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關于旅游政策與法規的學習方法
導游講解的語言藝術形式,對于取得良好的導游效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導游講解過程中,每個合格的導游人員幾乎都有自己一套嫻熟的導游方法和 技巧,而且各有特色。這里,根據導游語言所基本具備的理、物、趣、神四個特點,列舉一些實例,著重從語言藝術的角度,介紹幾種常用的講解藝術手法。
1.描繪法
描繪法,就是運用具體形象,富有文采的語言對眼前的景觀進行描繪,使其細微的特點顯現于游客眼前。在旅游過程中,有些景觀沒有導游人員的講解和 指點,很難發現其美的所在,喚起美的感受。而經過導游人員一番畫龍點睛或重彩潑墨似的描繪之后,感受就大不一樣。例如: 在景色如畫的蘇州西湖洞庭山的石公山上,一位導游員對游客描繪說: "朋友們,我們現在身在仙山妙境,請看,我們的背后是一片蔥翠的叢林,面前是無邊無垠的太湖。青山繞著湖水,湖水映著青山。山石伸進了湖面,湖水‘咬’住 了山石,頭上有山,腳下有水。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島中有島,湖中有湖,山如青龍伏水,水似碧海浮動。"接著,他跌若有致地吟道:"茫茫三千頃,日夜 浩青蔥,骨立風云外,孤撐濤聲中。" 這位導游員情景交融的描繪,使游客就像在觀看彩色寬幅風景影片的同時,又聽著優美的畫外音。
2.簡述法
簡述法,就是用準確、簡潔、冷靜的語言,把景觀介紹給游客,使他們在具體欣賞品味景觀之前對景觀有一個初步的印象。請看實例: 導游人員引領著游客來到岳陽樓前,在登樓之前,導游員介紹說: "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岳陽樓,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它原是三國時代東吳時魯肅訓練水師 的閱兵臺。唐代建為岳陽樓,宋代由巴陵縣令滕子京主持重修,整個樓閣為純術結構,重檐盔頂,1984年落架大修后重新開放,F在樓高20米,由四根楠木柱 支撐,樓頂就像古代將軍的頭盔。全樓沒有一顆鐵釘,這在力學、美學、建筑學、工藝學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F在,樓內藏有清代刻的《岳陽樓記》雕屏,大家 要想領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岳陽樓記》)’的風光,請隨我登樓觀賞。"
3.感慨法
感慨法,就是用寓情于景、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激發游客的情緒,使他們得到一種愉悅的啟迪。請看實例: 在號稱 "海天佛國"的普陀風景區,導游員帶著游客登上佛頂山,俯瞰大海。這時,導游員在一旁啟發似地感慨道:"朋友們,眼前這錦鱗片片,白帆點點的水面就是東 海,多少年來,這海擁抱著、沖刷著佛頂山,以它特有的氣勢啟迪著人們:海是遼闊的,胸懷無比寬廣,海是厚實的,什么都能容納,海是深沉的,永遠那么謙 遜……?创蠛,煩惱的人會開朗,狹隘的人會豁達,急躁的人會沉穩……" 聽著這些充滿人生哲理的話語,游客們獲得的又豈止是山水美景?
