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教有所思》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1
每一個做教師的都渴望做一個成功的教師,那么什么是成功的教師呢?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讀完《教有所思》這本書,我從李鎮西老師身上找到了答案。他之所以成功,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書中他談到的一個個優秀的教師,如魏書生、陳鐘梁、朱永新等都是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的人。書中講到,教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我想,這應該是李老師的魅力所在吧!
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是一節專門談童心的文章:《童心萬歲:寫給我永遠的兒童節》,摘錄如下:“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對人民的善良之心!3滞模褪潜3謱π皭旱恼敝!3滞模褪潜3謱κ聵I的創造之心!3滞,就是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之心……”的確,童心非常重要,永葆童心,可以永遠健康、陽光。做老師又豈能沒有童心?!
我不禁要問,我有童心嗎?學生們是否愿意和我說悄悄話,是否愿意和我開開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他們是否喜歡我這樣一個老師呢?做老師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學生時代,曾經也是如此癡狂,不知掩飾。其實,我們在學生面前真正該忘記的是我們的年齡,我們的身份,這樣才能找回有童心的感覺。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時常檢查一下自己:我是否開懷地笑了,我有沒有壓抑自己的感情;我是否在學生面前還想著成人世界的煩心瑣事,而帶著壞情緒來了;我是否因學生違背了一些尊師重道的潛規則而惱羞成怒了;……不要怕自己在學生們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師的架子,不懂裝懂,而我們此時應該想到是,人都會犯錯,學生更欣賞你認錯的勇氣和真誠;不要學生一有差池,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師身份去教育他,總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有這個義務,與學生的距離不就在這時產生了嗎?
我們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是否也犯過諸如此類的錯誤,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他犯錯誤的合理性,相信他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相信學生們相互之間的影響性?
葉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蔽覀冏鼋處煹膽撚蟹攀值挠職夂托判牡,多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我們只需要保持著一顆童心與他們共同體味著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2
讀李鎮西的《教有所思》讓我感動,感動的是:“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讀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讓我激動,激動的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彼、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弊x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讓我感嘆,感嘆的是“現實存在的教育與理想意義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讓我醒悟,醒悟的是:“難怪我們現實的教育在學生成長中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通過讀書,終于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范、狹隘、重復、忙碌的生活狀態,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歷來被人稱為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于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3
看到全國名師李鎮西的《教有所思》時,我也在思索。一個學期又一次畫下句號,作為教師,我的生命歷程又刻寫了許多或難忘或短暫,或明晰或困惑,或開心或郁悶的痕。我用了一天的時間總結整理下來,我認為這遠遠不夠。借到書后,我沒有像看其他書一樣一睹為快,而是把它輕輕地擱置到書架的最頂層,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教有所思”這四個字。我想激勵自己利用假期這段寶貴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于是,有了很多更明朗積極的想法、更客觀理智的評價。
當思緒處于“山窮水復疑無路”時,我捧起了《教有所思》。
剛開始,我還有空閑將書中精美的語句抄下來,后來,幾乎忘記了做筆記。因為李老師的文字如一塊神奇的魔石引領我忘情地讀著,二十一萬字的書竟然只用了五天全部讀完。當讀完最后一篇時,心中生出些許遺憾。合上書靜靜思索,竟有口留余香、余音繞梁之感。
