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3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1
本文內容選自國學經典《三字經》,字數整齊,上下兩節,每節四句。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課設計以學生自主交流、小組互動為主體,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獲得識字過程的豐富體驗。因為這篇《人之初》對于我們的孩子都很熟悉,平時背的滾瓜爛熟,所以讀起來都很很流利,這節課只要以識字和朗讀為主。開課時,就利用多媒體手段先播放錄音激發興趣,再播放視頻了解內容,將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識字和朗讀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初讀課文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漢字,多種方法讀準字音,先是拼音讀,卡片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讓后進生和一些平時不喜歡舉手的 孩子當小老師,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為下一環節的集中識字奠定了基礎。再次朗讀時,注意提示學生三字一停頓,也是把握文本特點,為體會和理解文本韻律做好準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識字方法得到互補。在此基礎上,我通過演示、資料補充,使學生對生字的字形和字義獲得整體的認識。低年級教學中,理解文本大意雖然不是重點,但是適當理解文本,感悟傳統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本節課的內容,要讓我們的孩子字傳統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思路的方法降低學習難度,引導學生輕松理解文本大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點難度,我是先讓成績好的同學先講,通過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點撥,剛開始對三字經只會背不會理解的基礎上很難去理解。我們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學本課堂要構建生本高效課堂,張校也常說,向40分鐘要質量才是搞好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要習慣問問自己“我這節課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在短短的一節課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 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才是高效課堂,這樣才能體現以人為本,我正是朝著這個目標去跟進。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2
《故鄉的河》是本期新編入的一篇課文,在第二單元“母親河”這一主題單元的拓展閱讀中,文章以平實的敘述表達真摯的情感,是一篇貼近生活、反映天真、充滿好奇幻想的童心世界的佳作。
浉河是作者故鄉的一條小河,這條小河記錄了童年生活,寫浉河,就是懷念故鄉,懷念童年。教學這篇課文,我沒有按照以往的處理方式略講拓展閱讀課文,而是把它當作一篇主題課文,進行細致的分析、講讀。教學中,著重抓了兩個點:
1.作者回憶有關浉河的童年往事,分別講了幾件事?
對這個問題的提出,我想讓學生明確具體的事以及作者的選材。概述性回答問題,是六年級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經歷了什么事,結果怎樣”,學生開始的'回答是不全面和完整的,在老師多次提示下,明確概述完整的方法。其次,為什么單單回憶這兩件事呢?引導學生討論選材的問題,一是真實有趣、印象深刻;二是最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和富于想象的特點。與作文聯系起來,就是選材的小、新、趣。
2.作者寫故鄉的河,為什么寫小山和泉水?
作者是否偏題了呢?顯然不是。第一、這座小山在河對岸。第二、從上文看,作者是從河入筆表現童年往事。從下文看,山上寺廟的泉水始終牽掛著作者對故鄉的思念,是第二自然段的延續。
就這兩個點,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讀一讀、議一議、講一講,將問題弄懂。
課堂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一課一得,十課十得,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下去,就一定能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才會不斷提升。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3
目前,有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不堪重負的小學生留下了沒完沒了的作業。僅僅是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孩子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為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抵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摧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復,但重復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為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的小學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廣泛實驗,研究一個合理的練習量和練習間隔。搞清楚想通過某一次課外作業就使學生終身不忘是有悖記憶規律的。如果這種研究得以進行和推廣,那么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么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靠手段去劃一地減負,必將走入另一個極端。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業是否合理也需商榷。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系,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這種研究極有價值,卓有成效,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老師們精心研究。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4
第7課《棉鞋里的陽光》有8個小節,相比前面的課文,不但篇幅較長,不容易讀好,而且理解內容也有難度。在吸取了學習《看電視》一文的教訓后,我謹記“多讀方能自悟”的原則,幫助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為學習下一課《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礎。
我至少花了將近20多分鐘的時間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課文,并著力訓練他們最感興趣的分角色朗讀,讓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快樂。我也時不時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激勵他們:“你們讀書的聲音真好聽。”“你的聲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讀好問句,真棒!”……在老師的鼓勵,同伴的夸獎中,孩子們讀書熱情比較高,搶著當眾表演朗讀。
