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會計制度的差異畢業論文
新的《制度》是依據《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已頒布的具體會計準則制訂的。新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原則、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會計核算和會計報告等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化。本文將主要探討新舊會計制度之間的主要差異:
一、會計核算原則
在原《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12項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基礎上,作了如下補充或修改:一是增加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實質重于形式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二是修改了實際成本計價原則。將“按照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改為“取得時按照實際成本計價”。三是充實了其他會計原則!镀髽I會計準則》中規定的會計原則,有的解釋得比較簡單,有的還不夠嚴謹,有的解釋已不能適應形勢的要求。因此,《企業會計制度》作了適當的調整。對真實性原則增加了如實反映現金流量;對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在時間標準上表述得更加準確;對配比原則增加了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對相關性原則將滿足3類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需要,統一歸納、解釋為滿足會計使用者的需要;對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重要性原則都作了更加具體的說明。
二、會計要素的確認
《企業會計制度》對會計的6個要素都進行了重新定義,更加符合會計要素的本質特征,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企業會計準則》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這一定義忽略了企業資產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質,即資產應當是“預期會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會計制度》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企業會計準則》將負債定義為“負債是企業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債務”。這一定義未能包含負債的兩個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企業的現時義務;二是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因此人企業會計制度》將負債定義為:“負債是指過去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企業會計準則》將所有者權益定義為:“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這一定義本能充分表達所有者權益的基本特征,所有者權益的基本特征是企業的剩余。因此,《企業會計制度》將所有者權益定義為:“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
《企業會計準則》將收入定義為:“收入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中實現的營業收入”,這一定義未能完全表達收入的基本特征。收入的基本特征:一是企業日;顒铀a生的收益;二是收入會增加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會計制度》將收入定義為:“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顒又兴纬傻慕洕婵偭魅搿。
《企業會計準則》將費用定義為:“費用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這一定義未能充分體現費用的基本特征。費用的基本特征:一是費用與收入相聯系;二是費用的發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因此,《企業會計制度》將費用定義為:“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企業會計準則》將利潤定義為:“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這一定義未能對“一定期間”作出明確的表述。因此,《企業會計制度》將利潤定義為:“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三、資產的核算
資產核算的變化有:
一是資產在期末時按照其可收回金額(或可變現凈值)計量。《企業會計制度》在資產的確認、計量中對資產減值單獨作出了規定,即“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以往的制度雖有某類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規定,但很不系統。如行業制度只規定環賬準備和商品削價準備的計提,《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僅規定了4項準備的計提!镀髽I會計制度》除了《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規定計提4項準備外,還對委托借款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確認和計量做了相應的規定。
二是固定資產的折舊政策等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镀髽I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折舊政策、固定資產凈殘值率、固定資產報廢標準等由企業根據其經營的具體情況確定,使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政策等能夠反映其實際的價值磨損等。企業的折舊政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三是待處理財產損溢在期末前必須處理完畢。在行業的會計制度中,其期末余額列入資產負債表,作為資產反映!镀髽I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各項待處理財產損溢,應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據企業的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后,在期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前處理完畢。如在期末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前未經批準的,應在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時先進行會計處理,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作出說明;如果其后批準處理的金額與已處理的金額不一致,應按其差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四、短期投資收益的確定
按行業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規定,短期投資的現金股利和利息(不包括已計入應收股利和應收利息的那部分股利和利息)確認為投資收益。《會計制度》改變了以往作為投資收益確認的作法,而將所取得的現金和利息沖減短期投資賬面價值,這一高度穩健的作法有助于抵御短期可能產生的風險、避免因短期投資價格波動引起的.年度間的損益波動。
五、長期投資的核算
