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試論《世說新語》中的文學觀念及文學活動

        時間:2024-07-25 23:19:48 古代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世說新語》中的文學觀念及文學活動

          摘要:《世說新語·文學》一門,以言說軼事這種獨特精省的方式,展現了中古時期在文學觀念、文學創作、文學批評等方面斐然的成就。首先《文學》篇中呈現出兩個時序系統,即“學”系統和“文”系統。這兩個系統有顯著差異,表現出新的“文學”觀念。其次《文學》篇在文學創作中表現出反對蕪雜不裁,重獨創、反對事事模擬,重聲律等思想。這些文學現在文學品評方面對后世產生了較大影響。
          論文關鍵詞:世說新語;文學;文學創作;文學批評
          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一部寫魏晉士人生活的百科全書,所記之事,自后漢迄于東晉,共分三十六門,保存了大量魏晉時期的資料,反映魏晉士人的思想狀況。其中,《世說新語·文學》一門,以言說軼事這種獨特精省的方式,為我們展現了中古時期在文學觀念、文學創作、文學批評等方面的斐然成就。
          一、《世說新語·文學》的“文學”觀念
          《世說新語·文學》篇共計104條,第1至65條涉及經學、玄學、佛學等內容,主要記錄了關于注解經文的軼事;第66條以下至最后104條,則主要記錄了創作詩文的軼事,涉及到更多的是文學創作、文學評論等具體的文學活動,與今日所謂的“文學”觀念相接近。這兩個部分之間的排列在《世說新語》中是非常特殊的!妒勒f新語》的其它各篇,大都是按照時代的先后編纂相關材料。而《文學》篇從第66條,曹植“七步中作詩”則重新回到曹魏時代,以下始自成時序,于是在《文學》篇中就呈現出兩個時序系統就內容而言,按照今天的分類觀念,大體可分為“學”系統和“文”系統。
          1、“文”與“學”的相通
          《世說新語·文學》中的“文”與“學”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皩W”的部分記述了許多經文注解的軼事。當時江左玄風大盛,清談是當時名士的重要活動,正可發露才性、標榜風流士人們看重與推崇的不僅在于學識,更在于能獨辟蹊徑、提出卓見。因而.“學”的部分對“新異”的個人見解十分推重。而“文”的部分記述了很多有關詩文創作、評論、欣賞的軼事,也非常強調才思的敏捷。曹植“應聲便為詩”(第66條);阮籍作勸進文(第67條);王確作奏折(第95條);袁虎倚馬前寫露布文;桓玄作誄(第102條)等事都是在稱許制作詩文的迅速。“文”這種對才思捷悟的贊許,與“學”對妙悟卓見的稱許是相通的。
          可見,不管是文章的寫作還是學理的辨析,二者在才思妙悟方面是貫通的。
          2、“文”與“學”的區分
          《世說新語》開篇立目便承襲“孔門四科”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在儒家正統的觀念里,“文學”應以經籍典章為核心,《世說新語》也是首先沿襲了這一觀念的。但是治學思路的改變,“文”與“學”的關系和地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坝蓶|漢的章句之學,到漢末通儒的融會貫通,到正始玄學的據玄論理,再到東晉講求妙悟的發揮性的談辯,這一過程可以描述為由忠實于文獻典籍,到重新闡釋、重新領悟的過程,其中顯露出的個性與創造性使‘文’的特點變得突出起來”。魏晉玄談對才思、文辭的注重,使“文”中更多地注人了主觀的才與情,進而強調了“文”足以動心駭聽的審美功效,終于使“文”成為一種特殊的創作活動而與“學”相區分。在“文學”中獨立出來。
          “文”與“學”的聯系與區別,顯示了文的特征及其逐漸獨立的方向。
          二、《世說新語·文學》中的文學創作觀
          1、反對蕪雜不裁
          西晉時代,除左思等少數作家以外。絕大多數作家的作品都是輕浮綺麗,文采繁富,片面追求辭藻的華美。《文心雕龍·明詩》的作者劉勰曾給予批判:“晉世群才,稍人輕綺。張潘左陸、比肩詩衢,采縟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贬槍@種不良傾向。當時或稍后的有些文人亦感到不滿,如《世說新語·文學》就記載了孫綽的評論,他說:“陸文深而蕪!(第89條)我們姑且不論孫綽本人的創作如何。僅就其上述評論來看,還是能擊中當時文壇要害的,道出了詩歌創作中存在的蕪雜不裁的不良傾向。
