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與學的問題,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而設計的一套系統過程。它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策劃師生學習互動活動;它也是一門藝術,必須融人設計者的豐富經驗,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生成的可能,設計出有效解決數學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強化基礎學情分析 找準教學設計的落腳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設計的其他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1,學生的知識儲備。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生在學習新知時,一般會受到舊知的影響,在舊知的基礎上,認識新知,重構知識網絡。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前,要加強對學生知識背景進行有效分析,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要對不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的分析。因此,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設計富有情趣和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活動。
2.學生的思維能力。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說:“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痹S多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關注的是“怎樣教”,而忽視學生“怎樣學”。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形成和發展!币虼,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關注、分析學生已具有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使教學設計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效對接。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視的內容。
3.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判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基本思路,準確地判斷學生的起始數學素養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前提。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僅在于掌握多少數學知識,也不在于能解決多少道數學難題,而是關注他們能否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形成進一步學習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各個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過高,也不能降低教學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設計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學法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優化教學內容設計 批準教學設計的基本點
優化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整合、開發、創新處理,以分散教材的難度,減緩知識的坡度,使教學內容更趨于合理,讓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1.處理好四維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確立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維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加深對數學的了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但是四維目標,只是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總體目標,不是每節課設計的具體目標,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進行分解、細化,生成具有導向性的具體目標。
2.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教學內容。在設計中要做到重“知識”,也要重“技能”;重“過程”也要重“方法”;還要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組織好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種依據,是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內容是一個靜止的知識庫,與學生接受知識的動態過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設計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知識的呈現順序,即先出現什么,再出現什么。要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相應的練習時,要加強練習題的針對性、有層次性,真正達到知識的形成、鞏固與應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取舍教材內容,可打破章節順序,進行有選擇的、科學的再創造、再加工,合理優化教材結構。
三、優化學生學習方式 找準教學設計的關鍵點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教師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不停練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1.動手實踐。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理解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恰當地運用直觀操作,師生互動,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探究性學習應成為課堂教學實施創新學習的重點。對于教材中那些后繼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就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本來就應是主動地構建知識的過程。創設有效的探索場,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開發,要勇于創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情況下,不斷創設行之有效的探索場。當然,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在不同教學階段創設不同的探索場,給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證明,經常創設不同的探索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合作交流。當今時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體研究,通常組建研究小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終達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學習體現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因素的多邊互動,尤其是生生互動,對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要合理設計合作交流活動,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時,主要在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處,在知識易混淆處,在概念、公式、規律的探索與歸納的過程中,而且要對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加以預測與估計,為它們預設好通道,預留足時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優化課堂教學流程批準教學設計的著力點
教無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學都要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來實現。教學程序應體現所教知識的特點,并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顯然,教學程序應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科學性。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優化教學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彈性化的教學設計。葉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課的動態生成,要求教學方案的設計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重在大環節的策劃上,讓過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改變過去課堂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著老師轉的格局,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大膽質疑,讓師生在互動中實現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使課堂成為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舞臺。
開放式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單調、生硬的一面。組織開放性教學,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積極地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在探索中成長。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要優化課堂導入,重視誘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設計中,要注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快樂的身心交流中學習、成長。設計的評價過程,要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一種“潤滑劑”。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中位數代表的概念,能根據所給信息求出相應的數據代表。
2.合具體情境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者的差別,能初步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做出自己的判斷。
3.培養學生對統計數據從多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避免機械的、片面的解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中位數、眾數等數據代表的概念。
難點: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做出判斷。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課件顯示:問題1:數據誤導:
某次數學考試,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學的成績為1個100分,4個90分, 22個80分,以及一個2分和一個10分。
婷婷計算出全班的平均分為77分,所以婷婷告訴媽媽說,自己這次成績在班上處于“中上水平”。
師:婷婷有欺騙媽媽嗎?
師:平均數是我們常用的一個數據代表,但是在這里,利用平均數把倒數第三的分數說成處于班級的“中上水平”顯然有投機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
師:你對此有何評價?
師:類似的受平均數誤導例子還是很多的。婷婷的爸爸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時就出現了如下的情景。
問題2 阿沖應聘
(先請一位同學給畫面編一段話。然后提問:略)
。ǘ┙涣鲗υ,探究新知
提出一個真實的問題,揭示學生認識上的矛盾,產生新的疑點,引起學生對“平均水平”的認知沖突,從而引入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
(三)梳理概括,形成結構
。ㄋ模⿷眯轮w驗成功
我們自己也試著把學過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
(六)變式練習,擴展新知
(結合課件)議一議: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都有哪些自己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內容展開:
平均數:充分利用數據所提供信息,應用最為 廣泛,但…
中位數:計算簡單,受極端值影響較小,但…
眾數:當一組數據中有些數據多次重復出現時,眾數往往是人們尤為關心的一個量.
下面由我們自己去收集一組生活中的數據,然后再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來說明本組數據的特征。
(教師發給每個小組一張《活動報告單》,深入到學生活動中,適當答疑)
。ń處熞曊n堂具體的時間的情況選擇是否講解:假如你是一名廠長……)
(五)反饋評價,提示作業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有所長,也各有其短。請你分別結合具體實例,說明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自的現實意義。
總結:今天我們都學到哪些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第41、4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建立圖形的位置關系及其變化的表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重難點:學生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平移后的簡單圖形。
教學具準備:投影儀、實物展示臺、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引入:
。ǔ鍪尽皟和瘶穲@”的圖片)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樂項目,想看嗎?
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觀察它們是怎樣運動變化的。
。ǚ謩e出示兒童樂園中的一些動態畫面,如:旋轉木馬、觀纜車、豪華波浪、小火車、纜車、青蛙跳等等)
。ㄍ瑫r出示6個畫面)這幾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它們分別是怎么運動的,請大家用手勢比劃比劃。
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分類嗎?先在小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學生說分類方法)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揭示課題:像上面這三種(即纜車、小火車、青蛙跳)都是沿著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板書:平移);而像下面這三種(即旋轉木馬、觀纜車、豪華波浪)都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為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平移和旋轉”。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判斷下面哪些物體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出示27頁“想想做做”的第1題)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幅圖,你能說出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或者旋轉?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認識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創設情境,感知平移的距離。
情景:(邊敘述邊出示螞蟻搬家圖)下面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美麗的草地上看看吧。原來它們正忙著搬家呢。(出示簡化的格子圖)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運動?(平移)向哪邊平移的?(右邊)
螞蟻們覺得有些累,就停下來休息。(分別出示3段錄音)
一只螞蟻說:“你們看,我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另一只螞蟻說:“不對,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螞蟻說:“你們說的都不對,我們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學們,你們同意哪種說法呢?在小組里相互說說。
學生匯報各自的想法。(結合畫面指一指,動態演示平移的過程)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請同學們拿出練習紙,在左邊的小房子圖上找一個你最喜歡的點,再到右邊的小房子圖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說說它向右平移了幾格。
指名學生匯報:
你選的是哪個點?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幾格?還有誰和他選的不一樣?(指名三到四名學生匯報,注意抓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
(還有好多學生想匯報的,則要求他們與同桌交流。)
你們找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都是7格嗎?
