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工匠事跡材料(通用13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跡吧,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工匠事跡材料(通用1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工匠事跡材料1
劉洪峰,2007年進入山東征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通過跟熱處理車間師傅們不斷交流、認真學習,他成為一名合格的高級技工。公司于2011年引進新設備,劉洪峰被調入新的崗位進行學習工作,工作時間長了,他發現設備運行工藝當中有一點小缺陷,導致每次工藝運行都會有一小時輔料消耗,經與相關人員探討交流,問題終于得到解決,也為車間輔料消耗節省開支。2014年節假日值班時,因設備電機由冷水冷卻運行需要人員值班看守,他糾結如何才能解決電機冷卻問題,后經多方了解探討,將電機冷卻水改變成變壓器冷卻油,得到領導同事們的一致好評。2015年因設備淬火有部分管件損壞,導致淬火油里進水無法正常運行,后經多方了解與相關人員探討交流,將原有設備水冷卻,改變成風冷卻,使生產需求得到了提升。2017年,因工作需要,劉洪峰被調入發蘭工序,因后期人員緊缺,他發現零零碎碎的小產品總是會占用一名工作人員一到兩個小時,甚至半天時間不能干其他工作,經過與相關人員探討交流,他設計出一款新式工裝,我們把它叫做滾筒式發蘭筐。
2018年,劉洪峰迎接來工作中的再次考驗,公司對外開放加工處理產品,與我公司現有產品大不相同,發蘭質量得不到客戶認可,經過與各個相關人員探討,進行反復實體操作,終于得到客戶認可,提升了客戶對我們質量的信任。2018年6月,由于外協加工產品增加,發蘭原有設備無法滿足生產需求,經協商增加一臺設備。但是根據原有設備爐絲組數無法提升效率,后經與相關人員探討交流,改變爐絲組數,增加底相加熱達到提升效率,得到領導的一致好評。2020年6月,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噴砂工作大量增加,因設備老舊只能由人工將工件擺到需要噴砂相應位置費時費力。從而激發他對噴砂機改造的想法,后經多方交流,調查資料,一個新的構思提上日程將原有設備底部改裝成旋轉托盤式構造,節約了人力提升了效率。多用爐碳勢監測用氧碳頭,成本高,壽命短,1萬多元一支,壽命10-12個月,他通過半年多的摸索鉆研成功延長氧碳頭使用壽命,平均每個氧碳頭多用2-3個月,每年可為公司節約資金上萬元。壓力機成型夾頭時由于中頻加熱工件進入鍛壓完不容易出模,他經過反復思考,歷經1個半月時間終于成功改進了設備,研發出了腳踏式頂料工裝,經過與原來班產量比較,效率倍增,提高人工效率,為公司做出了突出貢獻。
工匠事跡材料2
張冬偉是個80后,但手里的活兒卻讓老師傅們豎起大拇指。他是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二部圍護系統車間電焊二組班組長、高級技師,主要從事LNG(液化天然氣)船圍護系統的焊接工作。雖然年紀不大,卻已是個明星工人,所獲獎勵無數:2005年度中央企業職業技能大賽焊工比賽銅獎、2006年第二十屆中國焊接博覽會優秀焊工表演賽一等獎,是當今世界最先進、建造難度最大的45000噸集裝箱滾裝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為LNG船核心的圍護系統,焊接是重中之重。圍護系統使用的殷瓦大部分為0.7mm厚,殷瓦焊接猶如在鋼板上“繡花”,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耐心和責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對肩上的重擔,張冬偉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培養專注度,潛心研究焊接工藝。為了攻破技術難關,他與技術人員放棄休息時間,日夜埋頭圖紙堆中,潛心鉆研技術突破。最終,他主持的實驗取得成功,得到專利方的認可,并用于LNG船實船生產,收到良好成效。
張冬偉特別注意經驗的積累總結,國內沒有現成的作業標準,他就不斷摸索完善各類焊接工藝,先后參與編寫了多部作業指導書,為提高LNG船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冬偉,是中國廣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紅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執著于國家海洋裝備建設的奉獻之歌。
工匠事跡材料3
羅小劍,女,2004年進入移動公司參加工作,成為一名營業員。由于業務突出,2007年初被公司任命為營業廳值班經理。她始終把“客戶滿意就是我最大的快樂”這一諾言作為追求目標,六年如一日,愛崗敬業,真誠服務,不斷創新,無私奉獻,成了客戶心目中移動“優質服務”的代名詞。她像一位光的使者,把融入微笑、溫暖的優質服務帶給每一位有需要的客戶,為移動的事業默默工作,奉獻青春。
“三心”到家提升滿意度
營業窗口是企業一面的明鏡,更是聯系客戶的橋梁和紐帶,要做好前臺服務工作,必須建立真心真意服務用戶的心態,主動、細心地了解用戶的需求。面對清一色的“女兵”,羅小劍暗暗發誓要帶出一支精細又干練的優秀團隊。她對班組成員提出四句要求:“環境一塵不染,服務毫厘不差,遇事有禮有節,笑容發自內心!痹诹_小劍的帶領下,云夢夢澤大道營業廳的營業員早已養成每天微笑服務、三聲服務、站立服務的行為規范。為了提高服務素質,使服務做到更方便、快捷、有效。羅小劍在班組中開展“一天一講評”,“一周一培訓”活動,加強了全員的服務意識,切實樹立爭創一流服務的思想觀念。她要求大家做到“六化”,即:服務態度禮儀化、服務手段現代化、程序標準規范化、管理方法軍事化、效率便捷快速化、特殊對象親情化。為提高客戶滿意度,她還把客戶的服務宗旨細化為“三心”服務理念:即:省心——使客戶感受到首問負責制帶來的方便、高效;舒心——讓客戶感受到最優質、最快捷的服務;放心——把最真誠的服務送給每一位客戶。并提出把小事做“細”、把常事做“新”、把難事做“巧”,要求員工們把它作為座右銘,使每位前來營業廳的客戶都有賓至如歸的溫馨感覺,在每個月的全市客戶滿意度排名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真誠奉獻,提升業績
記得有這樣一位客戶,拿著身份證到前臺辦理退網業務,羅小劍通過與客戶耐心、細致的交流得知:該客戶經常到外地做生意,每月的話費都比較高,前不久在業務繁忙時手機連續兩次停機了,回來后一氣之下要求退網。羅小劍和顏悅色地對他說:"王老板,您生意做得這么大,如果您換了號碼,客戶與您聯系不上,對您的生意肯定有很大影響。"客戶仍然堅持:"我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就停機了,難道對我的生意就沒有影響?""對不起,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您看這樣行嗎?從今天開始,您的這個號碼每月由我監控,預存話費不多的時候,我會打電話通知您,以免停機給您帶來不便,您說好嗎?"經過一番挽留,客戶終于答應繼續使用這個號碼了。在以后的工作中,這位老板也經常因為一些業務方面的問題經常與羅小劍聯系。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也正是因為她的這份真誠和敬業,感動著客戶,客戶顧問成了她的代名詞。進入羅小劍的飛信日志里,你可以看到她這樣的留言:讓我癡迷的是工作,最讓我欣慰的是用戶;最讓我感動是的集體,最讓我愧疚的是家庭。不少同齡的朋友問她,小劍啊,現在是市場經濟,凡事都講個效益,你這樣沒日沒夜的想著工作,覺不覺得虧呀?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要做就把她做好!只有我們把客戶服務工作做好了,我們才能穩住客源穩住市場”。
