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說課稿初中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八章第一節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它不僅是對已學平行線、三角形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猜測、歸納、證明,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發展學生合理的推理意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應用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3、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與應用;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的思想方法。
二、學情及教法分析
初二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敦促,針對這種情況及本節課的特點,結合我校課題"因材施教,當堂達標"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引導-輔導-指導-講評-歸納"有目的的輔助學生學習。
1、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模型,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發揮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力,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可能性。
2、注重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始至終處于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同時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
三、學法指導
1、觀察猜想以學生的觀察、猜想為主,要求學生多觀察,大膽猜想,主動探索來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合作交流采取積極引導、主動參與、互相交流來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準備
ppt課件,平行四邊形教具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思新,情境導入
首先復習四邊形的定義及四邊形的有關性質然后課件顯示章前圖和一些圖片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找出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嗎?
這個問題是校園操場的圖片,學生可以見識各種四邊形的形狀通過查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起到復習的作用,為進一步比較系統地學習這些圖形做準備,并明確本章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學習,發現問題
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舉出身邊存在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通過舉例,為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求知欲,培養學生形象思維
然后自學課本83頁-84頁例1上面的內容,教師出示問題:
1、通過觀察圖片,找出圖形的共同特征,說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2、你會用符號表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想一想用符號表示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記作:□ABCD(略)
3、通過觀察測量自做的平行四邊形你能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嗎?
邊:對邊平行且相等
角: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4、你能證明你發現的結論嗎?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從實例圖片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幾何圖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自學加深理解,發現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感受動手測量,猜想的樂趣,培養猜想的意識教師巡視引導,幫助學生自學。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尋找證明的方法當學生有疑惑時,教師巡視輔導:我們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么?(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而圖中沒有三角形該怎么辦?引導學生得出需構造輔助線,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學生完成證明,歸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并引導學生寫出性質的幾何語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引導,明確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證明三角形全等學生完成證明,驗證猜想的正確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歸納,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四)小組展示,學以致用
1、小組代表展示交流的結果,通過實物投影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證明過程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2、探究例1:
小明用一根36米長的繩子圍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場地,其中一條邊AB長為8米,其他三條邊各長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學生弄清題意后教師示范解題過程,并重點強調解答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幾何表述。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 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在□ABCD中,AB=5,BC=3求它的周長。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外角是38,這個平行四邊形的每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為什么?
(3)剪兩張對邊平行的紙條,隨意叉疊放在一起,轉動其中一張,重合的部分構成了一個四邊形線段AB和DC有什么關系?
練習(2)(3)需說出理由,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求學生有條理的寫出解題過程。
(六) 作業設計,強化新知
1、選擇題:
(1)平行四邊形的兩鄰角的角平分線相交所成的角為()
A、銳角B、直角C、鈍角D、不能確定
(2)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24cm,相鄰兩邊的差為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各邊長為( )
A、4cm,4cm,8cm,8cm B、5cm,5cm,7cm,7cm C、5.5cm,5.5cm,6.5cm,6.5cm D、3cm,3cm,9cm,9cm
(3)下面的性質中,平行四邊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對角互補 B、鄰角互補 C、對角相等 D、對邊相等
2、填空題:
(1)如圖所示,DE∥AB,EF∥BC,DF∥AC,圖中有_個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角度數之和為200°,則平行四邊形中較大的角為
3、解答題:
如圖,在□ABCD中,∠A+∠C=160°,求∠A、∠B,∠C,∠D的度數
設計意圖:課堂練習的“及時性”是很重要的。練習的設計目的在于鞏固當堂課上的主要內容。