全書分為六輯:邊教邊想、胡言亂語、師恩難忘、心動時刻、說語論文、凝望窗外。分別從語文教學、教育現象、與名師交流、自己的人生經歷、語言文字、時事評論等方面,選取不同的觀察點進行闡述。有的文章清秀雋永,如海面上一朵輕盈的浪花;有的文章熱情澎湃,如熊熊燃燒著的烈焰;有的文章慷慨激昂,如那只與暴風雨搏斗的海燕;有的文章發人深省,如一支穿透腐朽思想的利箭……李老師熟讀各種教育經典,與葉圣陶、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師對話,很多文章引用大師的名言幾乎是信手拈來;他尋找各種機會學習、寫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領悟力。因此,書中文字讀來甘之如飴。
李老師選了這樣一段話放在書的封面,十分鮮明地表明自己對教育的認識,也是他整個教育思想的濃縮:今天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我認為,需要一種把人當成人的教育!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
在教學中,他也是這樣執著地實踐著,并且時時自省著。李老師由向學生借筆,發現學生爭先恐后地雙手奉送,反思作為老師的自己沒有親自將水杯送到學生手中,而深深地自責源于自己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是不平等的。又從五千年的封建意識挖掘開去,呼吁大家(包括學生、家長和同行們)摒棄“師道尊嚴”的落后思想,追求師生在人格和感情上的天然平等。試想,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學生尊崇?這樣的老師,怎能不使家長感動?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同行敬佩?由此,我想到自己,作為一名有良知的教師,自認為做得很好了?墒桥c李老師卻有天壤之別。
“我從來認為,作為知識分子的特質是思考,是批判,是創造。因此,我從來認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國際風云、時代變化、社會焦點……”正是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已經身居名師之位的他,時時牽掛著那些邊遠地區的普通教師,為千千萬萬的普通教師吶喊呼吁;使已經身居名師之位的他,常常回到零出發點上思考當今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對教師的重視程度;使已經身居名師之位的他,敢于發現教育的弊病,并很尖銳地提出“萬炮齊轟假教育”,教育科研:警惕‘偽科學’”,大聲地質疑“儒學”能夠“救中國”,十分堅決地反對從上到下“表演”公開課的做法。
寫到這里,我不禁汗顏。我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已經兢兢業業地工作了二十幾年,與李老師的成就相比簡直是自慚形穢。李老師的著作幾乎等身,而我卻沾沾自喜于得過獎的幾篇拙文;李老師語文造詣和工作成就已經很高了,仍然攻讀教育哲學博士學位,而我卻時常陶醉于讀幾本書或寫點小片段,還以年已不惑為由勸慰自己別累壞了身體;李老師主動請纓,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我卻時常因為自己班里有幾個比較特殊的學生而大呼不幸……
班里有一個小女孩,入學的第一天是爸爸抱著送到教室的,家長如此嬌慣孩子,讓我大跌眼鏡。后來的表現更讓我連連叫苦。上課三心二意,下課卻生龍活虎;學習起來心猿意馬,對同位漂亮的鋼筆卻幾次據為己有;家庭作業幾乎不做,但說起謊話來一點不臉紅。家長對老師的要求表現出極端的不配合,每每強調自己的工作忙,甚至還認為自己身居官位女兒的各種表現給自己丟人。這樣的一個學生,幾次三番的教育引導都沒有丁點進步,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每一次考試語文和數學都穩居最后一名。學校考核班級成績時每次都會把她的成績取消,如此一來,更縱容了我對她的`放任。上課時,她的作業沒完成,我會很“寬容”地讓她下課補上,至于補上還是沒補上根本沒有去看;早晨,她遲到了,我也會很“和氣”地讓她回位上坐,而沒有進一步詢問遲到的原因;晚上的作業又沒做,我會在第二天晚上適量地給她減些作業,美其名曰“異步作業”,實際上實在不愿意與她多生氣。
看李老師的書,我很慶幸還能感受到自己的面頰滾熱、心跳加快。李老師專門申請將全年級最差的學生集中到一個班,由他來帶。他與學生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將自己的教育隨筆集結成書,《愛心與教育》《走近心靈》《心靈寫詩》《民主與教育》……一本本凝結著愛與責任、付出與汗水的著作給了多少人以智慧的點撥和實踐的證明?我不可能與這樣的名師相提并論,但我可以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一種精神——對學生充滿著人性化的關懷和愛護,對教育充滿著昂揚的熱情和理想,對社會充滿著強烈的責任和使命感。
學生,首先是一個享有平等教育權利的人,而教育首先是教學生做人的教育。像我這樣做,是多么自私和不負責!今后,我會想辦法將過去遺失的找回來。如果她再不完成作業,我會摟過她來輕輕地詢問她:“為什么不做完?有什么困難需要老師幫忙?”然后針對她的情況幫助她。如果她再一次遲到了,我會了解情況后,和她約好老師會一直關注她,期待她的進步;如果……是啊,一定會出現許多許多種令我想不到又心煩意亂的情況,我會記住李老師的叮嚀,用愛心和耐心,用寬容和責任。我也能把這些比較特殊的孩子當成一種幸運的教育資源,把我的關愛、理解和寬容給他們,讓他們和我相伴的日子成為一生寶貴的財富。
寫這些時,我接到學生的一個電話:“老師,我們小組明天到商場門口賣報紙,您會來支持我們嗎?”怎么會拒絕呢?和學生們討論研究社會實踐活動時,很多學生選擇較難的“賣報紙”。我感到欣慰,孩子們在我的潛移默化下,喜歡挑戰,喜歡實踐,喜歡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上學期,學校安排我參加“送課下鄉”活動,課已經準備好了,為了挑戰自我,又調整教案,分別在四個班進行“一課多教”,到其他班級試課過程中進行橫向比較。盡管很累,但自己在教學方法和課堂駕馭能力等方面更上一層樓。尋找到差距,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并寫下教學反思。另外,我設計了一次和沐浴店中心小學學生的聯誼活動,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封信或小卡片進行交換,使學生有了一次新的體驗,在這次體驗中增加了對農村教育和同齡學生的了解,從而加深了對自我的認識和感知。這是一節課帶給我和孩子們的新體驗和新超越,也是在讀《教有所思》時,能想到的為自己驕傲的一點。