我們再來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幾格呢?(動態演示)
你們發現了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不管哪個點,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離是一樣的。我們以后數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板書:
。3)練一練: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幅圖分別向哪邊平移了幾格?你是怎樣想的.?(先填好的同學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這幅金魚圖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呢?你是怎么看的?這幅蘑菇圖呢?〖同時出示金魚圖(向左平移6格)、松樹圖(向上平移5格)、蘑菇圖(向下平移6格)及相應的填空題,學生先匯報,教師在電腦上完成填空。
2.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畫出線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
你們能不能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呢?(出示格子紙上的線段圖,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問:這是一條……?(線段)學生嘗試先畫,然后匯報畫法和想法。(請一個畫得最快的學生把作業進行展示并說出畫法。)
。2)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學生先畫后匯報是怎么畫的。)
(3)學生獨立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學生作業)
3.游戲:走迷宮
老師想跟大家一起來玩一個貓抓老鼠的游戲。有興趣嗎?(出示圖)我們來看,圖上有貓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設置了不少的障礙物,貓只能橫著走或豎著走。你能幫貓設計一條合理的路線嗎?先試著畫畫看。
學生活動。
指名學生匯報是怎樣幫貓設計路線的。指出:介紹的時候,要說清楚貓先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再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多請幾個學生匯報,也可讓學生同桌之間說說,關鍵是說的面要廣)
你認為哪條路線能使貓最先抓到老鼠?為什么?先在小組內討論討論然后再匯報。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研究什么?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4
圖形的旋轉一課是課標修訂后關于圖形與變換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新課標中在圖形與幾何一節中新增了一部分內容,比如圖形的平移、圖形的旋轉、圖形的軸對稱變換等,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從而發展空間觀念,提升抽象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
1.小學設置圖形變換內容的意義
小學數學為什么要學習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變換這部分知識?學習它們究竟有哪些價值?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就其內容來說,圖形的旋轉是圖形變換的一種形式。圖形變換這部分內容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新增加的知識,其改變了人們靜止觀察世界的傳統方式,提倡從運動變換的視角研究幾何問題。二是從小學生認識世界的角度來說,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與變換相關的現象,像機械傳送帶、升降的電梯、旋轉的電風扇等,我們希望學生以一種數學的眼光去認識這些現象。
2.圖形的旋轉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要求
課標的三個學段里面都涉及了圖形的旋轉,那么這部分內容在不同學段當中的具體要求又是什么呢?其實課標中將圖形的變換之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的具體目標分為了三個學段:第一個學段:結合實例感知旋轉現象;第二個學段:了解圖形旋轉的相關內容, 能獨立在方格紙上畫出其圖形旋轉90度后所形成的圖形;第三學段:探索并理解圖形旋轉的本質及其基本規律,根據題目要求作出旋轉后的圖形。這三個學段的目標設置是由易至難,是一個逐漸由直觀思維上升至抽象理性思維的過程。這節課執教的圖形的旋轉就是繼續和學生積累感性認識,形成初步的旋轉概念,即能夠識別旋轉現象,會畫圖?v觀三個學段的教材,本學段內容其實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關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用原有的舊知識推動四年級新知識的學習,又要為中學學習相關性質等打下基礎。教學時我們需要把握好具體目標,除了立足教材,還需了解學生。
3.對學生的學情分析
(1)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構成: 三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軸對稱變換,通過具體實例能夠辨別這三種基本變換,但這種辨別是淺層次的,在認識上還處于一種初級階段。
(2)需要關注學生因年齡不同從而引起的思維變化特征: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事物感到新奇,從而會好動,他們的思維還是從具體形象的物象感知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一個階段,所以他們在進行抽象思維時還具有相當大的主觀性。
4.圖形的旋轉教學的實施與反思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筆者將本節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認識順時針、逆時針的概念。
第二,理解角度旋轉的概念。
第三,基本掌握簡單圖形的旋轉變換方法。
教學時,可利用教具——鐘表,根據分針的旋轉規律,認識說明什么是順時針方向(與分針走向相同的方向);然后讓學生指出時針、秒針的旋轉方向是什么方向,從感官上幫助學生建立順時針旋轉的基本概念;其次說明與指針走向( )的方向為( ),這個讓學生自己嘗試回答。舉例強化訓練學生對順、逆時針方向的認識:大風車、生活小區門口轉桿、 酒店旋轉門、自行車腳蹬前進方向等,讓學生結合前面學習的基本概念來分析并正確說出其運動方向特征。在描述過程中強調繞著某某旋轉,幫助學生準確描述旋轉現象的同時,可于潛移默化中滲透旋轉中心知識。究竟旋轉到哪里?需要一個準確的數字來描述,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旋轉的角度了。至此,學生就可以利用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與旋轉角度)正確地描述旋轉現象了。之后開始本節課的難點教學:正確畫出旋轉后的圖形。首先出示題目:你會把方格紙上的三角形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度嗎?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建議他們用書后剪下的實物三角形進行旋轉操作,再把正確位置畫下來,之后的交流很重要,是幫助學生正確掌握畫旋轉圖形的方法。
課后反思:通過這節課學習,學生不僅能正確描述一些旋轉現象,也明白了不管是平移也好、旋轉也罷,畫變換后的圖形,抓住對應點或對應邊很重要,這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為了達成目標,設置了教學重難點,為了攻破重難點,又將整個課堂教學分成了三個部分。從教學效果上來說,如何描述旋轉現象是學生掌握旋轉的關鍵要素,形成了一種將某圖形繞著某點順(逆)時針旋轉( )度固定表達方式;學生在畫將某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時,可以抓住關鍵線段先進行旋轉,待畫出對應線段后只要再連接另外的端點,即能達到目的。這些目標的達成將為學生以后第三學段學習旋轉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從而不斷地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的知識生長如同花開,花開需要時間,需要教師盡心盡力地培育。我們盡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便可靜靜等待學生知識之花盛開!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5
教材說明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用面積單位直接量時,體驗到這樣做很麻煩。因此教材開始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較簡便的方法,以引起學生思考。
教材采取引導學生自己試驗、探索的方法來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學生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紙,在量的過程中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邊長有什么關系,從而找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不僅有助于理解面積的含義,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則在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完全讓學生自己去推想。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在練習題中,注意安排讓學生實際計量的問題(如練習二十六第3、4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練習還出現少數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題目(如第12*題和思考題),但不作為共同要求,也不作為考試內容。
教學建議
1.這一小節可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完成練習二十六的習題。
2.教學長方形面積之前,可以給每個學生準備好一張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紙,20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先讓學生用擺小正方形的方法,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啟發學生同時想下面的問題:怎樣能較快地確定可以擺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這個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與它的邊長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然后讓學生在自己操作和思考的基礎上對三個問題逐一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參照課本說明: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5個1平方厘米,是5平方厘米;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3排,一共是15平方厘米。(邊說邊演示),可以看出,長方形包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積。所以要算長方形的面積只要把長邊的厘米數和寬邊的厘米數乘起來。寫算式時要強調正確寫出面積單位平方厘米。
3.教學例題中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可以讓學生聯系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推想出來。遇到學生中有不同的算法,如少數算成5×4=20(平方分米),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樣計算對不對,為什么不對。結合正方形圖使學生明確正方形每邊長5分米,就想到一排擺5個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要擺這樣5排,所以要算5×5。
4.關于練習二十六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做第3題時,要實際量出黑板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分米。如果遇到黑板的長和寬不是整分米,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加1,不滿5厘米的舍去。確定長、寬的分米數以后,再計算黑板的面積是多少。
第12題,要讓學生明確這道題求的是什么,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能否直接求出?要先算哪一步?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完成。