4.述古法
述古法,就是向游客敘述有關歷史人物、事件、神話故事、軼聞典故等,以豐富游客的歷史知識,使他們運用形象思維更好地了解眼前的景觀。請看實 例: 坐落在武漢月湖畔的古琴臺,游號事就這么看,沒有多大意思,導游員采取述古式的導游手法后,游客對琴臺的了解就深入透徹多了。導游員說: "這座古琴臺相傳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俞伯牙鼓琴的地方。有一次,楚國的俞伯牙坐船遇風,阻隔在漢陽,在這里,他遇見了一個叫鐘子期的人,伯牙知道 鐘子期喜歡聽琴,就用十弦豎琴彈了兩支曲子,一曲意在高山,一曲意在流水。鐘子期聽完,很快把樂曲的含意說了出來,伯牙十分欽佩,兩人從此成了莫逆之交。 一年后,鐘子期病逝,俞伯牙十分難過,特此到鐘子期的墓前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彈完后就把琴摔掉了,發誓不再鼓琴,這就是后人所說的伯牙摔琴謝知音。 北宋時,為了紀念他倆,就在當年他們鼓琴、昕琴的地方建了一座琴臺,取名伯牙臺。" 游客們紛紛被導游員述古式的講解所打動,再看古琴臺時,感受就不一樣了。
5.逗趣法
逗趣法,就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導游講解,讓游客在樂趣中得到精神享受。例如: 在蘇州西園的五百羅漢堂里,導游人員指著那尊 "瘋僧"塑像逗趣說:"朋友們,這個瘋和尚有個雅號叫‘九不全’,就是說,有九樣毛。和嶙、駝背、斗雞眼、招風耳朵、瘸瘸頭、燒腳、雞胸、斜肩腳,外加 一個歪鼻頭。大家別看他相貌不完美,但殘而不丑,從正面、左面、右面看,你會找到喜、怒、哀、樂等多種感覺…。另外,那邊還有五百羅漢,大家不妨去找找 看,也許能發現酷似自己的‘光輝形象’。" 風趣的話,逗得游客樂此不疲,游興頓增。
6.猜謎法
猜謎法,就是根據旅游景觀的內容和特點,以謎語的形式引發游客的興致。請看實例: 有位導游員在杭州九溪十八澗對游客說: "這兒的路處處曲,路邊的溪水叮咚響,遠近的山巒綠蔥蔥。清代文人俞槌到這里時,詩興大發,揮筆寫道:“曲曲環環路,叮咚泉,遠遠近近山……,前面已用了 疊詞,朋友們猜猜看,第四句寫樹時,俞描用的什么疊詞? " 游客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郁郁蔥蔥樹",有的說"大大小小樹",最后在導游員的啟發下猜出是"高高下下樹".大家都驚嘆俞槌用詞的精妙。這"高"和"下" 貼切傳神,寫活了沿山而長的樹林。游無錫蠢園時,導游員讓游客先看春、夏、秋、冬四個亭中的春亭,指著匾說:"春亭掛的匾額是‘滴翠’,表達了春天的形 象,有特色。那么,夏、秋、冬三個亭子會用什么題匾呢?各位朋友是否能猜中?"一石激起千層浪,游客邊猜邊看,猜中的笑逐顏開,未猜中的紛紛敬佩題匾者的 文筆之妙。
7.玄虛法
玄虛法,就是指在導游員講解中故意用停頓和 "吊胃口"或"賣關子"來故弄玄虛,以吸引游客,請看實例: 一位導游員在講解虎丘塔的建造年代時說: "虎丘塔究竟有多少年呢,幾百年還是幾千年?說法一直不一致。這事直到50年代初才弄清楚。"導游員停了下來,大家在想,是怎樣搞清楚的呢?"有一次,建 筑工人在加固塔基的時候,他們在塔內一個窟窿里,發現了一個石頭箱子。"導游員停了下來,然后說:"工人們把它搬出來,打開一看,里面還有一個木頭小箱 子,大概有這么大……"導游員比畫著,"再把小木箱打開,里面有包東西,是用刺繡的絲織品包著的,解開一看,是一包佛經,取出這包東西,只見箱底寫著年 代,你們猜是什么年代?"游客紛紛猜測,過了一會兒,導游員說:"這年代是中國北宋建隆二年,也就是公元961年。由此可見,虎丘塔距今正好是一千多年的 歷史,而蘇州的絲綢刺繡工藝至少也有上千年的歷史。" 玄虛式的導游講解把本來不怎么吸引人的建塔年代說得有聲有色,令人著迷。
8.懸念法
懸念法,就是根據不同的導游內容,有意識地創造連環套似的情境,先抑后揚地提出問題,以造成 "欲知結果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懸念,使游客由被動地昕講解變為主動探尋,以激起欲知其究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 在導游定陵時,可分為門前、展室和地宮三大部分。在門前,講概況,未尾點出發掘年代,要想知道發掘過程嗎?請到展室來;在展室,主要講述發掘過程,末尾點 出地宮內所葬何人,要想知道是怎樣入葬的嗎?請隨同一起下地宮。這樣整個導游過程就環環相扣,引得游客非聽非看不可。
9.類比法
類比法,就是用游客熟悉的事物進行類比,幫助游客理解和加深印象。由于地理的、歷史的、民族的`、文化的以及宗教信仰的差異性,導游員要把每個游 覽點解釋得使游客容易理解,一聽就明白,并不是易事。因此,導游人員有時必須借助類比的手法。比如: 一批日本客人在參觀乾陵壁畫時,指著侍女壁畫對日本客人說: "中國盛唐時期美女的特征和在日本高松家古墳里發現的壁畫非常相似。"到此的日本客人仔細一看,發現的確如此,經過對比,從而對乾陵壁畫有了具體的了解。