“多年來,正是抱著這種信念,我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教育與文學共進,思想與激情齊飛,青春與童心為伴,生命與使命同行!边@是我讀書時一直在默記的一段話,也是李老師教育思想的精髓。我會銘記心中,將生命與使命同行,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有意義,讓我及與我共度時光的孩子們的生命綻放更多絢麗光彩。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4
翻開書本——李鎮西《教有所思》教育隨筆,靜下心來,細細翻閱,給炎日里浮躁的心帶來絲絲涼意。
喜歡開篇第一輯《邊教邊想》中的《童心萬歲:寫給我永遠的兒童節》,永葆童心,可以使人永遠健康、陽光、永遠年輕,擁有更多的朋友,在這方面,身為“孩子王”的老師可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老師可以天天與充滿童真童趣的孩子打交道。
先閉上眼睛,回憶教過自己的老師,他們是不是有童心的人呢?喜歡小學那個和我們一起唱歌、一起做游戲、一起歡呼的老師,她,直率而不虛偽;喜歡初中那個在我們面前不知為不知,有錯就認錯的老師,他,真誠而不深沉;喜歡高中那個敢于伸張正義、敢于向邪惡說不的老師,他,正直而不世故;喜歡大學那個熱愛生活、不拘小節的老師,他,率性而不做作……
有童心的.老師,意味著可以和他開玩笑;意味著可以將自己的秘密,煩惱向他傾訴,而他絕不會一本正經、板著臉教訓學生;意味著可以大膽地提問,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獨特的甚至有些叛逆的邪說,而他一定會耐心傾聽……
我不禁要問,我有童心嗎?學生們是否愿意和我說悄悄話,是否愿意和我開開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他們是否喜歡我這樣一個老師呢?細想起來,我做得實在不夠。
反思自己,看到有的學生成績下降了,有時竟用粗暴的態度和嚴厲的言辭來對待學生,有時還把怨氣撒到學生頭上。讀李老師的著作,心中如針在刺著。李老師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出了自己自私狹隘的一面。從李老師的文章中,我深深感悟到了: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贏得人格。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不是自我感覺的。
“走下神壇摘掉面具的教師才有長久的魅力。”據調查,學生喜歡開玩笑的教師,喜歡看老師自己犯了錯誤抓頭皮的樣子,喜歡老師講義氣夠朋友,喜歡看老師在球場上與他們一起打比賽,喜歡聽老師在臺上唱歌跑調……原來學生討厭老師擺架子,他們寧愿他們的老師有很多的小缺點,然后他們有資格當面評論你的小缺點,希望你改正,這時學生是多么愛你!這樣的老師充滿魅力,因為你本色,你個性。你是普通的,你是善意的,你是真實的,因而你也是最美的。
茅塞頓開,恍然大悟。當教師首先是當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著證明自己像個老師。你無須證明,你就是老師。如果你真實,如果你本色中有善良和美好,如果你有追求學問的勇氣和策略,那么就盡情在學生面前表現你自己吧,不必遮遮掩掩,不必正襟端坐,像個被人供奉的神靈。盡管你也許并不高大,也不漂亮瀟灑,但是,你是最美的。
“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薄敖逃f不能以損害學生的尊嚴而去進行教育。我們的教育不能以傷害學生的心靈為代價。剝奪學生的尊嚴,這不是真正的教育!崩罾蠋煹奈恼伦屓肆私,教育是需要思考、需要理解、需要愛的。
教有所思,是啊,教師在日常教育中既要勤奮踏實,又要勤于反思;既要把愛獻給學生,又要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既要嚴格規范學生言行,又不能踐踏學生的自尊性來達到所謂的教育目的。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5
細節決定成敗,這是我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教有所思》之后最大的體會。
在書中,你清楚地可見李老師的為人、性格、喜怒哀樂。結合之前所看的《愛心與教育》、《最好的老師》,我對李老師為什么能夠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漸漸找到了答案。
文如其人,通過讀李老師的文章,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非常真實坦誠的人,是一個率性而為的性情中人,是一個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是一個非常善于思考和創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個對祖國的教育事業乃至祖國的'命運有著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
以我,一個渺小的初出茅廬的執教者的觀點,李老師是做了真正的教育。別的撇開不說,單就平常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說起。孩子渴了進辦公室喝水和教師在教室改作業紅筆沒水了。這本沒什么大不了的,可李老師卻從中深挖到了一個教育界普遍的現象:平等關系,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學生進辦公室喝水肯定是自己動手倒,臨走還會向你道謝?赡阆氲絾?你在教室改作業紅筆沒水時,學生們會紛紛拿出自己心愛的紅筆跑上講臺毫不猶豫地借給你。還有個女孩子更加細心地將紅筆轉一下,旋出紅筆芯塞到你的手中。而你拿起就抓緊時間改作業。不知你是否忘了一件事,還是你已與孩子們在無形之中劃出了界限?你覺得這樣的師生關系平等嗎?
