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夜鶯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夜鶯觀后感1
"我在濟南期間,老公也去看外孫女小丫,女兒趁機請我們夫婦看了一場電影。
電影院在恒隆廣場四樓,特大的屏幕,一個影院只有十幾個人再加上舒服的沙發椅,看電影的感覺好極了。
電影的名稱叫《夜鶯》。電影的主題圍繞著爺爺養的一只叫《夜鶯》的鳥展開。夜鶯還是雛鳥時,由奶奶在村外的樹林里撿到。從此,夜鶯被放在籠子里,由爺爺奶奶精心養大。兒子考上大學并在城里找了工作安了家。奶奶因病去世,爺爺帶著夜鶯來到城里和兒子生活。由此,展現出一系列矛盾。爺爺看孫女弄丟,雖然找到,卻由此引起爺爺和兒子之間的矛盾,兒子請了保姆,孫女不再讓爺爺照看。兒子兒媳都事業有成但因都忙于工作,很少溝通逐漸感情疏遠面臨離婚。由于爺爺不再照看孫女,爺孫之間也出現了感情隔閡。
電影的真正主題是由爺爺回老家開始。孫女放暑假而保姆又請假回家,苦于工作特忙,孩子又不能自己在家,兒媳情急之下將孩子交給爺爺帶回老家。真正好看的故事就從爺孫上路開始。一路上,粗心的爺爺,任性的孫女,坐錯車,丟了包,迷了路,崴了腳,故事跌宕起伏。由此,在爺孫經過的路上,美麗的田野風光,樸實的民風民情,祖孫之間的感情變化,爺爺口中的老家和奶奶的故事,以及孫女的一路成熟,都一一展現在觀眾眼前。
故事的結局更是皆大歡喜。懂事的孫女發現老夜鶯死去,趁爺爺不在,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和村里一個養夜鶯的小孩,換了個《夜鶯》放在籠子里,沒察覺的爺爺將夜鶯帶到奶奶墓前放飛,完成了一個十八年的心愿。在女兒打電話后知道一切情由的兒子急急趕回老家,和父親言歸于好,并為父親買回已經出賣的`老宅。緊接著,在孫女的努力下,兒子兒媳也和好如初。一個美滿的家庭又展現在觀眾面前。
電影題材新穎,整個電影傳遞著正能量,特別是電影不斷穿插著北京快節奏的生活,和廣西陽朔那美麗的田園風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淳樸熱情民情民風,看著讓人心情舒暢,讓煩躁的心靈在這里得到了清凈。電影把我帶進故事,把我帶進田野,帶進熱情淳樸的廣西桂林老鄉家中。電影謝幕時,我還真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夜鶯觀后感2
今年寒假,爸爸媽媽和我一起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夜鶯》。電影的主題圍繞著爺爺養的一只叫"夜鶯"的鳥展開。
當夜鶯還是雛鳥時,由奶奶在村外的樹林里撿到。從此,夜鶯被放在籠子里,由爺爺奶奶精心養大。后來兒子考上大學并在城里找了工作安了家。奶奶因病去世,爺爺帶著夜鶯來到城里和兒子生活。由此,展現出一系列矛盾:爺爺看孫女弄丟,雖然找到,卻又引起爺爺和兒子之間的矛盾,兒子請了保姆,孫女不再讓爺爺照看。兒子兒媳都事業有成但因都忙于工作,很少溝通逐漸感情疏遠面臨離婚。由于爺爺不再照看孫女,爺孫之間也出現了感情隔閡。
電影的真正主題是從爺爺回老家開始。孫女放暑假而保姆又請假回家,苦于工作特忙,孩子又不能自己在家,兒媳情急之下將孩子交給爺爺帶回老家。真正好看的故事就從爺孫上路開始。一路上,粗心的爺爺和任性的孫女,坐錯車,丟了包,迷了路,崴了腳,故事跌宕起伏。由此,在爺孫經過的路上,美麗的田野風光,樸實的民風民情,祖孫之間的感情變化,爺爺口中的老家和奶奶的故事,以及孫女的一路成熟,都一一展現在我眼前。