在他們了解課文內容后,我就以“你喜歡誰?為什么?”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說明小峰是個好孩子,我相機板書“擺棉鞋在陽光曬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讓學生體會到小峰做事細心,再指導觀察插圖,練習說話,注意讓學生留意畫面人物的表情,指導他們把意思說清楚。同時聯系課文前一部分內容,讓學生知道小峰的媽媽是個孝順老人的好媽媽。
以上學習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因為給予給孩子的讀書時間很充足,讓學生真正進入故事情境,和老師一起與文本對話,這真是驗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再想一想,覺得自己組織讀書的方式也有待改進。雖然大多數孩子開始喜歡朗讀,學會了和同桌合作讀書,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外,得多運用競賽的方式,激發起孩子們你追我趕的上進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不斷提高朗讀水平。
的確,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關鍵是要學好字詞,對于閱讀教學,就應該在寬松的環境下,有充裕的時間盡情朗讀,不為別的,只為培養讀書興趣,提高朗讀的積極性,那么,所有他們該理解的問題,能感悟的內容,也都通過朗讀解決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繼續強化這方面的認識,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語文,應該是很輕松愉快的事情。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拔摇币蛲庾婺溉ナ蓝瘋灰,后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明白了為什么要珍惜時間;并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我在設計該課的教學流程時,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引領全文的學習。第二課時,首先從“我”對爸爸的話的理解入手,讓學生知道“我”是從身邊的事物去感受“時間過得飛快”,開始理解“永遠不會回來了”。在這個環節,教師配樂朗誦《匆匆》片斷,讓學生捕捉時間的影子,引導從細處感受時間,驚醒時間在身上走過的感覺,并通過說話環節來反饋,從而讓“時間寶貴易逝”在孩子們心中扎根,然后,通過學習“我”和時間賽跑的.事,讓學生強化了要與時間的無情流逝做對抗的心理要求,并在生活實踐中形成要“珍惜時間”和時間賽跑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整個教學設計注重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感悟,引導學生用心靈與時間進行對話,拉近孩子們與時間的距離,將“時間”這一哲學范疇深入淺出地詮釋出它的生活意義并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經過課堂的實踐檢驗,以下幾點仍需努力:
。、由于我對該課的定位(感悟)問題,聽者感覺有“工具性”不足之嫌。是否能夠兼顧值得反思。
2、學生默讀了,心里有了,但總覺得有點“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的感覺,是否因為有聲朗讀少了,值得思量。
。、學生有聲朗讀時,情感還差點火候,悟與讀的轉化在平時要加強。
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獲得實實在在的成長,這是我的追求。這節課上,孩子們有收獲,但我希望自己在教學之路不斷求索,希望有我的陪伴孩子們成長的步履會更堅實。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6
1、 理解教材:
備課前教師要準確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學的重難點,知道每
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義和意圖,了解訓練重點,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回答,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收獲知識。我們所有老師一起鉆研教材,為了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查資料,請教自然老師有關植物的知識,確保教給學生知識的正確性;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練習朗讀,好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為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到處找葫蘆,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們都認真去做。
2、確定好教學思路。
一開始我們考慮到學生以前都是按順序分析課文的,就想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可是經過研究這篇課文更適合倒敘,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引導即可。所以就決定還是用倒敘來講課文,隨即制定出介紹葫蘆導入——學習生字——分析課文(先說結果,再分析原因)的環節。課上完后,覺得這樣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只要教師做出適當的引導,學生就能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礎,而往里添血和肉卻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要設計好每一句話,想象學生有可能怎樣回答,我要如何引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難得很,為了縷順這些話,領導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復修改,試講完再修改,如此反復,直到滿意為止。尤其是重點段落,為了讓學生弄清種葫蘆人只想要葫蘆,不想要葉子的心里,老師們一遍又一遍的設計問題,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應怎樣讓孩子理解種葫蘆人想的、說的話的含義,以及怎樣讀出。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讀法,進行研究,怎樣使他們讀正確。正因為這些都預想到了,上課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也就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的引導了。所以說課上的精彩源于課下的鉆研。
4、環節設計優化
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識,我們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都是改了再改,變了再變的。就拿倒入介紹葫蘆這段來說吧,剛開始想畫簡筆畫,這樣既顯示教師的功底,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畫簡筆畫,速度太慢,不能顯示出葫蘆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也不能變黃,我們就決定去掉畫畫,這樣一上課又覺得不夠吸引人;于是改畫葫蘆為貼葫蘆,費心費力的還請別的'老師幫忙,終于弄出了三幅長得茂盛又有顏色變化的葫蘆。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興,可一實踐卻弄了一個手忙腳亂,貼上去,換背面難度比較大,還浪費時間,我們猶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愛把這個環節去掉,改為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點。浪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用到,看似是無用功,可實際上卻是經驗的積累,相信以后再有類似的問題,我們會隨機應,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5、過渡語精心設計。
