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份報告折射青年人生存狀態 最苦惱職場人際關系
最近,一份報告觸動了一些年輕人的“屌絲情結”。
《2014屌絲生存現狀報告》(以下簡稱《屌絲報告》),以研究者的角度,給屌絲畫了一個像。
這份由趕集網和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共同制作的報告把屌絲界定為:男屌絲一般在21~25歲,女屌絲在26~30歲。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離開家鄉外出打拼,還沒找到另一半,用著安卓操作系統的手機,月平均收入為2917.7元,基本沒有存款,過著一日三餐在39元以內的生活。
“你是屌絲嗎?”報告一出,許多人開始對號入座,驚嘆、自嘲甚至淚奔。對比“屌絲標準”,許多年輕人發現,自己的薪資竟然還不如屌絲,蒼涼感、無奈感頓時涌上心頭。也有人指出這樣界定“屌絲”不科學,認為“屌絲”一詞充滿貶義色彩。
但無可否認的是,“屌絲”這個黏性度極高的詞語,把一群20多歲、不在父母身邊,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牢牢地綁在了一起。許多年輕人發現,不管是不是屌絲一族,《屌絲報告》中提及的工作、家庭問題,都是“夾心層”無法規避的現實。
最苦惱職場人際關系 靠睡覺緩解壓力
今年7月,趕集網和北大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曾聯合發布了《90后畢業生飯碗報告》,因觸及大學生薪資等現實問題,引起廣泛關注。而眼下《屌絲報告》所引發的關注度,遠遠超出了這些研究者的預期。
報告發布的第二天,該話題就登上了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800多萬的微博閱讀量,讓研究者們大吃一驚。
為什么會引來如此高的關注,一份長達66頁的報告是怎樣描繪屌絲樣貌的?
“我們的樣本來源于趕集網的使用群體,歷時一個月,通過在線問卷的方法,搜集了21萬份問卷作分析。調查對象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50多個大中小城市,涵蓋了各種工作崗位。”趕集網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在趕集網提供的這份《屌絲報告》上,記者看到了更為細致的屌絲特征:如六成屌絲為男士、屌絲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本科及以上學歷僅占10.4%、近七成屌絲需要每月固定交房租、靠租房解決住宿等。對屌絲的認知,不同職業群體也有不同的看法,行政事業單位、國企的干部認知度較低,認知度最高的是民營、私企、三資的職員。
“這些調查結果比較符合大部分人心中屌絲的特征,但也有一些結果出乎意料。”北大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李夏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屌絲的一些深層次特性是之前他們沒有預想到的,比如在職場壓力上,設計指標時以為他們最大的壓力會是職位晉升、工作負荷,沒想到調查結果顯示最大的壓力來自“人際關系”。
“職場就像一個小社會,他們工作本來就很辛苦,還要處理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正常工作甚至職業前程。”除此之外,讓李夏感到擔心的是屌絲們的身體狀況。調查顯示,六成屌絲幾乎不鍛煉身體,近四成屌絲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72.3%的屌絲覺得自己活得不開心,他們緩解壓力最常用的方式是睡覺。
“直戳痛點!”就職于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劉榮說。作為一名常以“女屌絲”自嘲的北漂,劉榮發現報告中的描述與自己的狀態大部分都符合。雖然朋友眼中的她是個長相清秀的江南姑娘,但她卻把自己歸類為“屌絲”和“北漂”。
看到報告里所給出的數據的那一刻,劉榮覺得心里泛酸,“這座城市里太多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了,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關起門來吃泡面的苦日子只有自己知道”。
李夏表示,“屌絲”這個詞已經出現多年,時間讓這個詞從“貶義”慢慢成了幾乎沒有感情色彩的詞,越來越多的人來認領“屌絲”標簽,讓他們發現應該對這個群體給予更多關注。
喜歡把“屌絲”的標簽貼在自己身上的行為,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長鄧希泉看來,是當代年輕人化解壓力的一種自嘲方式。
“現在的年輕人處于壓力疊加的社會環境下,他們既有悲觀情緒,又對生活有著期許,在青年人成功榜樣的激勵中與現實的壓力抗衡,用這種在過去看來有些‘污名化’的字眼來形容自己。從社會心理學看,把自己形容成‘屌絲’,就不用擔心不成功被別人笑話,而成功則是一場了不起的逆襲。”鄧希泉認為,青年人應對壓力的途徑有很多種,可以自嘲、報復、逃避和奮進,但在娛樂化的當下,自嘲逐漸占據了“主流”。
青年群體的共有屬性
