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心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心得1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最初發表于《國粹學報》。初讀之,感受到的是一種花非花、霧非霧的感覺,未能讀出其中的意味;二讀,似乎能夠粗略地覺察到詩詞中的情境與詩人的感想;再讀之,其帶給我的便是震撼。詞話來自人間,是經由人所抒發,是人自身的生活感想蘊藏在詞話里,字里行間里透露的是每個詩人內心的自我獨白。
王國維先生將詞話分為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四艘痪辰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四硕辰缫玻弧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辰缫。當然,讀完《人間詞話》,我發現不僅詞話分為這三境,我們的人生也需經歷這三種境:“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此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說王國維先生是論詞而作,但是《人間詞話》不僅僅是對詩詞進行評價批評,還富有藝術與美感。先生在評價屈原《九章·涉江》中寫道:“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笨,先生評價詩詞,好似將詩詞看作是一位楚楚動人的女子,如何算作優雅,在于其氣質的突顯而不在于外貌的張揚;而先生又在評價蘇軾的《水調歌頭快哉亭作·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時,說道:“然此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內美!毖哉Z間將情感融入,傳達出的那種美的質感十分真摯強烈,并且顯得十分樸實自然,極具親切感。
先生評論大家之作,如蘇東坡、辛棄疾,則稱“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
即使沒有讀過《人間詞話》,蘇軾與辛棄疾的詞都耳熟能詳,他倆的詩詞在我學習生涯中時常出現,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兩位大儒詞創功力十分了得,后世也有“要嫁就嫁蘇東坡”的呼聲,只為其極高的文學造詣;而辛棄疾雄壯豪邁的寫作風格也讓我們感嘆老將的雄心大志難酬。
當然,其二人也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都具有寬廣的胸襟、長遠的目光以及淵博的學識,他們極高的.思想境界并非輕易就能獲得,也需要腳踏實地的積累,去發現、去感受、去追求生活的新知,敢于挑戰、敢于批判,付出總會有回報,不然只能是東施效顰了。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先生如是說。情語不能當面表達,那么景語成了最好的傳情方式。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眲⒂礤a的《竹枝詞》這樣寫道,到底是“晴”還是“情”呢,怕是只有當時的劉禹錫才能體會吧。
景中有許多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探尋的新事物,它其實也是一種另類的情感,這點在詩詞中體現挺多。一說及春夏,便感到生機活力;一提及秋冬,便好似融入凄冷肅殺之境,可見詞是詩人內心的情感獨白,景是他們情感獨白的載體。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心得2
詩中有云:“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比碎g是一個純粹的詞,尤其在《人間詞話》中。正如其作者王國維先生,即使人生繁雜,仍以靜觀之,讓自己的生命保持純粹又高貴的樣子。
傅雷曾在給其長子傅聰的信中提到:“我個人認為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蔽蚁,這本書之所以能得到傅先生的認可,主要是因為它的純粹,作者的純粹:堅持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脫離于世人,脫離于禁錮所有人的道德傳統,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感情生活?墒羌兇獾娜瞬⒎鞘遣幻舾械、無欲望的。生于濁世,卻有著一顆七竅玲瓏的心,這樣的心又怎會是不敏感的呢?王國維本是純粹的,卻生在熙熙攘攘的俗世,受到人間煙火的熏染,終于,他承受不住世道變遷的侮辱了,高聲疾呼“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雖然王國維溘然長逝,但他筆下的文字還是如他的本人般純凈,恰似思想如嫩荷之抽枝,提醒著我們人生繁雜,不如以靜觀之。
王國維在書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可謂是道出了他對人間的精辟的斷論,多少文學大師由此靈性得到了開發。余秋雨曾贊美道:“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一個人若沒有靈性,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代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因此,這本書教會我們,生活在這種環境里,要有自己的靈性,自己的想法,方可做到純粹。就像書中提到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睆拇藙t評論當中,可以看出王國維先生最崇尚的就是自然、樸素之美,莫與之爭的境界,而“自然”就是開發靈性最好的方式。身處自然中,靈性便會猶如一條潺潺流出的溪泉,發出悅耳自然的.聲響。
特別欣賞書中這么一句:“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著真,所知者深!闭\然,純粹與靈性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必不可少的兩種品質,但文字色彩只是作品的外在框架,真情實感才是靈魂,若是我們離開了生活,脫離了本心,變得膚淺無心,也是無法散發出真正的智慧,博大的境界的!短靸羯场冯m寥寥數語,但一切景語皆情語,在王國維先生看來卻勝似天籟,是唐人絕句,曲之絕妙。由此可見,曲中的線條和濃淡,讓王國維獲得了沖擊心靈的美,更加醉心于自身純潔,內心的干凈,讓他在繁雜的人世,以靜觀望。
人生看似很長,其實不過須臾之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屈原早在數百年前就完整的表達了現在世人的心境。而生在繁雜的人世的我們,以靜觀之是王國維先生給予的選擇。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心得3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思想的洗禮之后,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過西方哲學的研究,而《人間詞話》卻寫于他已厭倦西方哲學而興趣轉移于中國舊文學之際,故其中雖然時時流露出早年所受西方思想之影響,然而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是相似的。