這課中的過渡語一環扣一環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課文上下銜接的作用。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大環節里的每個小環節都定好了的緣故,根據環節編出過渡語,讓每句過渡語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務,簡潔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課上表揚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表揚要針對學生的回答,根據教學選擇詞語。這些詞語教師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的表揚,這比單單一個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積極的回答問題,聽到老師用很有水平的話表揚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興。
7、課上教師要真情流露
課上得好壞,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感染。教師理解課文,愛學生,上課時就能把這些流露出來,自然就會變得語言親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帶入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了課文意思,讀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課文。所以教師的表現能給學生很大的感染,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7
鄒靜之在《女兒的作業》一文中指出:“她的作文幾乎是假話,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學幾乎都寫過扶老婆婆過街,給老師送傘,借同學橡皮那類故事。”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后,先作一番思想斗爭,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于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小學雖無升學壓力,但對教師的評估主要還是要通過考試。老師便把一些《兒童作文經典》之類的程式塞給學生去套,甚至讓學生整篇整篇的去抄寫作文,說什么“抄的多就記的多、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之類的.話來錯誤的引導孩子,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這確是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為,一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系,講課文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后,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你的灌輸。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8
我發現春風是輕輕的,暖暖的,春雨是細細的,密密的。如此優美的導語把孩子們帶入了夢幻般春天的旋律中。第一單元4篇課文都是美的化身,在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由品味。
《找春天》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過完了一個快樂的春節,孩子們早已盼望著新學期的到來,盼望著領新書的時刻,也盼望著讀第一篇課文的感覺。因此,孩子們對第一篇課文復習得非常到位;旧虾⒆觽冊谡n前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了。朗讀固然重要,結合課文插圖有感情地朗讀才是教學的重點。在理解感悟的情況下背誦課文。春天是美麗的,文中的春天更是迷人的。可是我們這里今年的春天和書本的'春天差距很大,不太溫暖的春天。孩子們仍穿上厚厚的棉衣,校園內外也沒能看到多少鮮艷的花,也聞不到迷人的花香,只能從嫩綠的小草身上感受到春天了。識字教學在二年級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采用看口形猜字,看半邊猜字,熟字加偏等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記住字形,了解字意。
抓住“找”字,理解課文,圍繞“作者找到的春弄怎樣”的反復讀課文,從面找到春天的過程感悟春天,體會找春天的樂趣,進而體會語言的美感和蘊含的感情。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9
《趕!芬徽n,初看題目就覺得非常有趣,以此為題,既突出了課文敘述的中心內容,又激發了讀者興趣,引人入勝。課文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課上完了,但心中有著對這堂課的一些感想。
對于課文導入前的一段聲音、畫面多媒體的結合——《大海啊,故鄉》,一下子就吸引學生注意力,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仿佛自己就是來到了大海邊,與小作者同趕海,以情感共鳴的開端就牢牢把握學生學課文的興趣,隨即學生邊回憶邊背出第一小節內容,我還發現個別學生的臉上起著微妙的變化,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在接下來的`講讀課文中我覺得自己在處理每段內容的講解方式上較以前進步多了,至少我腦中有思路,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多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實踐,來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努力使自己做到講課條理清楚,重視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有時我通過這樣的提問:你覺得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寫得特別有趣?為什么?你能讀得讓別人也覺得十分有趣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他們從理解語言、感受形象入手,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自己真正朗讀的本領,以便舉一反三,學生就會學到知識,因而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水平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培養學生運用恰當的朗讀技巧,還應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的又一新問題。
當然,說了些自己對本堂課較滿意之處,對于本堂課我也知道自己存在不足之處,課上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大部分學生動手畫語句時,交流朗讀時,傾聽與說話之間的關系部分學生沒有明確,少數同學在做各自的事情,我覺察到了,更使我想到的是自己要通過生動的教學語言吸引住學生,讓他們在老師的帶動下讀好課文,理解課文,語文教師就應發揮自己的特長,以生動、簡潔的語言引導學生,這樣,學生注意力就會慢慢集中起來。雖然我是在講課,但是我提出的問題都必須清楚,讓學生知道老師問題的意思和接下來做什么,思維始終要跟著老師轉,而在這堂課中,我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所提出的問題,采取的措施還未能讓學生領悟,我本人是清楚的,但重要的是讓學生聽懂和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運用一種使學生能夠接受的語言來領悟問題的內涵。這樣,學生不但能集中注意力,課堂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每上完一堂課,心中就有點滴的感想,既有改進之處,又有不足之處,關鍵是今后對于自己有薄弱的教學方面能認識到,還應多下功夫,無論是備課還是在課后都要穩穩當當做好每一步,爭取在以后的課堂上有不錯的表現。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字,會寫10個字,背誦課文。
