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就業誤區:先就業后擇業并非鼓勵跳槽
“先就業后擇業”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大學生就業觀。它不僅受到眾多社會學者、政府官員的支持,而且越來越多的高校把它作為就業工作的指導思想,很多大學生在實際中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誤區:先就業后擇業并非鼓勵跳槽,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不久,一項針對2006年應屆大學生的調查顯示,44.21%的畢業生表示,會先就業、后擇業。在此背景下,很多畢業生采取的方法是:先隨便找個單位穩定下來,再通過跳槽來完成自己的職業定位。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在畢業后的3年內,大多會2次跳槽來完成自己的職業定位。因此,頻繁地跳槽,成為許多企業拒絕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借口。
一、“先就業后擇業”的發端及內涵
“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之所以在近幾年特別流行,主要是適應了大學生就業形勢的需要,也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僅就人才市場的供方分析成因,一是大學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從1999年起,由于連續擴大招生規模,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115萬人,2003年是高校擴招后本科生畢業的第一年,畢業生人數達212.2萬,比2002年增加67萬人,增幅達46.2%。201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630萬之巨。二是大學生就業心態持續居高不下。追求“熱門”、盲目攀比;認為基層和邊遠地區沒有發展前途,對邊遠地區的人才需求不予重視;過分看重初次就業,認為要慎之又慎、一步到位;不能很好地處理選擇職業與個人事業的關系;片面認為學用一致,過分強調專業對口等問題比比皆是。所以,針對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而就業心態難以適應現實的情況,要求他們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 把求職眼界放寬一些,把擇業眼光放低一些,以實現就業也就順理成章了。
盡管“先就業后擇業”已經是非常流行的大學生就業觀和就業指導思想,但是研究者和大學生對其內涵的表述卻不一。綜合起來看,有代表性的解釋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李志仁提出的:大學生畢業時,只要條件基本認可的就接納,先工作,實現就業,走進社會,工作一段時間后,認為不合適,可以重新選擇職業。另一種是曉兵提到的,概括的說: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 許多大學生要想一步到位謀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多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正視現實,降低擇業期望值,先找一個要求不太苛刻的單位就業,等若干年后增長了才干、積累了工作經驗,再去選擇更理想的工作。還有一種是趙文驊提到的:大學生畢業后立馬找個工作先干起來,而不管其是否適合自己,然后,伺機而動,找個中意的工作再跳槽 。概括這三種解釋,字底之意無非都是:無須挑剔,先找個地方“安身立命”, 站住腳跟后,等待時機,再尋找“自己滿意的工作”。
二、對“先就業,后擇業”觀念的理性分析
“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應運而生有其積極的一面,在緩解就業難方面也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才得到擁泵和提倡。它的理論價值和現實功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國家來說,自然是好事。一方面如果待業大學生太多,可能會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基層和不發達地區也急缺人才。如果大學生們樹立了“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做到有去處,學有所用,有生活來源,有發展機會,不僅能夠減少大學生待業的人數,穩定社會,而且去基層的大學生肯定會多起來,暫時可以彌補了基層的一些空缺,并有利于基層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二,對學校來說,短時間內也是好事。因為對絕大多數大學生而言,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愿低就,如果他們樹立了“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是不愁沒有工作的。這樣,就業率自然也就上去了,學校也就有了吸引高考上線者的資本,就有了足夠的生源,也就有了學校生存和發展的資本。
第三,對大學生來說,至少也有三點好處:一是有了工作,也就有了相對固定的經濟收入,有利于自己的自立和今后的發展;二是可以在工作實踐中增加才干,使自己在再次擇業時處于更有利的地位;三是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其未來并沒有定型,如果選擇“先就業”,說不定還會闖出另一片天地。
