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心理思維方式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想要成為成功者嗎?那你知道你離成功差了什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功者的心理思維方式,歡迎閱讀與收藏。
創新的機會一輩子也許只有一次,但創新思維需要長期訓練,
想要做出顛覆式的創新,首先要會問出“元問題”。
四個找到“元問題”的思維訓練方法,和六個案例。
最后一個小問題,為什么本文的序號是倒著寫的?
8
在特斯拉之前,所有人都認為新能源汽車應該是經濟的、小型的、家用的汽車,而馬斯克用Roadster的問世,證明了電動汽車以前走過的路,都!是!錯!的!
這是一款超級跑車,它的前五名用戶是除了他自己,還有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以及eBay的共同創始人杰夫·斯科爾,量產客戶從布拉德·皮特、喬治·布魯尼到施瓦辛格,幾乎就是一張全球名人榜。
為什么馬斯克會敢把電動車做成跑車?他有一段闡述:“我們運用‘第一原理思維’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于比較——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就也去做。這樣的結果是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谝辉怼乃伎挤绞绞怯梦锢韺W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質,然后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想要做出顛覆式的創新,首先要用“第一原理思維”,問出“元問題”,之后所有的技術方向都圍繞這個“元問題”。
7
電動汽車的“元問題”是什么?
電動汽車是一個詞組,從語法上分析,汽車是中心詞,電動是限定詞。
比較思維就是從“限定詞”入手,電動嘛,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經濟……,于是,我們的思維就被這個“限定詞”限定住了。
而“元問題”,是回到“汽車”這個中心詞,汽車的發明就是為了讓人類擁有更快的速度,汽車消費的本質不是為了省油,而是跑得快——更恰當地說,是追求跑得快的感覺,尤其是那種一踩油門的強烈推背感。
為什么電動汽車要做成超級跑車?電動機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掛擋、換擋,一腳踩下去,電流就上去了,加速特別快。最新的ModelS的百公里加速超過了驚人的3秒,價格卻比其他超級跑車便宜很多,豈有不讓人心動之理?
馬斯克通過“元問題”的思考,把電動車做得比大多數汽車都接近車的本質,這就是特斯拉的成功之道。
6
元問題思維,不僅僅用于理論研究和產品開發。
在臺北垃圾新政之前,垃圾回收費是按照水費的一定比例征收的,這是一種典型的“比較思維”,都是公共服務嘛。但效果并不好,不但有失公平,而且完全沒有讓市民主動培養環保意識。
臺北垃圾新政的核心是垃圾從量計費,市政垃圾車只收取環境保護局指定的垃圾袋,價格為每升新臺幣五毛,分類垃圾免征處理費,使用非專用垃圾袋會被重罰。
垃圾新政的妙處在于,用市場激勵手段推行環保,垃圾分類做得越好,垃圾產生得越少,越省錢,所以效果非常明顯,人均垃圾量減少了65。2%!
我們看看臺北市政府是如何定義垃圾處理的“元問題”——
是的,我們是要向市民收費處理垃圾,但這是元問題嗎?再想一想,我們是要減少垃圾排放?不錯,這進了一步,可這仍然不是元問題。再進一步,我們是希望市民減少生活垃圾,保護環境?沒錯,這非常接近了,可這是市政府的“元問題”,卻不是市民的“元問題”,再想一想,如何離用戶需求更進一步?
“元問題”就是:如何讓市民從垃圾分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而不是空言環保?
不過事后諸葛亮簡單,找到“元問題”卻很難,因為比較思維是人類的思維慣性,下面是四個找到“元問題”的思維方法。
5
【找到“元問題”的思維方法之一:回到需求本身,而不是改進現有方案】
2010年的時候,我還在房地產廣告行業,因為政策的影響,當時房地產市場發生了一個延續至今的變化——主力戶型從改善型大戶型變成首次置業的緊湊戶型產品,這對于戶型設計的收納功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如果使用“比較思維”,很容易想到的是把儲藏室變小,或者與其他空間功能合并,但這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嗎?
