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誤區一:教學開放過度
實例 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嗎?然后讓學生嘗試解決,匯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學生自己說,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范。練習鞏固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卻并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誤區二:合作流于形式
實例 這是一節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余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鐘后,學生代表發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
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
誤區三:評價濫用失真
實例 這是一節觀摩課。課堂上,一位學生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后,教師說:“講得真好!表揚他!”其余學生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表揚不斷,掌聲此起彼伏。
反思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贊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的表揚的掌聲,回答好的學生額頭上有的甚至能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學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師翹起的大拇指。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并不利于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睂W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誤區四:手段成為束縛
實例 這是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擺弄著鼠標。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反思
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后,教師、學生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別?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退到了幕后。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通過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針對應用題的特殊性,我覺得在平時的應用題教學中,應重點加強審題習慣、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和檢驗習慣的培養。
1、教會學生讀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讀題習慣
要解決一個問題,首先就要理解這個問題。找準數量關系,進行分析解答。
。1)培養認真讀題的習慣
讀題可以默讀,也可以朗讀。讀題時要認真仔細地把題讀一兩遍,邊讀邊想。通過讀題,對該題的具體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題的具體內容是一件什么事件,并能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把題意復述出來。
。2)培養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
這一步主要是弄清題目基本結構,找出關鍵句、詞并弄清他們所表示的意義;找出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題目求的問題是什么;找出已知條件和間接條件、條件與所求問題間的數量關系;并用直觀圖示表示出來。例如:五年級有學生214人,比六年級的學生少34人,六年級有學生多少人?把題中的關鍵句五年級比六年級學生少34人反過來讀,就是六年級的人數比五年級人數多34人。讀題時養成這種習慣,有利于弄清兩種量誰多誰少,較好理解題意、解題時避免見多就加,見少就減的錯誤。
。3)分析綜合確定解題思路
分析綜合確定解題思路,就是在上述兩步的基礎上,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分析直接條件、間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找出解決問題所需要條件,把間接條件轉化成直接條件,提出解題方法,確定計算順序。
2、注重應用題檢驗習慣的培養
在應用題教學中,檢驗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常用檢驗方法有以下幾種:
。1)聯系實際檢驗法。如求得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齡是26歲,可判斷計算結果是錯誤的。
。2)估算比較檢驗法。如在求平均數應用題時,平均數必須在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
。3)代入檢驗法。如列方程解應用題。
(4)替換檢驗法。用另一種方法解題,然后比較結果進行檢驗。除此以外,還要對解題細節進行檢驗。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二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并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三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四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后,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五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于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游、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六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七
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后、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八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并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設計得多么美麗,也不在于設計得多么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后》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數的運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計算教學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處
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數感,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用數來交流表達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所以在數與計算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在課標的指引下在復習知識時還是延續了上節課的復習方法,教材由淺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形成知識的結構體系。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基本的運算、運算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估算的知識、運算的順序掌握還是非常好的。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回顧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掌握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定律的認識,并能夠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回顧估算的方法,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估算解決現實問題,能夠學以致用。
二、不足之處
1、學生在計算中對于加減乘法計算掌握較好,但是有個別同學在除法計算,特別是小數除法計算中還是出現不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位置就進行計算,還有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書寫不正確。
