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書育人,而要做好教學工作就必須具備精湛的專業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學效果。經過一番深思,我個人覺得數學教學,應該作到夯實“三基”,理順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鞏固掌握相當關鍵。我從中得到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敖虩o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二、高度重視新課程新增內容的復習
新課程新增內容較多,F行教學情況與過去相比,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復習時間相對短,新增內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斷加大。在新課程試題中,有些題目屬于新教材和舊教材的結合部,在試題中采用新舊結合的方法。
三、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學、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工作
在自己作題時有意識的找出最佳方法,盡量不要有較大的思維跳躍,同時結合參考題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處或做錯的題目做上標記。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 總之,今后我要認真鉆研數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虛心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同時積極主動的學習老教師的實際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我努力做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好學生的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盡量少留下一些遺憾。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2
一、注重讓學生進行自我反省,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應是一個不斷總結和反省的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對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才能使學生構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數學知識才能構成系統,要幫忙學生把新知識不斷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讓它成為后續學習的助推器。此刻許多小學生在學習上負擔過重,壓力很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太低,因此讓學生不斷反省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總結成敗得失,是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課業負擔的有效辦法。每節課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如這天的數學課上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你有什么經驗想告訴大家?
每周可布置學生寫數學周記,寫自己數學學習中的經驗教訓、寫自己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成敗得失、寫自己對今后數學學習的目標措施、寫自己對某一數學題的思考過程,透過讓學生寫數學周記,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數學學習,從而到達加深理解數學知識,為后續學習帶給幫忙的目的。每一單元學習結束后,讓學生自己對本單元數學知識進行梳理,反思學習中學得好的方面和學得不好的地方,讓學生學會畫知識網絡圖等。每學期讓學生對自己數學學習的狀況進行總結,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師提出推薦等。每次考試后讓學生對自己答卷狀況進行分析,進行自我評價,寫寫考試后的感想、體會。這些辦法只要教師長期地堅持去做,必須會對學生數學學習很有幫忙,這也是學好數學的有效途徑,會使教師教得簡單,學生學得簡單。
二、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透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培養學生靜靜地思考,靜靜地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數學課堂上來不得半點的浮躁之氣,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要專注,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學好數學。我們還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贊同時要點頭示意,有不同意見要等別人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學會評點別人發言資料中的優缺點。我們要透過讓學生完成數學作業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職責心,不要把完成作業當作一種任務,要讓學生做作業前先準備好要用的物品,認真做好每一題后要再仔細檢查和驗算,要讓自己會做的題都做對。
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要透過看書和向別人請教想辦法克服困難做出來,完成作業后要及時整理和收拾好學習用品,做到有始有終。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數學書報的興趣,讓學生有閱讀數學讀物的良好習慣。研究證明學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僅占20%,而被人們忽視的情商卻占80%。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構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去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不能急功近利,時緊時松,不要因為要教學質量而對學生的壞習慣遷就,其實如果課堂教學秩序混亂,課堂如同一盤散沙,教師難以調控教學局面,教學面向全體就得不到真正落實,要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句空話。
因此,對學生的壞習慣決不能因為課改的理念而一味地遷就,還是要嚴格要求學生,一切按規矩、制度辦事。好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好習慣也必須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效果的好壞最終還是落實到學生身上,教學目標的達成最終還是決定于學生。各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必須的作用,但并非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的完美愿望并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有的只是教師的一廂情愿。如何使教師的善良愿望成為學生的愿望,讓教師的教成為學生的學的需要,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學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學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只有學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學習的狀況和收效,但是,我們的教師卻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經完全被異化,許多學生往往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完全沒有了自我,再也無暇顧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內省和反思,他們對學習已經變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長和教師的壓力,又不得不捧起書本,但學習已經不是他們自身的需要,因此,學習效果低劣就不足為怪了。
教師轉變觀念就是要減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學生看成是教師自己顯示教育業績的工具,不要把學生變成理解知識的容器,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我們始終不能改變教育的這一初衷。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其次,教師要耐心地幫忙學生克服學習上困難,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在學習中學生們會遇到困難,一般有兩種結果:
一是教師不能及時地引導和幫忙,學生知難而退,不去想辦法,使其成為后續學習的攔路虎;
二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幫忙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啟發下學生自覺克服困難,掃除了學習中障礙,從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給后續學習帶給了寶貴的經驗。顯然,教師不同的處理方法,就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這是很正常的,也是經常性的事,但教師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教學實踐中,這往往被許多教師所忽視,教師沒有耐心,缺少對具體個案分析、指導,群眾評講是教師慣常采用的方式,而這時有些學生對學習資料已經沒有了多少興趣,學習的主動性降低,在這種狀況下,教師的講解對不少學生是徒勞無益的。