第四,對用人單位來說,至少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招到大學生,特別是對一些條件相對較弱的單位來說更是如此。
盡管如此,“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在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尤其在此觀念指導下大學生“先生存,后發展”的心態已經引起了一系列不良的反應。如果我們仍舊抱殘守缺,不思進取,還再大力提倡“先就業后擇業”無異于飲鴆止渴。
首先,在“先就業后擇業”觀念的影響下,求職大學生就業行為普遍功利化和短期化。雖然暫解決了大學生就業及企業用人的問題, 但是卻大大增加了大學生員工的就業流動率。根據廣州市銳旗人力資源公司2005年4月一項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進入第一家用人單位后, 短期內離職跳槽現象十分嚴重!俺苫盥省敝挥10%, 也就是說100個大學畢業生入職后最終留下的只有10個。就業市場當然鼓勵人才的正常流動,但大學生頻繁跳槽既對企業正常生產發展不利,同時也會影響其自身的成長進步,造成職業生涯發展的無序性,大部分跳槽者再就業時往往會受到挫折。
其次,大學畢業生“先就業, 后擇業”的現象, 使得企業招聘和大學生就業產生惡性循環, 企業和大學生呈現了“雙輸”的格局。由于大學畢業生選擇“先就業后擇業”,所以大學生的發展策略為跳槽和不跳槽;從企業角度看,用人策略為培訓和不培訓,雙方博弈中的最佳策略組合為“跳槽和不培訓”。長此以往, 勢必會在企業和應屆畢業生之間形成惡性循環?梢,過分強調“先就業,后擇業” 已經影響到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忠誠度,同時也影響了用人單位對新進員工培訓上的投入。試想,用人單位在錄用大學畢業生時一定都希望他們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而我們在指導大學畢業生就業時,公開宣傳并且反復強調 “先就業,后擇業”,必然會使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產生提防心理,不愿錄用或者即使勉強錄用也不愿“重用” ;一些用人單位甚至干脆將目光投向“有實際工作經驗”、無需崗位培訓的人,避免自己成為其他用人單位的培訓基地!跋染蜆I,后擇業”雖然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盡快實現就業,但高校過分強調“先就業,后擇業”,必然會影響用人單位對這所學校的信任,進而影響大學生就業,F實中這種通行的就業觀念讓許多企業感到很不踏實,并且正暗暗受到抵制。
再次,對廣大在校生的消極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當前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先就業作為畢業的頭等大事。但是,這種先就業后擇業的趨勢,使得大學生職業規劃顯得越發無足輕重。調查顯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并不積極。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大學生盲目地選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并在極度低下的職業認同感中頻繁地跳槽。有專家認為,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職業規劃、盲目選擇職業已成為大學畢業生職業流動周期短的主要誘因。
第四,對于高校而言消極影響也非常明顯。畢業生分不出去,人才積壓,正如工廠產品積壓一樣,“產銷”不對路,學校和工廠還有辦下去的必要嗎?許多學校在就業指導時反復強調“先就業后擇業”的理念,以提高一次性就業率。為此,一些畢業生紛紛降低暫時的就業期望值,但就業后在短時間內頻繁跳槽,造成用人單位對學校和畢業生頗多微詞!跋染蜆I,后擇業”的理論也給不思改革、不思進取、不面對市場辦學的某些大學以口實,更不利于大學的改革和創新。面對大學生有業不就的尷尬局面,提出“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以此來引導學生匆忙就業,以期維持社會穩定,實現學校辦學效益,實乃一種權宜的無奈之舉。 它恰恰忽視了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 價值觀的培養和檢測,也降低了合格人才的標準,從而使“半成品”或“不合格”的人才流入市場,其后果不堪設想。
大學生就業誤區
誤區一 先就業、后擇業就是鼓勵跳槽
北京工業大學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彥軍認為,“先就業、后擇業”應該是從職業發展的角度提出的理念。但是,在大學就業工作以及畢業生就業觀念中卻發生了偏差,以為鼓勵大家先隨便找個工作,然后再跳槽換個理想工作。事實上,作為一個企業的新職員,如果想達到擇業的層面,絕對不是畢業后兩、三年內可以實現的。每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有了一定經驗的沉淀,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進行擇業,才可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
