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因素變化
社會心理因素變化會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大家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社會心理因素變化,歡迎大家閱讀。
IBD患者生活質量的現狀
炎癥性腸病(IBD)是主要累及消化道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疾病。IBD的自然病程表現為不同嚴重程度的活動期和緩解期交替。IBD患者發病年齡偏小,并且可能需要多次的住院及手術治療,這對患者、患者家庭以及社會醫療系統帶來非常大的經濟負擔。[1,2]目前已知IBD患者的部分人口學特征和IBD的疾病的臨床特點,如病程無可預測、藥物副作用,都可對IBD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負面影響。[3,4]此外,與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疾病狀態的患者往往是伴有高水平的焦慮和情緒障礙[5-7],而伴隨的心理障礙也會對患者疾病病程變化和生活質量造成影響。[8-11]
IBD本身的`特點,例如疾病病程的不可控性,藥物或治療的副作用,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因素導致疾病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 HRQOL),這些方面均已被證實。但是心理學因素,如焦慮、抑郁等對IBD生活質量(HRQOL)的影響尚不得而知。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控制可能影響生活質量的IBD臨床變量和社會人口變量,了解IBD患者心理障礙(焦慮癥狀、抑郁癥狀、壓力以及其應對方式)對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的影響。
本研究方法和結果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研究,納入了875名IBD患者。通過社會人口學-臨床學問卷收集相關資料,該問卷由醫院焦慮及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questionnaire,HADS)、感知壓力量表(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以及對應量表組成。同時進行健康狀況調查問卷簡表-36(SF-36)和炎癥性腸病問卷(IBDQ-36)。采用Logistic回歸驗證各因素與HRQOL之間的關系。
793例患者完成了此項調查,參與度為91.3%,323例CD(39.3%)患者和470例(40.7%)UC患者,其中314 (39.3%)例在評估時病情活動。SF-36量表評估結果顯示IBD人群除外軀體功能(Physical function),其余各方面生活質量均較西班牙健康人群下降,包括軀體角色(Role-paysical)、總體健康(General health)、生命活力(Vitality)、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ing)、情感角色(Role-emotional)、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以及軀體疼痛(Bodily pain)。IBDQ量表評估結果顯示,IBD患者全身癥狀(Systemic symptoms)最為明顯,而社交障礙(Social impairment)所受的影響最小。這些與UC或者CD的疾病類型無關。
由此可見壓力、焦慮癥狀以及抑郁癥狀均可以對IBD患者HRQOL的每一個方面造成負面影響,但應對方式對IBD患者生活質量并無影響。
討論
毫無疑問,壓力是IBD患者生活質量惡化的重要危險因素。極端的應激事件可導致疾病的發病或活動。[12-14] Levenstein S和Sewitch MJ的研究分別表明壓力是疾病復發和疾病活動加重的危險因素。[15,16]盡管目前尚無明確的研究表明疾病活動和壓力之間的因果關系,但是該研究表明壓力可以間接影響疾病活動、直接影響IBD患者生活質量,所以在IBD患者疾病管理中應關注患者壓力管理。
在該研究發現,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不僅影響到生活質量中心理方面,如情感角色和精神健康,還能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的軀體方面,如軀體功能、軀體角色、總體健康和生命活力。所以疾病管理中也同樣應采用適當方式評估患者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
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該研究所采用的HADS量表并不是心理疾病的診斷方式,只能作為一種初步評估焦慮和抑郁癥狀的工具。
其次,該研究是橫斷面研究,不能明確心理障礙因素與生活質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IBD患者合并心理障礙可能機制探討
IBD疾病病因尚不明確,目前提出環境因素作用于遺傳易感性人群導致免疫功能紊亂而出現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大規模的人類遺傳學研究通過納入共75000名志愿者(IBD患者和對照組人群),發現IBD相關的163個宿主易感基因位點,這些基因位點多數都與外界環境因素相關。[17] IBD患者腸道微生態在菌群組成和菌群功能上與健康人群相比均有改變。[18,19]
腦-腸軸(brain-gut Axis)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之間的信號傳遞,目前在各種研究的不斷深入中,提出微生物-腸-腦軸(microbiome-gut-brain Axis)的一個新的科學概念。微生物-腸-腦軸涵蓋了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神經免疫系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 axis)以及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腸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迷走神經以及腸道微生態多方面內容。這條信息傳遞方向在腦-腸之間是雙向的,并且在各個層次之間形成小的循環,進行局部調節。
目前有研究提示,腸道菌群在大腦功能的發育和應激反應敏感性調解中具有重要作用,無菌小鼠比傳統環境生長并帶菌的小鼠可表現出對應激事件的高反應性。[20] 腸道菌群和腸道菌群的代謝產物,如短鏈脂肪酸,可以作為一種信號,通過迷走神經以及交感神經影響大腦功能。[22] 腸黏膜的免疫細胞針對腸道菌群所產生的免疫反應,可以形成細胞因子等,也可作為一種信號,通過全身血液循環以及血腦屏障影響大腦功能。[22]
總之,IBD患者較健康人群有高水平的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郁,心理障礙可能與IBD疾病活動及加重、患者低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相關,所以在IBD患者疾病管理中,應評估患者心理障礙存在情況,必要時予以干預。雖然目前從腸道微生態角度分析,紊亂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腦腸軸影響IBD患者大腦功能,從而出現心理障礙,但確切機制仍有待探討,所以無論從心理學還是腸道微生態角度,都應有進一步的研究證明IBD與心理障礙的關系。
【社會心理因素變化】相關文章:
社會變化調查報告12-11
環境心理因素影響兒童說話07-31
引起兒童肥胖的心理因素07-11
孩子學習不好多因心理因素02-03
心理因素視角下企業管理09-03
戀愛“長跑”現象的心理因素探究09-10
韓劇熱的心理因素分析論文范文08-15
不可不知兒童心理因素07-16
七種導致戀愛失敗的心理因素11-30
心理因素與婦產科疾病之間的關系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