苦練業務,提高技能
在云夢移動公司,提起羅小劍的勤思肯干,認識她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豎起大姆指。她認為不斷加強移動通信知識的學習,熟練的掌握各種業務知識才是提供優質服務的第一前提,因此,她在平時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為及時掌握各種手機的操作方法,她準備一個筆記本,把每個手機操作方法都記錄下來,這樣幾年來有幾大本手機操作大全,對于新業務,每天晚上回家捧書鉆研,有不懂就問,遇難點就鉆,她甚至主動與各地市業務尖子聯系,向她們討點子,取經驗。憑借這種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經過努力,在多次的技能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并且在她的帶動下營業廳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營業廳多次獲得學習型班組的稱號。
服務無限聆聽花開
保持一顆平常心,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地去做自己應做的一切,這是羅小劍一直所堅持的。羅小劍常說:“我最希望得到的贊美是來自客戶的肯定,微笑服務,為服務而微笑,將永葆年輕的心。真心付出就會獲取真誠回報。在營業廳工作的六年,她多次被省市公司評為“先進個人”,2008年榮獲省服務與業務技能大賽個人一等獎、團體一等獎、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百佳崗位能手、2010年被評為省內訓師、2010年榮獲省公司終端技能比武大賽團體二等獎。在平凡的崗位上羅小劍同志演繹著新時代“螺絲釘”的故事,得到了客
戶的信任,同事的尊重和大眾的喜愛。在服務的過程中,羅小劍都是用心去聆聽,用心去思考,讓每個動作、表情和心思,都滲透著對人的關心和尊重,在血液里流淌著真摯的感情,讓服務的真情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
工匠事跡材料4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高級技師,全國十大能工巧匠,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技工學校畢業生。在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崗位上,刻苦鉆研,大膽創新,實現技術革新近百項。提出和創造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多項新工藝方法,攻克運載火箭發動機大噴管焊接難關,高標準地完成多種運載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務。
高鳳林的工作經歷
高鳳林1980年技校畢業分配到發動機制造車間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至今,他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鉆研,在焊接方面懷揣超人的獨特技能,是年輕技術工人中理論與實踐實現最佳結合的典范。在型號生產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方法等大型攻關項目,特別是在新型大推力發動機的研制生產、科技攻關中,他多次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以非凡的膽識,嚴謹的推理,嫻熟的技藝攻克難關,并結合自己對焊接過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靈活而又創造性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自動化生產、智能控制等柔式加工中,為國防和航天科技現代化,為型號的更新換代做出了杰出貢獻,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多次受到李鵬、尉健行、劉華清、宋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高鳳林的個人貢獻
貢獻1
在長二捆運載火箭研制生產中,高達80多米的全箭振動試驗塔是“長二捆”研制中的關鍵,而塔中用于支撐火箭振動大梁的焊接是關鍵的關鍵,該材料特殊,要求一級焊縫。高鳳林經過反復試驗,提出了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一系列保證工藝性能的工藝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動大梁的焊接攻關,保證了振動塔的按時竣工和長二捆火箭的如期試驗,保證了澳星的成功發射,該工程獲得部級項目一等獎。日前,在載人航天工程升級測試中振動大梁焊接質量依然良好,承力從360噸提高到420噸,大梁安然無恙。
為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運載火箭設計的新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由于使用了新技術新材料給焊接加工帶來諸多難題,尤其在發動機大噴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與超薄材質在復雜結構下的對接焊,多次泄漏,高鳳林經過反復分析和摸索,終于找出了以高強脈沖焊,配以打眼補焊的最佳工藝措施,攻克了難關。在首臺發動機大噴管將被判死刑的關鍵時刻,高鳳林化險為夷,將第一臺大噴管推上了試車臺,保證了長三甲等型號火箭的研制進度。后連續生產多臺,氣密試驗均一次通過,作為主要完成人,該噴管的制造工藝榮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長三甲、長三乙已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三號,菲律賓馬部海等大型通訊衛星,并即將成為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
貢獻2
在國家某重點型號任務研制中,高鳳林同志多次受命攻克難關,保證了我國重點型號武器的順利研制;在國家某特種車的研制中,高鳳林同志充分運用焊接系統控制理論,出色的攻克了一系列部組件的生產工藝難關,保證了國防急需,其中后梁和起豎臂分獲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階段成果二等獎。某型號發動機試車多次失敗,頭部生產試驗中斷,生產無法繼續進行,高鳳林同志應邀參加,以氣保護雙面成型和局部自由收縮焊接等措施終于解決了難關,將試驗壓力由130個壓力提高到180個壓力,滿足了使用要求,試車得以成功。某型號發動機隔板焊接后易出現裂縫、堵塞等缺陷,有時100%返修。針對這種情況,高鳳林大膽提出工藝改進措施,焊出的產品1994至1996三年X光透視合格率連續達到100%,該技術獲廠、院科技進步獎,特別是在某型號引射筒的焊接攻關中,在公司總經理的親自授命下大膽改進,突破難關,使有關單位近一年沒有解決的難題得以解決,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質量,僅三天就生產出6件一次合格率100%的工藝試件,156件產品的生產也只用了一個半月,100%一次合格,保證了近一億產值的產品交付。
貢獻3