因此,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及時幫忙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每個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第三,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會事半功倍,事實上不少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盲目順從,學習低效,負擔加重,從而厭學,造成惡性循環,原因是我們的教師忽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指導要伴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具體、細致、經;,成為教師日常教學的重要資料之一。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3
今天,我講了《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整節課下來,我感覺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鑒。
1、情境的創設由生活中的乘車問題導入,數學源于生活,抓住這一點,讓學生處境生情,以乘車情境作為導入,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同位的交流,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由于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很顯然提出的乘車方法也就很多,但針對這節課的設計,我只是選擇了其中的一組方案進行學習。情境的導入,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2、探索新知由乘車方案入手,讓學生嘗試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對于解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口算的方法、擺小棒的方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課堂上孩子們基本上應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幾個孩子用了列豎式的方法進行了計算,針對孩子的做題方法,只是讓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對于筆算,指了一名學生進行了板演,此時讓孩子認真觀察孩子的筆算方法和過程,并且讓板書的學生說了自己計算的過程。此時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標課有一定的模式,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豎式的寫法也是一種模式,學生的第一感覺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豎式的寫法時,我在黑板上進行了板演,讓孩子們接觸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據板書的豎式,但對于如何計算,便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先讓學生同位之間交流算法,然后學生展示,在展示的時候,有的學生從個位算起,有的學生從十位算起,對于這些豎式的計算方法,我并沒有提示孩子非得從個位加起不行,而是給學生留有了下一步學習進位加法的計算空間。在教學進位加法時,學生對于從個位加還是從十位加產生了疑問,有的學生說,從十位加好,有的學生說從個位加好,并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從十位加太麻煩了,個位進的1要加上,還得把十位上的數再擦掉,不如從個位加起方便。給予學生所說,學生進行了練習,從中體驗了知識的生成過程。
4、鞏固練習以基本的筆算開始,加深學生對于本節課的認識,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筆算算理的理解。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筆算(包括不進位和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講授新知識前充分復習了舊知識,出示了一些十幾減幾的口算,學生直接搶答,從而從認知上、思維上讓學生做好準備。在新知識的傳授中,當學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后,繼續向學生提出質疑“我們上節課學習的不退位減法個位上6減2是夠減的,可今天這道題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
在教學時我主要采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新知,并且通過學具的操作與演示,對重點和難點進行層層突破。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為我們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我重視了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相信學生,承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56—18=”該怎樣計算,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實踐操作去發現方法。在合作、交流、匯報自己的方法中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達到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目的。列豎式計算學生也出現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發現,整個教學過程都突出了學生經歷、參與、探討的過程。
學生出現的問題:
。1) 個別學生相同數位對不齊。這幾個學生要進行單獨輔導,讓他們認清數位,知道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
。2) 個位不夠減,知道從“十位退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但是計算十位和十位相減時,學生不把借的“一個十”給還上再減,致使整個計算結
果多了十。
(3)個別學生在列豎式時,落寫減號,等號后的得數忘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在這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教學反思
1、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
從課一開始,學生就以一種輕松的心情進入情境,“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級孩子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在學生感興趣的畫面中學生的思維火花開始點燃了。接著的“看評比欄”學生的興趣有增無減孩子們的想象又一次打開了“閘門”,在自主遍題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從中提出問題,鞏固了題目的結構和數量關系。沒有呆板的數量關系的說理分析,靈活、積極的思維狀態勝過了說理,這是我在新課程中“用數學”方面的對“說理分析”的嘗試性的突破。 從學生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
2、學習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學生手中。
問題的產生、提出、解決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孩子們自行完成的,教師在其中始終處于引導者的地位。、“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二(2)班有多少人,”順理成章地把畫面“切換”到了“評比”的“鏡頭”。“師:是什么情況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薄皫煟嚎戳诉@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嗎?”教師始終處于引導的地位,由學生根據畫面情況及自己的想象提出問題,在同桌或小組交流中解決問題。
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完善地解決問題,并掌握了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問題。當主動權掌握在孩子手中時,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是會不斷閃現火花的。這是我本節課自感比較滿意的地方。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5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边@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句實實在在的話,只有真正做到了,數學才不會是一些枯燥的計算,而是真正讓孩子們得到成就感,得到快樂的一門課。
在期末測試后,批改三年級數學試卷的時候,遇到這樣一道題目:
算式“120×4÷3”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請試著寫出一個能用它解決的生活問題。(提示:完整地表達數學信息和問題,不解答)
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當然孩子們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可是有一種答案卻讓我為之擔憂,答案是這樣寫的:
我計劃每天吃120個蘋果,4天吃完,實際上3天就吃完了,平均每天吃幾個?
