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中的心理學法則
一、自知法則:
1、認知地圖效應:不斷的強化對某個事物的認識,可以再人的腦子里形成一張認知地圖。
——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之一托爾曼
2、法厄同行為:不聽勸告、不自量力的行為稱為法厄同行為。
——英國歷史學家湯比因
3、投射作用:投射效應又叫投射作用,是憑自己的主管想法去推斷外界的事物,或者把自己的過錯歸咎于他人的一種心理效應。
——瑞士精神病學家羅曼
4、習得性無助行為:心理學上把屢遭挫敗后形成的行為稱為習得性無助行為,即反復的失敗可以使人失去信心,學會無助。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
5、霍桑效應:當人受到關注,或不良情緒得到宣泄時,學習、交流和工作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美國哈弗大學教授梅奧
6、虛假一致偏差:人們都有高估或夸大自己的新年、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的傾向。
——社會心理學家羅斯
7、視網膜效應:一個人的自身狀態會影響他的觀察視線。
8、軟糖實驗:人的自控能力等情商跟人生成功有密切的關系。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研究專家邁克爾·米舍爾
9、葉克思-道森定律:個體智力活動的效率,與其相應的焦慮水平之間表現為一種“U”形曲線的函數關系。
——心理學家葉克思和羅斯·道森
10、自我服務偏差:人們有過分強調自己對成功的貢獻和盡量縮小自己對問題所應承擔的責任的傾向。
——心理學家維納
11、巴納姆效應: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的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著名雜技師肖曼·巴納姆
12、狄德羅效應:在擁有了意見新的物品后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現象。
——美國哈弗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失羅爾
13、心理賬戶:由于對金錢的來源、保存地點和如何使用的認識不同,對金錢的支配方式也會大不相同。
——芝加哥大學教授薩勒
14、直覺決策:大家在決策時愛用某種比較容易的標準來做出某種判斷或預測。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奚凱元
15、卡尼曼風險定律: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得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而在面臨損失時是風險偏好的。
——美國學者丹尼爾·卡尼曼
16、小數法則:人們通常會根據自己已知的少數例子來推測全面。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和特沃斯基
17、定勢理論:定勢是人的細膩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影響著解決問題的傾向性。
——前蘇聯心理學家烏茲納澤等
18、杰奎斯法則:企圖解決所有問題的觀念本身就是錯誤的。
——倫敦Tavistock人力資源學院創始人之一埃利奧特·杰奎斯
19、監獄角色模擬實驗:一個簡單假設的角色可以很快進入個人的社會現實中,他們從中獲得自我認同,卻無法從他們扮演的角色中清楚自己的真實身份。
——心理學家津巴多
20、補償作用:弱點不過是營養不足的優點。
——心理學家阿德勒
21、睡眠效應:最初的印象會隨時間的流逝而變化。
——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之一托爾曼
22、反饋效應:目標與反饋結合在一起更能提高績效。
——心理學家赫洛克
23、過度學習效應:人們對所學習、記憶的內容達到了初步的掌握程度后,如果再用原來所花時間的一般去鞏固強化,使學習程度達到150%,將會使記憶得到強化。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
24、培哥效應:按一定的編碼進行聯想,可以使記憶事半功倍。
——語言學家帕爾默
25、遷移效應:在生活中先行學習的經歷對后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遷移效應”。
26、醞釀效應:反復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一段時間,往旺會由于某種給予一下子便找到解決辦法。
——心理學家西爾維拉
27、羅森塔爾效應:信任和贊美對別人的行為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
二、社會法則:
28、囚徒困境:在一個存在者相互作用的博弈中,最好的策略直接取決于對方采用的策略,特別是取決于這個決策為發展雙方合作留出多大的余地。
——數學家約翰·馮諾依曼
29、責任分散效應: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法國心理學家林格爾曼
30、墨菲定律:如果一塊涂了黃油的面包片從餐桌掉到地毯上,那么一定會是涂了黃油的一面先著地。如果事情可能變壞,那么不管這種可能性多小,他總會發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美國空軍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
31、班尼人力定律:一個人一分鐘可以挖一個棟,六十個人一秒鐘卻挖不了一個洞。
32、潘多拉效應:人們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越是接觸不到的東西,越有誘惑力,就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東西,越覺得神秘,就越想知道。
33、零和游戲原理: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面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