在國家863攻關項目50噸大氫氧發動機系統研制中,高鳳林同志大膽采用新的工藝措施,突破了理論禁區,創造性的運用b值、s值在多種高低溫合金混合焊接接頭結構中的應用,解決了有關科技人員久攻不下的難關,多次獲獎,為部、院確定的"三轉一把火"作出了突出貢獻。并為某型號任務國家立項奠定了基礎。不斷地改進工藝措施,不斷地創造新工藝方法,不斷地攻克一個個難關,鍛煉了高鳳林,他練就出一手卓爾不群的焊接技藝,積累了系統解決實際焊接問題的經驗與方法。他在型號攻關中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多次在關鍵時刻為型號總師、廠、院領導提供技術依據,使長三乙遙二箭(故障處理方案被劉紀原總經理親率的總公司專家組采納)、某產品得以順利發射,也被傳為佳話。他運用精湛技藝還修復多臺長三甲大噴管,多種型號的焊接工藝改進,及長三、長三甲發動機生產工藝的革新,修復蘇制圖154飛機發動機,共計節約或避免經濟損失一千五百多萬元。
貢獻4
在公司民用產品真空爐的生產中,高鳳林提出的新焊接工藝比原方法提高工效5倍多,節約原材料50%,實現系統批量化生產。僅此一項(節約原材料和提高效率),多年來就為國家節約資金400多萬元(該產品也是填補國內空白的項目,已銷往美國、波蘭、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
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廠大型機車換熱器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復摸索,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經試驗換熱率達75%,達到了設計要求,為我國新型節能機車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鈦合金自行車架焊接是國內一項技術空白,兄弟單位組織技術攻關仍未找到解決辦法。臨時授命的高鳳林經過大量實驗,按期焊出了樣車,振動實驗達20多萬次,大大超過了設計振動2萬次的要求,填補了該技術國內空白(前航天總公司副總經理夏國洪親臨視察并在航天報頭版登載)。
此產品多次參加法國、意大利、德國、美國、中國上海、馬來西亞等自行車博覽會,受到好評,目前該產品已全部銷往歐美、東南亞各國,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協助某研究所攻克了長三甲模盒及大型超薄波紋管的焊接制造難關,使該項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在這之前只有美國等國家生產)。
高鳳林個人榮譽
多年來高鳳林同志共攻克難關96項之多,1994年以最佳焊縫成型第一個完成美國ABS焊接取證認可,受到美國船檢官員的稱贊并被首推該試件為工藝評定試件。并多次作為廠、院、北京市焊接教練、集團公司命題組長、參加全國比賽,并取得好成績。著有論文多篇分別發表于《航天制造技術》、《航天產品應用焊接技術》等刊物。
由于貢獻突出,其事跡多次被收入《中華名人錄》、《當代人才》、《國際人才》等期刊和中央臺《實話實說》、《焦點訪談》等節目。授課260課時以上,帶徒17名。在鉆研業務的同時,高鳳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質,進修本科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他還積極參與黨、團、工會等工作,先后擔任過團支部書記、黨支部青年委員、組織委員、工會分會主席等職,并以自身的表率帶動影響青年團員和廣大職工群眾。自參加工作以來,安心一線工作,多次謝絕了外界高薪聘請,工作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刻苦鉆研、技術精益求精,是公司青年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1991年高鳳林以精湛的技術和突出貢獻被破格評聘為國家技師,1997年被評聘為高級技師,2015年又評聘為特級技師。
1983年以來,高鳳林同志連年獲得廠、院優秀團員、黨員、新長征突擊手、先進生產者、十佳青年等稱號共二十多項。此外,他還在1986年獲北京市國防工業工會優秀積極分子;1991年獲部青工技術比賽實際第一、理論第二;1995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獲航天百優"十杰"青年、航天部勞動模范、航天技術能手、中央國家機關“十杰”青年;1997年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十大能工巧匠等稱號、1999年獲中國航天基金獎。
工匠事跡材料5
李秋斌:龍穴管業船舶管系工,高級技師。自2006年進廠以來,一直從事管子裝配工作,通過多年的工作和學習,使他在管子裝配方面練就一手好技能。作為管子裝配班班長,李秋斌帶領班組成員出色地完成了公司所有管子的內場裝配作業,攻克了海工管的裝配難題,改進了三維管的裝配方法,參與了HDR雙相不銹鋼管、B10銅鎳合金管及1.4432高鉬高鎳特殊不銹鋼管裝配攻關,有效提高了管子加工效率,為公司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勤學苦練,寶劍鋒從磨礪出
李秋斌長期在現場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扎實的基本功。面對現場出現的生產難題,他越戰越勇,攻克了一個個難關,為公司生產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013年公司進軍海工產品行業,公司初次接觸海工管制作,加上海工管精度要求高(尺寸超差不允許超出1mm),管材的收縮變形量大,導致海工管的制作返工量極大。李秋斌馬上采取相應措施,通過控制裝配過程的尺寸、預算收縮量、定位焊時做好氬弧焊點焊的防變形等,有效地保證了裝配精度,贏得了船東的滿意。
某多型特種船均采用HDR雙相不銹鋼管、B10銅鎳合金管等特種有色金屬管,由于其管壁薄,容易產生變形,焊接過程中易氧化且對校裝點焊提出了更高要求。李秋斌積極參與此攻關項目,通過不斷實踐和探索,采用搭橋式點焊的方法攻克了此難題,得到了船東代表的一致認可。Stena5萬噸A型系列船采用了Framo系統液壓管,給施工人員造成了重重困難,李秋斌經過多次研究終于解決了該難題,船東代表報驗時給予了高度評價。
二、科技創新,爭作行業領先者
李秋斌并不滿足于被動的難題的攻關,而是不斷的主動超越自我。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他先后解決了單彎、單曲立體放樣管的法蘭校裝難題。針對三維管裝配難度大,效率低的現狀,他根據管子座標運用數學方法計算出通用公式,計算出三維管的法蘭轉角,使其可以平放在生產平臺上通過調整法蘭孔位的偏角進行裝配,實現空間管子平面校對,有效降低了裝配難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近年來,造船成本壓力突顯。為了進一步提高管子裝配的效率,他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積極投身到新工藝的推進和實施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他負責了高效校管銷的現場研制工作。傳統的裝配管子與搭焊法蘭定位方法多為人工逐件定位,裝配困難、裝配精度不高及受工人操作水平影響較大,質量難以保證,且管子制作周期長。李秋斌通過研究使用校管銷裝配管子,將銷子伸入管內,調整法蘭與管子的位置,保持管子與法蘭端面垂直,一次調好法蘭與管子的垂直度和回焊位;通過研究管子厚度與校管銷大小的關系,滿足不同規格裝配管子使用;建立使用不同規格的校管銷的工藝規程,形成工藝規范,并在批次制作管子時應用。法蘭與管子的裝配使用校管銷技術替代傳統的校管方式,提高校管效率和保證回焊位的尺寸準確。
三、傳道授業,新人的培訓
加強對班組新員工的指導,做好“傳幫帶”工作。李秋斌利用工余時間進行授課,現場指導技能操作,傳授經驗,手把手培訓,使其對于管子裝配的基本技能有一個熟練的掌握。達到一定的水平后,對其進行模擬績效,通過結成師徒關系,對員工進行言傳身教,特別是在關鍵崗位和關鍵技術上的培訓,使他們的技術有了很快的提高。通過新老員工搭檔,保證新員工能夠極快地適應工作崗位,提前成長為班組生產的骨干力量,為緩解班組生產壓力做出了極大貢獻。