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行政部總監李晶則認為,在大學里學習、生活四年的學生,幾乎沒有接觸社會的機會,畢業時必然面臨擇業和就業的問題。教育部提倡“先就業、后擇業”,其目的應該針對“待業”而言。因為國家投資培養的大學生,不能在社會實現價值,本身就是資源的浪費。
誤區二 大學生就業存在擇業、就業之分
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與就業工作處就業指導中心孫文博認為,在學生具體找工作中,“先就業、后擇業”并沒有明顯的體現。但是,如果按照國外的職業生涯理論,找工作應該先擇業。大學應該從大學一年級起,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然后大學生在充分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這樣,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根據社會的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和適合社會發展的職業。不過,目前的實際狀況是,很多學生如果不找到一份工作就面臨失業和待業的問題。因此,大部分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對于適合做什么并不是很清楚。
北京工業大學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彥軍則認為,學生的就業就等于擇業。現在的人才市場是雙向選擇的,企業在選擇學生的時候需要看所學專業和所讀學校,面試的時候則看適合不適合企業的發展。學生的這個找工作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擇業的過程。
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職業生涯規劃室主任張愛芹也表示,對于許多大學畢業生來說,本身沒有太多可以選擇的余地。同時,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缺點就是社會經驗少,不了解企業工作的狀態。所以,就業指導中心鼓勵大學生先去了解社會,然后再就業,也就是說,學生的就業要有選擇就業,不能隨便有單位聘用,一點不了解就去就業。
誤區三 先就業、后擇業導致人員流失
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金麗華認為,留住員工是企業的責任,而不能歸咎于“先就業、后擇業”。企業既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施展的機會,又應該讓學生自己去了解社會的規律。由此,讓大學畢業生們知道,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成功,必須踏踏實實地做事情。如果企業起不到這個作用,那么就是企業的錯誤。事實上,企業并不怕人員流失,企業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夠與企業一起成長的適合人才。
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行政部總監李晶則表示,大學生就業面臨一個長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的問題。前來求職的大學生情況各不相同。比如,家庭相對困難的孩子,就業的目的可能需要馬上見到回報。對這樣的大學畢業生,物美不一定會聘用。作為企業而言,招聘的是能夠到企業長遠發展事業的人。如果前來應聘的大學生熱愛零售業,那物美肯定優先考慮這類學生。事實上,這也說明大學生不存在就業和擇業關系的問題。只要愿意沿著一個專業或者一個行業努力工作,都可以做到高級職位,實現自己的價值。
誤區四 先就業、后擇業影響企業招聘
今年,北京富士通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招聘了16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的數字是41名,而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共招聘了200名大學生。
北京富士通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人事教育課課長田開亮認為,“先就業、后擇業”不會影響企業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從人才儲備及企業發展的角度考慮,企業每年都會招聘一定數量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目前,我們企業的大學生招聘計劃已經做到了2009年。對于招聘的大學畢業生,企業的標準并不是優秀與否,而是是否適合企業的發展。按照企業人才培養的計劃,大學畢業生進入企業后,三到五年這個階段是最好的時期,這表現在業務能力強等方面。
富士通(中國)有限公司管理部課長許嵐也表示,每一個企業都有正常的流失率。這個不應該影響到對大學生的招聘。從富士通(中國)有限公司的整體來看,專業型人才相對穩定,而非專業型人才流動性相對高一些。因此,在招聘過程中,對于非專業型人才的招聘自然會面向社會群體。
【大學生就業誤區:先就業后擇業并非鼓勵跳】相關文章:
就業擇業先邁哪步09-16
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09-14
大學生就業誤區:錯把擇業當專業10-21
大學生求職:先就業后擇業09-30
就業與擇業10-26
先就業后擇業的問題分析09-15
大學生新想法先就業后擇業08-28
淺談就業與擇業07-26
先就業后擇業讓他快樂前行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