2、認識“木”字旁,了解不同樹的特點。
3、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激發熱愛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5個字,會寫10個字,了解不同樹的特點。
教學難點:
了解不同樹的特點,熱愛并保護大自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樹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你認識身邊的哪些大樹呢?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首先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認識一下這些樹朋友吧。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做到一準五不。
2、在讀課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誰讀得通順。
3、小聲讀課文,找到課文中出現的樹寶寶,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三、讀認生字
1、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2、去掉拼音檢查。
3、觀察梧、桐、楓、松、柏、樺、杉、桂
有什么相似點。
他們都是“木字旁”的字,都與樹木有關。你還知道哪些帶有“木”字旁的字?
4、書寫指導“楓”
指導順序:1、筆順。2、壓線。3、起筆。
5、交流識記其他生字
交流識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等識字方法的運用。
四、指導朗讀課文
1、看圖識樹朗讀。
。1)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樹?什么特點?
楊樹高,榕樹壯。結合圖片理解“高”和“壯”的.特點。
。2)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樹?什么特點?
梧桐樹葉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樹葉的形狀。可以說一說,你還知道什么樹葉,用一個比喻句說說它的特點。
。3)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樹?什么特點?
楓樹秋天葉兒紅。明白楓葉在秋天經霜變紅的特點,可以借助古詩“霜葉紅于二月花!眮砝斫。
。4)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樹?什么特點?
松柏四季披綠裝?梢砸龑W生贊美松柏耐寒的特點,理解其精神。
(5)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樹?什么特點?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樹木的特點。
。6)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樹?什么特點?
樺樹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樹木的特點。
。7)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樹?什么特點?
銀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義。是指這種樹古老而又稀少。
。8)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樹?什么特點?
金桂開花滿院香。理解桂子花開香飄十里的特點。
2、表演讀課文。
五、我是小詩人。
柳條彎彎____
桃樹花開____
銀杏葉兒____
六、拓展延伸:
請小詩人們課下收集更多樹寶寶的知識,寫一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吧!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11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空n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霸谏钪凶R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鞓返臅r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么教學語言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12
《爬山虎的腳》是葉圣陶老先生的文章。課文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選編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致、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在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
文章用語準確、生動,內容容易理解,要求全文背誦。教學時,我一句也沒講課文內容,只是讓學生每人帶一根爬山虎來。首先梳理課文每個自然段重點寫了什么,然后老師讀課文中相關的'描寫,讓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爬山虎,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怎樣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的。學生最后總結出以下幾點:
1、作者觀察特別仔細。
2、作者是連續地觀察,并且邊觀察邊記錄。
3、作者還動手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放到明亮的地方,細心觀察,有可能還拿著放大鏡觀察。
4、作者觀察時講究順序,每次重點觀察一項。作者先后重點觀察了爬山虎的葉子、腳以及爬山虎怎樣爬。
5、作者每天都觀察一番,根據觀察然后把寫的文章修改一下,最后把文章修改地準確、生動。
然后,重點訓練朗讀并背誦全文。
這樣做,避免了繁瑣地分析,支解課文,破壞了課文的美感,反而學生學得興趣昂然,收到了較好地效果,學生背誦地也很快。
不足:應先讓學生觀察手中爬山虎,然后描述一下觀察所得,再按上面的設計進行,似乎更好一些。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篇13
教研資料:
綠色記事本
教學目標:
1、會認“供、耗、捐、購、臭、簿、限”等七個字,掌握本文的新詞。
2、朗讀課文,理解小奧茨和他同學的“綠色記事本”上記錄的內容,學習寫好環保日記。
3、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要從小做起,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小奧茨和他的同學的“綠色記事本”上記錄的內容,知道孩子們在保護環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2、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交流的基礎上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讓學生了解環保小知識.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1、同學們,有一個小朋友叫小奧茨,在新學期開始時,他得到一本記事本,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記事本.你們想看一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2、質疑課題: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1)、為什么叫“綠色記事本”?顏色是綠的嗎?