34、路徑依賴:一旦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保羅·戴維
35、帕金森定律: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路:一是申請辭職,把位子讓給能干的人;二是讓一位能干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兩個水平比自己耕地的人當助手。不過絕大多數人是選擇第三種,所以導致官僚機構龐大。
——英國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教授
36、示范效應:高收入人的消費方式對其他人所起的示范作用就是示范效應。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利·伯克爾
37、德西效應:適度的獎勵有利于鞏固個體的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卻有可能降低個體對事物本身的興趣,降低其內在動機。
——心理學家德西
38、旁觀者效應:在危機現場,在場的人數越多,見義勇為的行為就越少。
——美國心理學家巴利與拉塔內
39、彼得原理:每個人都會升級到自己不勝任的那一級。
——管理學家彼得
40、沉默的螺旋:人出于社會天性,為防止交往中的孤立,總是尋求與周圍關系的和諧。
——德國心理學家伊麗莎白·諾埃爾·紐曼
41、社會促進效應:當一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時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場,他就會感到一種刺激,促進活動的完成。
——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
42、破窗效應: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筑物的窗戶玻璃,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打爛更多的窗戶。
——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
43、250定律:你只要趕走一個顧客,就等于趕走了潛在的250個顧客。
——美國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
44、傳播扭曲效應: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會被層層扭曲以面目全非。
45、完美笑話公式:笑話應當是能在語句簡練的敘述中,通過具有喜劇因素的妙語讓人笑得前仰后合,但又不會引起社交場合的尷尬。
——心理學家海倫·皮徹等
46、羊群效應:頭羊往哪走,后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走。
47、右腦幸福定律:右腦使人幸福,左腦用的多的人不易感到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克萊貝爾
48、史華茲論斷:所有“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們認為它不幸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事件。
——美國管理心理學家d·史華茲
49、多米諾效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艾森豪威爾
50、相關定律: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沒有意見事情是完全獨立的。
51、外部效應:一個人的行為會直接影響他人的福利。
——英國經濟學家J·E·米德爾
三、成功法則:
52、目標法則:有目標才會有成功。
53、溫水煮蛙效應:青蛙能夠從滾燙的開水中跳出來,可是卻容易被慢慢加熱的水煮熟。
54、本領恐慌:因為過去學的東西不敷使用所形成的恐慌心理,稱為本領恐慌。
——毛澤東
55、魚缸法則:魚缸既能保證人們能夠觀察到魚的活動,而又能保證魚在里面不受威脅的暢游。
56、卡瑞爾公式:唯有強迫自己面對最壞的情況,在精神上先接受了它以后,才會使我們處在一個可以集中經歷解決問題的地位上。
——威利·卡瑞爾
57、凱西定律:如果事物可能向好的地方變化,他一定會這樣。
——美國前郵政部長艾爾·凱西
58、馬蠅效應:再懶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美國前總統林肯
59、手表定律:兩只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信心。
60、柯西納定律: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
——管理學家柯西納
61、棋盤效應:我們用多少分鐘來做事固然重要,但每一分鐘比前一分鐘能否更有效率卻更為重要。
——古印度宰相薩·班·達伊爾
62、PMA黃金定律: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他的心態。
——成功學專家拿破侖·希爾
63、優勢效應:一個人只能從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弱點中成功。
64、剃刀定律:簡單就是美,簡單的規則最有效。
——奧卡姆的威斯
65、保齡球理論:在打保齡球時,并不是寄到一個瓶就可以把所有的瓶打倒,除了力量之外,選好入球位置更為重要。
66、崔西定律:任何工作的困難度與其執行步驟的數目平方成正比。
——管理學家博恩·崔西
67、艾森豪威爾法則:要事第一。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
68、例外原則:領導者只管條例、規章制度中沒有規定的“例外”的事情,凡是已有規定的,就由秘書或職能部門按章辦事即可。
——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格·泰勒
69、套裁效應:裁制兩件以上的服裝時,在一塊布料上做合理安排,盡量減少廢料。
70、亞里士多德定律:優秀是一種習慣。
——亞里士多德