在講解西安半坡文化村時,如果導游員加上這么一句話: "半坡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和當今美國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的生活習性很相似。"這樣講解,美國客人就會恍然大悟。又如: 在講解北京故宮的建造時間時,對外國游客,如果只說"它始建于明代永樂四年,也就是公元1406年。"他們并不會有多少印象,一下子也難以感到北京故宮歷 史的悠久。如果采用類比式,對美國游客說:"故宮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七十年之前就已建成。"對英國游客說:"故宮的建造時間是在莎士比亞誕生之前的一百四 十年。"這樣一比較,他們就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
10.引用法
引用法,就是引用客人本國本土的諺語、俗語、但語、格言等進行講解。這不僅能增強講解語言的生動性,而且能起到言簡意骸,以一當十的作用。
一位導游員帶日本旅行團游覽蘇州拙政園,當客人們走過石橋之后,就問他們是否忘記了過橋的一道手續,游客們一時不知其解,于是導游員說:“貴國 不是有句叫做‘敲打一下石橋,證實其堅固后再走過去!’的俗語嗎?剛才各位雖然忘記了‘敲打’,雖然也平安地過來了,這說明中國的石橋堅實,無須‘敲 打’,就能平安地走來。”這位導游員引用了日本的俗語,借題發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另一位導游員接待一些德國客人時,由于天氣炎熱,客人們的情 緒低落,導游員便說了兩句德國俚語,“要是神仙來旅游的話,那么他也會笑的。”“口渴比思鄉更難受。”頓時,氣氛活躍起來,有的客人又一連說出了好幾句俚 語,炎熱的天氣給大家帶來的倦意也消失了。
11.模糊法
模糊法,就是運用不確定的或不準確的語言進行導游講解的一種方法。例如: 桂林陽朔鑒山崖壁上有一個草書 "帶"字形的石刻。一位導游員在講解時說:"那個‘帶’字形石刻像‘帶’又不是‘帶’,似一個字又不是一個字。這是清代王元仁的手筆,他寫的這字到底有什 么含義呢?有人說它包括一帶山河,少年努力‘八個字,也有的說包括’一帶山河,舉世無雙,少年努力,萬古流芳‘十六個字,還有的說是由’一帶山河甲天下, 少年努力舉世才‘十四個字組成,其筆意到底是什么,誰也說不清,大家若有興趣,可以仔細琢磨一下。"導游員故意采用模糊法進行模棱兩可的講解,讓游客在觀 賞中進行選擇性思考,以增添游興?档抡f過:"模糊觀念要比明晰的觀念更富有表現力。"(《康德傳》商務印書館)此話是很有道理的。如果這位導游員只確切 地講一種"帶"的說法,其導游效果就平淡得多了。
當然,在運用模糊法時,要掌握好模糊的程度,如果一昧地 "模糊"下去,就會收不到良好的導游效果。
12.變換法
變換法,就是將外國游客難以理解的詞或句子意譯成或變換成他們所熟悉的易懂的詞或句子。例如: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如果直譯成日語,有的日本人不一定懂,若意譯成日本民諺:"三人湊一塊,可頂上文殊菩薩的智慧。"效果就好得多。再如, "this is dinling, the one of zhu yijun and his empresses, xiaoduan and xiaojing (這是定陵,是朱翔鈞和他的皇后孝端和孝靖的寢陵。)英美客人很難一下理解這句話的實質意思,因為他們不熟悉,若變換一種表達方式:"this is the tomb of the thirteenth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where he was burried with his two empresses."(這是明朝第十三個皇帝的陵寢,他與他的兩個皇后葬在這里。)他們一聽便懂。
【2014年關于旅游政策與法規的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淺談《旅游政策與法規》的論文06-15
基本醫療保險法規與政策考試試題11-26
旅游合同法規案例11-13
招標師《招標采購法律法規與政策》模擬試題11-14
融資租賃公司設立的法規及政策08-13
2017年國家關于創業的政策及其法律法規08-14
旅游常識:熱門旅游國家簽證政策10-15
招標師考試法律法規與政策復習題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