(六)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2、還有什么困惑?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反思引導學生概括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分析和小結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例1:(略)
記作:□ABCD
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且平行;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突出了本節教學重點,便于理清本節知識結構,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著激發興趣,積極投入,由易到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這一主體思路下設計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代數式》這一課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及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情,我將本節課分為五部分: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幾點說明。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1.代數式是學生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知識,是對上一節內容的深化,通過這節課要培養學生合理、規范、準確的數學表達方式和書寫習慣,這是體驗數學的美感和鍛煉數學邏輯思維的必不可少的步驟。
2.代數式既是有理數的概括與抽象,又是整式運算的基礎,也是學習方程及函數知識的基礎。列代數式即用字母把數和數量關系簡明地表示出來,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思維實現由數到式的飛躍,數學的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換,它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系的角度更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ǘ┙虒W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本教案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探究、概括、表達等數學方法,所以本節課我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例讓學生經歷代數式概念的產生過程,了解代數式的概念,學會用代數式表達簡單的數量關系,深化符號感,掌握代數式的有關書寫格式。
2.能力目標:通過豐富的例子使學生體驗從語言敘述到代數表示,從代數表示到語言敘述的雙向過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與探究的意識。
3.情感目標:提供多個實際生活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合作交流中享受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列代數式表示生活中簡單的數量關系使學生體驗到代數式的實際意義及建模思想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同學互動過程中學會和人交流和合作,體驗互相支持互相關懷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的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代數式的概念和如何根據文字的意義列代數式。
2.教學難點:學生自己構造現實情境,去解釋不同代數式的意義。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是:通過探究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領悟新知識,并讓學生在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中自然地獲取知識,去親身體會學習知識的過程,從而加強學生主動探索,敢于發現的科學精神,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置問題,探究討論,例題講解,課后小結,布置作業,突出主線,層層深入,逐一突破重難點。
二、教法分析
1.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為主進行學習,教師以啟發等方式進行引導,課堂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突出體現了“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與“自主性、互助性、創造性”的教學思想,逐步培養了學生運用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通過“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觀察聯想、形成概念,應用拓展、鞏固概念,反思辯論、深化概念,縱橫發散、智能升級,學以致用、運用知識,自我反思、課外拓展”的教學程序,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三位目標的達成度。
三、學法分析
古人言:“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苯探o學生如何學是教師的職責。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主動觀察、比較、分析、討論、交流,使學生的手、腦、嘴充分調動起來,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ㄒ唬﹦撛O情境,授之以欲
師(熱情地):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老師今天就來和同學們做一個猜數的游戲好不好?下面我來講解一下游戲的規則--同學們任意想好一個數,不要說出來,然后先把向好的這個數乘以2結果加上8,再除以2,最后減去所想的數,F在由老師猜同學們的計算結果(教師同時給幾個學生發放事先寫好答案的紙條)。請這幾位同學告訴大家,老師猜的對嗎?誰能找到老師猜對答案的奧秘呢?
用字母表示數是跨入代數大門的第一步,代數的重要特點是廣泛地應用字母表示數,它是數學發展的一個飛躍,是我們進一步研究和解決許多數量關系的基礎。我國古代“代數思想”的出現是領先世界的(可向學生簡單介紹代數學的發展史),我們在為先人做出的成就感到驕傲的同時,也要反思一下未來我國數學發展的責任要落到誰的肩上你?大家想不想進一步學習知識呢?
【設計意圖】
創設愉悅寬松的游戲氛圍,讓學生在完全放松的情緒下感知生活,增加新鮮感,激發學生興趣,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體會代數式的重要意義。產生學習代數的興趣,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也進行了思想及責任感教育。教育家霍姆林斯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二)形成概念,授之以漁
。.實例引領
例:用代數式表示(1)乙數比甲數大3;(2)甲乙兩數的和為10;(3)甲數是乙數的5倍;(4)乙數比甲數的平方少2.(5)某班有共青團員m名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有x人,第二組由有多少人?(5)已知正方體盒子的棱長為b厘米,則該盒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W生獨立完成,請一生板演答案,師生共同糾錯,重點強調做題的細節,如(4)題中的括號不能漏掉,(5)題中用乘方來表示)
【設計意圖】英國數學教育心理學家斯根普指出:概念教學應該從大量實例出發,用實例直觀地幫助完成定義而不是就定義教定義。因此,教師在課本已有的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了兩個實例,(4)是減法運算,(5)是乘方運算,這位后面概括代數式的意義及代數式的書寫規則做了一定的準備,并進一步體現了字母代數的數學思想,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2.概念生成
。1)觀察:上述問題中出現的式子:a+3,10-a,1/5a……這些都稱為代數式。
。ń處熤笇W生觀察,小組討論并發言,應適時進行點撥,目的是讓學生歸納出上述式子的共同特點,并總結出怎樣的式子是代數式。
。2)聯想:如50,a等單獨的一個數或者一個字母是不是代數式?(學生思考討論并舉手發言)
。3)質疑:何為運算符號?運算符號是+,-,*,/,乘方,開方。而=,大于,小于,等等是關系符號而不是運算符號,凡由這些符號連結的式子都不是代數式而符號兩邊的式子是代數式。
(4)歸納:
代數式的特征
a.代數式是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
b.單獨一個數或字母也是代數式.