四、崗位成才,是金子終究會發光
多年的工作積淀,讓李秋斌收獲滿滿:2009年、2011年、2012年獲得廣船國際船舶管系工技能競賽第一名;先后榮獲“廣州市青年崗位能手”“廣州市技術創新能手”“廣州市技術能手”“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2014年被聘為“公司技能核心人才”,同年被人社部評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技術能手”;2018年獲得“廣州市優秀技師”稱號;2019年被廣船國際聘為內訓師、新型學徒制企業導師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船舶管系工考評員;同時帶領班組榮獲“廣東省優秀質量信得過班組”稱號。
工匠事跡材料6
王彬彬,中共黨員,雞西熱力有限公司生產處儀表室副主任,電氣助理工程師、電工技師;2000年12月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2003年到雞西熱力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畢業于黑龍江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10多年來他一直謹記公司領導的殷切希望,時刻保持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很好的完成了分內的和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從踏進熱力有限公司的大門開始,他就自覺學習專業知識,以書本為老師,閱讀各方面的相關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基礎;以老同志為師傅,細心觀察他們的實際操作,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以實踐為老師,從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會。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者”、“技能比武第二名”。
多年來,一直從事儀表自動化控制及公司能源計量工作。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以更好的完成這份他熱愛的工作。2008年是雞西市熱力有限公司發展銳變的一年,原有的供熱管網由“直供式”改為“間接供熱”,供熱企業的科技水平需要一個質的提高,尤其是電氣自動化控制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少之又少。這正給了一個發揮他能力的平臺,他搜集各類材料書籍,深入熱源廠及各換熱站調研,早已做好了完成這一神圣使命的`準備。由于公司資金緊張,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安裝工程一直到8月末才正式開始,40天78座換熱站的工程量,讓供熱領域排頭軍的北京清華同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望而退步,關鍵時刻,身為技術員的他帶領著只有10個人的科室團隊挺身而出,40天不分白天黑夜,40天他不分男女老少,40天圓滿的完成了公司交與的艱巨任務。2009年在北京清華同方的進修班學習時,清華同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會議上講話時說“雞西熱力有限公司創造了一個供熱史上的奇跡!”2009年5月供熱期結束后,通過對整個運行期能源消耗情況的對比和計算,雞西熱網控制系統節能效果顯著,系統運行情況良好。同年該系統榮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雞西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吸引了省內外各供熱企業來雞西市力有限公司考察參觀。
自信源于實力,實力在于學習。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結出了累累果實。2016年,儀表室在人員少,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在站點內,哪兒里苦、哪兒里累、哪里臟哪兒里就一定有他的身影,為新來的大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干中學,逐步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在工作中的積累和學習,王彬彬同志在業務上有了飛躍的進步,已經成為儀表室業務骨干,在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完成了紅星公司下屬所有換熱站補水恒壓控制柜的安裝、配線、調試工作。完成了新華分公司PLC改造和調試工作,實現了補水和循環泵的自動化控制。完成了十多個新建換熱站的設備安裝和調試。完成了全公司一百多個換熱機組和首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設備維護。由于電氣設備老舊,損壞嚴重,隨之出現了補水問題,因為不是變頻補水,補水泵啟動頻繁,造成補水泵損壞嚴重,而且容易造成用戶存氣的問題,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終于調試成功。他和他的團隊在短短了兩個月時間把全網在線的160多座換熱站能實現了自動化恒壓補水,減輕了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得到了一線人工的一致好評。并且他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總結的經驗傳授給新的同志,讓新同志能在很短的時間熟悉業務,并積極參與到工作中。
進入冬季運行時,他擔負起全公司一百多個換熱站的網絡通信和七個首站維護的任務,由于換熱站電氣設備老,為避免發生供熱故障,無論是多晚,無論是節假日,他從來沒有休息時間,二十年里他沒有休過一個年假,總是第一時間趕現場,處理故障,由于電廠出口貿易計量設備都在井里,每次他都是第一個穿上笨重的水叉下井,在封閉的空間內,空氣里散發著下水的臭聞,一干就是幾個小時,從來沒有怨言,因為他心里有一種信念“要做就要做的最好”。同時他更懂得,他所代表的是熱力公司的形象,他心中關心的是百姓家里的溫暖。
工作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棘,用心做事是一和中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作事,才能把事做出色!拔覀兏慵夹g,就要走在別人的前面去,停滯不前,就是落后!”唯有精才能稱為匠。
工匠事跡材料7
馬德明,循化縣群眾稱 “哈三”。于1968年9月出生在循化縣清水鄉大寺古村。他是群眾眼中的技能大師,技術明星……他以自己20多年對農機具的鉆研、維修制造,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展示了草根企業家鍥而不舍,艱苦奮斗的創業風范。
目前馬德明創立的青海哈三工貿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占地6畝,員工約60人,從事農機具的研發、生產、推廣、銷售、技能培訓等。主要加工制造谷物脫粒機系列、小型割曬機、臥式鍋爐系列、雙層面高效節能熱循環采暖爐、家用小型核桃剝皮機、玉米蠶豆兩用脫粒機、粉碎機等產品。在短時間內鑄就了品牌,贏得了市場,多年來產品市場供不應求。