這份報告很快掀起了一場爭議。
在微博上,一些“中槍”的網友表達了共鳴和認同:“屌絲只是個過程,屌絲是我們年輕時奮斗的身影!”但也有一些網友認為,只看一些“經濟指標”不足以界定“屌絲”。
有媒體指出,什么樣的人算是屌絲,還沒有明確標準。由于生活地區、環境、物價等方面的不同,不同地方的屌絲并不具有可比性,《屌絲報告》里的結論很難令人信服。
作為研究者之一,李夏也表示,當前對“屌絲”一詞的理解確實各有不同,但為了讓這個詞更量化地呈現,主要考慮了調查群體中存款收入和固定資產的情況。“從較大的輪廓上看,屌絲肯定是經濟能力比較差的,這也是我們主要考察的指標”。
在李夏看來,當前社會階層固化的現象嚴重,由此導致底層群體向上流動越來越難。“我們希望還原‘屌絲’的生活,也許不是最科學的結果,但希望通過這種數據化的表達來幫助青年群體發聲,讓社會更多關注年輕人的成長。”李夏告訴記者。
“為什么要用‘屌絲’來形容我們這些剛入職場的新人?”碩士學歷、入職兩年、月收入稅后5000多元的陳晨表示不喜歡“屌絲”這個詞,在她看來,屌絲更多的是喜歡抱怨社會又不太積極進取的一群人。
雖然不認同“屌絲”的概念,但無法否認的是,這樣一份反映青年群體工作、生活狀態的報告進入陳晨的視線時,還是引起了她的注意。
研究者們把屌絲的群體特性歸納為“愿意為了掙更多的錢離開家鄉,盡管被貼上外地人的標簽,他們也能忍受”、“離開家鄉不能依靠父母和關系,普遍都承受著加班之苦和沒有加班費”、“他們大多三十而婚,對父母有虧欠,對子女有期待”等。
看到這些,陳晨突然間覺得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縮影,沒錢買房,沒時間戀愛、休息,沒時間回家看父母。“就算不是屌絲,這些困惑也是我和身邊的朋友實實在在面對的”。
作為趕集網的一員,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階段的崔芩(化名)在看到《屌絲報告》中對于家庭調查的結論時,眼角濕潤。這位在北京生活的東北姑娘,覺得最大的虧欠是父母。在外打拼沒有時間陪父母,倒是自己的小家常令父母掛念。李夏也覺得自己符合報告描述的“屌絲特征”:工作辛苦,生活壓力大。
在鄧希泉看來,這份報告提到的屌絲困境實際上是青年群體的共有屬性,也是青年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沒有哪一個年輕人不經歷痛苦的過程,只是痛苦的長短各不相同。” 鄧希泉認為,工作、家庭、生活、健康,各方面因素都在相互影響著年輕人,但對于剛步入職場的畢業生來說,能有一份好工作,從工作中獲得提升和滿足感,會極大地促進家庭生活的穩定。
走出困境,需共同努力
《屌絲報告》稱,在心態方面,整體屌絲開心人群比例為47.3%,但21歲至40歲年齡段的開心人群比例低于社會整體水平。
在研究者看來,20歲以后的年輕人為了戀愛結婚而奮斗,年齡再大點為了孩子而奔波,21~40歲這個年齡段是嘗盡“愁滋味”的階段。付完了約會賬單還有結婚賬單等著,處理完了結婚賬單后面還有養子賬單在排隊,比起20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人,他們的自我時間更少,壓力也更大。
工作壓力大、家庭責任大、自由時間少,處在現實狀況下的年輕人,如何走出困境,應對壓力?
鄧希泉認為,首先還是要靠年輕人自己。他直言,如今有些年輕人只學會“自我嘲諷”,缺乏“自我奮斗”。
“任何社會都不是靠自嘲來獲得發展的,類似于‘屌絲’這樣的標簽僅限于化解壓力,年輕人想要改變生活現狀,更多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
鄧希泉進一步指出,在無處不競爭的時代,年輕人必須要靠自己的能力才能跑贏未來。
“現在的年輕人經常抱怨‘拼爹’、‘富二代’的現象太多,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拼爹’不過是多了一些就業渠道,到了崗位上的年輕人,更多的是在‘拼能力’”。
但除了內在的努力之外,鄧希泉也承認,外在因素正極大地影響青年人的正向發展。他表示,當下的社會需要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這些機會包括教育機會、就業機會等。“無數事實證明,大學這種高等教育的經歷,對年輕人來說是提高素質的最佳途徑,也是獲得向上流動的最有效途徑”。
他強調,年輕人在不斷成長中也需要多一些關心,長輩們要給年輕人更多的幫助和寬容,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屌絲報告》顯示,戀愛屌絲的開心人群比例在屌絲人群中最高,為55.1%,其次為已婚屌絲,單身屌絲的開心人群比例最低,而且低于整體水平。
“現在的單位應該多制造機會,幫助年輕人解決情感問題,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往往忽視了個人問題,比起上一代,這一代在結婚、生子上都慢了太多步。”鄧希泉建議。
【一份報告折射青年人生存狀態 最苦惱職場人際關系】相關文章:
“冷貓熱狗”職場最合理狀態11-23
職場人際關系作用11-10
人際關系對職場的影響04-12
職場生存法則05-20
職場人際關系及溝通方法11-19
如何改善職場人際關系11-22
職場中人際關系的處理11-23
信心是職場生存的底線11-26
潛伏的職場生存法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