開始時我只對書中所描寫的師生故事感興趣,漸漸地卻對他的整個人產生了興趣。借用李老師書中谷建芬老師的話:“成功和成名是兩回事。有的人成名了,并不意味著他事業成功,事業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李老師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師到一位名教師,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格的魅力。正如李老師經常提醒自己:“先為人,次為知識分子,再為教育者,終為語文老師。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國際風云、時代變化、社會焦點……這些都應該在他心靈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漣漪或巨瀾!弊x著李老師的書,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時而親切,時而熟悉,時而陌生,時而激越,時而幽默,但最后一點點高大起來。
《教有所思》教我思考身邊的教育現象,教我觀察自己周圍的朋友同事,教我洞察自己的課堂,教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教我堅守自己的理想……感謝您,李鎮西老師。正如一句古詩所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睍旧吓c您相伴,雖然相隔天涯,但是卻感覺思想上在與您同行。中國有您這樣的優秀教師代表,我們這些普通教師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有了燈塔,有了舵手,有了追趕的方向。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6
很早就聽說過李鎮西老師的大名,知道他是全國著名的班主任,是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由于之前我所教的專業與他相離太遠,因此沒有去拜讀他的文章。直至今年寒假前期,我無意中看到了李鎮西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選集——《教有所思》,隨手翻閱,沒想到被書中那一個個小標題吸引住了,繼而翻看其中內容,發現那散文式的敘述我頗為喜歡,決定細細研讀。
從此,一有時間我就認真閱讀,經常被其中的一些文章所感動。當讀到《尋找楊老師》、《姨媽》、《鐵皮鼓印象》等文章時,心里總禁不住地說:“真感動。”有時甚至忍不住紅了眼眶。也每每對他的文章產生共鳴,如《家長也是教育者》中李老師提到對于學生來講,他的真正成才,教師或者說學校教育的功勞最多占三分之一,還有兩個三分之一分別是其家長的教育培養和孩子自身的天資以及勤奮,也就是說,成功的學生=1/3老師的教育+1/3天賦+1/3家教。是啊,孩子是社會人,生活于社會群體中,與組成社會的各個群體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當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把祝福獻給普通的老師們》中的這些話語:“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發表過一篇論文,卻兢兢業業地上好每一堂課;他們也許從來沒有機會上公開課,卻把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進了高級學!辈挥傻梅浅>磁迥切├蠋煛N蚁,他們應該也是成功的老師。那么成功對教師來說是不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教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不是光說成績有多么的優秀,而是要對社會有用,適用社會的健康的人呢?
身為一個語文老師,李老師所提到的一些觀點也讓我獲益匪淺,如《讓語文課充滿活力與靈氣》中他說到:“師生內心深處的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要在課堂上流淌與飛揚,讓課堂呈現富于變化的蓬勃生機。要讓語文課有靈氣與活力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師要讓自己成為自己教學的主人,有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個性!崩罾蠋熯希望教育者《以書為友》,不停地閱讀,是每位語文教師乃至所有教師教育生命的體現方式。大家都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多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地進步。
李老師的文章語言質樸、直白,娓娓道來,沒有長篇大論的枯澀的論述,有的只是一個個他經歷過的、所想到的細節上的描寫,但又蘊意其中。李老師認為,今天中國需要一種把人當作人的教育,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那么,當代老師就應具有童心、愛心。童心:赤子之心;愛心:對學生的所有能包容的愛。對于李老師來說,勤奮是成功的關鍵,但顯然,童心、愛心同樣是他成功的基礎,讓他塑造獨特的自己,這從他的文章《童心萬歲:寫給我永遠的兒童節!》、《讓孩子們走向大自然》、《學生請我吃火鍋》等可以看出來。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捫心自問,我有童心、愛心嗎?學生是否愿意和我說悄悄話,是否愿意和我開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他們是否會喜歡我這樣一個老師呢?……細想起來,我做得實在還不夠。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繼續跋涉,追求成功。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7
假期,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有所思》。李老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師。同樣,我也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在書中,我慢慢思索,慢慢探尋,慢慢尋找答案。他之所以成功,在他身上一定有獨特的東西。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愿意接近你、信賴你、被你感染、被你影響的重要條件。書中講到,教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我想,這也應該是李老師成功的魅力所在吧!
永葆童心之人,可以永遠健康、陽光、永遠年輕,擁有更多的朋友,更何況是天天與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呢?回憶教過自己的老師,我喜歡那些和我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戲、一起歡呼、一起流淚的老師,他釋放自己的情感,直率而不虛偽;喜歡那個在我們面前不知為不知,有錯就認錯的老師,他真誠而不深沉;……
有童心的老師,意味著我們可以和他開開玩笑,在愚人節那天讓他跑東跑西,而他絕不會生氣;意味著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秘密告訴他,將自己的煩惱向他傾訴,而他絕不會一本正經、板著臉教訓我們;……
要怎樣才能保持童心呢?我把童心看成是教書的藝術,既是藝術,就帶有一定的天賦性。我想,童心還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和相信學生。書中,李老師談到了葉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倍嬲龅讲恍枰蹋覀冏鼋處煹氖菓撚蟹攀值挠職夂托判牡,多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機會中,學生會成長得更快,會越來越自信、自尊、自愛,會越來越不需要教。我們只需要保持著一顆童心與他們共同體味著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享有童心,方得學生之心。做一位有童心的教師,才能做一位成功的教師。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8