本節的思考題,實際是求組合圖形的面積。需要先分析出涂色部分與兩個正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涂色部分可以分成左上和右下兩個相同的圖形,而每個圖形的面積等于一個大正方形的面積減去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每個大正方形的邊長是4厘米,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從圖上可以算出是4-2=2(厘米)。由此可以求出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積分別是16平方厘米和4平方厘米。從而算出左上部和右下部的面積各是16-4=12(平方厘米),陰影部分的面積應是12×2=24(平方厘米)。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6
[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從而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 教學反思;教學設計;數學教學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下面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教學反思的幾點做法。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案時,要預測學生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根據學生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后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新的教案時,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不夠理解,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為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最后讓學生在操作實驗中自己得到了“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
二、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如何啟發引領學生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發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理發生的意外,使學生及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在解答此題時,有一學生列式為:3+5=8(平方米),當學生都笑他錯誤時,他卻理直氣壯地說:“梯形的高是2米,可計算面積時,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來就行了!甭犓@么一說,感覺還有道理,此時我順勢引導:“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呢?”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類似這些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反思,啟發引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后總結的反思
課后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后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每一節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及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設而產生的靈感,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后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為今后教學提供參考。
2。 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理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于某種原因,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并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為今后教學吸取的教訓。
3。 反思學生的反饋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學生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后去研究。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么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7
教材說明
本節教材主要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掌握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教材內容共分為四部分:
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共編排2個例題。例1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筆算方法,例2教學因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筆算乘法。通過這兩個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將一般方法遷移到多位數的乘法運算中去。
2.“速度”概念和數學模型“速度×時間=路程”。
先介紹“速度”概念,再安排含兩個小題的例3,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學會用復合單位表示物體的運動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3.積的變化規律。
“探索規律”是數與代數領域要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本小節根據乘法中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情況引導學生探索積的變化規律。安排了一個例題──例4。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計算、說理、交流等活動,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并會用數學語言刻畫這個規律,感悟函數的思想方法。
4.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節單列一個例題──例5教學估算,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應用所學乘法知識通過估算的手段解決具體問題。估算沒有固定的法則,應依據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策略,使估算結果盡可能接近實際。所以,例5中圍繞“應該準備多少錢買票?”的問題,教材提供了兩種方案,引導學生對比:“誰的估算比較合適?為什么?”這是教學估算最精要之處。它讓學生明白,估算時,在什么情況下應估大些,什么情況下應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結果既接近準確數又符合實際需求。通過讓學生經歷用估算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靈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教學建議
1.放手讓學生自主建構筆算乘法的認知結構。
本學段所學內容,是學生已掌握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擴展和提升。因此,教學時,應密切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識發展水平,應為學生提供由舊知遷移到新知的廣闊背景。如教學例1、例2、例5時,應引導學生回憶兩位數乘兩位數或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和估算,想一想列豎式后,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據具體情境取因數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計算結果既接近準確數又靈活方便。使學生在利用舊知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乘法運算意義的理解,提高乘法筆算、估算的計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形成筆算乘法的良好認知結構。
2.注意書本知識與生活常識的結合。
本小節教學的重點之一,是使學生理解常見的數量關系,即刻畫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關系的模型:速度×時間=路程。這部分知識在學生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時,應將書本上的例題與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物體簡單運動的常識出發歸納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用這個關系去解決實際問題。
3.本小節可用7課時進行教學。
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
編寫意圖:
(1)精心選擇以簡單行程問題為背景的學習情境。在此情境中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一方面體現計算是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另一方面為后面抽象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作鋪墊。
(2)讓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筆算方法。由于學生已掌握了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因此,例題沒有展示145×12的具體計算過程,只出示145×12的豎式結果,意在讓學生充分應用已有經驗,自主歸納145×12的具體步驟,知道應先算145×2,再算145×10,注意兩部分積的相同數位對齊,最后相加便得結果,這樣列豎式算比較方便。
。3)多項計算技能交互使用。對于如何計算145×12,教材展示了口算、筆算和用計算器驗算三種算法,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口算、估算、筆算、用計算器算等多項計算技能,自主選擇合適的算法。
教學建議:
(1)讓每一位學生經歷“145×12”的計算過程。首先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圍,然后嘗試列豎式算出145×12的結果。并對照自己估算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這對提高學生估算的準確率很有幫助。練習時,應關注平時計算錯誤率較高的學生,看看他們每一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反饋時,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145×12”的計算過程。說過程時,應說以下幾點: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③最后算什么。學生梳理計算步驟的過程,就是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它使學生懂得應如何有序的進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條理地去解決某一個具體問題。
對獨立嘗試計算有困難的學生,可作如下引導:先復習計算“45×12=?”或“145×2=?”,然后再計算“145×12”。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其中之一是應用本學期學習過的計算工具──計算器。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最基本的練習,讓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以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練習時,應讓每一個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可用計算器自行檢驗。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
并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
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情感與態度: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ㄒ唬┛匆豢矗枰幻。
1、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美麗的葉子圖片!多漂亮的葉子呀!可愛的螞蟻看到它,高興極了!它說它會畫樹葉,一筆就能畫成美麗的樹葉!看。ǔ鍪菊n件)仔細觀察兩只小螞蟻是怎么畫的?誰畫的好?師:這樣由一點開始,再回到起點的一圈,在數學中叫做一周。這外面的邊叫做邊線。
師: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圈,一個美麗的葉片圖案就出現了。
現在誰再來說說,螞蟻是怎么畫的?生: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周,最后又回到起點。師:小螞蟻也能做老師,它教我們畫出漂亮的葉子,你們學會了嗎?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
開始吧!