精致精細、執著專一。馬德明說“他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是完美主義者,凡事都做到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說起自己的這一路,馬德明一掃臉上的靦腆,開始滔滔不絕——頭頂似火驕陽,有時候一干就是一天,一整夜,忙起來都顧不上喝一口水;滾燙的鐵水不時會濺到胳膊、脖子上,工作服和貼身衣服被焊花燙出大大小小的洞……,這些事跡從馬德明的口中說出來,顯得異常的平淡。
“做人要踏實,做事要認真,我今天的成績,離不開我父親的教育,在我印象當中,我父親是全村二百來戶近1500人中唯一會駕駛和修理青海手扶拖拉機的人,是全村的能人!瘪R德明說,小時候由于家境貧寒,放棄了繼續上學。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將村民的播種機,脫粒機、噴霧器等各種用具一一修理好,在修理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并了解到當時很多用具并不適用于西部山區實際需求,想為我們老百姓做出一份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需求。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貧窮,馬德明就去出門賺錢。
20多年來,他沒少吃苦頭,但也并未放棄,一路披荊斬棘,摸索,鉆研,開始他的制造之路。1994年帶著幾件自制的修理工具,在循化縣城環城路一間簡易的鋪面里電焊及農機修理鋪。當時,縣內手扶拖拉機除了耕種莊稼,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到外地去淘金掙錢。手扶拖拉機成了長途跋涉的交通工具和種地拉運不可或缺的重要機械。因此,在出發前修理或保養一下自己的手扶拖拉機是拖拉機手們的最大心愿。很多客戶都找他搗鼓。他們說是馬德明修理收拾過的拖拉機從出門到回來的幾個月里從來不出任何故障。就這樣,馬德明的家名—“哈三”在循化基本上家喻戶曉了。
馬德明深刻體會農民之苦,盡他所能為農民排憂解難,解決“疑難雜癥”。相比種田,收獲時更辛苦,因天氣多變,搶收稻麥,缺少勞動力,不能及時進行脫粒入倉,這成為百姓的一大煩惱,西部山區稻麥成熟周期長、麥稈長,脫粒季節氣候已變涼,當時市場中的脫粒機是根據內地環境而設計制造,用于這邊明顯不太理想,麥稈多、喂入稻麥時滾筒很容易纏草,而無法從機子中排出,工作效率和精選效果很低、村民保養意識和故障排除能力不足,于是馬德明深入各村去解決、排除機器故障,為民解憂。在此期間,總結出當下百姓最需要的是一種適合西北山區可移動和維修方便及精選工作效率高的、能夠較理想地解決實際需求的多用脫粒機。于是,他找一臺報廢了的脫粒機,用2年時間,不斷拆卸、組裝、摸索、改進、試用、創新,最終設計制造出一種工作效率在原有基礎上提高4倍以上的脫粒機,此機子不管稻麥怎樣喂入工作,都能利索地進行脫粒,不出現滾筒纏草現象,能真正解決百姓在脫粒中的所急,所想問題。
產品創造成功后,很多百姓開始找他訂購脫粒機,但因缺乏廠房、設備和技術隊伍,供不應求,收到100多臺訂單,他找幾個人自己在當年麥子收獲前只完成了30多臺脫粒機的制造,使30戶人受益,百姓贊聲不斷。萬事開頭難,這30多臺機子對我來說很難得,創作過程更是艱難,不停地想、看、拆、裝、磨……親力親為,力求“完美”,卻也覺得不滿意。馬德明覺得當時要想解決百姓的脫粒問題及需求,最重要的還是缺乏一定的技術,于是他又踏上尋求技術的道路,找大企業無償工作,在期間,通過自己的努力,短時間內企業管理人員看到他的優勢能力,將重要工作交予他,并獲得一定報酬,同時,也使他收獲頗多,學會了操作車床、銑床、刨床等機器,并了解了企業管理和運行模式。因馬德明工作踏實認真,工作能力強,很快被祁連縣農機修造廠負責人聘請,并擔任技術指導。在期間,不斷的充實自己的技能,并學習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
兩年后,他帶著積累的資金和經驗,在循化縣城郊區買了六百多個平方的地皮,蓋了簡易車間,想辦起自己的農機研發和生產廠地,卻因資金、設備等因素,無法滿足老百姓缺乏先進產品的需求。于是,他再次出門找企業合作,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術開發設計谷物揚場風扇。在此過程中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看到的都是馬德明在車間工作搗鼓的身影,他對這份事業的熱衷已無法形容。
3年后回到家鄉循化縣,辦起了“循化縣農機修造廠”,制造銷售他制造的新型精選脫粒機、鍋爐等。從嚴格選料、下料、精加工、焊接、組裝、打磨、噴漆、檢測、到出廠,每一關都親力親為,直到每一個細節都毫無問題才出售。他研發的多用脫粒機可以脫粒小麥、青稞、油菜、玉米、豌豆、藜麥、粉草等,得到了村民的歡迎,也解決了稻麥收獲時,搶收搶打、糧食及時入倉等問題。在短時間內得到群眾的歡迎,還不斷地銷往省內外,產品供不應求,規模也越來越大。
馬德明深刻體會到冬季取暖效果不理想,一進屋都搶坐在爐子邊,才能感受到熱度。他想到要改造爐具,因為我們高原氣候冬季長達6-8個月且寒冷耗煤,于是他不斷地思索和研究,根據老百姓生活取暖方式,于2010年研發出雙層爐面熱循環取暖爐,產品功能理想,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科技成果證書,該產品比傳統燃料節約30%-50%燃料,室內溫度比傳統爐提高1-2倍,使火焰在雙層爐面內強制循環,提高了室內溫度和熱量面積,吸入煙筒的火焰和灰塵降低70-80%,技術先進,購買的客戶絡繹不絕。根據本地實際,少數民族喪事喜事和餐飲都離不開燒水鍋爐,他從小看到的都是立式鍋爐,市場上燒水鍋爐也都是傳統的立式鍋爐,不便移動、燒水時間長,致使爐內水變渾濁、耗燃料、煙筒排放火焰和灰塵太多,污染環境、爐內水垢很難清理等,根據這些不足因素,他就開始研究和設計,設計出一種新型可移動臥式鍋爐。傳統立式鍋爐燒開200斤水需1-1.5小時左右,耗煤30斤左右而馬德明開發的臥式鍋爐燒開200斤水需要20-25分鐘左右,耗煤4-5斤左右,排放在大氣灰塵和火焰降低60-70%,并將排放到煙筒內的火焰再次利用起來可燒水,大大改善了傳統鍋爐中所存在的問題,易清理水垢、節能環保、便于移動,該鍋爐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不放棄努力成為馬德明的任務,在現有的基礎上爭取再爭取更是他的職責。為了擴大市場,他將研發的產品推廣到外州縣,親自操作機器、手把手教農戶正確使用,并讓農戶先試用,試用待滿意后才付款。他生產的產品年年供不應求,收到群眾好評。并且各類產品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登上了《青海日報》《青海農民報》《青海科技報》等。群眾搶購產品,稱贊不斷,笑顏連連……馬德明說:“這一切,就是我最大的收獲,也是我最大的喜悅,群眾滿意我的產品,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馬德明生產的脫粒機于2013年被列入“青海省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哈三”品牌先后獲“循化縣好商標”、“海東市知名商標”、“青海省著名商標”等;近幾年來,企業先后被各相關部門評定為“年度文明誠信私營企業”、“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省級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科普示范基地”、“循化縣先進基層工會”、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班組”、“青海省科技型企業”、“全省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創業獎”、“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誠信經營示范單位”等。2012年中共海東地委、海東行政公署評為“海東地區就業創業先進個人”;2015年獲“青海省科學技術成果證書”。2016年,本廠名稱變更為“青海省哈三工貿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創業”有著太多的心酸歷程,不斷鉆研,不斷發明,不斷試驗,親自與農戶進行產品試驗,親自用本廠脫粒機脫粒,親自用本廠小型收割機收割,做實驗,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改善,不停的研究,最終達到最完善效果。