在我校今年開展的教師讀書活動中,我讀了李鎮西的《教有所思》。
這是李鎮西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錄,“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我想,李老師正是抱著這樣一種信念,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成為專家,才有如此累累的收獲的。
為什么處在同樣的教育環境中,李鎮西老師就能從教育中感受到快樂,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專家,而自己卻只能成為一個普通的教書匠呢?這時的我不禁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生活,審視自己的`懶惰,反思自己對工作的態度。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有所思》讓我感動的是:“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其中一篇《老師,用我的筆吧!》我感受特別深刻,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有時急需用筆向學生借這是常有的事,而且我們向學生借筆時,我們也有李鎮西老師的待遇,即享受學生爭先恐后遞筆的熱情。我這人是個馬大哈,往往借了學生的筆就忘了還。但我很榮幸,我的學生很理解我,說是老師事多所以忘了還,每次還是熱情的借筆給我,學生的寬容又助長了我有借無還的壞習慣,甚至每次享受這種習以為常的待遇時連思維也遲鈍了,從來都沒有像李老師那樣從小事中往深處思考:為什么學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沒想過親自把杯子遞給她呢?而我向學生借筆時,為什么學生沒對我說:“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
細細反思自己這幾年對待學生的行為,雖然沒有惡劣到體罰學生的地步,但在生活中卻對學生的感情越來越淡漠。自讀了李老師的這篇文章后,讓我覺得很慚愧。李老師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出了我冷漠、自私的一面,讓我明白真愛從小事做起,明白了潤物細無聲的真諦,我明白了李老師與很多庸碌無為的老師的不同之處正在于,李老師懂得有愛才有真正的教育,有思考才能閃現個性的光芒。
李老師對教育是如此熱忱的投入,善于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是他工作的不竭動力,他的批判反思精神是他成功的基石。李老師反思自己為什么不會親自倒杯水給學生,這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是不平等的。自古以來就有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這表面上是尊重老師,實際上是要求學生完全服從老師。如果不服從便有了體罰,體罰說得冠冕堂皇一點是愛學生,我想理解了愛的真正含義,你絕不會說體罰是愛,不平等也是愛。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會愛學生,才能給學生民主平等。
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現實教學中,我們有些老師也在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然而曾幾何時,我們真正把學生當作了一個人去尊重,甚至去敬畏?又曾幾何時,我們班上的事情是學生說了算,我們只是去引導、去合作、去參與?因為一次作業未完成,我們可能對學生冷嘲熱諷;因為一次不認真聽講,我們可能罰其面壁思過……
縱觀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愛永遠是教育的主流。無論是被譽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還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蘇霍姆林斯基;無論是被譽為“愛的化身”的斯霞,還是機敏而敢說真話的李鎮西,他們都追求實現師與生的交流,心對心的陶冶,用精神塑造精神,以智慧之火引燃智慧之火。李老師這樣的教育名家是一棵高大的樹,一本厚重的書、一首凝練的詩,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永遠盛滿鮮活的愛,值得我們用心去品讀。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9
讀了李老師的《教有所思》這本書,我被李老師對教育的熱誠投入深深折服。真的教育,真的生活,真的隨想,真的反思在李老師樸實的筆觸中,可以感覺到他對學生的濃濃愛意,他把思想的觸角伸向社會的各個方面,反思教育,批判教育。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身上的擔子是沉甸甸的。這個擔子不能假手于人,必須親力親為,只能通過自己的摸索和自我能力提升,用最恰當的方式把學生送達快樂的彼岸。為什么說是快樂的彼岸而不是成功的彼岸,因為所謂成功于不同的人而言,也是不同的。
閱讀此書,我的思緒也許會不知不覺隨李老師的心靈一起飛翔題記中寫道:“今天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我認為需要一種把人當成人的教育!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我的心靈不禁一顫:這才是我們“尋常百姓”教育一線工作者們愛讀的,這才是最貼近我們教學實際的呀!教書育人,就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
本書的代序上寫著:“生命與使命同行。”盡管只有短短七個字,但是言簡意賅。生命的范疇廣闊,可理解為人的生命,也可以理解為教師職業精神之魂,而使命,就是教師這份職業
對我們的要求。如果說,教育是孕育新的生命,那這是每一位教育者責無旁貸的使命。這是李鎮西老師的理想,也是我們的理想,更是我們堅定的人生信念!李老師正是抱著這種信念,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教育與文學并進,思想與激情齊飛,青春與童心為伴,生命與使命同行!
書中分為六輯,分別為:邊教邊想、胡言亂語、師恩難忘、心動時刻、說語論文、凝望窗外。每一輯都是那么樸實而又深刻,使人啟迪,引人共鳴,促人深思。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要學會反思,學會換位思考。去年,我擔任四年級的班主任,剛開學那會兒,我懷著滿腔的熱情和高昂的教育理想迎接孩子們。在我的眼里,他們都是一樣的,我要求自己要用關心和耐心感化每一個孩子。但是,隨著教學任務日益繁重,我分給孩子們的精力也越來越少,加之班級管理不成熟,孩子們的問題漸漸暴露出來。初時,我還是很有耐心地個別指導糾正,但是后來,我的耐心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銳減。我的心態便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開始出現“某某孩子真的`是沒辦法教了”這一類的想法。我的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對著那幾個孩子,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憤恨。我甚至開始抱怨,為什么我們班那么多讓人操心的學生。直到有一天,有一個人問我:“你有想過他們為什么這樣嗎?你有站在他們的角度想過嗎?”我頓然醒悟,是呀,我有換位思考過嗎?哪個孩子不想學好?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嚴于律己,那還要老師來干嘛?老師的職責不就是要幫助這些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向往上爬嗎?