一是明確了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運用的條件。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企業對其他單位的投資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或20%以上,或雖投資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響的,采用權益法。
二是以“放棄非現金資產”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镀髽I會計制度》同樣也不再以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而改按放棄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確認為初始投資成本。
六、借款利息資本化的核算
對于借款購置與建造的固定資產,利息資本化的時間與數額以往比較混亂。例如,行業會計制度規定:“在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前發生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在此之后發生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也只是籠統地規定:“在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前,計入所購建固定資產的成本。”因此,有些企業為了減少借款利息對當期損益的影響,增加當期利潤,大都采用固定資產遲遲不辦理竣工決算手續的作法。統一制度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為借款利息終止資本化的時間,從而保證了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真實性和可比性。
七、債務重組的核算
一是改變了債務重組的定義。原債務重組是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即“讓步”是債務重組的主要特征。修改后的債務重組定義改為,債務重組是指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決同意債務人修改債務條件的事項。修改后的定義表明不論何種債務重組形式,只要修改了原定債務償還條件的,即債務重組時確定的債務償還條件不同于原協議的,均作為債務重組。
二是非現金資產的計量不同,將非現金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改為按“賬面價值”入賬。所謂賬面價值是指非現金資產的賬面余額扣除相關的減值準備后的余額。
三是債務重組時產生差額的處理,不確認重組收益。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債務人與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時,以現金清償債務所支付的現金小于應付債務賬面價值的差額,或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時用于抵債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應付債務的賬面價值的差額,或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時未來應付金額小于債務重組應付債務賬面價值的差額,不確認重組收益而計入資本公積。
八、非貨幣性交易的核算
一是針對我國非貨幣性交易的現實情況《企業會計制度》不再進行“待售資產”和“非待售資產”!巴惙秦泿判越灰住焙汀胺峭惙秦泿判越灰住眲澐值囊幎ǎ臑榉矊儆诜秦泿判越灰,均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在有補價的情況下,將補價部分確認為收入,同時按比例確認成本。也就是說,企業在資產重組、改制上市過程中發生的資產置換,一般情況下不確認收益。這與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做法不同。
二是原準則不涉及放棄非貨幣性資產(不包括股權)以取得股權的情況,修訂準則則適用于以上業務。
三是簡化了披露。原準則要求企業就非貨幣性交易披露較為詳細的信息,修訂準則對此作了簡化,只要求披露非貨幣性交易中換入、換出資產的類別及其金額。
九、其他核算項目變化
一是現金的溢缺的核算由以前的通過“其他應收款”或“其他應付款”核算改為現在的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
二是存貨跌價損失準備的提取不再單設“存貨跌價損失”科目,而計入“管理費用”科目下的“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明細科目。
三是在租賃開始日,承租人通常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并將兩者的差額記錄為未確認融資費用。
四是無形資產的出售收人或損失不再計入“其他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支出”,而是通過“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核算。
五是不設“銷售折讓”科目,發生銷售折讓直接記入“主營業務收入”的借方,沖減收入。
六是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項目核算的內容有所變化。出售無形資產的凈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增加了“出售無形資產損失”、“計提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等內容。
七是企業若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應該作為資本增值,未來應交所得稅,計入遞延稅款。
八是取消了“開辦費”科目,將開辦費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并于開始生產經營當月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
十、會計報表的變化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報表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編報期的變化。將月報、中期報告、年報,改為中期報告和年報。將月度、季度、半年度報表均稱為中期報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應交增值稅明細表都要求有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現金流量表要求至少是年度報告即不限于年度報告。
二是對資產負債表增加了附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詳細地反映8項資產減值的計提和轉回情況。
三是將分部營業利潤和資產表改為按業務和地區填報,分設分部報表(業務分部)和分部報表(地區分部)兩張報表。
四是規定了報表附注的內容。報表的附注詳細地規定了13項填報內容,與《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相比,增加了較多內容,而且要求較細。五是在會計報表內容方面的變化。具體會計準則和部分業務的增加當然會引起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有關項目發生變化,例如,資產負債表上各種減值準備均是作為被調整項目的減項處理;增加了“預計負債”、“未確認融資費用”、“已歸還投資”等項目;利潤表上減少了“銷售折讓”、“存貨跌價損失”等項目;現金流量表的項目按照最新修訂后的現金流量表準則列示。
【新舊會計制度的差異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英文簡歷的差異08-18
有關年齡間差異的名言警句11-26
商務英語書信的差異07-18
普通和優秀簡歷的20個細節差異10-26
中美商務談判技巧的差異有哪些09-03
中美商務談判技巧的差異性11-07
商務英語書信的稱謂有哪些差異04-10
禮儀英語:中外文化差異11-20
關于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04-23
商務英語書信格式之稱謂差異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