2、在解決問題中雖然學生知道解題步驟,但是對于復雜一些的問題。
三、再教設計
解決問題依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在復習中還要循序漸進,在學生的疑難處解開學生心里的結。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現代信息技術以開放性、綜合性、及時性和高效性等優勢進入課堂,打破了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使教育的內容、手段和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教育信息化的實現成為各個學校提升教育科研內涵的重要舉措。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強調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我認為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把握以下幾點:
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彼詫πW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么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愿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問題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去設置,有些情境因為常規教學手段不能很好的解決,限制了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空的局限,開闊學生的視野,再現真實的場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顯現象的本質屬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情境的設計中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我曾經聽過一節有關計算的練習課,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游戲,從上課伊始的第一關到臨近下課的第九關,學生一開始還興致高漲,到最后一關時,已經索然無味了,回答問題的只有幾個同學,大部分同學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術只是手段是工具,我們應該看到其工具的本質,而不是光看表面。
2、培養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梁,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展開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我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系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系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一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采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么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我在重新設計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后向學生展示了帶色彩的實物圖和線條組成的透視圖,既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 、捕捉亮點資源激活學生的思維。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小學數學課堂更是迸發著生命活力的課堂。學生的思維隨時隨地都會迸發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給學生上《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有位學生說“百分數的分子只能是整數”,我適時請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舉出實例或證明或駁斥這一觀點,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了百分數分子可以為整數還可以為小數,并運用這些知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數。有的同學舉例“今天我們班的出勤率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為80.5%”等等,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學生們還得出,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為0等等。在講《圓的認識》一課時,去利用多媒體演示一組畫面,圓的車輪、圓的飛碟、圓邊的餐具等等,有個學生小聲說“怎么都是圓的?”我抓住這一思維亮點,組織學生討論,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車輪在顛簸的行駛,方邊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圓的認識?梢姡n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只有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
4 、讓師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美。
對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喚起人們的愉悅。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審美化的教學,充分揭示數學美,能使學生對蘊涵于數學知識中的美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如:在《角的認識》一課時,學生說出許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隨機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角,說明角無處不在,有了角,我們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講《對稱圖形》時,也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距離學生較遠,不能親眼所見的生活場景再現的優勢,讓學生欣賞教師從搜集的大量具有對稱現象的美麗圖景,如“埃菲爾鐵塔”、“法國凱旋門”、“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門”、“故宮天壇”等,將新知識深入淺出地隱含于常見的生活場景中。
學生在欣賞自然美的同時,自主發現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引發學生對這種對稱現象的探究欲望,體會到數學與自然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觀察自然的意識。然后請學生利用計算機制作出各種對稱圖形,這種審美心理活動能啟迪和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活動,觸發智慧的美感,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數學蘊含著豐富的美:有符號、公式和理論概括的簡潔美與統一美、圖形的對稱美、解決問題的奇異美,以及整個數學體系的嚴謹和諧美與統一美,等等。但是學生未必能感受到這些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之美。數學公式是人們運用概念、法則進行推理判斷的成果,是數學規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簡潔、應用廣泛,充分展現了數學美的一種形式、一種意境。
小學數學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突出小學生的特點,既要激發起學生對數學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信息技術逐步變革著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適時適度使用信息技術,對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必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
上這節課之前,說句實話,我對這個概念是陌生的,在自己的求學路上沒學過,在之前執教的教材中沒 出現過,在閱讀過的書籍中也沒看到過,在備課過程中,我不折不扣的先當了一回學生,學習了對我來說全新的知識《密鋪》,心里感慨著自己知識的匱乏。通過這節課,我才對密鋪有了一定的認識!睹茕仭肥且还澠矫鎺缀沃R的綜合應用課,這一節是新課標空間與圖形中新增的內容,學生通過鋪一鋪的實踐活動,探索密鋪的奧秘。