我翻看自己開學初寫的日志,上面赫然寫著一段話“每個孩子在我心里都是一樣的,不管別人基于他們以前的表現給出什么評價,在我的心里他們就是一張白紙。每個孩子都有閃耀的地方,我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發掘孩子們身上潛在的優點。”看到這里,我羞愧無比,原來我已近迷失自我了,我把自己弄丟了。我沒有換位思考,我只按照大人的思維方式與孩子們相處,這是錯的。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時刻準備好奉獻。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把知識交給他們,我們的一句話,就有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所以,我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愛,不求所有的孩子受用,哪怕只有一個孩子聽進去了,也是成功的。所以,想要獲得成長與進步,必須要學會反思,之不足而改之。
愛,也是李鎮西老師宣揚的教育內涵,要心中有愛,才能教出有愛的學生。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會愛學生,才能給學生民主平等。被世界公認的大教育家孔子,他的教育行為堪稱愛生的楷模。在他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對學生的關愛。他經常在一種愉快、和諧、理解與尊重的氣氛中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10
用了三天時間,終于讀完了李鎮西的《教有所思》,掩卷閉目冥想,我收獲了什么?一路讀來,一路思考,其實讀書也應做到讀有所思,我們并不是一味單純地無條件接受別人的思想,每一個人都是鮮活的個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豈能用別人的套路來充當自己的燈塔。我們可以去借鑒,去汲取,但不必全盤接受,不是有句俗語說的好嗎——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爭取做獨立且有特色的自己。
一、微觀品教育
之所以說“微觀”,是因為我還有自知之明,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與名師們相差甚遠,豈能相提并論。我只能一葉障目似的看到自己眼前的教育,并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和高度,高屋建瓴或跳出教育之外看教育。雖目之所及之處充其量還算不上冰山一角,但我依然熱衷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也不止一次的去品讀、去背誦,只有牢記在心,才能運乎于行,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是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是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是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逼鋵嵾@就是讓我們不僅在課堂上做到心中有生,而且生活中時時處處皆學問,正所謂“時時都是創造之時,處處都是創造之地,人人都是創造之人”,寫到這里,不知為何倏然想起了《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長對孩子們的做法,應值得我們深思。
我喜歡小林宗作,因為他對每個孩子都很關愛,特別是小豆豆,每次見到她都會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边@句話讓小豆豆有了很大的自信心。小豆豆總是很調皮,但校長先生一次都沒有罵過他。小林校長是個讓人喜歡的校長,有耐心,有愛心,還有一顆童心。他會對孩子們提出一些有趣的要求,比如午飯要帶“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吃飯前要唱“好好嚼啊”的歌,衣服要穿最差的;他會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別出心裁的運動會,緊張刺激的“大冒險”,新奇好玩的“露營”、“泡溫泉”;他會用有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孩子們可以自由挑選學習課程的順序,可以在完成了學習后進行散步,邊玩邊學,可以在課余時間爬樹,還請來“旱田老師”給孩子們講課,甚至孩子可以在校園里隨意地挖開廁所,只要把一切復原就沒有問題……在他的眼里,連孩子們所犯的一切錯誤都是正常的,都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的“巴學園”里,每一個孩子都是平等的,每一個孩子都很自由,每一個孩子也都很快樂。呼吸著這樣自由平等快樂的空氣,孩子們知道了寬容,懂得了責任,也學會了愛。這些東西,都是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東西。我們作為老師的是否能從中感悟些什么?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聽、說、讀、寫、思?稍嚳串斚碌恼n堂,還有多少教師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地把一篇篇文章嚼碎吐給學生,為什么不把時間留給學生自由思考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怕浪費時間。雖然課堂上學生說得亂七八糟,但恰恰暴露了孩子們不會學習的這一現象,也正說明為師者對于課堂上的收放還不能做到自如。一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更應能在學生不憤時啟,不悱處發。課堂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開始也許孩子們不會學習,不會思考,不會提問……真的會浪費很多時間,可如果長此以往堅持訓練下去,教給他們怎樣去提問、思考、學習……半個學期過后,定會面目非昨,我們既能輕松教學,孩子們又能學趣盎然,何樂而不為呢?“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教就是為了到達不需要教的境界。當然,要想到如此境界,非得用心對待不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的: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備課,這種“一輩子”的準備,就是不要停住你閱讀的腳步,以書為友,在書海中暢游,徜徉在翰墨書韻之中。不間斷的讀書,您做到了嗎?