(2)、誰給他的記事本?為什么要給他呢?
(3)、這本“綠色記事本”中記錄了什么內容?
設計理念:本課的課題統領了全文,讀了課題,只要稍加引導,學生的思維就會發散開去。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好,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一起讀課文吧!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本課的生字。
。2)、邊讀邊想課文中關于“綠色記事本”寫了什么內容?學生自由讀課文。
(3)、匯報,檢查生字。
A、請學生讀詞語:提供、瀕臨、捐獻、攢錢、臭味、簿片、消耗、購買、限制。
B、理解詞語:耗費、瀕臨滅絕、購物、收支簿、限額。
C、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
。4)、指名輪讀課文,再次思考“綠色記事本”寫了什么內容?并找出有關的段落。
設計意圖:有話說:“站在岸邊學不會游泳!币虼耍易寣W生都自己到“水中”去實踐,自己讀課文,找自己不認識的字,認識自己的生字。學得怎么樣?必須要有反饋,自由讀,集體讀,都不能很好的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此文是獨立閱讀課文,因此,在學生做好了充分準備的基礎上,讓他們個人輪讀,一則能很好地檢查學習的效果,二則學生親自讀了,對語言會有更好的感悟。
三、默讀課文,探究內容。
1、綠色記事本的封面是什么樣的?
2、綠色記事本是用什么材料作成的?
3、綠色記事本上寫了哪些內容,請你把每個內容用一句話說出來。你從綠色記事本上的內容,感受到了些什么?(讀3至10自然段,看看小奧茨的“綠色記事本”記錄的內容。)
a. 為瀕臨滅絕的灰鶴捐款.受表揚.
b. 因為自己馬虎睡覺忘記關電燈.浪費電感到后悔.
c. 上圖畫課因為粗心畫畫.浪費了三張白紙感到慚愧.
d. 看到媽媽浪費水電,建議媽媽把衣服攢多了再洗.
e. 哥哥為了彌補自己開賽車造成環境污染,決定和朋友每年額外種二十棵樹.
f. 建議和爸爸坐公交車上超市購物,節約了汽油,保護了環境.
j. 我不顧垃圾的臭味,耐心地把垃圾分類處理.
4、你認為他哪件事做得最讓你欣賞?把你喜歡的內容讀一讀。
5、其他同學的記事本上都寫了些什么?
6、現在你能說一說為什么叫“綠色記事本”嗎?
四、學生有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后,作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因此,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課文,感悟。然后,才進行小組討論。如果沒有充分的自己思考的時間,小組交流的時候,就不知道從何說起,思考的程度也不會深。因此,我讓學生自己先思考,這樣,在交流的時候,就做到有的放矢,自己哪懂了?哪不懂?通過小組交流,切實解決自己的問題,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性。
五、反饋學習情況:
六、將我國現在的旱情通過圖片、新聞,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現給學生看。
七、 總結全文:學生們的“綠色記事本”記錄的雖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環保意識已經在他們心中留下了烙印,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從現在開始樹立環保意識,開動腦筋,創新方法,并在實踐中努力爭當一名優秀的環保小衛士。
八、拓展訓練:
談談自己平時在環保方面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生活中的小竅門。
九、作業:
1、給父母講講這個故事。
2、寫一篇環保日記,內容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7-11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2-01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優秀08-24
2022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1-07
關于小學語文的優秀教學反思01-27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范文08-30
小學語文《蜜蜂》優秀教學反思08-04
小學語文《趕!穬炐憬虒W反思08-06
小學語文《比尾巴》優秀教學反思09-20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秀教學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