派:“沉”、“浮” 、“沉”、“浮”之聲不絕于耳,各不相讓,此起彼伏,還頗有節奏,氣氛非常熱烈。為此,我特別規定:“最多只能說三遍闡明自己的觀點,因為‘事實勝于雄辯’“,然后我依次將這幾種物體放入水里,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當同學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地盯著我手中的回形針,期待回形針能如他們所愿“沉”或“浮”,以證明自己的判斷有多準確時,我把回形針輕輕放入水面,回形針穩穩地浮在水面上,“耶”!認為回形針能浮的同學早就按捺不住興奮和激動了,這回可是“眼見為實”了!關于回形針的實驗,我課前做了幾遍包括上節課在五(2)做的都是沉的,但是沒想到這次做的竟然成了浮的!沒辦法,科學就要講究實事求是嘛,我知道這是由于水的表面張力的緣故,想到這兒,我笑了笑,拿出回形針:“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了回形針確實浮在了水面上,現在我再做一次,同學們注意看!边@次,我沒有平著放,而是稍微有點傾斜,輕輕地把回形針放入水中,回形針沉了下去。“耶”,原來就認為回形針“沉”的同學這次總算揚眉吐氣了,也興奮不已!巴瑢W們,為什么會有這兩種現象呢?”雖然課前未預設這個環節,可是我感覺也不能對此置之不理。有同學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中張鐘躍同學談到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于是我順勢補充解釋:我們洗衣服有時水沖到干衣服上,但衣服并沒有馬上濕,也是由于水的表面張力;有時杯子里的水滿了,甚至呈弧形凸起于杯口,但水仍然沒溢出來,都是由于水的表面張力。在講解的基礎上,我又請了幾位同學分別到前面,自己將回形針放入水中,結果都是沉的,證實了剛才浮在水面上的現象確實屬于偶然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回形針在水中確實是沉的。
雖然是一個小插曲,但也給我提了個醒,以后再做這個實驗時,應該斜著放,而不是平著放,要避免這種偶然的現象干擾影響我們的教學,盡管通過分析研究,同學們也相應地擴展了一些知識。
課后我再次進行了反思,由于學生對磚塊、木塊的沉浮經驗十分豐富,讓學生觀察它們在水中沉浮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明確判斷物體沉浮的'標準,同時也規定了操作的方法應該是:把物體輕輕從水面放人水里而不是把物體扔進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雖然我給學生是這樣說的,但我并沒有深入地理解后面這句話,所以才出現了上面所說的本不應發生的現象?磥恚n前的備課還是應該再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教參,充分地預設各種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另外,課前我們到學校餐廳要來10個胡蘿卜2個白蘿卜進行了在水中沉浮的實驗,發現只有3個胡蘿卜是浮的(而且大部分浸入水中),其余7個胡蘿卜和2個白蘿卜在水中都是沉的,而課本上的原話是:“蘿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蘿卜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這就意味著我們只能找在水中能浮的蘿卜作為實驗材料(課上我是用那3個在水中能浮的胡蘿卜做的實驗)。作為激發學生認知矛盾的材料,我感覺教材中應選用學生不容易判斷,但實驗起來現象比較明顯的,比如蘋果等,否則不容易達到理想的效果。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2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第五單元第一課。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出發,把學生“拉”進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極大地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從而大大增加了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然后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發現新的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去積極體驗和探索,體現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習慣、科學認識和科學素養的宗旨。我設計的本課三個主要活動是這樣的:
1、觀察更多的物體是沉還是浮。首先讓學生對桌上的材料進行預測。根據學生的`預測和實驗結果進行板書。讓學生在進行比較的過程中進行自己的初步判斷: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輕重有關,大的物體會怎樣,重的物體會怎樣等。
2、實驗: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輕重有關嗎?請學生再放入水中進行實驗驗證,匯報時,教師再次把學生的實驗結果板書在黑板上,并讓學生對比,結果學生得出:物體的沉浮跟大小、輕重又無關的結論。
3、再次進行實驗驗證跟大小、輕重的關系?刂埔唤M變量,(輕重)研究大小,控制一組變量(大小)研究輕重。 最終得到結論:輕重一樣的物體,沉浮跟大小有關,在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一樣的物體,沉浮跟輕重有關,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從這三個活動的安排上來看,第三個活動是第二活動的發展,第二個活動又是第一個活動的發展。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所開展的活動是按學生的思維發展循序漸進地展開,有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有利于學生認識和思維的發展,這個活動的價值就比較高。
整個教學活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入繁,層層深入,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達到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之成效。探究過程中學生充分運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并通過討論使學生不斷地去思考,物體沉浮和物體本身大小、輕重的關系。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尊重證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養成嚴謹求真的習慣,經歷了“發現——否定——再否定――再發現”這樣一個不斷沖突、不斷修正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達到了科學探究的目的。
在本次活動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也給本次活動帶來了不少的遺憾。比如語言不夠簡潔、精彩;板書不夠整潔規范;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多樣,不夠精彩;還有個別之處活動不夠充分,有些急于求成等等,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都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進,另外通過此次活動,我也深有感觸,作為一名科學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生動、精彩的科學探索活動,需要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敏銳的應變能力,否則我們所組織的活動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遺憾,所以在平時我們要多下功夫,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斷的磨練自己,才能不斷成長進步。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浮與沉的教學反思通用10-25
大班科學說課稿:《浮與沉》11-13
小學三年級科學課《改變浮和沉》教學反思07-20
大班科學探索活動《沉與浮》說課稿07-21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7-19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7-17
幼兒園大班的說課稿《沉與浮》11-28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范文07-24
幼兒園大班的《沉與浮》說課稿范文08-27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