二、靜心做教師
選擇了教師這個在職業,就等于一輩子要與學生打交道,用我們的信念托起學生自由飛翔的心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人。我們不應囿于按教案教參照本宣科,一個不思進取的老師,怎能讓學生們奮發圖強。作為教師正如李鎮西所言:我們應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教育與文學共進,思想與激情齊飛,青春與童心為伴,生命與使命同行。讓我們拂去生活中的繁瑣,拭去吞噬人心的急功近利,為自己的靈魂恪守一方凈土。在純真中感動,在樸實中升華,用愛去融化。書中“師恩難忘”“心動時刻”及“凝望窗外”讓我看到了一個性情的李鎮西,那一份份情愫,那一縷縷感懷,在歲月中蔓延、沉淀、留香。只管耕耘,莫問收獲,書香、墨香、悠遠飄香,靜思、凝思、一路沉思……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11
本書是展現作者教育情懷、人生體味和社會視野的隨筆集。李鎮西老師善于從尋常小事中發現人生的真善美,于司空見慣處抨擊教育的假丑惡,他用他敏銳與敏感的洞察力、思維力寫下一篇篇樸實而又充滿魅力的教育詩篇,他既敢說真話,也敢說反話。在他亦正亦邪、詼諧有趣的文字中,反映著他民主與愛心的魅力人格,體現著他兢兢業業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的高尚情操。讀了李老師的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有愛才有真正的教育。作為老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應該有一顆把每一個學生當作自己子女的`愛心,有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行動,只有這樣,才能熱忱地投入到教育中。正是有了這樣潛心的愛,李老師才能有這些教育行動,才能寫出這些文章來,我們也有愛心、責任心,但對比李老師,我們還有差距,我們更缺失的是一顆童心,李老師能和學生一起郊游、踢球、玩斗雞,我們則大多認為那都是小孩們的游戲,不屑參加或者放不下老師的架子懶得參加。素質教育,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李老師的方法去引導學生、管理學生、要求學生,但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至少應該盡可能的放下老師的“架子”,“俯下”身子,更加貼近學生,與學生保持朋友一樣的距離,與他們(她們)親近,和他(她)們聊天。不要總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離開了愛,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第二、有思考和積累才會有成功的教育。有思考才能有提高。善于思考才使李老師閃現出個性的光芒。而善于批判反思和積累則是他成功的基石。
李老師寫的全是生活和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小事,他非常善于從這些小事中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并且及時積累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感覺:某個時候,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一個觀點、一個關于某事的想法,或者一個精彩的故事片段,并且自己認為很不錯,就想自己什么時候有時間,一定把它們寫出來,然而到了想寫的時候,卻早已忘了那些念頭、觀點、想法、片段。我想,那些一瞬間的年頭、觀點、想法、片段,也許就是作家所說的靈感,也許作家能將它們及時做個記錄、積累,而我們卻沒有,這也許就是作家能成為作家而我們不能的原因之一吧。
同樣我們大多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有時也遇到過一些應該引起我們思考的小事,我們也有過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有過有價值的想法,但沒有及時積累下來,而讓這些有價值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這就是我們同李老師的差距。
也有很多時候我們的思考和反思,不夠深刻;也有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站在教育者的責任立場上去思考,這更是我們同李老師的差距。我想我們與李老師的差別不僅僅是學識,更多的在于一種態度、理想、信念……
我們應該像他那樣用一顆愛心去捕捉生活和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教育機遇;去思考、反思、積累,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12
培根說,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是的,在思考和權衡之間,我在假期繼續捧讀李鎮西的《教有所思》,去思考我的教學行為,去權衡我的教學思想。
讀到“也說語言的華麗與樸實”這一章節時,李鎮西老師談到判定一個班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應從四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寫作內容,二是寫作興趣,三是寫作創新,四是修改文章的能力。
細品這四個方面,若都能達到,一篇上乘佳作便出爐了。而這四方面當中我認為最難的就是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有激情去創作。但是對于絕大多數孩子來說,電子化的時代,可吸引他們感興趣的方面,真的是太多了。要讓他靜下心來去主動創作,幾乎不太可能。那么我們能不能從激發學生動力方面去考量呢?有壓力才有動力,在這里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施壓,每學期必寫的八篇作文是遠遠達不到學生的練筆要求的,那么平常的日記,我們作為教者是不是應該好好的利用起來呢?
上學期開始,我校的日記模式進行了改革,以循環日記的方式讓學生在品評別人文章的同時,也在反思自己的寫作。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小組的共同榮譽,大多數學生都能認真對待循環日記,認真寫,認真評,認真改。在寫、評、改的過程當中,好學生想讓自己的文章更出彩,后進生不想讓自己的文章太糟糕。這樣,每個人的寫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
再說寫作內容吧,教了這么多年書,批閱了那么多學生作文和日記,在極度疲倦的情況下,能讓你眼前一亮、精神為之一震的是什么樣的文章呢?要我說,只有一條——說真話,表真情,言為心聲。