c.代數式中不含等號和不等號。(學生歸納,教師板書,概括要點和關鍵字)
【設計意圖】此階段通過“觀察-聯想-質疑-歸納-表達”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生的思考過程,發展學生的智力品質,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領會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思維方法,實現學法指導的目的。
3.鞏固聯系,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學生獨立做課本上第120頁1題,兩生板演答案,師生共同糾正書寫問題。
【設計意圖】設計此練習,讓學生積極主動自我嘗試、剖析、修正和反思,使其真正理解代數式概念的內涵。讓學生能在實際情境中準確地用代數式解決實際問題,并記住相關題目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教育和刻苦學習的教育。
。ㄈ┳晕覛w納,授之以魚
1.結合上面的練習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后總結出代數式的書寫規則,請代表發言補充.
。ㄌ剿鳉w納出)書寫代數式請注意以下幾點:
。1)x×y×z通常寫為x·y·z或xyz(乘號省略)
(2)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如6*b常寫作6·b或6b。如果數字是帶分數的要寫成假分數。
數字和數字之間相乘用*
(3)10÷m通常寫作 (除號用分數線表示)
。4)若最后結果是加減關系的須寫單位時,則將整個式子括起來再寫單位。
(5)相同字母或因式的積,要寫成乘方的形式。
2.補充練習
下列代數式中符合書寫要求的是A.xy2 B.1-x C.-x2y D.xy/2
【設計意圖】一是培養學生勤于動腦思考,善于總結歸納的良好數學思維品質和語言表達能力;二是可使學生運用批判性的思維找出代數式書寫中的錯誤,進一步加深理解代數式的書寫規則。
3.縱橫發散,自主創新
人人來當老師
(1).請同學們用10x+5y賦予實際生活背景或幾何背景設計一道數學題!
。ń處熆深惐扔⒄Z中的英漢互譯,使學生明白此題與前面的練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是互逆思維,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出此代數式的實際背景.)
(2).拋磚引玉,分組競賽
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下列代數式做出解釋。a+b,ab,6p.
【設計意圖】通過同一代數式讓學生說出不同的生活意義,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
4.學以致用,關愛生命
例:現代營養專家用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這個指數等于人體質量(千克)與人體身高(米)平方的商。一個健康的人身體質量數在20-25之間,身體質量指數低于18屬于不健康的瘦,高于30屬于不健康的胖。(1)設一個人的質量w(千克)身高為h(米)求他的身體質量指數。(2)老師的身高是1.60米,體重是55千克,幫老師計算一下我的身體狀況屬于哪一類型?(3)請同學們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屬于哪一類型?
【設計意圖】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關注健康,此應用題的教學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為下一節列代數式及后面要學習的代數式的值做延伸和鋪墊。
。ㄋ模┱n堂小結
1、談談你的收獲;
2、談談你的疑問,
3、解疑。
。ㄐ〗M暢所欲言,互講本節課的內容,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和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對小組總結情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在學習成果分享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訓練學生概括歸納知識的能力,從而不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ㄎ澹┓謱幼鳂I,自由拓展
。1)必做題:課本105頁2、3題
。2)選做題:課本121頁1題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不盡相同,所以分層次布置課外作業,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使他們都能達到數學標準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學生能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幾點說明
1.板書設計
。1)代數式的特征
。2)書寫代數式請注意以下幾點
。3)補充練習
2.時間安排
。1)創設情境,授之以欲 (5分鐘)
。2)形成概念,授之以漁(15分鐘)
。3)自我歸納,授之以魚(15分鐘)
。4)課堂小結 (5分鐘)
3.設計特色
在探究過程中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真正煥發教學活力,讓他們自己往前走,自己去鍛煉去創造。
始終把素質教育思想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章《統計初步認識》中,第三節的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數據統計中三個基本統計量,是一堂概念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知識目標: 理解平均數、眾數與中位數的含義,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計算方法,明確平均數、中位數肯定有,眾數卻不一定有的事實;
能力目標: 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會確定一組較簡單的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滲透誠實、上進道德觀念,培養吃苦創新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三個基本統計量的概念以及其計算和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計算,中位數眾數的確定。
二、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概念教學中,主要以生活實例為背景,從具體的事實上抽象出三個統計量的概念,通過三個統計量的計算與確定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并鞏固概念;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吸引與激勵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 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自學協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探究自學”“小組討論”“相互學習”的學習方式而進行。
三、教學過程的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3分鐘) 引入采用“故事法”引入——《從四十名到第十名》。通過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數據的必要性。如何能對數據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們將學習從三個不同側面反映一組數據的三個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通過生動的故事,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二)自學輔導,建構新知(11分鐘)
提出概念: (3分鐘) 在學生還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中時,對故事的情節設問:主人公的成績在哪一檔次?中等成績約是多少?哪一檔分數的人最多?學生一一作答。在此基礎上,老師把平時生活中的說法(如:中等成績)規范化并抽象出統計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數)。 這樣可以使新的概念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便于理解和記憶。 自學