2、好!誰愿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里開始的,又到哪里結束。)
3、小結:看來,不管從哪里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
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么嗎?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4、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ǘ┱乙徽,摸一摸。
1、你能從我們身邊找一個例子說說什么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長,也可以下位找。(指導: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地面周長、水池池口周長。)
2、誰來說一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一指。
。ㄈ┝恳涣俊
1、大家找到了很多,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腰圍。
2、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估計的準不準呢?誰來量一量?(注重測量方法的指導:腰圍怎么測量?)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誰來說說自己的腰圍?看來同學們的腰圍大約在60cm左右。
4、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善于觀察、愛動腦筋,所以想邀請你們參加下面的闖關比賽。
有興趣嗎?這里共有3關,每闖過一關都會得到相應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勝利者!有信心嗎?讓我們充滿自信迎接挑戰。ㄋ模╆J關練習。
1、先看第一關,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這里有3個圖形,請你選擇其中1個圖形。
看課本45頁第2題,做在書上即可。選擇長方形的能說說是怎么測量和計算的嗎?有不同方法嗎?大家真聰明,關于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后面我們還要研究。
第一關誰成功了?請為自己加上100分!2、下面我們來繼續闖第二關。怎樣量出樹葉的周長?誰闖過了這關加上200分。
3、第三關。(課本45頁第3題)課件出示圖:他們的周長一樣嗎?(指名說說)我們來看看演示移動的方法。
誰闖過了這一關?祝賀你們!每人加300分!回想一下,剛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較圖形周長的?這一關哪組闖過去了?請加上200分!現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賀你們!其他同學不要灰心,有信心趕上他們嗎?希望你們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頭趕上!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有什么收獲,你能談談自己還有什么困惑嗎?教學反思這節課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
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學,建立概念。首先利用微機向學生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后,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設了第二個教學環節,描樹葉的輪廓,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然后教師又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后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借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通過這個環節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在一系列基本練習和變式練習中深化概念。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闖關比賽形式的練習,一下子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將本節課的練習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練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9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能動手操作找出“倍”的數量關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學生掌握“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含義,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難點
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
課件、主題圖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談話引入,老師想帶大家去參加一個快樂的動物聚會,好不好?(板書課題,播放課件)
二、問題探究
師:同學們,參加聚會的都有哪些小動物呀?數數看,它們各有多少只?(學生說完,教師點擊課件,出示猴子,鴨子,松鼠,小雞的圖像,然后出示只數:3、6、2、8)
師:如果老師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鴨的只數,(邊說邊貼動物圖像)誰能告訴老師,我應該怎樣貼呢?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圍棋子,也象老師這樣代替小猴和小鴨的只數擺在你的課桌上,能擺好嗎?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根據我們擺的'情況,你能發現什么嗎?大家說的都很好,小鴨的只數是6,(板書6)小猴的只數是3(板書3),6里面有幾個3呀?6里面有2個3,(邊說邊圈)我們就說6是3的2倍,也就是說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邊說邊板書)
生:6是3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來算,6÷3=2(板“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2后面就不用寫“倍”字了。
師:如果又來了3只小鴨,(加3個磁扣,請小朋友也加3個圍棋子),誰知道現在誰是誰的幾倍?為什么?
學生嘗試練習,進行討論,再集體匯報,教師講解:
現在小鴨是9只,小猴是3只,(板書9),9里面有幾個3呢?9里面有3個3,我們就說9是3的3倍,也就是說小鴨數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師:如果要同學們像這樣也列個除法算式來求9是3的幾倍,誰會?(把6÷3=2改成9÷3=3)
三、體驗感悟
1.請同學們用剛剛學到的倍數知識想一想,根據這四種小動物的只數,除了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還能找到其它的倍數問題嗎?
2.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擺一擺,算一算,然后在老師發給你們的答題紙上做好記錄。
3.匯報、交流:根據學生填的情況,請小組派代表上臺來做小老師。講解小鴨數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雞數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實踐應用
1.課件演示:其實今天來參加這個快樂的聚會的小動物還有很多呢,看看還來了誰吧!書上P47練習題。(小貓,小老鼠)
2.嘗試解決問題,把你的算式寫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嗎?集體訂正,在電腦上操作。
3.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呢。ǔ鍪竞,蜻蜓)
4.出示在這個聚會上,還有我們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誰吧。ǔ鍪咎詺猓瑱C靈狗比身高的圖)
師:知道他們在做什么嗎?他們碰到難題了,你們能幫助他們解決這個難題嗎?
打開書P47,小組討論一下,看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然后把書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數問題嗎?
五、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呀?
六、布置作業
口算題卡做兩頁
板書設計
快樂的動物
倍的意義
小鴨是小猴的2倍,6÷3=2
小雞是松鼠的4倍,8÷2=4
教后隨記
這一個環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物王國歡聚,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為題,這時學生都樂于玩耍.在探究性學習里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0
一、教材說明:《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至42頁內容。
二、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理解物體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三、學生特點:
體積與容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學生只學習掌握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體積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學生空間概念的一次飛躍,其實在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物體占據空間的事例,只不過不會用體積這一數學語言來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這一現象。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看,這部分內容從平面到空間,知識跨度大、難度高,教學中學生較難理解。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理解物體的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2、使學生建立體積概念,理解體積的大小與形狀變化無關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五、教學理念:
本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對于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空間觀念是在經驗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再現《烏鴉喝水》的故事把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然后再通過實物觀察活動、想象活動、操作與表達等活動讓學生感知和體驗體積與容積的意義,發展空間觀念。
六、教學準備:
教具: 多媒體課件、杯子、米、木塊、西瓜、梨、油瓶、茶葉罐等。
學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組12個小正方體。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物體占空間
1、師:同學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隨著電腦動畫再去聽一遍好不好?(師出示電腦畫面學生欣賞。)
師:這只烏鴉動動腦,想了個什么辦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師:為什么石頭丟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小結:原來石頭要占一定的空間。
2、師出示裝滿米的杯子。
師:下面請看老師這個杯子,在這個杯子里老師裝了滿滿一杯
米,現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進一塊木塊,你想想,剛才倒出的米還能裝得下嗎?為什么?
師:我把木塊取出,換一包紙巾進去,結果又會怎樣?
3、認識任何物體都要占空間
師:好,閉上眼睛,想象這個杯子在不斷變大、變大,變得臉盆一樣大了,變得小游泳池一樣大了,最后變得像我們上課的教室一樣大了,睜開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間?
師:水要占空間,人要占空間,米要占空間,木塊要占空間,還有同學們說的物體都要占空間,這說明了什么呢?
師小結:只要是物體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間。(板書:占空間)
(二)認識物體占空間有大有小
1、師手舉西瓜、梨問:我手上的西瓜、梨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小?
師:物體不僅要占空間,而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概念)
生齊聲讀體積概念。
2、師:剛才的西瓜和梨,我們可以說西瓜的體積比梨的體積大或梨的體積比西瓜的體積小,在我們的身邊,有著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你能像我這樣說給小組同學聽嗎?說一說。
同學交流。
3、師:有些物體的體積大小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而有的物體的'體積我們用肉眼一時難以分辨,像這兩個土豆(師手舉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說誰的體積大?
師:到底哪個土豆體積大,你們能商量出一個好的比較方法來嗎。
小組商量。
小組匯報:(可能會想出以下兩個辦法)辦法一、用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裝上一樣多的水,然后把兩個土豆放入兩杯水中,看哪個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個土豆的體積就大。
辦法二、用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滿水,然后分別把兩個土豆放入水中,看誰漏出的水多。
4、學生領取活動材料進行實踐活動。
各組匯報實踐結果。
師:你們組中哪個杯子中的土豆大?你們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三)認識容積的意義。
1、師:還記得同學們在舉例中說到冰箱、柜子,像這兩種物體打開里面是空的,可以裝東西,容納別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為容器。(板書:容器)你還見過什么容器?
2、師:(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問:你們看,它們可以裝什么?如果我往里裝水的話,誰會裝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證明你的猜測?