看到這樣的答案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可是根據題意提問題,從邏輯上來講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聯系生活實際呢?顯然這是脫離了生活實際的。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迎合計算的需求,而去提問題,這樣學習數學還有什么意義?這樣的學習,是完全不能迎合現在素質教育,與生活實際越來越貼近的考試題目的。也違背了我們學習數學的初衷: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我們要做的,就是拿生活中真實的事例來講解數學,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單純地學習計算。數學其實是一門特別有意思的課程,他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中的`邏輯,條理性,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都是在我們長大之后怎樣處理事情的方法的原始積累。
二年級的數學中會出現類似這樣的題目:
有33人去旅行,要坐車,每輛車最多做7人,至少需要幾輛車?
有些孩子的答案是這樣的:
33÷7=4(輛)……5(人)
答:至少需要4輛車。
這樣的答案顯然是錯誤的,盡管在算式當中出現了4輛。聯系應該生活實際想一想,33人去旅行,那就要求每個人都要坐上車,一個人也不能落下,這就要求剩下的5人還需要1輛車,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至少需要5輛車。
還有這樣的題目:
小明拿16元錢去買筆記本,每本筆記本5元,最多可以買幾本?
正確答案應該是這樣的:
16÷5=3(本)……1(元)
答:最多可以買3本。
在這道題里面,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剩下的1元錢,是不夠買筆記本的,所以只能剩下了,最多只能買3本,而不能再加1本。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數學,其實它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沒有一層不變的方法,最好的方法都是結合生活實際想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講解數學課的時候,與生活貼的越近,才越有意思,與生活貼的越近,數學才越好教。千萬不能為了單純地解決計算問題而去講解方法。對于小學的數學教學,任何脫離了生活實際的數學都是毫無趣味性可言的,也是枯燥無味的。
讓我們努力把數學教的有意思一些,有趣一些,那就走進生活當中,去講解我們的數學吧!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6
這節課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過從學生喜歡的課本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然后通過組織學生實踐操作,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量出的結果不一樣;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有時量出的結果一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為了使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準備好了要用的學具,曲別針和一角的硬幣7個。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初步體驗了用不同的長度作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接著又用不同的長度做標準去測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在這一個活動中有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直尺去測量課桌的長,然后再用曲別針去測量數學書的寬。顯然教材設計者充分考慮教具的實用性,讓孩子能夠比較方便。而且是為了讓學生的比較容易進行比較,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的。但是孩子在測量課桌的長的時候,由于學生用的尺子長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測量的結果也不一樣。但是這一活動恰恰又讓學生體驗了用不同的長度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
這節課,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感覺上得太匆忙,不輕松。而且,每次總有個別學生不帶學具,不認真聽操作要求,這也是個問題。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目的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后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做單位,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這是一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牙齒、開關、紐扣、小獎品的寬度等等,我想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
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今天課堂上學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這種方法,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在這里我讓學生比較了兩種不同的量法,學生認為第2種量法從刻度3量起比較麻煩,要數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這個活動中,留給學生很大的實踐空間,既讓學生測量已知物體的長度,又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物體來測量它的長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為什么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后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落后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對于這節課中涉及的估測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測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第二種方法也是一句話帶過,有的沒有掌握好。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7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離不開數學。既然如此,那么,數學教師能否布置讓學生寫日記或周記之類的“數學生活”手記呢?