即使是改善戶型,收納也是個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很多消費者換房子,都覺得原來的房子“不舒服”,至于什么樣的`房子舒服,消費者不清楚,開發商也不清楚,給出的解決方案就很粗暴——換大房子。
當你仔細研究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你會發現,收納的問題不在于“收納”,而在于尋找。據統計,我們生活中至少有10%的時間浪費在找東西上。也就是說,收納的核心不是空間,房子越大越難找東西,我們都有為了找一樣東西,而把家里翻個遍的經歷。
這就找到了“元問題”——消費者并不一定需要一個專門的儲藏空間,而是讓“放東西”和“找東西”更方便。
從這個“元問題”產生了“根技術”:家庭收納的重點在于“把東西自然擺放在平常會經過的動線上,讓收納成為家人隨手就能辦到的事情”。
2010年后,很多新戶型都取消了儲藏室,變成了玄關柜、衣柜、儲藏柜、櫥柜、清潔鏡箱等若干部分組成的收納系統。
再接下去,就是很多設計原則,比如:在哪里使用,就在哪里存放;最好的位置,留給經常會用到的物品;不太會用到的物品,放到比較高的位置、或者柜子比較深的地方……
再接去,要考慮很多細節,比如鞋子,既要考慮當季與過季的鞋子的位置,也要考慮高幫和低幫對高度的要求……
甚至有很多情感需求,比如愛買名牌包包的女士,如何讓包包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我剛剛服務房地產時,因為太暴利,這個行業比種田還粗放,到我離開時,因為限購提高了入住率,因為消費者的覺醒,這個行業的產品已經相當人性化,這正是得益于放棄改造現有方案,而回到消費者需求的“元問題”思考。
4
【找到“元問題”的思維方法之二:比較思維仍然重要,但重點在于找到“例外”】
我在《你那不是知識,頂多是橫店的布景》中提出,知識管理方法是利用比較的方法建立“知識系統”,但如果我們的現有解決方案都不理想時,“比較思維”的重點就不是尋找類似的解決方案,而在曾經出現的“例外”中淘金,甚至是尋找打破常規的“黑天鵝”。
《漢書》里講了一位叫丙吉的宰相的故事。外出巡視時,遇到一宗殺人案,他看都懶得看,但在路邊看見一頭牛不斷地喘氣,他卻立刻停下來仔細詢問附近的村民發生了什么事。
丙吉說:人命關天的事,地方政府一定會管,我不必去過問;但牛喘氣是一件不尋常的事,說不定會發生牛瘟或者別的事情,地方政府又不一定會注意到。
這正是管理學的原則,也是找到“元問題”的思維方法:用制度去管理正,F象,而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應該放在“例外”現象上。
你有一個很麻煩的客戶,總是投訴奇怪的問題,你會覺得他很煩,還是把他當成一個有價值的“例外”去研究?
你管理的銷售區域,有一個小區成績一直很好,你是憑直覺認為小區經理有能力,還是該“例外”的區域可能有不同尋常的機會?
法國科學家龐加萊有一段話:“正是例外讓事情變得重要起來。我們不去尋求相似,我們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別,因為它們最富有啟發性!
3
【找到“元問題”的思維方法之三:把自己放在新人的位置上】
商業史上的大部分創新都是由外來新勢力實現,這是一個發人沉思的現象。
經歷過早期windows系統的人,一定玩過“掃雷”或“紙牌”游戲,為什么做操作系統的微軟要做這樣的小游戲?
因為windows系統引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設備——鼠標,它首先必須改變用戶的行為。微軟把自己當成一個電腦行業的新勢力,希望通過這兩款游戲,訓練用戶使用鼠標,學習單擊、雙擊、拖拽等操作。
遺憾的是,當微軟處于這個行業的壟斷地位時,它也喪失了把自己當成一個“新手”去改變用戶習慣的動力。
早在1998年,微軟內部就開發出了采用觸摸屏產品,但蓋茨不喜歡它,因為它的界面“不像Windows”,不是為鼠標鍵盤輸入設計的。
Windows就是上帝,一切創新都必須兼容Windows。這個標準扼殺了微軟內部的許多創新。
思考“元問題”需要資深人士的經驗,但從“元問題”出發的“根技術”又會危害資深人士的既定利益。大公司的創新如此之難,以至于微信成為一個絕無僅有的例外,但如果微信是出自QQ團隊,那么它從一開始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同樣的問題,我曾經問過護膚品項目的合作伙伴,“安翠×佰能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周嘉偉:
“既然你使用的是成熟的無防腐技術,為什么那么多頂尖國際品牌沒有使用?”
他的回答是:“在這個美容護膚行業,最創新的產品都不是來自大公司的實驗室,而是來自于一個作坊,一個小的制劑廠。加防腐劑的做法已經如此通行,已經構筑了巨大的市場,無添加只是里面非常小的分支。那么,誰會愿意去革自己的命呢?”
事實上,我們的無防腐護膚產品的“元問題”,并不是“不添加防腐劑”那么簡單,消費使用一款護膚品絕不僅僅因為它無防腐劑,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我會在今天的二條專文詳述。
2
【找到“元問題”的思維方法之四:專注思維與發散思維結合】
薩爾瓦多·達利,看過他的作品,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天才,但他的靈感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為了想象組合、具象化,達利有一套創意訓練方法。
他在經過長時間的構思,極度疲倦的時候,坐在一把椅子上,手里握著一把鋼勺,全身盡可能的放松,讓思維在發散模式下四處游走,你擔心他會睡著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這時鋼勺會掉在地上,忽然醒來的達利就進入專注模式,迅速把剛剛的想象到的畫面記錄下來。
當你長時間用專注模式考慮一個問題時,你會有許多想法,有一些是造成問題的思維,有一些是解決問題的思維,但你找不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因為元問題常常以變形的方式隱身其中。
達利的方法,就是把專注思維與發散思維的結合,讓我們把造成問題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分離開來。
1
最后,你應該已經發現了,本文的編號是倒著寫的。
事實上,這是我平時寫文章的常用方法之一。不知道寫什么時,從一個明確的結論開始,一步步往回倒推。而且,當你從“7”開始寫時,你不會寫到“5”就結束,一定會嘗試寫到“1”,看看會不會冒出新火花。只不過,為了閱讀方便,本文僅僅把序號倒寫。
找到“元問題”也是一樣,如果從“1”開始,可能你想到“3”就覺得差不多了。
創新思維從來就沒有什么武林秘笈,即使日常工作中絕大多數時候不需要“元問題”思考,你仍然需要大量的訓練,跳離“舒適區”。
好的思維方式都是逼出來的。
【成功者的心理思維方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