老師根據學生說的方法動手試一試。
3、師揭示容積一詞并讓學生說說通過演示活動,你怎么理解容積的意義。
師小結并板書容積的意義。
4、例舉:油瓶所能容納的油的體積就是油瓶的容積。學生試舉例。
5、辨析:出示裝有半杯水的杯子,這時杯中所裝水的體積是不是杯子的容積。
(四)揭題看書。
(五)談談體積與容積的區別。
(六)練習。
1、書中試一試。
2、用12個大小一樣的小正方體搭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的同學準備了12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請你們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發揮想象,用這12個正方體搭出美麗的形狀。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師:請各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搭出了什么?
師:你們真不錯,搭出了不同形狀的物體。你們所搭物體的體積大小怎樣?為什么?
師;形狀不一樣,體積一樣。這說明了什么?
小結:體積的大小和它的形狀無關。
3、書中練一練1、2、3。
(七)總結。
八、教學反思:
(一)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設置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學生認知的構建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如何跨越這道鴻溝?我認為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獲得對數學事實和經驗的理性認知。在導入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學生一年級學過的《烏鴉喝水》故事引入,美麗的動畫緊緊吸引著學生的眼球,熟悉的情節在耳邊響起,石子投進水后水面的變化清晰可見,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并且學生很自然地運用了空間一詞回答為什么水面會升高。而在這一個環節中,有些學生可能會膚淺地認為物體要占液體的空間,還不能體會到任何物體放在任何地方都要占一定的空間。于是老師緊接著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米、木塊、紙巾,杯子。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一系列生活情境、問題情境中感悟物體并不是在水中才會占空間。最精彩之處還是老師讓學生想象杯子不斷變大,變得教室一樣大時有哪些物體占據空間。使學生們關注到自己教室里所有的物體都占據了一定的空間,突破了任何物體都要占空間這一難點。
(二)突出探究活動,親歷做數學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數學課程標準》在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中,十分強調數學學習活動的情境設置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中,教師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兩個物體讓學生辨別哪一個物體的體積大。再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物體讓學生比較,引起學生思考:這該怎么辦?而教師課始簡短的動畫導入為學生自學探究做了鋪墊,課堂上學生想出了兩個可行的辦法.有了辦法,接下來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主動地進入探究階段。實踐的方法是學生說出的,實踐的過程是學生親自參與的,自始至終老師都只是承擔組織者的作用。是學生在做數學中明白物體占空間有大有小,并學會比較兩個相差不大的物體大小的方法。
(三)激發情感體驗,學而有興、學而不累
與其他數學內容相比,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更容易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在練習中,當老師讓學生用12個正方體搭建不同物體時,學生非常興奮,創造欲望極強。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特別是搭好后全班交流參觀時,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滿足、驕傲的表情。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通過操作、觀察,類比、分析、歸納得出體積大小與形狀的變化無關。這一原理的獲得學生是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四)在教學中也有一點不足之處,當學生想出用兩種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時,教師只給學生提供了第一種方法的實驗材料,讓學生集中用第一種方法進行操作。沒有照顧到想到第二種方法的同學實驗需求。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1
師:封閉圖形的線段必須首尾相連。
師:大家看這兩個封閉圖形,誰的面積大呀?(黑板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看來封閉圖形也是有大小的。在數學上我們把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 面積。(板書:封閉圖形的大小 )
師:那在封閉圖形里面積究竟指的是哪一部分呢?請兩位同學到黑板表示出來。(生上來畫。)同學們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隨意畫一個封閉的圖形,也把它的面積表示出來。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面積這個概念有這樣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物體表面的大。坏诙䦟邮牵悍忾]圖形的大小。
(三)、實踐活動:
1)多種策略,比較大小
投影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比較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
師:你們覺得哪個圖形面積大?
生:長方形面積大
生:正方形面積大。
師:看來有爭議。有什么辦法知道嗎?那現在你們就利用學具分小組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吧。
學生活動:
、賹W生拿出剪好的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附頁2中圖5)
、谛〗M活動。
、蹖W生匯報。(投影顯示活動結果,并配合課件演示幾種比較方法)
生1:我們小組是用擺硬幣的方法,
生2:我們小組是用數格子的方法,數出長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3:我們小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要大一些。
小結:比較面積的大小可以用多種方法,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進行比較大小,在用,數格子的方法時,所用的每一個格子的大小應一樣大。
。▽W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后在小組和班級內交流自己比較的策略,如用硬幣擺、數格子、剪拼等,并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從中學到比較的方法,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2)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賱撟饕螅涸诜礁窦埳袭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②活動思考:通過這次活動,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w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各異。)
、圩屛覀冇卯嫻P把圖形美化一下,選一個圖形,用藍色筆描出圖形的.邊線,用紅色涂出它們的面積。展示學生作品。
師:圖形上一周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周長)周長表示圖形的哪一部分?紅色部分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面積)面積表示圖形的哪一部分?
。ㄗ寣W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涂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涂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已經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別。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說給大家聽聽。
師:這些都是你們的收獲,不僅知道什么是面積,還會用多種方法去比較面積的大小,其實學習數學是很有趣的,只要我們有信心、愛思考、多動手就會有更大的收獲。
教學反思
1、從生活導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神秘而簡潔的話語可以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從生活實物出發學生容易理解,讓學生從摸入手,感知面積。
2、這一課不光是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面積,還要讓學生能夠對于面積與周長進行區分。這兩個定義要分清楚。明白周長是指邊線,面積是指表面的大小,也就是封閉線內所包含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2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包括辨認方向與認識路線兩個小節!稊祵W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夠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是本節課的重點。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認識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的基本含義后進行學習的,學生要進一步通過對方向位置關系的探索,發展空間觀念,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認識簡單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借助認識路線的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通過幫助他人感受到人文關懷的溫馨;在協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競爭中激發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路線圖的三要素:1、起點。2、行走的方向和距離。3、終點。
教學難點:認識簡單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3
本專題的主要內容:從數學活動的概念出發梳理和剖析了數學活動類型和實施策略,并結合重點案例分析了展開數學活動的幾個著眼點:說話、對話、表演、操作及活動的整合。專家強調:教師應對數學活動的開展給予足夠的重視,開發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數學活動,并在教學中不斷的拓展與完善,以便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更好的'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以及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兩位專家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活動的設計》的專題講座,給我們的啟發很大,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教學水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習,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1.通過學習,了解數學活動的含義,認識到活動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2.通過學習專題中的一些重點案例,了解了數學活動的類型和實施策略。
3.專題中所提出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的類型和策略,特別是開展數學活動的幾個著眼點,在教學實踐中可操作性很強,將這次專題學習的成果應于自己的課堂教學,必將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4
教材分析:
有關0的加減法是本單元的第四課時,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法的意義以及0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因為0的特殊性,所以在學習計算時教材把0的加減法專門安排一課時進行,目的是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0的意義,學習有關0的加減計算。
教材安排了三個主要教學環節,首先是0的加法計算。教材安排了學生熟悉的小貓釣魚的情境圖,讓學生在講故事的基礎上,通過對兔博士提出的“小貓和媽媽一共釣了幾條魚”這個問題的解決,體會0的意義,學習0的加法計算 。通過討論:小貓為什么一條魚也沒有釣著?使學生受到做事要專心的教育。
第二個環節是0的減法計算。教材安排了小貓吃魚的情境,通過兔博士提出:發生了什么事情?的問題,繼續展開故事。讓學生觀察到魚吃光了,就是沒有了,就是0條,用算式3-3=0表示。讓學生對0的認識更進一步,同時對減法意義的理解加深。再通過對小貓做法的認識,讓學生受到關心長輩的教育。
第三個環節是鞏固練習。教材安排了3道練習題和一個數學游戲,第1題是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圖,讓學生根據圖列出減法算式并計算,這不僅是對本節課所學新知的檢查與鞏固,而且也考查了上節課減法的意義以及5以內的減法計算。第2題是對號入座,這樣以游戲的形式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參與的熱情。第3題是6道5以內的加減計算題,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的口算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數學游戲是抽數字卡片,進行加減計算,目的是加強口算能力。
教學目標:
1.在童話故事的情境中,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
2.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會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3.結合童話故事,使學生受到做事專心和關心長輩的教育。
教學重通難點:
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會口算5以內的加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聽故事,其實,很多故事不但有趣,而且還蘊含著數學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片,你們有沒有興趣聽?