讓學生把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事例、感受或自己的獨特想法記錄下來,讓他們體驗到生活須臾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興趣,并且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則,那樣的教學必然是呆板而膚淺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些數學題材哪里來呢?通過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記錄下來,教師則對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煉,就可以成為通俗易懂而又鮮活的例題,學生通過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數學思想家”。
通常我感到語文老師通過讓學生寫日記、作文,和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比較多的`,那么數學老師如何實現和學生的溝通呢?我覺得除了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了解情況之外,通過文字溝通也許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哪個同學有難題?哪個同學跟不上?哪個同學最近有心事?抑或老師哪里講得不清楚?……都可以從日記中反饋得到并及時處理解決。
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要因人而異,這是對的,但是我覺得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因人而異是很難的,講快了,學習底子差的同學跟不上,講慢了,思維快的同學“吃不飽”。怎么辦?通過讓學生寫數學生活日記,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每次搜索一道趣味題、思考題做做,給老師批改,我想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數學生活日記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還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家的故事,然后寫下讀后感等等都可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這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嘗試!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8
本節課目標主要是: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2、引導學生學習由舊知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方法,向新知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進行知識遷移,進而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該課按照自己的設計比較圓滿的完成了。
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如:嚴謹的思維習慣、扎實的解題作業習慣等。這是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在學習完筆算減法的方法后,我讓學生比較了兩位數加兩位數與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相同點,卻沒有比較不同點,這不能說不是個遺憾,因為有的孩子是容易不看加減號的,一個數位上加,另一個數位上減。
在本節課中我采取了一次學生合作學習,但放在練習環節,如果放到學習例題時,效果應該更好。課中小結時不要過于放開,應對從哪一位算起給與一個規范的.說法:筆算時從個位算起!
我對主體部分的鉆研比較注重,對練習的處理相對毛躁,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做,然后及時面批,缺乏對習題的對比引導。如98-80=和98-8=,如果不拎出來讓孩子們比一比,這個習題資源就浪費掉了。對練習形式的處理也不夠靈活,只是直接用了書上的練習,在該課快結束時插入一些變化題型,可以一掃孩子們的疲倦,再次刺激學生的興奮點。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9
本節課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及連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一節課緊緊張張,很充實,也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本節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效果良好。
一、用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摘西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整節課始終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二、本節課還重點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和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環節中,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鼓勵學生在眾多的信息中選擇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在拓展延伸的環節中,又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鼓勵學生自主編寫題目,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
三、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是和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合作交流之前,給學生充分的獨立解決問題的時間,不僅有助于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而獨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各種個性化的算法進行比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相互接納。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0
學生有了學習目標,就要奔著目標前行了,那么學生如何才能到那里去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所以一定不是老師替學生到那里,而必須學生一步一步的走過去!
那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汽車里的語音導航又有什么聯系呢?
把學生學習比作是到達某個目的地,那么學生自己就是駕駛汽車的司機,作為教師,就是告訴學生目的地的方位,具體怎么走,是高速優先、還是距離優先等實際的行駛路徑還是學生自己決定的。
所以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同于語音導航系統的,語音導航系統幾乎把每個路口的行駛要求都說的一清二楚,司機就只是支配了自己的雙手控制方向盤和雙腳控制速度而已,完全沒有控制自己的大腦,只是“聽話”的按部就班而已。這樣最終雖到達了目的地,但學生依然未能記著自己來時的路,即便是原路返回都有一定難度。這也造就了學生只走路不記路的“應試”模式了。
學生需要的不是詳盡的“牽著鼻子走”,而應該是在走錯時能夠及時的得到提醒和修正。這樣才是真正的'學會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散思維,舉一反三的理解新事物、新現象,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到達目的地時,知道自己走過什么樣的路,這些路是什么樣子和叫什么名字。當再次需要這些路時,腦中能夠迅速的提煉出來,然后為之所用。這才是真正的會開車!
那么連貫到學習上,就是教師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不怕學生錯,學生出現錯誤,及時的提醒或修正,典型的錯誤在全班進行強調要求。最終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時,讓學生自主的回顧學習過程,就像是“來時的路”,遇到了哪些疑問,是如何解決的;新知識點是怎樣的用處,對之后的學習會提供哪些便利呢,像新路車少路近一樣便捷;把學習過程中磨礪的韌性保留下來,為今后的學校、社會學習提供最有利的學習品質。
學生如何到那里去,一定是主動的去,教師就是學生手里的指南針,當偏離大方向時,指南針就能夠給予提醒。古時的航海大家就是拿著一個指南針發現的新大陸、遨游的全世界的,他們有教師的引領嗎?他們創造的輝煌就像正在學習的學生追求的那樣,所以請教師們做好學生手里的指南針,而不是那便捷交通工具上的語音導航。
甚至有的教師不僅僅是語音導航,還是肢體導航,不但說著怎么走,還動手去“干擾”學生轉動方向盤,恨不得自己坐在副駕駛位置去開車一樣,結果一定是悲劇的。
學生如何到那里去,需要學生學會學習,認真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親力親為,不做學習的奴隸。教師們,我們要做好的就是成為孩子手里的指南針,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不要做精準的導航系統,把孩子本應動腦的機會給剝奪了,這其實是無比殘忍的。有時高科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1
東花院鄉初級中學 馬鳳博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么,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
法適用已經在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已經在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后,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么等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后,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并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后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2
學習了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新理念的詮釋,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感到耳目一新,增長了不少的見識,讓我感到自己所會的是多么的少、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這更讓我迫切的意識到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地給自己充充電了。不能再抱著自己舊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了,多吸收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上一個新臺階!