輔導: (8分鐘)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必須想辦法求出故事中的三個統計量,并找出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計算方法。(小組討論、教師輔導)。 因為新教材的編寫比較適合學生閱讀,這一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多,學生多有體驗,要讓學生理解并沒有太大的困難。這樣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觀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小組協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他們互相幫助, 體驗在集體中的成長與發展。
鞏固整理: (20分鐘) 本節課的概念是一種動態性、操作性校強,所以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操作演練中去體驗、理解與鞏固概念。
(三)、 探究交流,發展能力 。 (6分鐘) 作為這節課的內容,還可以適當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閱讀圖表、分析數據并計算的綜全能力。小組為單位進行,看哪個小組算得又快、方法又巧。 利用表二計算,首先需要學生讀懂這些數據的含義,其次能正確的使用小學里乘法的意義導出“加權平均數”計算方法,第三這樣的數據的中位數的確定有一定的技巧,對學生的思維與分析要求教高。這是對學生的一次挑戰,利于對學生“思想方法”與“意志品質”的提升。
(四)結束新課,布置作業。(5分鐘) 學生交流心得。 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 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 :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眾數 :作好頻數統計。 完成作業本10.2.1。 學生交流心得。 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 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 :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眾數 :作好頻數統計。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軸對稱圖形》這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在編排上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指導同學們感知圖形的軸對稱現象,層次分明,循序漸進。
對稱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和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同學們對于對稱現象并不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筑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美感。
教材從同學們熟悉的事物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同學們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為同學們今后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以及利用軸對稱方法對圖形進行變換或設計圖案打好基礎。教材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材先通過天安門、飛機、獎杯的實物圖讓同學們觀察、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接下來教材將這幾樣物品抽象為平面圖形,引導同學們通過對折發現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教材還在圖中出現了“對稱軸”這一名詞,但沒有給“對稱軸”下定義或作出描述,只是讓同學們有所認識。
第二道例題則讓同學們利用剛掌握的軸對稱圖形的初步知識,“做”出軸對稱圖形。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同學們進一步積累感性認識,豐富對軸對稱圖形的體驗,鍛煉同學們的實踐能力。
“想想做做”中,通過一系列的習題,加深同學們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其中第3題在方格紙上提供一個軸對稱圖形的一半,要求畫出它的另一半,使同學們有機會再一次在操作中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后面,還安排了“你知道嗎”,介紹自然界中一些對稱現象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對稱的建筑,以進一步拓展同學們的知識視野,幫助同學們體會“對稱”的科學與美學價值。
學情分析
軸對稱現象是同學們新接觸的一個知識點,這種現象廣泛蘊涵在大自然中,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要求同學們具備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同學們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自主探求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理解對稱軸的含義,感受數學的美。
2.能力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同學們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回到具體的思維方法。培養觀察、操作、表達、思維能力與探索意識,發揮同學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激發同學們的審美觀點,培養同學們創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同學們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鼓勵他們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同學們學好數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辨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二.說教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痹跀祵W教學中,從生活中同學們感興趣的物體出發,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同學們,讓同學們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為同學們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同時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這節課準備采用觀察發現,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發現的方法,培養同學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同學們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同學們成為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也就是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本課從具體的同學們感興趣的物體中,讓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有層次的練習,提高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我先從孩子們感興趣的玩導入,在教師與同學們共同玩的過程中拉近我和同學們的距離,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這節課的一開始,我先通過剪出一個“愛心”圖,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并且也能比較自然地揭示這節課的課題。
接下來,出示例題中的圖片,讓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并且自己動手折一折,來發現這些物體是對稱的,揭示出“完全重合”這樣一個概念,使同學們初步感知到平面圖形的對稱性,隨后,讓同學們繼續動手折紙,進一步揭示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以及讓同學們初步了解對稱軸。