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卻憑借自身的努力干出了一番不普通的事業。從十幾歲在村里維修家電、手扶拖拉機,到縣城電焊鋪,到第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修造廠,再到國家發明專利獲得者,馬德明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從一名普通農民成長為一名技能大師,他的成功,源自于對生活工作的那一份踏實、認真、熱愛”。
工匠事跡材料8
歐陽植竹,男,1977年1月5日出生,大專學歷,現年39歲,現任太平鎮坪石頭村黨支部書記,寧遠縣鑫農淮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3年2月至今已連續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十三年整,工作期間履職盡責,實績突出,群眾公認。
歐陽植竹先后獲得省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市優秀村支部書記、省農民科技骨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全省農民脫貧致富帶頭人、全國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長、縣優秀人大代表、永州市勞動模范、全縣道德模范、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全省“先富帶后富”先進典型人物、湖南省科技精英等46項榮譽稱號。2016年4月被縣委推薦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人選。在縣委、縣政府關心和支持下,2010年創辦的寧遠縣鑫農淮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全市唯一躋身進入“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歐陽植竹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在產業扶貧攻堅中,幫扶困難群眾686戶、1828名貧困人口脫貧,解決了近千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2015年5月2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齊續春等省、市、縣領導親臨合作社指導,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認可。
1、帶頭實行土地流轉,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經濟,帶動農民脫貧致富。近五年來,他腳踏實地,當好群眾致富的“領頭羊”。他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創辦鑫農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種植、養殖事業,輻射帶動了坪石頭、楊家坪、李家庫、清水嶺、神旺、上下留、沙螺塘等22個村和1400多戶走上致富的道路,流轉農村土地11868畝,用于種植蔬菜花草樹木,綠化荒山2800畝,為我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出了貢獻。
2、創辦安置幫教基地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在省司法部的關心下,與縣司法局聯和創辦了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基地,安置了120名無家可歸,無親可投,無業可就的“三無人員”,318名安置幫教人員,安置幫教600余人次,為社會的穩定和諧作出了極大貢獻。
3、積極帶頭捐贈,關心農民疾苦。他致富不忘群眾,真誠回報社會,他無償支助困難學生,捐資四川汶山大地震等抗災救災,當時光交納特殊黨費就達3000元,無償出資修路架橋,李家庫、坪石頭、土橋頭、龍眠洞等16個村的環村公路修建都進行了捐資。無償為上、下留村等82戶困難群眾提供種苗、化肥等生產資料,對龍眠洞等村的5名孤兒進行了資助扶持,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各項捐獻資金在40萬元以上。
4、敢于講實話,敢為民代言。他是縣教育行業行風監督員,至今已兩屆當選為縣人大代表,不管是當村干部,行風監督員,還是人大代表,他不忘自己的使命,認真履行職責,經常深入農村群眾了解民意社情,并將得到的民意信息及時反饋到相關單位,在人大代表期間,每年都有4-6件提案、議案,為農村發展,社會和諧作出了極大貢獻。
工匠事跡材料9
張志華:熱處理技術專家,公司勞動模范,在他身上,閃耀著“新時代勞模精神”的光芒。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技術水平
合理的熱處理工藝離不開大量的試驗分析和反復驗證。為了提高產品熱處理性能,公司采購了全新的先進設備。新設備投入使用后,張志華積極扎根現場,閱讀近700頁的全英文說明書,一一吃透了新設備結構、加工參數及操作規范,同時利用工作之余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整理細化,用于指導技術人員編程和一線職工操作。截止目前,該設備已儲存80余個工藝程序,凝結了近350次的工藝試驗成果!坝掠谄床、不畏艱難”是張志華的標簽!皬堉救A一流的技術源于他的決心和對事業的熱愛與忠誠,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睙崽幚矶班長劉銀波說。
艱苦奮斗,持續突破技術瓶頸
作為熱表處理中心“鑄心”新長征黨員突擊隊隊長,張志華始終保持迎難而上的優良作風,近兩年來,他先后主持、參與攻關項目數十項,保障了公司科研產品的順利交付。“有張志華在,任何問題都能被解決,我們很放心!弊兯傧涔揪切割老師傅王凌說。
張志華銳意進取,創新改善,堅持跟蹤關鍵產品的生產過程。在生產現場,經常會發現他與操作者不斷交流討論,優化工裝夾具和工藝規程,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更好地保障了產品質量。“張志華的創新基于操作者使用的方便與安全。”楊沅武師傅這樣稱贊張志華。
淡泊名利,奉獻航空強國事業
沒有豪言壯語,張志華身上永遠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堅定。十八年來,他披荊斬棘、艱苦奮斗,不言苦、不言累,將自己的全部青春熱血傾灑于祖國的航發事業,多少次的咬牙負重前行,都是為了航空發動機的轟鳴聲響徹云霄。矢志航發,樸實無華,這就是公司勞模張志華的真實寫照,他用十八年的不懈堅守,向我們詮釋了中傳人動力強軍、科技報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勞模風采!