那我們就比一比,看看誰聽得最認真。
二、自主探究
。ㄒ唬0的加法計算
1、課件播放《小貓釣魚》的前半部分。
2、故事講到這里,我們來比比看剛才誰聽得最認真。
。1)媽媽釣了幾條魚?(板書:3)
。2)小貓釣了幾條魚?一條魚也沒有釣著可以用哪個數字表示?(板書:0)
。3)想一想:小貓為什么一條魚也沒有釣著?
師小結:因為小貓釣魚時不專心,一會兒去捉蜻蜓,一會兒去捉蝴蝶,所以一條魚也沒釣著。我們做事能不能像小貓那樣?應該怎樣?
。4)兔博士也有問題想問我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問題?課件出示兔博士的問題:小貓和媽媽一共釣了幾條魚?
、僬l知道?怎樣列式?
板書:3+0=3
②算式中的3、0、3分別表示什么?
、圻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0+3=3
。ㄔO計意圖:體會0的意義,學習0的加法計算 。通過討論小貓為什么一條魚也沒有釣著?使學生受到做事要專心的教育。)
。ǘ0的減法計算
1、太陽快落山了,小貓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小貓和媽媽回家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繼續看故事。(課件播放后半部分)
2、誰能說一說小貓和媽媽回家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
(1)指名說
。2)師小結:小貓和媽媽回到家以后,媽媽有事出去了,小貓在家里看著3條鮮美的`魚,在等媽媽回來,等了好長時間,媽媽還是沒有來,小貓實在太想吃了,就把3條魚都吃光了。看了這個故事,你想對小貓說些什么?
3、通過討論,大家都知道怎么辦了,F在,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們:一共有3條魚,小貓把3條魚都吃了,還剩幾條魚?
。1)你會列算式嗎?試一試!
板書:3-0=3
。2)說一說算式中的3、3、0分別表示什么?
。ㄔO計意圖:進一步認識0,加深對減法意義的理解。再通過對小貓做法的認識,讓學生受到關心長輩的教育。)
4、揭示課題
觀察黑板上的3個式子,你有什么發現?
(1)引導學生說出3個式子中都有0。
。2)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0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ㄈ┥罨瘜0的加減法的認識
0是一個特殊的數字,你們想不想進一步認識它?
出示算一算,想一想。
1、指名口算。
2、觀察討論:
。1)觀察第一組題
、儆^察第一行題,你有什么發現?(都是一個數加0)得數有什么特點?(還得原來的數)
②觀察第二行題,你有什么發現?(都是一個數減0)得數有什么特點?(還得原來的數)
③你能不能把兩行的發現用一句話說一說?(一個數加上0或減去0,還得原來的數。)
、苣隳苎杆僬f出得數嗎?聽老師說算式,學生口答。如:6-0= 8-0= 10-0= 20-0= 100-0呢?
(2)觀察第二組題,你有什么發現?
、侔涯愕陌l現說給大家聽。
、谀隳苷f出一個等于0的算式嗎?
。ㄔO計意圖:深化對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建構數學模型。)
三、練一練
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有關0的加減法的一些特點。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力片嗎?知道豬八戒嗎?豬八戒是西游記中的一個人物,我們看看它在做什么好嗎? 1、 練一練第1題。(課件出示)
。1)把你的算式寫在53頁書上。
。2)交流。重點讓說一說算式中每個數字的意思。
。ㄔO計意圖: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圖,讓學生根據圖列出減法算式并計算,這不僅是對本節課所學新知的檢查與鞏固,而且也考查了上節課減法的意義以及5以內的減法計算。)
2、練一練第1題。
今天來到我們課堂的還有幾個小動物,我們快請它們坐下吧。
(1)學生在書上連線。
(2)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連線。
(設計意圖:以游戲的形式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參與的熱情。)
3、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ㄔO計意圖:考察學生的口算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口算能力。)
四、數學游戲
根據卡片上的數字,說出算式和得數。如果你能說加法的就說加法的,如果能說減法的就說減法的。如果能說加法的也能說減法的,就說兩個算式。
。ㄔO計意圖:通過數學游戲——抽數字卡片,進行加減計算,加強口算能力。)
五、課堂小結:說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今天在多媒體教室上了這節0的加減法。與課前預想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所問非所答。
如在老師提出還剩幾條魚這個問題后,有學生列出了3+0=3、0+0=0這樣的算式。從中顯而易見學生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就胡亂說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觀察第一行題,你有什么發現這個問題后,有學生說是“交叉的”有的學生說是“兩邊的是挨著的,中間的是挨著。”還有的說“上面的是加號,下面的是減號”……諸如此類,種種所問非所答的現象,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生沒有認真聽老師的話,隨心所欲想到哪說到哪兒。但學生說了,教師不能置之不理,從而出現了不必要的時間的浪費。
二、學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學中,有的學生口算出現錯誤,還有的學生不能迅速地說出口算結果。有的學生甚至還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數。
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生上課有效時間短是一直以來的問題。教師對學生這方面的特點也有所考慮,所以教學時盡量把有效時間用于學習新知識。我注意到學生在看動畫時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討論0的加減規律時,很多學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還有的學生開始說話。
四、對學生估計不足。主要體現在發現并總結一個數加上0或者減去0的計算規律以及兩個相同的數相減的規律上。學生還不具有自己發現總結規律的能力。所以很難總結出0的加減規律。
針對以上出現的種種情況,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等。
2、加強口算訓練。采取形式多樣的練習形式,多樣的練習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學中一定要降低難度。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年齡特點以及知識儲備。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5
一、填空題
1、所謂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就是:在《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師的經驗,基于對學生需求的理解、對課程性質的分析,而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等進行規劃和安排的一種可操作的過程
2、合作學習的實質是:學生間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每個組員不僅要自己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以全組每個同學都學好為目標,教師根據小組的總體表現進行小組獎勵。
3、數學課程目標分為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四個維度。
4、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激勵:、評價:的功能。
5、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席地式、雙翼式:半圓式、秧田式、小組合作式:等。
6、教學案例的一般結構是主題與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學模式指的是:.是廣大教學工作者經過長期教學實踐逐漸認識并總結出來的規范的實踐方式:。
8、“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的智力第二發展水平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潛在發展水平:。
9、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涉及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負責精神、意志力、對數學的價值意識、實事求是的態度等諸多方面。
10、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的概念。它倡導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的探索與創新精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的發展:。
11、教學設計的書寫格式有多種,概括起來分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類。
12、教學方法是指教學的途徑和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結合,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
13、練習法是指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
14、“以問題探究為特征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是指:不呈現學習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對一定材料的實驗、嘗試、推測、思考,去發現和探索某些事物間的關系、規律。
15、學習者對從事特定的學科內容或任務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度等,就稱為起點行為或起點能力。
16、“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的智力第二發展水平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潛在發展水平:。
更多教師考試資料盡在華圖教師網()
17、教學模式指的是廣大教學工作者經過長期教學實踐逐漸認識并總結出來的規范的實踐方式:。
18、談話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教材內容組織成若干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展討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一種方法:。
二、辨別題(對的打√,錯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2、教學案例不是教師的教案或教師個案,也不是課堂實錄,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