然后給出一些同學們知道的幾何圖形和其他圖形,即課本中的“試一試”,同樣采用小組合作,共同探討的學習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設計,能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同學們的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同學們的發散思維,同時一定難度的圖形判斷,讓同學們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實,激發同學們愛動腦筋,勇于探索。
同學們學習完了“試一試”,此時同學們對軸對稱圖形已經有了不少的認識,這時,就需要一些習題和游戲來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我安排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個環節,“找一找”就是課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五題和第六題,主要是讓同學們來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這兩道題主要是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的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能準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做一做”就是課本中的例題2,讓同學們自己動手來制作出軸對稱圖形,給了同學們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同學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數學的親切感,也有利于培養同學們對美的感受能力!安乱徊隆 是在給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的基礎上,讓同學們猜出這個圖形的形狀。在這一題上是由簡到難,層層遞進。這既能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又能使同學們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認識。
最后,我安排了一個“欣賞圖片,情感體驗”的環節,用課件展示出一系列美麗的軸對稱圖形,讓同學們充分地享受這些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帶來的視覺上的沖擊,感受美、欣賞美。在這節課的最后,我用一個軸對稱的漢字——“美”來進行總結,并將課題補充完整,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全課設計,力求做到符合同學們的認知特點,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使同學們始終處于好奇、好學的學習情緒中,讓每一位同學們都學有所得,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說教材
“正數與負數”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本節課是學生學過的自然數與分數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數的基礎,因此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為初中階段的第一節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區分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說教法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認知特點,我確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正、負數的概念,了解正數與負數是從實際需要中產生的;會列舉出周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明確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過程與方法:
探索負數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數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際例子的引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難度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將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在教法上采用引導啟發法和講解傳授法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這是因為七年級的學生個性活潑,學習積極性高。在整個過程中,我將講解和分析與學生自己歸納相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學法
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對學生的回答與表現給予肯定、表揚,由此保護并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引領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為五個部分: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鞏固練習,熟練技能;總結反思,發展情意;布置作業。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通過設置問題串,讓學生復習小學學過的自然數、零和分數,讓學生了解到數是因為實際生活的需要產生的.同時增加一個新的問題:某市某天的最高氣溫是零上3℃,最低氣溫是零下3℃,要表示這兩個溫度,如果都記作3℃,這樣就不能把它們區別清楚.這樣之后學生很容易就發現,用以前學過的數不能簡潔清楚地表示這兩個數,由此需要產生一種新數,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課.這樣的引入,既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又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
。ǘ┖献鹘涣,探索新知
接著,我根據學生已經產生的認知沖突及時地給出4個實際例子讓學生練習,幫助他們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環節.我會在學生練習時進行巡視.具體的例題如下:
例1:氣溫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車向東行駛4千米和向西行駛3千米.
我會讓學生對以上例子中出現的每一對量進行討論.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很容易就發現: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一對反義詞.于是我在學生回答 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然后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學生在閱讀課本后很容易就會回答:足球比賽中的凈贏球和凈輸球;花生產量的增長和減少;體重的增加和減少等例子.這樣的舉例,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為新知的展開鋪平了道路.
幫助學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后,我將帶領學生回到創設情境中產生的問題:零上3℃和零下3℃應該如何表示? 一邊引導學生,一邊歸納總結:對于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么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通常地,我們規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為正,虧損、支出、減少、下降為負.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
這里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概念時,我會特別強調,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同時指出,0不僅僅表示“沒有”的意義,還有確定的意義,比如0℃就是一個確定的溫度.