工匠事跡材料10
余忠杭,圓柱齒輪制造中心車工,中共黨員,集勞動模范、先進個人、質量標兵、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于一身。
扎根崗位,勤奮好學
在幾臺碩大的新型數控車旁,一臺臥式普通車床顯得毫不起眼,余忠杭卻把它當成自己的驕傲:“盡管數控車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但是一些特種零件還是需要更靈活的普車才能完成加工,普車對手上功夫的要求也比數控車高出很多!睅е@一份自豪,余忠杭時刻要求自己精進技術,提升水平,用自己這臺被時光打磨得熠熠生輝的普車攻克那些數控車解決不了的難題。
不過,余忠杭并沒有只守著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相反,他努力把自己錘煉成一個“多面手”,打造成一顆“螺絲釘”,隨時準備向中心最需要他的地方出擊。在熟練掌握車工技能的基礎上,他又先后取得了鉗工、蝸桿磨、動平衡等工種的操作證,在有需要時及時彌補中心人員空缺,協助突破瓶頸工序,F在,他還在繼續學習新工種的操作技能,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成長與收獲。
兢兢業業,以身作則
在統一的工裝之上,余忠杭時刻警記在胸前別上黨徽,他用這枚閃閃的黨徽提醒自己,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帶動身邊人齊頭并進、勇毅前行。他時刻保持著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在質量問題上,余忠杭精益求精、實現了全年零件加工零超差、零報廢。面對生產任務,余忠杭更是主動攬責,不怕苦,不畏難。
去年11月,某型號動平衡工序安排十分緊張。余忠杭投入到這場生產攻關戰斗中。他說,只要工作需要,就竭盡全力做到最好。在他的感染之下,大家一起行動,最終成功在凌晨兩三點順利完成了任務。當大家走出生產中心時,天空中已經掛滿了繁星。余忠杭說,那一天的星空格外美麗。
大膽創新,銳意進取
雖然普車更加靈活、適應性更強,但數控車床的生產效率和穩定性遠高于普車。因此,余忠杭一直致力于工序的改善,將普車工序數字化,把需要大量技術和經驗積累才能處理完成的工序簡單化、普及化,以此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在完成的大量改善項目中,某零件空刀槽加工工序改善帶給了他滿當當的成就感。
某零件加工需要在零件內部深處角落刻出兩個空刀槽,操作空間小、刀具難以標準化,此前先用普車車出刀具再進行加工,耗時長,刀具通用性差,一次加工合格率也低。余忠杭主動請纓,解決空刀槽加工難題。在一年多時間里,他自己購買刀具,動手改造,進行試驗,終于研制出以“長條狀刀身+刀頭”為結構的新刀具,該刀具可以輕松深入零件內部進行操作,還可以靈活更換刀頭適應不同加工要求,最為重要的是,新刀具可以應用到數控車上。利用新刀具加工,該工序合格率從93%提高至100%,生產周期由3至4天縮短為1天,從高難度工序變成了人人都可操作的簡單工序。“我在這項改善里投入多,想法多,改善的效果也好。如今,這項改善不僅解決了中心多個復雜圖號的加工問題,更是在全公司推廣開來。每當看到我的改善成功解決生產難題,助力科研生產任務完成,我就覺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余忠杭的話語里溢滿了自豪。
獨具慧眼,不拘一格
余忠杭能干、肯干、實干,但并不只會“蠻干”,他經常將日常生活的細節與工作的細節結合起來,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工作“小妙招”。
磨齒班對薄壁零件進行加工時,常常產生加工振紋,造成產品加工粗糙度不合格。當大家對這一問題一籌莫展之時,余忠杭從銅鑼中獲取了靈感:如果對鑼增加配重,鑼就振動不起來,怎么敲都敲不響。于是,余忠杭提出了“在零件上增加環形配重”這一方案,并自告奮勇親手加工配重塊,在一段時間的試驗后,加工振紋這一“頑疾”果然手到病除。
中心打磨零件使用的研磨輪一旦磨損就必須更換,但其實長期與零件接觸、磨損嚴重的部位只占輪體的五分之一。余忠杭從裁紙刀上得到啟發,他將磨損部分車去,剩下的完好部分還能繼續使用,這一舉措將研磨輪的使用壽命延長了五倍,為公司節約了大量生產成本。
余忠杭說:“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從點滴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定能把事情做好!睙釔、用心、創新,正是在崗位上的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突破,才鑄就了“勞動模范”這張金字招牌,更鑄就了“余忠杭”這個比金子還要擲地有聲的大名。這個名字正昭示著余忠杭取得的一切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我,忠于航發!”
工匠事跡材料11
康亞福,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在甘肅武山一個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后,他放棄了當一個民辦教師的機會,跟隨父親學習古法榨油技術,同時,不甘弱勢的的他求師學藝古仿木匠技術,由于他的聰明和銳氣,在短短幾年里學藝出師,獨擋一面,他用古法榨出的胡麻油老百姓吃在嘴里香在心里,他走鄉串戶精心制作的仿古家具老百姓贊譽不絕。他鐘愛傳統文化藝術,又不遺余力地保護和傳承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益禾農莊古法榨油。
古法榨油祖先的智慧傳承
舌尖系列的火熱回歸,完美詮釋了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傳承”精神,祖輩們的心口相傳,延續著濃濃的中國味道。康亞福有著熱愛文化、鐘愛祖輩代代相傳工藝的工匠精神,才成就如今的正宗地道、世紀醇香的胡麻油。他說:“古法榨油,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他起源于秦朝,我們天水是秦人的發源地,史書記載,秦人祖先在西漢水流域生活時就用這種榨油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元代《王禎農書》;明代《天工開物》等農學著作都與秦人的榨油之法基本吻合。古法榨油講究工藝,工藝講究經驗的積累,每一道程序都十分講究,都有其要訣所在,如火候、力度、時間等。他將所學用于當下社會人們對飲食的講究,循序漸進,反復研究改良,凝聚民間代代工匠師傅們的只智慧結晶,歷經創新,升華為康亞福德古法六藝之道:“秦州郡,胡麻子;秘法炒,留醇香;小榨技,見精油;取初榨,得上品;正宗味,真地道,依古法,秒儲藏!
