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套用在留學上似乎也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成功的留學其結果往往都有相似之處,他們收獲了知識、人生價值,甚至是財富,而失敗的留學,其原因卻是各有不同的。留學生出國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于出國留學四大誤區的相關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誤區一:盲目攀比心理
“中國人做事喜歡扎堆、從眾,但在留學的問題上,這是一個大忌。”目前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呈現出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并不是說選擇美國不好,而是根據不同的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完全可以有更多樣化的選擇。比如說,如果以就業為導向,就應該高度關注中國與拉美國家和歐盟的合作。選擇小語種國家,包括相對冷門的北歐國家,未來的就業很可能更有優勢。如果打算回國發展,還可以考慮合作辦學,既培養了國際視野,又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同樣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現在有些家長把送孩子出國留學,當成了醫治“教育焦慮”的“救命稻草”,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如果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心智發展又不夠成熟,“送出去”不是解決辦法。對于欠缺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客觀地說,出國留學只是完成高等教育的途徑之一,不要過高期望這項投資的收益立竿見影,但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它一定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機會。”
誤區二:名校崇拜情結
每年世界大學的各種排名出爐,總會牽動眾多學子和家長的心,懷著“國內普通大學國外讀名校”的想法,或是本身條件優秀,非哈佛、劍橋等名校不去的學生不在少數。“名校情結”是準留學生和家長心中揮之不去的美麗夢想。
“大學排行榜只會誤導有名校情結的中國學生,美國學生上大學絕不會根據排行榜來選學校。”美國大學雖多,但八成以上都是只有幾千人的中等規模,不能跟國內大學規模比,而所謂的大學排名,也只能當做申請時的一個參數,不能癡迷,否則可能會與真正適合自己的好學校失之交臂。
曾有一個女孩高考后沒考上國內名校,后來申請去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英國名校。可隨之而來的壓力也撲面而來,她幾乎每天只睡5個小時,第一次考試就掛了兩科。最終她難以承受名校學習上的壓力,主動轉到了別的學校。
“名校本身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另一方面,名校也存在激烈的競爭,以及非常高的淘汰率,許多學生因為不堪重負,往往選擇了中途退學,甚至出現了更為極端的行為。需要提醒我們學生的是,選擇名校一定要慎重,盲目擠進名校不可取。”
誤區三:出國越早越好
近年來,留學生群體“低齡化”,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的“被留學”。很多出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留學生都感慨,出國讀大學,來往的都是國際生,和當地學生交往太少,不利于積累人脈。這也是很多家長狠心讓孩子早出國的主要緣由,早幾年出國,和當地學生、社會交流更多,有利于今后孩子在國外扎根。
對此,小留學生有失敗、有成功。但如果未做好留學前的心理準備,孩子不適應,還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現在的小留學生都是上世紀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大多在父母身邊長大,思想、心智和價值觀還沒完全成熟;在國內上初中或高中,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強。不少小留學生由于在文化適應上未做好準備,加上學業壓力和海外求學的孤獨感,心理問題逐步凸顯。”建議家長做決定時應先考慮一下孩子是否適應獨立生活。
誤區四:洋文憑好就業
“出國讀個洋文憑好就業”,這是不少家長和學生選擇留學的心理。那么,學成歸來的就業前景是否如想象一樣美好呢?
“現在去招聘會上,你就會發現,海歸已經遍地都是了,而他們要想找到好工作,除了有海歸的光環外,還得有點真本事才行。”如今在職場,缺乏工作經驗、自視過高的海歸的就業狀況已經不那么樂觀了,“海龜”變“海帶”只一步之遙。
來自大連市人才服務中心國際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到現在,我市接收的海外留學歸國人才中,碩士比例已占到總人數55%,而學士比例只有32%。“留學回國的人越來越多,學士學位的海歸已經沒有什么競爭力了,所以,出國讀碩士就慢慢多起來。”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