這節課,我力求用一份盡量美麗的語言,和一份盡量美麗的心情,帶學生進入一個美麗的密鋪世界。教學中,我按照觀察思考合作探究美的欣賞自主創作的主線,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能密鋪的圖形的條件:幾個圖形的內角拼接在一起時,其內角和等于 360度,這一規律,我并沒有深入展開,而是布置了課后的自學,因為據我了解,到七年級時,學生還將學習平面圖形的密鋪,那時,將深入學習密鋪的條件。
課末對藝術家埃舍爾的密鋪圖案作品的欣賞,力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圖形密鋪的奇妙,獲得數學美的體驗。同時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原先想讓學生欣賞完以后再自主創作,但是擔心如此會對學生造成知識層次上的混亂。因此,我就讓學生先用簡單的平面圖形進行密鋪創作,將更復雜圖形的創作留給課后。
由于對該知識了解不深,又是初次執教此類知識,因此缺陷很多,敬請同仁不吝賜教。
謝謝!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7
上完這節課,感觸很多,關于學生的、自身的和新課程標準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簡單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上,通過創設一個完整的情境——世博會之旅,用新鮮的話題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為學生的學習研究搭建良好的平臺。
之前有專家提到此類情景創設有欺騙學生之嫌的問題,在設計課時,我也考慮到了,但只是覺得這樣創設情境不太合適,并沒有找到問題的突破口,這樣的情境對于天真、愛幻想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勉強奏效,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的增加,會漸漸對此類假設性的情境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這一點也是有待于改進的地方。
二、重視基礎知識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學目標落在實處。
一節課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是永恒的主題。在課改過程中,我們既要體現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繼承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達到基本教學目標。這節課中,展開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結合,以用促算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如:首先電腦出示學生準備去世博會參觀的排隊的場景,給出每個班的人數,引出本節課內容,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三、充分把握學生,提出多種預設。
“算法多樣化”是課改倡導的新理念之一,這里應該提倡算法多樣化這我知道,但是教材是否更強調把數字分開來計算,因為我在備課手冊上看到的都是拆數這種方法,而我在教學中遇到學生用筆算先算個位再算十位的形式來進行口算(而且絕大部分學生是這樣算的),這樣是否容易出錯,是否屬于口算,我有點不明白.不過我當時給予孩子的回答是可以的,找出適合自己的算法就無可厚非。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下面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教學反思的幾點做法。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案時,要預測學生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根據學生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后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新的教案時,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不夠理解,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為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最后讓學生在操作實驗中自己得到了“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
二、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如何啟發引領學生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發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理發生的意外,使學生及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在解答此題時,有一學生列式為:3+5=8(平方米),當學生都笑他錯誤時,他卻理直氣壯地說:“梯形的高是2米,可計算面積時,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來就行了。”聽他這么一說,感覺還有道理,此時我順勢引導:“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呢?”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類似這些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反思,啟發引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后總結的反思
課后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后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每一節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及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設而產生的靈感,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后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為今后教學提供參考。
2. 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理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于某種原因,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并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為今后教學吸取的教訓。
3. 反思學生的反饋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學生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后去研究。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么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9
1、關注學生觀察、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時,我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質、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物件,以制作這些物體需要多少材料這個實際問題入手展開教學,然后讓學生思考,想辦法,動手剪,展開后求出展開圖的總面積即可,從而揭示表面積的概念。學生對學習材料本身是非常熟悉的,因而感到很有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保持著比較活躍的思維狀態。課堂教學目標的實施非常順利。課后,布置學生進行課外實踐作業,尋找生活中的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長方體物件,分析制作這個物件需要材料的多少與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實踐能力。
2、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展開教學。
在教學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注意引導學生依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的特征展開教學。通過對長方體正方體教具的觀察、測量、計算來體驗探究表面積的整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還結合學具,讓學生在長方體、正方體學具上標出長、寬、高,然后思考相對的面面積怎么求,從而讓學生逐步養成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3、強化技能訓練,練好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功:
由于表面積教學已不再死定計算公式,這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所必須。因而在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作圖能力的訓練,從開始的看圖說數據,到根據數據畫草圖,再由看數據想圖形,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讓學生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我設計了多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如要制作一個電視機罩需要多少布、制作一個金魚缸需要多少玻璃、一個牛奶盒要包裝四周需要多大的包裝紙等等,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思考到底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總和,然后選擇有關數據進行計算,靈活解決實際問題,二不是死板的運用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1)學生生活經驗還有所欠缺:從一些作業中發現有的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有些同學很難與實際物件聯系起來。比如房屋的通風管,由于缺乏觀察生活的習慣,有的同學計算使用鐵皮時計算了6個面的面積。還有些同學缺乏空間想象力,還是分不清楚具體的面應該怎樣求才是它的面積。特別是一些拓展創新題,更是讓不少學生感到困難。學生缺乏耐心細致,做不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因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失誤較多。
。2)學生對詞語表述的理解能力比較弱:例如橫截面、占地面積、周圍所蘊涵的數學內涵還不夠理解,影響了解決問題的效果。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0
飛行表演是北京師范大學新世紀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中的內容。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
一、教材的處理問題
飛行表演是在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和分香蕉4節課之后的.一節課。根據教材的體系、內容安排和教學參考書中的描述本節課的重點是用除法算是表示平均分,但我在參看了數學課堂作業本和多個飛行表演的教學設計之后,我對教材做了如下的處理。
1.將本節課的重點處理成乘除法的聯系和有余數除法
2.將本節課的難點處理成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上課后,反思這節課的內容其實還是處理成2個課時更加的合理。在乘除法的聯系部分充實進更多實際應用的內容采用多種感官參與的策略,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這樣處理在有余數除法的內容中將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探索和理解有余數除法。
二、教學實施中的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基礎是學生在進行了大量的分一分和充分認識了除法算式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就除法的意義而言學生還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問題在于。
1. 在教學乘除法聯系時,只停留在了算式的層面上。學生已經說出了乘法里的積在除法里面就是被除數,乘數在除法里變成了除數和商,但我并沒有再次進行處理與引導。在此處其實即可引導學生得出:求其中一個乘數可以用積除以另一個乘數、求除數可以用被除數除以商、求被除數可以用商乘除數。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特別重視情境的創設。課一開始,通過請小助手、猜一猜等活動,使學生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潛移默化的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練習時,創設了拍照游戲的游戲情境,通過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猜測物體,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這節課中,學生被很多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著,因此學習興趣一直很濃厚。
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并通過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參與、表現的機會,注意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經歷了親身體驗后,進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圖像是不一樣的。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交流,同時對自己的感悟加以驗證。
猜想驗證,促進知識形成。 猜想,已經成為學生當今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從心理學角度看,是一項思維活動,是學生有方向的猜測與判斷,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覺的推斷;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猜想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它包含了學生從事新的學習或實踐的知識準備、積極動機和良好情感。
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給學生創造了猜想的過程。首先,在新授課的教學中,設計了猜一猜環節。當學生明確了長方體的三個面之后,讓學生猜想,你站在一個位置上不動,最多只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或經驗,對要研究的問題做出逼近結論方向的猜想。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在這樣的猜想中,發散了學生思維,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本節課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一位同學在桌子一個角的位置觀察長方體時,讓學生說出:這三個面的名字。這里忽略了學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學生無從說起。
2、通過課后測查我發現,學生們能夠正確區分歡歡的不同方向看到圖片的時候,在區分前后兩張圖片時,100%的同學判斷正確,但是在區分左右兩張圖片時,判斷正確的同學占75.7%,也就是說,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同學在區分左右的時候還有困難,在重新備課時,要在這個地方進行調整。
3、觀察祝福箱、講臺,放得再慢一點,先想象一下,站在什么位置你能看到一個面?兩個面?三個面?讓學生先猜測,再驗證。
在今后教學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鉆研教法,更加深入領會編者意圖,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課。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
我曾經對“相信學生,他們就會給你一個驚喜”有些懷疑?墒俏疑线^《解決問題》這節課后,讓我真是有了一些感觸。
這節課,我引導學生分析過信息之后,先把解決的權利交個學生,不限方法,只要能解決就可以。學生開始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長帶領下,開始討論,尋求解決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學生討論結束,就開始進行小組展示。第一個展示的是胡洋這個小組,在巡視的過程中,我也沒發現她們發現的兩種方法。心想說一種,再找一個小朋友展示另外的方法,當我說:“好的,你們得真完整,請回座位!焙缶挖s快說:“老師,我們還有一種方法呢?”我只能讓他展示了。這時候,我真感到有點慚愧,小看自己的學生了!
上展示臺時,他們沒有展示是用什么方法?是用線段畫,還是畫圖形。我也發現了學生的方法,想得還可以。下課了,我班學生的桌子旁有一個紙片平均折成了8份,我不分青紅皂白批了他一頓,沒有給他一絲機會,覺得自己很會處理問題,課后我們進行研討,席主任的話真是如雷灌耳,給我驚醒。一個紙片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我當時真是無地自容,竟沒有發現學生的智慧,還狠狠地批評他一頓,這不就是自己孤陋寡聞嗎?學生的表現如何的完美,為什么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
這節課,給我很大的打擊,不是學生沒抓住關鍵,而是自己的淺薄否定了他們。真的,憑自己的經驗用事,人內心相信學生,肯定學生,他們一定會給你一個精彩,一個驚喜,相信自己的學生吧!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三師:這次測驗你怎么做的?計算錯了那么多。
生:老師,我太馬虎了,不夠認真。
師:那你為什么不認真算啊?為什么不仔細?要不然就可以得滿分了。
生:(低頭無語)
......