(三)鞏固練習,熟練技能
為了使學生實現由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我將通過形式不同的練習,讓學生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如課本上的練習:判斷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在判斷正、負數的時候,我將再一次強調學生的易錯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其中一道練習:如果水位升高3m 時水位變化記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 時水位變化就可以記作-3m,水位不升不降時水位變化可以記作0m.這里也要特別強調0表示的意義.由此讓學生加深對正、負數概念以及零的意義的理解.課內及時練習,反饋調整,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四)總結反思,發展情意
練習之后,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歸納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1)用正數與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2)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從而起到了對本節課鞏固深化的作用.這樣不但可以梳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記憶,而且可以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側重.
(五)布置作業
最后,針對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課后練習作業,并將作業進行分層,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適應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各位老師,以上說課只是我在短時間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指導思想設計出來的一種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準備時間充分的話,我會在教學過程這一模塊進行更多細節的探討,讓本節課的內容講授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6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相交線》。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對頂角,鄰補角的定義,對頂角的性質。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直線、射線、線段和角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形成4個角的位置和數量關系,為今后學習幾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證明幾何題提供了一個示范作用,本節對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推動作用,所以本節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概念,能從圖中辨別對頂角和鄰補角。
(2)掌握“對頂角相等的性質”。
(3)理解對頂角相等的說理過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質疑,猜想,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轉化,說理能力和數學語言規范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樂趣,增強學習興趣;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中充滿著探索和創造。
(三)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為:
重點:鄰補角和對頂角的概念及對頂角相等的性質。
難點:寫出規范的推理過程和對對頂角相等的探索。
二、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直觀的教具演示和多媒體。增大了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總結,使學生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過程。
三、學法指導
讓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學會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從中提高他們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能力,并養成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孩子思維活躍,模仿能力強。同時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并歸納總結。但是受年齡特征的影響,他們對知識遷移能力不強,推理能力還需進一步培養。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立交橋、防盜網。
設問:從這些圖片得出什么幾何圖形?學生會指出:相交線。從而引出了課題:相交線。讓學生借助已有的幾何知識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建立直觀、形象的數學模型。
(二)新課探討
1、對頂角、鄰補角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用已備好的剪刀剪紙片、向他們提出以下問題:
問題1:一把張開的剪刀能聯想出什么幾何圖形?說一說,剪刀剪開紙片的過程中有關角的變化?
學生觀察,很容易把剪刀的構造想象成兩條相交直線。在剪刀剪紙片的過程中,把手和刀刃之間的夾角不斷發生變化,但是這些角之間存在著不變的位置和數量關系。
通過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幾何圖形,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問題2:任意兩條相交的直線在形成的4個角中,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角?各對角存在怎樣的位置關系?
學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組(四人為一組)為單位,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并填好表格中的內容。接著我加以適當啟發引導,讓他們歸納出對頂角,鄰補角的概念以及對頂角和鄰補角的判定方法。然后讓學生依據這些判定方法找出圖中的對頂角和鄰補角。有些同學可能概括得不太好,我將肯定他們探討的熱情和發言的勇氣。同時,幫助他們進行糾正。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不拋棄,不放棄,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這樣,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以至解決問題,體現了新型的課改精神。
2、對頂角的大小關系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可以肯定鄰補角互補,也可以猜到對頂角相等,但不是很肯定。為了讓學生的猜想得于肯定,我的做法如下:
(1)我演示教具(自己制作),也給學生操做。
(2)讓學生通過量角器測量。
(3)讓學生把畫好的對頂角剪下來,進行翻折。
(4)引導學生根據同角的補角相等來推導對頂角相等的性質。
引導他們寫出推理過程后,我在黑板上板出規范的過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找出自己寫的和老師寫的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應接受老師的指導與引導,這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新型師生關系,即教師是合作者,引導者。通過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學生初步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
(三)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對頂角相等的例子
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性交流、思考、發表見解。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對頂角相等的例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對頂角的性質,體會生活中的對頂角,讓他們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打破了他們一直誤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這一觀念。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例題解析
例 如圖,直線a, b相交, ∠1=40°,求∠2, ∠3, ∠4的度數。
引導學生先尋找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間的位置關系,再尋找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間的數量關系,此題難度不大,讓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一起來批改。
(五)習題反饋
為了再次強化對頂角、鄰補角的概念及對頂角性質的理解,我適當增加些練習,對于習題,循序漸進提高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于提高,對于趣味題和拓展題,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尋找規律,讓他們進一步感覺“知識來源于實踐”,同時學生的思路得于拓展。
(六)、課堂小結
1、這節課學了哪些概念和性質?