接觸到《人間詞話》,便不可避免地談論到“境界”一詞,王國維先生開篇便將“境界”一詞作為評詞的基準:“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在接下來,則是標舉境界說的一些批評理論如“造境”和“寫境”之說、“有我”和“無我”兩種境界的討論等等,后部分為批評的實踐舉例部分。
作為純粹的詩詞評論,“境界”一詞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地點出了優秀詞作所必須具有的特點。境界為詞之根本,而“興趣”、“神韻”乃詞的表象。有了意境,“興趣”“神韻”便自然而然顯現出來。無意境之詞,縱然辭藻華麗,也不過是其外金玉而已。其實對于各種文學體裁,都是要有境界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這樣才能久遠,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通常認為《人間詩話》是王國維關于詩詞之學的著作,這只是說對了一半,可以說,王國維其實是以評詞的方式,在言說著一種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歸結到“境界”這一詞上來說,境界不僅僅是對于詞、文學藝術創作和欣賞的要求,其實更反映在人生的意義上。
大多數人接觸到王國維先生的評詞是從他的“三種境界”開始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痹谶@里,王國維將這三種境界講的似乎很透徹分明,闡述了那些成就大業,有大學問的人所需奮斗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體現在“獨”和“望盡天涯路”上面,指一個人在孤獨中尋求自己的夢想,意為人生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第二個階段,體現在“為伊消得人憔悴”上,確立目標后,應為之付出無悔的努力;第三個階段,體現在“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上,就是說付出了努力,所追求的的目標便會自然的實現。在這里,作者用評詞的方式說明了人生哲學的道理。在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地方,例如:“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边@可以歸到理想與現實的討論;而“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的論述可以作為自身修養對于處事的影響的論證。
在《人間詞話》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詞來描述所要表達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間詞話》的理論核心,我想,王國維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詞來描述,是因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動地表達感受,對于內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寫的景物而言,沒有比“境界”更好的詞語了,但“境界”在文中到底該做怎樣的解釋,從自己的理解以及在對別人的評價做參考之后,似乎有了一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但終究只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那種朦朧的感覺,可能還是沒有讀懂的緣故吧,不過從葉嘉瑩著的《王國維及其文學評論》中關于境界的討論來看,似乎有了一點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認為王國維選擇“境界”一詞來作為他的評詞的特殊用語,是因為這種選擇符合中國文人在用詞時強調“有出處”的慣例,所以盡管語義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藝術,但也依然為讀者所接受。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心得4
關于“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境界的大小”,在中華書局中的附錄中有所提及,其觀點主要是葉嘉瑩先生的觀點。
“有造境,有寫境。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于理想故也!标P于“造境”與“寫境”,葉嘉瑩先生否定了以往認為“造境”與“寫境”乃是“理想與現實二派之所由分”,而是由于作品取材之不同而提出的兩種區別。
第四則中王國維寫道:“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蓖鯂S先生受康德和叔本華的哲學影響十分大,而關于“有我”、“無我”也是根據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叔本華認為世人莫不受意志之驅使支配而為意志之奴隸,故其哲學之最高理想便在于意志的`滅絕。由此來看文學作品,就會感覺到大部分作品不外于意志、欲望的表現,因此乃經常與物對立,成為“有我”之境界。至于能超然于意志驅使支配而表現出“無我”之境的作者,按叔本華哲學來說,當然可以算得上是“能”樹立的“豪杰之士”了。
而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劣并無必然之關系。就整體來說,修養學力高的詩人,有時也寫“小境”的詩,反之,修養學力低的詩人,有時也寫“大境”的詩。如陶淵明之“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與沈佺期的“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初開云漢邊。山出盡如云漢嶺,池成不讓飲龍川。”數句相較,則陶詩所寫境界雖小,而意韻深遠,沈詩所寫境界之大,而洞然無物。由此也可見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劣并無必然關系。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1-16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范文04-20
在人間讀書心得02-07
《在人間》讀書心得10-12
《人間草木》讀書心得03-21
《在人間》閱讀心得02-10
在人間的讀書筆記03-05
在人間讀書筆記02-07
《在人間》讀書筆記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