3、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要求每個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答:算法多樣化是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即對同一個計算問題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十分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算法多樣化不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而是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有多種策略的過程。
4、《標準》把數學課程目標分為四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彼此獨立的。:(×:)
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他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5、掌握、了解、理解是過程性目標的行為動詞。:(×:)
答:經歷、體驗、探索是過程性目標的行為動詞。
6、“情感與態度目標”是可以預設的。:(×:)
情感與態度目標分為預設性目標和非預設性目標,有些是可以預設的,有些是不能預設的。
7、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彼此獨立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常常呈交叉關系,有些是重點而不是難點,有些是難點不是重點,有些則是重點又是難點。
8、只要把學習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學習,就是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和自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上面提到的是自學,開展自主學習,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更需要的是自主學習的空間。
9、秧田式最大的優點是,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
最大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間,缺點是,容易形成以教師為中心,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
10、案例主題一般以本課教學內容加上教學案例幾個字來體現。(×:)
案例主題一般是從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煉出來的關鍵詞語,是案例的主題。另外,再用本課教學內容加上教學案例幾個字樣作為副標題。
11、數學課程標準四個目標之間的.區別,我們以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學習為例加以說明。如果他能夠根據兩者的屬性辨別圖形、畫出圖形,則說明他已經習得其知識。P2:(×):如果他能夠根據兩者的屬性辨別圖形、畫出圖形,則說明他已經習得其技能。
12、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課標,對全套教材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課時教材時,要對
更多教師考試資料盡在華圖教師網():這一課時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課時在本單元的地位,是新授課還是鞏固拓展課、是綜合課還是復習課、是以探究為主的課還是以傳授為主的課、本課時的重點難點、如何處理教學內容等等。:(√:)
三、簡答題
1、1、教師應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學習的技能?
、艑W會勇于參與、與人為善
、茖W會傾聽
、菍W會表達
⑷學會收集資料
、蓪W會組織
、蕦W會反思
2、教學案例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1)案例講述的應該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一個事例;
(2)案例的敘述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并包括一些戲劇性的沖突。
(3)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師與某學生圍繞特定的教學目標和特定的教學內容展開的雙邊活動,不應是對活動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是對活動的總體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說明。
(4)案例的敘述要把事件置于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
(5)案例對行動等的陳述,要能反映教師工作的復雜性,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
3、舉例說明預設性情感與態度目標和非預設性情感與態度目標。
答:預設性情感與態度目標是指教學設計時預先列出的情感與態度目標,如:講授圓周率時介紹中國古代數學文明,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非預設性情感與態度目標是指在教學準備階段不能確切設定的,但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出現時機就應該加以落實的目標,如:學生出色回答問題,老師及時矛以鼓勵,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
4、如何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
一是課前自問自答;
二是課前了解;
三是導入環節直接了解;
5、編制課時目標時一般要做到哪幾點?
。1)內容全面;
(2)層次分明;
(3)要求適度;
(4)具體可測;
(5)因材而設。
6、講授法教學應該注意什么?
、僦v授的內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學性;
、谥v授要有系統性、條理性,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壑v授的語言要簡潔、準確、生動、形象,符合學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苤v授中要運用啟發式等手段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思維活動;
、葜v授的時間不宜過長,更不宜運用“滿堂灌”式的講授法。
7、練習設計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伲壕毩曇心康男,要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練習,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練習。
②:練習要有層次性,練習的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要有一定的坡度。
更多教師考試資料盡在華圖教師網():多層訓練有利于暴露差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郏壕毩曇鄻有,練習的形式多樣,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思維的發展,培養靈活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練習要有反饋調節性,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練習的情況,適當調整練習。
、荩壕毩曇嫦蛉w學生,無論做什么練習都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都能得到提高。
、蓿壕毩暤姆萘恳m中,做到質與量的兼顧。
⑦:練習設計要有彈性,能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收獲。
四、論述題
1、教師應如何看待教材?
答:教材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是一個引子,或者是一個案例,而不是課程的全部?梢,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選擇、可以變更的。教師的任務是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學生學教材。在對教材的處理方法上,教師要善于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正開發和創造。
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待教材。應當看到,教材凝結了眾多編者對教育的認識、對數學的理解,它是根據課程標準寫的,體現了基本的教學要求,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主要依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開發課程資源絕不能忽視教材,而深入地鉆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用好教材的前提。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教學目標把握非常明確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創造性”地處理與整合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的教學經驗也是課程資源,學生間的學習差異、師生間的交流啟發,學生在課堂出現的錯誤也都是有效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利用并開發各種教材之外的文本性課程資源與非文本性課程資源,為課程價值的實現和學習中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平臺。
2、新課改要不要教學模式?為什么?
從本質上來講,教學模式應看做是實施教學的一整套方法論體系。而作為一整套“方法論體系”,在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中,就應當包含著理念基礎、教學目標和原則、教學程序、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技能、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等若干內容。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才構成為一定的教學模式。它既是相對穩定的,但同時又呈現著動態開放的特征。:與新課程的要求相適應的數學教學模式,需要體現以下幾個基本特征:一是學習主體的主動參與和有效互動。:二是學習主體的情感體驗與活動構建。:三是學習主體的合作探究與個性發展。:四是加強學習者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和激勵他們大膽創新。:變革中的幾種新的教學模式(一)以自主活動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二)以問題探究為基本特征的教學模式
3、新課程為什么要提倡合作學習?
1、有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有利于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評價意識
5、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
4、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好問題?