2、你還有什么疑惑?
3、談談你對本節課的收獲。
將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進一步培養他們歸納,總結能力。
(七)布置作業
我布置了必做題和選做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反思學習過程的習慣。
六、板書設計(略)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7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軸對稱圖形”,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軸對稱圖形”是第五章“軸對稱”的第一節的第一課時,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則重要內容,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實際生活中也隨處可見軸對稱圖形及軸對稱的應用。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很多事物,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實例和典型圖形的過程,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了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聯系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折紙、剪紙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與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教學重難點 :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以“感受生活——動手操作------共同探討——歸納總結————應用實踐”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機會。
1、教 法: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電化教學。 在課的開始,結合多媒體動畫,從優美的生活場景中抽象出蝴蝶、蜻蜓、樹葉這三個軸對稱圖形,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強烈愿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學法:觀察猜想、共同探討、動手操作、歸納總結、應用實踐!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可見,“學會學習”本身比“學會什么”更重要.
3、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課前制作動態演示的多媒體課件;模具、實物、投影、膠水。
學生準備:剪刀、各種美術顏色、美工刀一把、白紙若干。
四、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有關畫面)
故事引入:(師講故事的過程中播放動畫)
實驗探究
探究一
問題1:這些美麗的圖形來自生活。認真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問題2:你能將圖中的窗花沿某條直線對折,使直線兩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嗎?其他圖形呢?(在學生通過觀察、概括、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驗證:方法一:動手操作“扎紙”實驗。)
方法二:利用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演示,總結,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這樣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同伴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練習: 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的圖形,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找出它們的對稱軸,有幾條呢?
探究二
學生活動.做“印墨跡”實驗:取一張質地較軟、吸水性能好的紙,在紙的一側滴一滴墨水,將紙迅速對折、壓平,并用手指壓出清晰的折痕,再將紙打開后鋪平,觀察所得到的圖案有什么特征?
完成上面實驗后,啟發引導學生有什么發現?在于同伴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軸對稱的概念:
接下來給學生例舉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在加深印象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
問題3:你能說出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與聯系嗎? 先給學生一分鐘時間思考,然后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全班進行交流。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特征,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具有 代表性的圖片。最后教師加以點評,得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拓展應用
1、讓學生設計一個優美的軸對稱圖案。展示自己的作品,體會創作時的快樂和意想不到的圖案美和成就感.
2、欣賞反思,提升認識。師:請看這里!音樂聲中,教師配音介紹,學生談感受。舞姿優美典雅的舞蹈——“千手觀音”、雄偉壯麗的人民大會堂、歷史悠久的北京天壇、巍峨高聳的法國埃菲爾鐵塔、
課堂小結
。1)、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說說自己在本節課中的體會或困惑? 課后作業
1:教科書第117頁習題5.1的第 1、2、3、題。
2:教科書第114練習第1、2題
五、教學實踐活動的收獲與反思:
1、在學習中實踐 ,我學習了金石中學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學能力。
2、在實踐中反思 ,在實踐研修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課堂不只是教師個人的舞臺,還應是師生心靈對話、情感交流的舞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搭建起師生互動的教學交流平臺,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3、在反思中收獲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2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說課的課題是“合并同類項”,下面進行簡單的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選自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4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學習了代數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一次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在合并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梢哉f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七年級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所授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學習風氣。
基與上面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同類項、多項式相等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情感目標:
1、通過設置具體的問題情境,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愉快與收獲。
2、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重點: 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二、設計思路:
1、 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經歷同類項概念和合并同類項法則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其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
2、 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猜想、推理、論證、交流與反思等數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會探索、學會學習。
3、 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 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程序: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我的設計效果,我采用引導、探究法為主的教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CAI輔助教學。設計以下主要教學流程:
1)創設五個步步深入的問題情境: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同時為本課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2)問題探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與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
3)火眼金睛與看誰做的又快又準:讓學生加深對同類項的認識,加強對合并同類項法則的理解。
4)例題講解與鞏固練習:讓學生掌握在多項式中判斷出同類項和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運算的技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螺旋式上升。
5)課堂小結: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6)拓展延伸與挑戰自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提供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我的教學目的能不能實現,設計效果能不能達到,就只能看我接下來上課的情況了!我的說課就簡單說到這里,謝謝大家!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本節課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學七年級(上)第一章第四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教材分析
。ㄒ唬┑匚缓妥饔
有理數的加法是小學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初中數學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重點。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在于這一節的學習。
。ǘ┙虒W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的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并會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法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2)體驗初步的算法思想。(轉化)
(3)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2)培養學生協作意識,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法與學法
我在本節課主要采用“引導——發現教學法”,并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學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法”來學習本節內容。
教學程序:
我采用的教學模式分為“引——探——結——用”四個環節。
。ㄒ唬、引出課題(2分鐘)
例如,足球比賽中,可以把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它們的和叫做凈勝球數。
如果,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 則紅隊的凈勝球數為 4+(-2),
藍隊的凈勝球數為 1+(-1)。
這里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
那么,怎樣計算4+(-2)呢?