故事的結局更是皆大歡喜:懂事的孫女發現老夜鶯死去,于是趁爺爺不在,用自己心愛的筆記本電腦和村里一個養夜鶯的小孩換了只夜鶯,放在爺爺的籠子里,沒察覺的爺爺將夜鶯帶到奶奶墓前放飛,完成了一個十八年的心愿。在女兒打電話后知道一切情由的兒子匆匆趕回老家,和父親言歸于好,并為父親買回已經出賣的老宅。緊接著,在孫女的努力下,兒子兒媳也和好如初。一個美滿的家庭又展現在觀眾面前。
電影題材新穎,整個電影都在向我們傳遞著正能量,特別是電影不斷穿插著北京快節奏的生活,和廣西陽朔那美麗的田園風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淳樸熱情民情民風,看著讓人心情舒暢,讓煩躁的心靈在這里得到了清凈。電影把我帶進故事,把我帶進田野,帶進熱情淳樸的廣西桂林老鄉家中。電影結束時,我還真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夜鶯觀后感3
《夜鶯》算不得公路片,沒有一路走一路解決問題的實質表現。說風光片吧雖然景色確實清新可人,但展現的種類又略顯寒酸,整體感覺有一種八十年代老電影的質地,不吹毛求疵時滿滿都是溫情,若認真起來,段段皆有槽點。
有意思的是,這種帶著八十年代國產片質地的電影卻是出自一位法國導演之手——原諒我一直久聞《蝴蝶》大名卻遲遲疲于欣賞,看他人多拿兩片對比,還以為不過同是講爺孫兩代故事的緣故,卻原來正是同一個導演。看來補課得提上日程了,笑。
提導演是因為驚異他對國人代溝的精準把握,比之某些國人導演更為本土。在觀看開頭爺爺剛帶著孫女出行,兩人不尷不尬的距離與對抗時,我總是不時想起從前與自己奶奶的事情,因此倍感溫馨。
親子沒有隔夜仇。縱然如兒子責怪父親癡鳥弄丟了孫女而四年不肯和父
親同處一室,間接導致孫女與爺爺不能建立正常的隔代親情,直到二人(爺爺和孫女)荒郊野嶺朝夕相處幾日才漸入佳境。乍一看,兒子與父親在老家重修于好的情節過于急躁,其實感情不就是這樣,兒子與父親四年來的僵持皆源于國人的不溝通,怨也好愛也好都埋在心里,演練千百遍演算千百種答案,都還是在心里,就不告訴你,越親的越難開口,直到某一天一個外來事件打破僵局——在這里,就是父親和孫女的又一次與鳥有關的出行。這種含蓄而內斂的親子隔閡,在李安的"父親三部曲"里體現的更加確切!兑国L》與之相比,太多細節做得不夠到位,這是它注定普通而無法成為精品的原因,但是考慮到導演國籍,他能把握到這么微妙的國人情感,已然是下了一番功夫值得贊揚了。
私以為不應該給《夜鶯》打上文藝片的標簽,"文藝片"三個字曲高和寡直接拉開了影片與觀眾的距離。像《夜鶯》這種接地氣的溫情電影,若是主打親情牌,倡導把爺爺奶奶帶回影院——要知道,他們那一代在小廣場上看的電影,可不比我們年輕人少——想必對影片最終的結果,又是另一番境遇。況且里面那么多有關爺孫間代溝的小細節,好笑又溫馨,絕對是日常中親子間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不讓他們一起在大屏幕上重溫一下,實在可惜。
【夜鶯觀后感】相關文章:
夜鶯的歌聲ppt08-30
《夜鶯頌》英文詩歌朗讀08-20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08-30
夜鶯的歌聲教學實錄08-30
《夜鶯與玫瑰》讀后感01-15
《感恩》觀后感02-06
《假錢》觀后感02-04
歸來觀后感02-03
莊子觀后感02-03
青春觀后感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