首先評價學生不能只看考試分數,還要看思想品德、身體素質、社會責任感、行為習慣、學習熱情、方法技能、科學精神等綜合素質;再次對“知識”的定義認識要轉變,改變認為只有書本上、課堂上的內容才叫知識的傳統觀念,要樹立“大語文”的教育思想,使課堂的時空無限擴大;教師應有讓學生主動發展的觀念。學生的創新能力從本質上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適宜的教育環境中主動發展起來的。傳統語文教育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教師也常以“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自勉,給人的感覺學校教育就如茶壺(教師)往茶杯(學生)里倒水一般容易。其實這種提法只適合于“傳道、接業、解惑”的`傳統教師功能,當前的創造性語文教育以“教師帶領學生去找水”來描述更恰當,所謂教學活動,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正確地、恰當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只有讓學生學會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課堂就是一個表演的舞臺,問題是為什么表演,為誰而表演,怎么表演?那是理念的轉變,方式的轉變。課堂這個舞臺沒有天花板,告訴我們這個舞臺無比巨大,教師在課堂上有無比巨大的創造空間,我們只有在這沒有天花板的舞臺上,才能誕生出優秀教師。
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終會取得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總之,今天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這是對我的心靈、我陳舊的教育觀念進行的一次洗禮,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新知,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發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于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4
雖然我是數學老師,但是作為一年級的班主任我也非常關注和重視一年級學生的拼音以及識字,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采取的方式不同。
我在最近三個月的自修課上,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學:
一是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于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點點滴滴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通過語文老師留給他們的拼音練習反復地讀加深他們的記憶
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里,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欲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
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
當然作為數學教師我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個好的教師,每節課除了能夠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之外,還理所當然應該以自己流利準確的語言,豐富廣博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經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獲。而我覺得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加強,導致學生在有些數學問題上表達有些過于復雜。
在課后輔導方面,我做的也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平時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沒有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任務。很多一年級學生還停留在學前教育的狀態,思想以玩為主。
二、對作業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作業量比較少,以至于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已學的知識點。
三、對于差生也沒有進行針對性輔導。
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善于通過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期中考試之后,我就作了深刻的反省,不斷拷問自己,并從中獲得了新的教育啟迪。
今后我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
一、加強自己的授課能力,讓學生真正投入去學,學而不忘。
二、要求學生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并做到及時批改,及時講評,及時輔導差生。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學風。
四、對于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將及時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的教育之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繼續迎來一批又一批新的學生,將繼續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課,將繼續面對一個又一個預想不到的教育難題……但只要我保持著對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會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質,在實踐中豐富教育的智慧。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5
作為班主任,在開學初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整頓與管理,整個班級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生的學習風氣與班級集體氛圍有了很大的好轉。十月份,我將工作重心放在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化管理上:加強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個人衛生、課堂常規要求、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個別調皮學生及后進生的思想教育,任用我班的唐巖歡同學為班長;完善班級綜合量化評比制度,做到獎罰分明、有錯必究,更促進了學生的自覺性。
作為數學老師,在第一單元檢測中,三年級的平均分較差,因而我從以下方面扭轉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方效率:課堂上減少老師講,盡量擠出更多的時間給大家練習,每節課都會讓一部分學困生到黑板上做題,以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嚴把作業關,不認真完成的要一追到底,直到交上來為止,不合格的作業一定要重新做過,錯題必須認真改正;加大培優補差的力度與容量,第一單元數學不合格的學生重點補習。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我們進行了第二單元的檢測,兩個班的平均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僅很多家長較為滿意,更多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勁頭更大了,積極性更高了 。
雖然一個學期已經過去了一半的時間,學生們在不斷進步。我相信,在各科任老師的共同配合下,在同學們高漲的學習情緒中,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大的累累碩果等待著我們師生共同去擷取。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2-31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06-2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06-18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05-16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精】04-0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熱門】04-0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優選)07-09
(推薦)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07-10
[優]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07-10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5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