此環節大約2分鐘。
。ǘ、探索規律、得出法則。 (15分鐘)
現規定正能量為正,負能量為負。
。1)若兩個好人攜帶正能量分別為+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寫成算式:(+20)+(+30)= ( )
。2)若兩個壞人攜帶負能量分別為-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
寫成算式:(-20)+(-30)=( )
這兩個算式,運算有什么特點呢?
同號兩數相加,好比作同伙人:正數+正數,正能量增大;
負數+負數,負能量增大。
最后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加。
。3)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1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10)=( )。
。4)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2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4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20)+(-40)=( )。
這組算式,運算有什么特點呢?
異號兩數相加,好比兩人在打仗,誰的力量強大,誰就贏。如果正能量大, 符號就定為正;如果負能量大,符號就定為負,又讓學生理解兩人打仗,彼此力量會彼此抵消,彼此消損。那么贏的一方還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絕對值做減法。強調用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
最后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減。
再看兩種特殊情形:
。5)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30。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會學”轉變,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于教材上利用數軸和絕對值來探究法則過于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借鑒之下,我選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動畫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讓學生來當裁判,學生必須把6次的情況都完成后,才能得到結果,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會很集中。若學生有困難,則小組內探討交流、補充,讓學生能逐步引導概括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上述過程,大約20分鐘的時間,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Y(3分鐘)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
取加數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
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ㄋ模⒂
1、加深理解,鞏固法則。(5分鐘)
。1)填表
(2)思考:在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時,應分幾步完成?
加數 | 加數 | 和的組成 | 和 | |
符號 | 絕對值 | |||
-12 | 3 | - | 12-3 | -9 |
18 | 8 | |||
-9 | 16 | |||
-9 | -5 |
此題的設計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讓學生知道,凡是有理數運算都要首先確定結果的符號。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后,我將解題步驟,分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解題格式引起重視。
2、變式訓練,應用法則。(15分鐘)
例1.計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計算
。-5)+9 7+(-10)
。-3/4)+1/2 3/5+(-3/5)
數學家皮亞杰認為:“不斷的訓練才能夠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合理的數學模型”。練習和科學的重復練習始終是數學學習的有效辦法。為了讓學生熟練應用法則準確計算,我設計了2個例題.例1是同號兩數相加;例2是異號兩數相加。這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范格式的作用。我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讓基礎組的學生板演后,并讓別的學生找錯誤,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通過學生糾錯的過程,讓學生對錯誤加深記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3、小組闖關,檢測目標。 (5分鐘)
在新課程下,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檢測目標成為一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設計了兩個闖關小游戲。一個是學生口答搶答,另一個是男生出題女生搶答,反之女生出題男生搶答,通過男女同學競爭中鞏固、應用法則。
三點教學反思
1、情境探究問題的設置
我用卡通動畫人物來引入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形象的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在思考問題時,首先應讓學生對好人、壞人在一起有幾種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的完整性。然后再逐一的進行探索,通過學生談論交流,最后得到有理數的四條加法法則。
2、例題安排的設置
我安排了同號兩數相加和異號兩數相加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范格式的作用。
3、數學語言表達的訓練
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中我盡可能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樣可以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引導學生規范的表達。
【數學說課稿初中匯總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總七篇07-17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匯總七篇06-24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總七篇07-21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七篇06-09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總七篇07-22
初中數學說課稿-《數軸》12-12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垂線》11-11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匯總10篇06-23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匯總六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