71、權變理論:由于內在要素和外在環境條件都各不相同,不存在適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則和方法,關鍵是采取依勢而行的應變策略。
——管理學家F·費德勒和V·H·弗洛姆
72、鱷魚法則: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腿,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只腿。
73、頌歌效應:人人都喜歡報喜不報憂。
74、斯諾克理論:自己進不了球的時候,也要盡量讓對手難以進球。
75、駝峰效應:為了最終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有必要先往相反的方向走一段。
76、萊斯托夫效應:特殊事物才易被人牢記。
——前蘇聯心理學家萊斯托夫
77、彼得成功定律:成功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的次數多一次而已。
——管理學家彼得
78、帕累托法則:80%的結果歸結于20%的原因。
——威爾弗雷德·帕累托
四、交際法則:
79、暗示效應:接受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
80、3對1效應:說服別人或提出令人為難的要求是,最好的辦法是由幾個人同時給對方施加壓力。
81、標簽效應:不自覺的把人按年齡、性別、外貌、衣著、言談、職業等外部特征為各種類型,并認為每一類型的人有共同特點。
——英國心理學家法靈頓等
82、豪豬法則: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一個“既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又不挨扎”的最佳距離。
——美國心理學家萊歐·博格
83、心理飽和現象:當人言行過度的時候,最適意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適意的東西。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
84、門檻效應:先得寸再進尺,往往能更好的實現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弗雷澤
85、南風效應:溫暖勝于嚴寒。清風徐徐吹動的“柔”比北風凜冽刺骨的“剛”效果更佳。
——法國作家拉·封丹
86、泡菜效應:人在不同的環境里,由于長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方式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差別。
87、納什均衡:當對手知道了你的決定之后,就能做出對自己最后李的決定。
——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約翰·納什
88、生命游戲定律:如果一個生命,其周圍的同類生命太少的話,會因為得不到幫助而死亡;如果太多,則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生命資源而死亡。
——英國數學家約翰·康維
89、印刻效應:對于某一類事物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看法,稱為印刻效應。
——德國習性學家洛倫茲
90、首因效應:在交際中,最先的信息對人形成印象具有強烈影響的現象。
——心理學家阿希
91、近因效應:在交往過程中最近一次接觸給人留下的印象對人有重要的影響。
——心理學家陸欽斯
92、暈輪效應:當人們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征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后,通常還傾向于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征,這就是暈輪效應。
——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
93、自己人效應:我們通常會對與自己相似的人更有好感,不管這種相似是在觀點、個性、背景、還是生活方式上。
——社會心理學家G.L.克勞爾和D.A.伯恩
94、體貌效應:因人的身材和相貌而產生美既是好的認識,稱為體貌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蘭德和阿倫桑
95、阿倫森效應: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正面反應不斷增加興趣與褒揚的人,而不喜歡那些對自己的正面反應一般貨冷淡的人。
——心理學家阿倫桑
96、韋伯定律: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德國生理學家韋伯
97、強亨利效應:在心里實驗中,控制組的受試者為了不甘示弱,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而又一般水準以上的表現。
——美國工人亨利
98、參照點理論:一切取決于怒看待問題的參照點。
——美國經濟學家薩勒
99、冷熱水效應:所謂對比效應是指兩個反差很大的的事物對人引起的心理體驗。
100、仰巴腳效應:才能平庸者固然不會受人傾慕,而全然無缺點的人也未必討人喜歡。最討人喜歡的人物是成功而帶有小缺點的人。
——心理學家阿倫森
101、反映法則:你的外在世界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每一寸真實的你。
【生活中的心理學法則】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十三條法則11-11
談判心理學的法則09-23
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學11-16
心理學用于生活中的學習06-28
生活中的心理學:從眾現象11-10
生活中的5條心理學研究09-28
工作生活中的幾種心理學效應08-10
日本職場中的菠菜法則07-10
生活中的心理學之嫉妒心理10-28
生活中的3種常見心理學效應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