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中地理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人類活動中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運輸、商業貿易和郵政通信等。地域聯系對發揮各區域的比較優勢、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經濟全球化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各種地域聯系方式的發展,特別是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進了世界商品的循環,大大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因此,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的編寫,就是選擇了交通運輸這一最重要的地域聯系方式進行要點的講授。
本章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通過對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的比較,闡述了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要發展趨勢,并選取了“南昆鐵路建設”等案例來說明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選擇及其發展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材內容較少,且欠缺深入的分析和具體的實例,單純的講授教材中的內容并不能完全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對交通的區位因素分析等內容進行深化。
1、知識與技能:①交通運輸的方式及其每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②根據運輸對象的特點及運輸要求,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及線路。③交通運輸網的形成和特點④了解影響制約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本節知識的學習既有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表格分析五種運輸方式的優缺點,又有運用發展的觀點分析交通運輸網的發展趨勢和交通運輸布局的區位因素。要求在分析地理事物時,具有運動的.、發展的眼光。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樹立、加強交通環保意識,并能夠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樹立交通安全和公共道德。
教學重點: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特點及選擇
教學難點:影響制約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
二.說教法:
讀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問題式討論,講練結合,讓學生通過讀圖、分析圖表材料和案例材料,提取信息,掌握知識要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學習現代幾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如何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各種交通照片和交通網地圖,同時注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在合理利用選擇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時,還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愛護交通設施,保證交通安全,使交通運輸更好地為我們生產生活服務!
三.說學法:
本節課充分利用案例教學、講練結合,讀圖分析等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讀圖、分析圖表材料和案例材料,提取信息,掌握知識要點。從交通方式的選擇到交通區位因素的分析,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做到了動腦思考、動口討論和發表意見、動手填圖并完成習題,全程投入。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提升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提高了課堂的實效。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學習。開門見山式導入人類的地域活動聯系,并設計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到的現代交通運輸方式有哪些?引出第一部分內容“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講解。通過導入,讓學生明確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對交通運輸工具和方式有感性的認識,以便于下面教學內容的進行。
其次,進入新課講授。由于學生們對五種交通運輸方式已經有感性的認識,因此在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方面的講解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閱讀課本的圖來學習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對于交通運輸方式的掌握,僅僅知道其優缺點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此基礎上通過提問引導出影響交通運輸方式選擇的因素,并通過實例與學生共同分析,選擇出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得出要綜合考慮,本著“多、快、好、省”的原則,根據運輸對象的特點和運輸要求,選擇最佳運輸方式的結論。
接著,過渡轉折,引出交通運輸網,通過“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蜀道”到近代的“青藏鐵路”,以及從“畜力-船-汽車-飛機-管道”交通工具變化來綜合分析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并結合書上的“南昆鐵路”的實例,來具體分析幾個因素對南昆鐵路的建設的影響。突出過程和方法的培養,意在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樹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思想。
最后,小結本節課內容,布置適當作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五種主要運輸方式及其優缺點
2、影響交通運輸方式選擇的因素有運價、運量、運速:
1、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自然因素、技術因素 二、交通運輸布局
2、南昆鐵路分析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內容選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一章問題研究《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課文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深刻的探究了我國現階段的農民工問題,本節課作為本章知識的總結與升華,具有概括性、綜合性等特點,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地理知識的理想材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根據教材資料,看到存在的農民工現象,認識該支隊伍對常熟經濟發展的影響,了解該現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采取開展實地調查、獲取第一手資料、研究問題、匯報總結、撰寫調查分析報告的能力。
德育目標:增加學生對農民工現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關心現實社會中的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綜合分析農民工現象對遷出地以及遷入地經濟的影響,提出解決的方案。
教學難點:運用教材案例,對農民工現象提出合理的建議。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
【課時安排】1課時
三、說學法
本節課作為問題研究的內容,是在學習了整章知識之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主要考查其對本章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地理要素的積累程度。首先,學生可以在課前做好適當的調查工作,用實際的案例來說明我國現階段的農民工問題;其次,在課上,學生要發揚合作精神,進行合作學習,分組討論,得到真知;最后,在課后,可以在教師的知道下,完成調查學習的報告,以此來鞏固自己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1.通過視頻:農民工大量涌入大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引出對農民工現象的探究。
2.學習新課:
a.通過對資料一的分析,來認識農民工這一現象——發現問題。該過程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討論發炎為主,讓學生發現問題。
b.基于對農民工現象的認識以及資料2 的`分析,請同學辨證的分析出這一現象的利弊——分析問題,當然,這一部分內容還是要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但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引導。