他以大胸懷傳承古法榨油,為的是傳承文化,讓他后繼有人;讓老百姓健康長壽,將康氏六藝詮釋于天下大眾!扒刂菘,胡麻子”,篩選武山上品胡麻,粒粒飽滿,含油量高,香味濃郁,營養豐富。采購時必先經過嚴格取樣、檢驗、保證原料質量的優質,從原料確保天然的醇香!懊胤ǔ,留醇香”,依古法烘炒之技,精控炒溫,選取上品胡麻子,炒料產香,留存最原始的亞麻香。“小榨技,見精油”,融匯百年木榨傳統經典技術,以秘法壓榨工藝,充分榨取胡麻天然醇香!叭〕跽,得上品”,古法木榨亞麻油只取初榨油精華,貴精而不貴多,點滴珍貴。保留其含香量最高的琥珀色亞麻原油,其香醇非一般胡麻油所能比擬!罢谖叮娴氐馈,低溫沉降與過濾制法,盡可能地保留了胡麻油的營養香味,純凈無添加,濾得最原始醇香。“依古法,妙儲藏”,參照古代儲藏經驗,嚴控溫,避光存,采用黑陶缸,久而不變,保存油品的天然品質。
舌尖非遺香傳天下
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傳承者,康亞福在大力繼承和升華古法木榨工藝的同時,甘肅益康家政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分部《天水益康農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集農產品、食用油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恢復了天水李官完村解放初期的古法榨油坊一座,康亞福以非物質文化古法榨油傳承人的身份位居首席,他從收集歸納歷史資料到選址選材日夜操勞,走遍了中國歷史記載中古法榨油的大小市、縣、農村,于2016年建成生產。油好不怕巷子深,5他融匯了幾代壓榨工匠們的榨油心血與智慧,制造出“可被傳承,難被超越”的正宗胡麻油。他融入新技術,完善了古法,做到了古法與新法相結合的理念。保留著胡麻油的口感與香味,合理利用生物技術,有效降低了非健康物質含量,“精益求精,品質為上“是康亞福先生對非物質文化傳承宗旨和立身之本,通過科學分析檢驗和社會團體的鑒定,得到廣受認同及肯定的。更令人欣慰的是甘肅益康家政“益禾農莊”胡麻油被國標局注冊為《秦祖味道》品牌優質亞麻油?祦喐O壬鳛橹袊俏镔|文明遺產《古法榨油》的傳承人,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精髓,打造具有特色傳統內涵,歷史工藝傳承的百年品牌,具有著時代光輝意義,使得傳統木榨技藝重新煥發生機,老百姓真正吃到綠色環保,信賴可求的“秦祖味道”食用油,為中國厚重且悠揚的飲食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工匠事跡材料12
徐紀忠,他堅持在改革中創新突破,勇于踐行“敢于領先 敢于突破 敢于勝利”的三敢精神,積極先后推進東臺、如東海上風電項目各項工作,不論前期核準,還是工程建設,均走在同批項目的前列。
2016年12月,東臺200MW海上風電項目順利并網發電,成為國內當時離岸距離最遠,單位容量最大,升壓站電壓等級最高,海況環境最復雜的海上風電場。2020年7月,如東H14#海上風電項目投入運行,成為目前國內首個智慧化海上風電場,在中國綠發新能源產業中樹立起新標桿。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辛勤的勞動者,也包括你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讓我們用最簡約真摯的方式,去贊美哪些默默耕耘的勞動者。
開創海上風電建設新速度
他反復研究海上施工技術方案,迅速成為海上風電專家,在他的帶領下,東臺項目創下海上升壓站“滑移裝船、整體吊裝”、海纜“登灘排架敷設”、風機“塔筒預先拼裝,風機分體吊裝”等多項國內海上施工記錄,項目于2017年9月全部機組并網發電。
在如東項目建設中,他提煉形成的“點線面體”項目管理法,創造性的以“容缺”方式推進項目開工建設,克服新冠疫情、施工船機不足等種種困難,于2020年7月底實現首批機組并網,成為江蘇同批核準的24個項目中首個并網發電的項目。
創建海上風電示范項目
他瞄準國內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的定位,形成了海上風電項目10項示范標準體系、10項技術領先成果。以“徐紀忠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取得創新發明、QC成果獎及軟件著作等80多項科技成果,東臺項目先后榮獲2019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如東項目成為目前國內首個智慧化海上風電場,形成多個科技成果正在籌備申報工作,助力集團公司智慧新能源產業高效、綠色發展。同時,他采用邊學習邊建設的方式緊抓人才培養,通過東臺項目及如東項目建設,他的團隊全面掌握了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管理要素,實現了員工海上作業實踐能力和業務素養的雙提升。
工匠事跡材料13
賀耀宇,男,漢族,中建六局上合國際交流中心項目工程部副部長。
賀耀宇堅守上合國際交流中心項目建設施工一線,盡職盡責投身項目建設,緊緊圍繞膠州市上合示范區建設,做“尚德膠州”的踐行者,爭做新時代中國青年,為上合示范區注入發展動能。組織開展“青年突擊隊”搶拼產值活動,與項目青年員工一道日夜堅守崗位,在保證安全生產、工程質量的情況下,全力推進項目生產進度,創造了“8天1層公寓”、“7天澆筑混凝土5000方”的上合速度;進行科技創新、技術質量攻關,共取得7項成果;組織青年志愿服務活動,落實疫情防控、為老黨員送慰問、關愛留守兒童、幫助青年解決急難愁盼等問題,踐行企業責任擔當。
他投身建筑行業已經4年,4年間他始終堅守項目施工現場,不畏艱苦,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身到項目的建設中,以高度的責任感來進行每一項工作,精益求精,力爭將每項工作做到完美。上合國際交流中心是上合示范區首個地下二層工程,基坑開挖深度超過10米,且工程地點距海直線距離僅2公里,因此基坑開挖面臨多處涌水的難題,直接影響項目正常施工。他針對基坑多處涌水現象,積極與建設單位溝通,提出增加基坑內止水帷幕和基坑外降水井的施工方案,對基坑涌水進行“外降內排”,有效解決了項目基坑涌水難題,為項目正常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項目組織開展“青年突擊隊”搶拼產值活動,與項目青年員工一道日夜堅守崗位,在保證安全生產、工程質量的情況下,全力推進項目生產進度,創造了“8天1層公寓”“7天澆筑混凝土5000方”的上合速度,為項目2021年產值目標的實現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帶領項目青年團隊優化項目管理,進行科技創新、技術質量攻關。經過努力,項目榮獲青島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標準化示范工地、順利通過山東省綠色施工科技項目中期評價、公司2021年項目管理綜合考評第一名、青島市工法一項、局級工法一項、山東省工法一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2項、中建六局2021年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天津市建協BIM大賽三類成果、中國信息協會優秀獎、“金標杯”BIM施工成果組二等成果、完成核心期刊發表文章,《關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術應用研究》、參與行業標準技術規范編制1項——《建筑采暖用相變蓄熱地板干鋪技術規范》,以上創新創造共形成技術創效500余萬元。
在項目疫情防控工作中,他積極帶領項目青年群體落實項目疫情防控工作,每日檢查出入口測溫登記、進出場人員排查、生活區消殺、防疫資料更新、組織項目全體人員核算檢測等,每項工作他都帶頭落實,躬身力行,任勞任怨,從不抱怨。
他積極踐行“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項目周邊老黨員送慰問,聆聽老黨員講黨史,使青年團隊更加堅定理想信念;他組建上合項目“混凝土”樂隊,為留守兒童及工人兄弟表演,為他們送去關愛,讓愛不再留守;成功開展“建證”品牌志愿服務活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成功開展“我為青年做件事”主題實踐活動,幫助青年團隊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提升了青年團隊的歸屬感、幸福感,成功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青年的生動實踐。
【工匠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有關工匠精神事跡材料05-08
車間工匠精神事跡材料05-11
車間工匠個人事跡材料11-29
最新工匠精神事跡材料05-08
工匠事跡材料(通用10篇)08-13
工匠精神個人事跡材料范文05-09
最新工匠精神事跡材料范文05-09
工匠精神事跡材料(通用14篇)07-05
工匠精神事跡材料(通用5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