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己能夠做什么.作為一個創業者來說,只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這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應該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當然,這也是個人相對而言的,因為一個人的潛能發揮是一個從低到高的逐漸展現的過程.但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興趣、潛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仍然是一項具有前提性的工作。
其次,社會需求什么.創業者要明確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的同時,還應考慮社會的需求是什么這一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所選擇的創業領域既符合自己的興趣又與自己的能力相一致,但卻不符合社會的需求,那么,這種創業的前景無疑會變得暗淡.由于分析社會需求及其發展態勢并非一件易事,因此,在選擇創業目標時,應該進行多方面的探索,以求得出客觀而正確的判斷,初次創業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打造一個優勢互補的利益共同體。以此有效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使企業運營事半功倍
第三,自己擁有什么資源.要創業就必然依賴各種各樣的資源.創業者應該清楚地審視自己所擁有或能夠使用的一切資源的情況,是否足以支持創業的啟動和創業成功之后可持續地進行.這里所說的資源,不僅指經濟上的資金,還包括社會關系,即通過自已既有人際關系以及既有人際關系的進一步擴展所可能帶來的各種具有支持性的東西,要對創業的目標顧客、資金來源、合作伙伴(需要互補性)、創業方式、運營模式等都具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關注細節,理性創業。
初次創業企業有很多起步與發展模式,諸如特許加盟、代理知名品牌產品、貼牌生產產品、為大企業配套、利用已被認可的市場形象或概念開發新項目等等。如當前加盟和代理是一種快速的創業方式,但風險也伴隨許多,在決定加盟前,一定要切實關注細節,通過利用網絡、對該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咨詢等來加深對企業的理解,即使是有加盟樣板店,也不要被表象迷惑,提高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最好先請律師確認,并學會應用附加條款來保護自己;從而選擇最適合的模式。一份創業規劃也必須將個人理想與社會實際有機地結合,創業規劃同樣能夠幫助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并且進一步評估內外環境的優勢、限制,從而設計出既合理又可行的職業事業發展方向.只有使自身因素和社會條件達到最大程度的契合,才能在現實中發揮優勢、避開劣勢,使創業規劃更具有可操作性
總之,一份創業規劃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實際成功,就取決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對以上三個原則進行了準確的把握,結合“市”、“品”、“財”、“人”, 市,就是即將來臨的市場需求情況,其成長率經常是為平滑式的曲線,但也可能是階梯式的分時段而成長者。品,亦即產品,或服務的品質,產品即人品。財,就是財務融資方面的可行性。人,就是在創業之初,對志同道合的創業人才延攬的可行性,以及對“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還有在事業成立而開始經營時,對員工要做有計劃的培訓,最好能有“團隊受訓”效果。
凡有志創業者,尤須憑靠各種人才由衷的相助,方能成為成功的創業家。用人之可行性研究,則在于“知人”、“善任”,以及如何做好對員工的培訓,并進行了最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