但是,許多學生的文章都是以華麗的語言粉墨登場的,總分總的結構,排比句式的應用,各種成語的.大量堆砌。充斥在眼前的是垃圾似的“錦繡”,唯獨沒有真情與意境。你要說這是技巧,我想說這是技拙。就像我不喜歡聽歌手炫技般的運用一些所謂技巧的東西演唱一樣。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這不是“炫”,而是仿。初學時,仿是必要的,但不能總仿,要學會獨創。這就說到了“寫作創新”的方面,我所教的這屆學生中不乏在各種寫作比賽中獲獎的,我發現獲獎的這些學生中沒有一個去參加作文班的。這意味著什么,我們的作文班中流水式作業,程式化的東西太多。沒有創新,只有雷同,大同小異。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一共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作者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描繪出了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要達到如此境界,非博覽群書不可,非用心揣摩不能。從上學期,我們開始了“語文主題學習”的課改,對于家庭條件均不太好的我校學生來說,海量閱讀有了實現的可能,相信學生的寫作創新能力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說一個人巧言令色,給人以虛偽的感覺,總想敬而遠之。文章何嘗不是這樣,華麗有余而內涵不足,又有幾人樂意捧讀呢?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13
教師做久了,在工作中已經找不到興趣,找不到意義了。面對不想做又必須做的工作,只有簡單地應付。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一個個跳動的生命,有時顯得那樣的無動于衷、麻木不仁,剩下的只是職業的責任和養家糊口的需要,對教育中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反映已顯得有些遲鈍了。行走在教育生活中,對工作是被動而非主動,逐漸喪失了對教育的熱忱和愛好之心。這時的工作是一種苦役,是一種督促和驅使,讓人感到厭惡,更談不上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幸福感。平日的閑暇多以找朋友聊天和打牌為主,生活越來越多地被懶惰占據了。
但是,為什么處在同樣的教育環境中,有的人能從教育中感受到快樂,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專家,而有的人只能成為勉強勝任的教書匠,淪為教育的工具,教育的奴隸。這時的我們不禁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生活,審視自己的懶惰,反思自己對工作的厭倦,對工作的.缺乏熱情。我們甚至可以暢想:假如擁有一顆善于發現教育美麗的心靈,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許就不再是枯燥無味、自我重復。
讀李鎮西的《教有所思》讓我感動,感動的是:“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讀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讓我激動,激動的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彼、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讀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讓我感嘆,感嘆的是“現實存在的教育與理想意義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讓我醒悟,醒悟的是:“難怪我們現實的教育在學生成長中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通過讀書,終于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范、狹隘、重復、忙碌的生活狀態,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歷來被人稱為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于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 篇14
《教有所思》是李鎮西的教育感悟匯集。李鎮西不愧是教育的有心人。他參加工作后一直擔任中學班主任和語文教學,長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語文人格教育的研究與探索,成果頗豐。《教有所思》就是著作之一!斑吔踢呄搿薄ⅰ昂詠y語”、“師恩難忘”、“心動時刻”、“說語論文”、“凝望窗外”,這一個個標題需對著目錄寫來,但一個熱情又有情趣,理智又不乏感性,成熟又率真的李鎮西,已經活生生進入我的腦海。
在《讓語文課充滿火力與靈氣》一文里,我看到一個不迷信書本和傳統模式的李鎮西,他的話很有意思:“對于《回延安》這篇課文其實相當多的老師學生都是不喜歡的”,但因為他是教材啊,所以“許多教師還得裝出很有感情的樣子給學生分析來分析去的”,簡而言之,正是這種對名家的迷信、對教材的迷信,對程式化教學模式的迷信,才造成我們的課堂很容易死氣沉沉!而在《公開課,請別再演戲了》一文中,我幾乎是看到了另一位“清風明月”,為了達到預期的這個“完美”,我們在越來越“講究精雕細刻的同時”,也在等于是“公開地給學生進行作假示范!”,公開課,公開假,究其原因,乃是“長期以來語文教育對教學個性的排斥”,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也剝奪了教師自己的個性。在一堂讓“自己比較滿意”的語文課上,李鎮西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他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哪怕并不合預定的教學程序,結果如何呢?——“整個教室里卻彌散著濃濃的學術氛圍,大家都感到了一種交流的快樂!”可是,李鎮西接下來卻說到:“如果是公開課,我敢這樣上嗎?”慶幸的是,最后他這樣說:“以前我不敢,現在我倒很想試試——以這樣質樸、真實、自然的公開課,呼喚語文教學的個性!币蕴招兄、蘇霍姆林斯基、葉圣陶為師,與朱永新、魏書生、姚思俊等為友。虔誠地學習,激烈地爭辯,理性地批駁,實踐中反思,李鎮西最終成為李鎮西,而不是蘇霍姆林斯基或者魏書生。從書中,我讀懂了一個教育家對生命的熱愛,對使命的尊重,對事業的熱忱,對社會的熱心。
而他,沒有任何的豪言壯舉,沒有夸夸其談的理想抱負,只把這一切融入了日常的教學生涯中,憑借一支筆,一種思緒,傾注于紙上,把自己的教育情懷、人生體味用隨意的“隨筆”表現出來,李校長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追隨教育大家,并不是做簡單的復制,他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有個性的教育家!叭绻覀儍H僅把教育當作一門職業,那將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動——為學生累,為家長累,為社會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我們老師如果不把教育當職業,而當成事業,換個角度來看待一些教育現象,你會發現教育生活原來不那么苦澀,換個角度來看待后進生的行為和表現,你會發現他們除了學習成績差一些以外,其實他們也有許多可貴之處,也許你的心情就愉快得多。
教育工作中如果我們也能不斷反思和總結,在不斷學習的前提下,相信日積月累之后,每一個老師都會取得或多或少的成就的。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送教心得體會04-06
朱天文《有所思,乃在大海南》經典句子04-03
早教實習心得體會05-08
實習帶教心得體會10-18
早教培訓心得體會09-28
保教培訓心得體會01-16
護理帶教心得體會05-04
早教實習心得體會11-25
幼兒教培訓心得體會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