答:(1)應當是明確、具體和可感。學生可以不必為琢磨問題的內涵而費盡周折,可以直接關注問題所導向的學習領域或學習空間。只有這樣的問題,才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直接切入。
更多教師考試資料盡在華圖教師網()
。2)應當具有思考價值,即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需要學生歷經真實的思考,運用多種思維方式的組合進行苦苦思索、探究后,才能尋求到問題的結果;要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應當讓絕大多數同學經過思考后都能解決問題,并且讓那些學習基礎和能力暫時較差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或同學的幫助下也能夠不同層次地解決問題。(3)要關注“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4)問題要具有情境功能,等等。
5、你認為寫教學反思時可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答:我認為寫教學反思時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教學定位問題。教學定位是否恰當,包括教學起點是否把握準,目標定位是正確、恰當,教材合理的設計意圖是否得以體現;(2)動態生成問題。新課程把教學看作是師生積極互動的過程,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多了,對話也就多了,一系列教師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自然也多了。面對這些生成的資源,教師需要從教學要求出發加以把握和利用,從而改變教學的預期行為,重新建構教學過程;(3)教學設計問題。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包括:①教學意圖是否體現。實際教學過程和效果有時與教學設計的意圖相一致,但難免產生兩者不相統一的情況,教學反思中捕捉這類事件,無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學,積累教師自己的教學智慧。②教學資源是否還需優化。即有沒有更理想的教學資源代替設計中的教學資源。③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否還需優化;(4)教學效果是否良好。教學總是有一定的目標指向的,總是要達到一定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那么,教學是不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行為是不是產生了預期的變化?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在反思時需著重考慮的問題。
另外,要寫好一份教學反思,還需注意:①把新課程理念作為反思的著眼點;②:把相關經驗和理論作為反思的重要參照。
6、你認為問題設計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1)要為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第一,要創設一種寬松、愉悅的民主學習空間。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空間中,學生的心態才能得以放松,思維才能得以自由的施展,個性化的觀點才有了生長的基礎,問題的產生才有可能。第二,要致力于挑戰性、競爭性學習環境的營造,讓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第三,要設置一定思維障礙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促使學生產生問題和提出問題。第四,要營造一種對話、交流、質疑的課堂環境,讓學生的對話、研討成為可能。第五,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學生提問技巧的培養。
。2)向學生提供成功體驗,正確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橫向比較中的確有好壞優劣之分,然而對于學生自身來說,每一個問題都不得是其思考的結果,都不得是他對自身的一種超越。學生的問題要么是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要么是他們孜孜以求后的收獲,要么是他們靈光閃現的驚喜發現。教師必須能夠透視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發現學生提出這些問題的過程,才能理解這些問題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必須善待學生的每一次提問,正確分析學生的每一個問題。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帶分數乘法》教學片斷:
、睂W生根據應用題“草坪長5米,寬2米,求草坪的面積!绷谐鏊闶剑5×2
⒉算式一出現,教師就立即組織四人小組交流算法。
其中一個組,在小組交流時,由于三位同學還沒有想出方法,整個合作過程只好由一位同學講了三種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學拍手叫好而告終。
請你根據上述教學片斷進行反思(主要從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層面分析)。
答:以上現象是教師在使用小組合作時經常出現的一種問題。就是沒有處理好小組合作和獨立思考的關系。教師要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強調合作學習不是不要獨立思考。
更多教師考試資料盡在華圖教師網():獨立思考應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基礎,合作學習應是獨立思考的補充和發揮。多數學習能通過獨立思考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組織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應遠遠超過獨立學習的結果。當然,宜獨宜合,應和教學情景、學生實際結合,擇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們在設計學生合作學習時,能否認真的思考以下三個問題:學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讓學生經歷過獨立思考嗎?學生在合作交流時,他們有充分的時空嗎?學生在合作交流時,有否進行明確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記得那是一節順利而精彩的課,上課內容是“分數的意義”。在課的結尾,教者沒有安排學生圍繞知識點去小結,而是讓學生在小組內、班里用分數表述一下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情緒。令人難忘的是有一位學生在小組里的表述:“我把整節課的學習情緒看成單位?1?,高興的占了3份,即3/4高興,遺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遺憾。因為面對這么多的老師聽課,我們班的同學一個個都正確地回答了老師的提問,展示了我們班的風采,為班級爭了光,我為我們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興。我之所以遺憾,是因為整堂課我一直認真思考,積極舉手,許多問題又不難,但老師沒有給我一次機會,我感到很遺憾……”
下課后我找到這位同學了解情況:
問:小朋友,你知道老師為什么沒讓你發言嗎?
答:老師有可能沒有看到我舉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準確吧,因為數學這門課我學得不太好。
問:平時課堂上,老師都叫哪些同學發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績較好的同學。
[案例反思(可以從面向全體的角度分析):
答:這是我們數學課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來面向全體學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個體,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體,這樣的道理已經很難在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下得以落實。我們想,我們可以采用開展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的個人想法在小組內得到展示,在小組內得到表現!
3、案例描述
師:今天,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法之前,請你們獨立解決一個問題:笑笑在書店買一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花了148元,還剩下5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
師:淘氣跟笑笑一起到書店買書,也有一個問題,看誰有辦法幫他解決?
淘氣在書店買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勵學生迎接挑戰,認真審題,先列出算式,教師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
師:(指著算式)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學所列的算式,有沒有列式和這個不同的?(學生還可能列出11.5+3.2=?教師也把它寫到黑板上,給予肯定)
師:為了幫淘氣解決付錢的問題,大家都列出了正確的算式。可我們都沒有嘗試過兩個小數怎么相加,F在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現小數加法的算法。
。ǎ保⿲W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ǎ常┛匆豢唇滩闹腥恍∨笥咽窃趺从嬎愕。其中哪種算法和你的一樣,哪種你沒想到?你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ǎ矗┬〗M討論:教材中的三種算法各有什么特點和相同之處?小數相加時,為什么智慧老人特別強調“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ǎ担┤鄧@“為什么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晰小數加法的算理。
更多教師考試資料盡在華圖教師網():師:多位數相加時,個位數字一定要對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相同數位(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小數相加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教材中前兩種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化去小數點,把小數相加變成整數相加,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沒有變。所以,只要小數點對齊了,小數加法的計算與多位數加法的計算就沒有什么不同了。
問題討論
(1).:“小數加法”這一課,教材是讓學生直接進行嘗試的,本案例中教師引入時先安排了整數加法的內容,你對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學生嘗試,對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是否有幫助?
。2)、教師在學生討論完之后,安排了看書的環節,你認為有必要嗎?為什么?
。3)、書中三種算法的共性是什么?為什么要讓學生討論這個問題?
案例分析(圍繞上述問題分析)
4、案例《9加幾》前半節課的教學過程:
⒈創設9+5的情境,列出數學算式。
、矊W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較算法多樣化,得出“湊十法”。
、唇處煵贾脤W生以四人小組的為單位,通過擺小棒計算9+6=
9+7=:9+4=:9+3=
筆者仔細觀察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大多數小組同學先寫出得數,再擺小
棒,有一個組的同學純粹在玩小棒。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幾的算式讓學生口答,每人5題,抽測了十位同學,只有一人算錯了1題。問他們怎樣算的,多數同學回答,想出來的,在幼兒園里就會算了。位數不少的同學能把“湊十法”的過程說得頭頭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題:1、擺小棒計算時學生為什么先寫得數再擺小棒?
2、我們應如何對待書中所安排的動手操作?
案例分析:
5、設計一個你認為較理想的問題情境,并加以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07-22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5篇12-2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5篇)12-2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集錦15篇)12-2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合集15篇12-2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15篇)12-24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