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新舊會計制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跟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定制度感到非?鄲腊桑旅媸切【帪榇蠹艺淼男姓䥺挝恍屡f會計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行政單位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政黨組織(以下統稱行政單位)。
第三條行政單位會計核算目標是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與行政單位財務狀況、預算執行情況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行政單位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管理、監督和決策。行政單位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行政單位自身和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
第四條行政單位應當對其自身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進行會計核算。
第五條行政單位會計核算應當以行政單位各項業務活動持續正常地進行為前提。
第六條行政單位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表。會計期間至少分為年度和月度。會計年度、月度等會計期間的起訖日期采用公歷日期。
第七條行政單位會計核算應當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發生外幣業務時,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折算為人民幣金額計量。
第八條行政單位會計應當按照業務或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
第九條行政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特殊經濟業務和事項應當按照本制度的規定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
第十條行政單位應當采用借貸記賬法記賬。
第十一條行政單位的會計記錄應當使用中文,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同時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十二條行政單位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核算,如實反映各項會計要素的情況和結果,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第十三條行政單位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行政單位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反映、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監督和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行政單位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第十四條行政單位應當將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全部納入會計核算,確保會計信息能夠全面反映行政單位的財務狀況和預算執行情況等。
第十五條行政單位對于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六條行政單位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行政單位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將變更的內容、理由和對單位財務狀況、預算執行情況的影響在附注中予以說明。不同行政單位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應當采用統一的會計政策,確保不同行政單位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七條行政單位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三章資產
第十八條資產是指行政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前款所稱占有,是指行政單位對經濟資源擁有法律上的占有權。由行政單位直接支配,供社會公眾使用的政府儲備物資、公共基礎設施等,也屬于行政單位核算的資產。
第十九條行政單位的資產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其中,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1年以內(含1年)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是指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行政單位根據財政部門批復的用款計劃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是指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行政單位應收財政返還的資金額度。應收及預付款項是指行政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中形成的各項債權,包括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存貨是指行政單位在工作中為耗用而儲存的資產,包括材料、燃料、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在建工程是指行政單位已經發生必要支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設工程。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而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某種權利的非貨幣性資產。
第二十條行政單位對符合本制度第十八條資產定義的經濟資源,應當在取得對其相關的權利并且能夠可靠地進行貨幣計量時確認。符合資產定義并確認的資產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
第二十一條行政單位的資產應當按照取得時實際成本進行計量。除國家另有規定外,行政單位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應收及預付款項應當按照實際發生額計量。以支付對價方式取得的資產,應當按照取得資產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以及所付出的非貨幣性資產的評估價值等金額計量。取得資產時沒有支付對價的,其計量金額應當按照有關憑據注明的金額加上相關稅費、運輸費等確定;沒有相關憑據但依法經過資產評估的,其計量金額應當按照評估價值加上相關稅費、運輸費等確定;沒有相關憑據也未經評估的,其計量金額比照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加上相關稅費、運輸費等確定;沒有相關憑據也未經評估,其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無法可靠取得,所取得的資產應當按照名義金額(即人民幣1元,下同)入賬。
第二十二條行政單位應當按照本制度的規定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對無形資產計提攤銷的金額,應當根據無形資產原價和攤銷年限確定。行政單位對固定資產、公共基礎設施是否計提折舊由財政部另行規定;按照規定對固定資產、公共基礎設施計提折舊的,折舊金額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公共基礎設施原價和折舊年限確定。
第四章負債
第二十三條負債是指行政單位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要以資產等償還的債務。
第二十四條行政單位的負債按照流動性,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流動負債是指預計在1年內(含1年)償還的負債。非流動負債是指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
第二十五條行政單位的流動負債包括應繳財政款、應繳稅費、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及暫存款項、應付政府補貼款等。應繳財政款是指行政單位按照規定取得的應當上繳財政的款項。應繳稅費是指行政單位按照國家稅法等有關規定應當繳納的各種稅費。應付職工薪酬是指行政單位按照有關規定應付的職工工資、津貼補貼等。應付及暫存款項是指行政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中發生的各項債務,包括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應付政府補貼款是指負責發放政府補貼的行政單位,按照有關規定應付給政府補貼接受者的各種政府補貼款。
第二十六條行政單位的非流動負債包括長期應付款。長期應付款是指行政單位發生的償還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的應付款項。
第二十七條行政單位對符合本制度第二十三條負債定義的債務,應當在確定承擔償債責任并且能夠可靠地進行貨幣計量時確認。符合負債定義并確認的負債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行政單位承擔或有責任(償債責任需要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的負債,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應當在報表附注中披露。
第二十八條行政單位的負債,應當按照承擔的相關合同金額或實際發生額進行計量。第五章凈資產
第二十九條凈資產是指行政單位資產扣除負債后的余額。
【行政單位新舊會計制度】相關文章:
新舊會計制度比較10-15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12-27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12-12
醫療體系新舊會計制度探析11-09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范本10-14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201612-21
新舊會計制度的差異畢業論文11-09
新舊會計制度比較的畢業論文11-08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知識競賽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