c.最后,請同學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應該怎樣解決農民工所面臨的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部分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局限于書本,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3.課堂小結:本節課作為問題研究課程,探討了我國現階段的農民工現象,了解了農民工生存的環境,以及體會了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過合作探討,得出了一些列解決的方案。著重培養大家對于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增加大家對農民工現象的感性認識,希望大家運用所學知識關心現實社會中的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學以致用。
五.說板書設計
問題探究 如何看待農民工問題
1.現狀
2.影響
a.對農村:
b.對城市建設:
3.解決措施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形成條件。
本節課標解讀:
1.說明大牧場放牧業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2.說出乳蓄業的分布范圍,說明乳蓄業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內容地位與作用:
本節共分為2部分內容“大牧場放牧業”、“乳畜業”,使用2課時完成教學。
兩部分內容都以案例的形式開展。大牧場放牧業以潘帕斯草原為例,重點通過讀圖分析,掌握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因素,教學中應注意對大牧場放牧業區位因素的相關分析不要孤立的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礎,人文經濟因素是條件,科技進步(包括交通狀況和草場條件的改善)是“催化劑”。乳畜業,以西歐乳畜業為例,重點掌握產品種類和分布特點,這里理解歐洲乳畜業的形成條件是關鍵。乳畜業的規模與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當地的飲食有很大的關系。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達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目的。
知識與技能:1.用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從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等多個角度分析西歐乳畜業的形成條件,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3.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運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評價某一地區的農業選擇。培養從眾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影響因素中綜合分析,并抓住主要因素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從而正確認識人類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因地制宜,合理發展農業生產的觀念和科學的人生觀念。
2.借鑒世界狀況,探究中國國情尋找發展對策,為我國農業服務。
1.大牧場放牧業的特點和發展條件。
2.西歐乳畜業的形成和基本特點。
二.說教法:
講述法、案例分析法、問題拓展法、啟發式讀圖分析法。
電腦平臺、有關圖片和錄像。
2課時
三.說學法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利用已學知識,分析農業區位因素,進而認識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通過讀圖分析以及案例分析,掌握大牧場放牧業的`分布和區位因素,學習乳蓄業的分布和區位因素,并將兩者進行對比,鞏固對兩種農業類型的認識和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通過讀“世界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圖、“潘帕斯草原的地形圖”、“氣候圖”和“牧牛業景觀圖”,以及分析潘帕斯大草原的案例,來分析大牧場放牧業的分布范圍、形成的區位因素,
1.導入新課:通過視頻“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出新的學習內容——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2.新課講授:第一課時,首先通過展示“世界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圖”,引出對大牧場放牧業的初步認識,了解其分布范圍;然后通過展示“潘帕斯草原的地形圖”“氣候圖”和“牧牛業景觀圖”,討論分析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條件,并進行案例分析,學習該種農業的特點;最后,理論聯系實際,展示:“中國地形圖”“氣候圖”“人口圖”“交通圖”和“內蒙古牧區圖”,分組討論我國內蒙古地區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第二課時,首先通過設問順利從大牧場放牧業轉入乳蓄業,通過講述讓學生了解乳蓄業的概念;然后通過展示世界乳畜業分布圖,了解乳蓄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接著,通過西歐乳蓄業的案例分析,得到乳蓄業發展的區位因素及其特點。
3.小結本節課內容,布置適當作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第三節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大牧場放牧業
1.概念
2.分布
3.區位條件
4.特點
二、乳蓄業
1.概念
2.產品種類
3.重要分布
4.區位條件
5.特點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該節主要分為兩部分:人口的遷移和影響因素,對于這兩部分教材的處理很簡單,課標要求為:根據資料說出人口分布的特點;而考試對于特點這方面也較重視,在本章的內容中這節算次重點,是基于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的基礎上講訴的,進而結合教材和課標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人口遷移的內涵,能夠根據有關資料說出國際和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
掌握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能夠分析一地人口遷移的原因,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圖表的展示總結歸納國際國內人口遷移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圖分析,索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通過活動探究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理論聯系實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學會尊重他人不要對移民產生歧視,人人平等的情感。
人口遷移分布的特點
人口遷移分布的特點
二、說教法
讀圖分析、活動探究、案例分析
多媒體
課本圖1.8,人口分布的相關圖表
三、說學法
1、利用圖表歷史知識分析解釋,提高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2、結合社會潮流引入課題,吸引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帶著問題去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設計
同學們最近幾年民工潮盛行,大量民工往東南部城市遷移,同時許許多多的外國公民在我國定居,又有許多我國公民定居外國,人口遷移現象從古至今一直不曾間斷,為什么會不斷的有人口遷移呢?受哪些因素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人口的.遷移一節,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八頁。
◆設計意圖:結合社會現象進行導入,吸引學生興趣,進行學習。
2、練習設計
。ǚ治觯┧伎迹赫埻瑢W們說出下列人口遷移分別屬于哪一類?
A.15世紀扳賣非洲黑人奴隸
B.王工程師因工作需要從前黃調往馬杭
C.三峽工程大移民
◆設計意圖:利用習題,知識遷移鞏固活學活用,深入理解知識。
3、總結設計
通過前三個階段的分析總結我國人口遷移現象。
人口遷移的階段 | 人口遷移的特點 | 人口遷移方向 | 人口遷移的原因 |
歷史上的人口遷移 | 由北向南 | 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 | |
新中國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我國的人口遷移 | 規模小,頻率低 | 國家政策和戶籍管理制度影響,有計劃有組織進行 | |
80年代中期以來人口遷移 | 流動人口增加 | 農村→城市;內地→沿海 | 務工、經商、學習、培訓 |
五、說板書設計
人口的空間變化
【高中地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說課稿06-25
高中地理說課稿最新02-16
高中地理的必修說課稿范文04-06
高中地理說課稿15篇08-04
高中地理說課稿(15篇)12-27
高中地理說課稿(精選9篇)11-15
高中地理說課稿(精選15篇)02-16
高中地理《農業的區位選擇》說課稿07-27
高中地理說課稿(通用21篇)07-01
高中地理說課稿(合集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