最近復習,考試次數漸漸多了起來,可是這種情景時不時的發生在學生的身上呢?也許在我們的身邊可能經常聽到你怎么又是計算錯了。我們是否也該像問學生一樣問問自己為什么學生還存在著計算方面的低級錯誤?,有過真真反思過自己的原因嗎?而并不是一味去指責學生的不對。我想,我直到現在也沒有反思過這其中的真正原因,現在讓我在反思,我也想不出個一二。而對學生計算方面發表的文章在刊物都能閱讀到,而成因的分析與應對的對策也往往是:一是學生計算的習慣,二是學生計算的心理,三是學生計算的方法;而我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來談談計算簡化過程帶來的計算錯誤。
比如最近做的小數除法的計算題,有些簡單的題,學生往往是寫上最終答案就結束了,沒有必要計算過程的體現,所有的思考就輕描淡寫地在桌面或稿紙上輕輕一寫,也就是說學生將所有的思考過程留空了,全憑著那些淡淡的字跡與連續的思維在記憶中計算著,缺少計算過程的全程展示,那在檢查與回顧中往往是重新來過,沒有從自己原有的思維中去改正與生長。
那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么學生會這樣簡化了過程呢?如果全過程都能寫下來,就能明顯提高計算正確率嗎?要怎么做才可以讓學生全程參與,做到平時所說的回頭看呢?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去不斷的多次實踐,才能說明所有問題。我正在努力驗證中。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4
這節課是小學六年級的一節概念新授課,是在學生學過了線段圖形的認識后對一種新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認識。作為曲線圍成的平面幾何圖形,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后繼學習內容——圓周長、圓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圓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學生對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如果不上這節課,多數學生也能知道什么樣的圖形是圓,那么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將學生原有的、粗淺的對于圓的認識進行組織與提升,使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而非單純地了解概念。
本節課的教學,我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當學生自學完教材,學習就進入了展示知識技能的階段,在巡堂中,我(問過學生),發現,其實學生自學完所呈現的圓的知識信息是帶有復述的情況,并沒有真正去理解和掌握,所以我通過讓學生折一折——全班交流——課件形象演示辨一辨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理解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體會圓上、圓內、圓外、任意這些詞語的含義。
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較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圓的特征,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圓的特征,在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更緊湊,課堂語言再簡潔先,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再多些,更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5
生活與數學同在
《鋪地磚》是一堂數學實踐活動課。在調查了解學生的經驗之后,我發現,學生對于裝修、鋪地磚這樣的事情是有感性認識的。為此,我在教學時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課始時,引導學生觀察有關家裝的效果照片,通過對家裝中美的欣賞,并讓學生幫老師設計新房,以鮮活的事例催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提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盡可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并能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如:在課后,我讓學生將本堂課掌握的方法為實際生活設計鋪地磚的方案,從而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很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給我們帶來快樂。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可能性》時,我設計了擲骰子練習。師生共同交流骰子的特點:正方體,每個面上分別寫著1、2、3、4、5、6各一個數。我提出要求:用色子做教具,請根據今天的學習內容,提出有關的可能性的問題,并讓學生自己解答。最后我提出:擲一次擲出每一個數字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投600次色子,估計投出“6”的次數是多少?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色子是學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為鍛煉學生自覺估計可能性的意識的活動,讓學生在立體圖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問題。同時,讓學生根據新學的知識,提出有關的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加深了他們對新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教師的追問是本節課知識的拓展,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教學反思數學10-2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1-2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3
小學數學的教學的反思10-30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01-08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數學樂園”教學反思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