          2、重獨創,反對事事模擬
          文學的本質之一就在于它的獨樹一幟、不可重復。魏晉士人很看重創作的獨創性!段膶W》篇中的許多條材料都反映了創作要注重創新,不要因襲模擬的思想。如第95條:“王東亭到桓公吏,既伏閣下,桓令人竊取其白事,東亭即于閣下更作,無復問一字。”王殉作文不僅不愿重襲他人之文,甚至不愿重襲自己之文。第103條:“桓玄初并西夏,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于時始雪,五處俱賀,五版并人。玄在聽事上,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被感粌H創作速度快,而且五篇文章各有特色,并不重復。第79條:“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
          于此人人競寫,部下紙為之貴。謝太傅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謝安明確否定了事事擬學不只多余浪費,而且狹隘逼仄,一方面表明其反對當時文壇上單純模擬的惡習,另一方面也宣告了漢朝興起的大賦,發展到東晉時代已成強弩之末,甚至走向絕路了。
          3、重聲律
          在魏晉士人熱愛、重視聲律的社會大背景下,文人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中也注意到了音律的問題。如《文學》篇中:
          庾闡始作《揚都賦》,道溫、庾云:“溫挺義之標,庾作民之望。方響則金聲,比德則玉亮!扁坠勝x成,求看,兼贈貺之。闡更改“望”為“俊”。以“亮”為“潤”云。
          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成嗟嘆之。時王殉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痹从谧鴶埞P益云:“感不絕于余心,溯流風而獨寫!惫^王日:“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這兩則材料都講到了文學創作中聲韻的問題。第一則材料為第77條,庾闡為避庾亮之諱,將“亮”字改為“潤”,而為了與“潤”字押韻,又把“望”改為“俊”,說明文人已經自覺注意押韻問題。第二則材料,袁宏作《北征賦》。王珂認為用“寫”字韻結尾更好。劉注引《晉陽秋》對此有更詳細的記載:“宏嘗與王殉、伏滔同侍溫坐,溫令滔讀其賦,至‘致傷于天下’,于此改韻。云:‘此韻所詠,慨深千載。今于天下之后便移韻,于寫送之致,如為未盡。滔乃云:‘得益寫一句,或當小勝!腹Z宏:‘卿試思益之!陸暥,王、伏稱善!笨梢姡敃r人對于文學作品韻律的認識不僅是押韻了,他們還重視韻律對于文章氣勢的影響。   此外在文學批評中,東晉人也開始注重從聲律角度品評作品:如第86條:“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度眨骸肿又鹗,非宮商中聲。孫綽認為自己的《天臺賦》優美鏗鏘,擲地會作金石聲,而范榮期則說其金石之聲不一定與富商之音調相合。可見魏晉人對于文學作品合于宮商的重視。 

          三、《世說新語·文學》中的文學品評 
          1、詩文品評 
          魏晉時期人物品評之風盛行,文學品評也因之展開,《世說新語》中的品評之風隨處可見。盡管是以人物才性品藻為主,但也可窺見文學品評的風貌。如《文學》篇中:孫子荊除婦服,作詩以示王武子。王日:“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覽之凄然,增伉儷之重!薄 
          孫興公云:“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簡文帝稱許云:“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孫興公云:“潘文淺而凈,陸文深而蕪。” 
          或問顧長康:“君《箏賦》何如嵇康《琴賦》?”顧日:“不賞者作后出相遺。深識者亦以高奇見貴! 
          以上例文依次為第72條、第84條、第85條、第89條、第98條!妒勒f新語》中的詩文品評或敘述主觀感覺,或作形象比喻,或就某方面特點概括言之,或并列諸人進行比較,然后用簡潔精練的詞語作出歸納性的描寫。 
          2、佳句品評 
          在我國的古典詩歌批評中.佳句欣賞的風氣流行是比較晚的,這契合了“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晉以還方有佳句’的創作現實情況。同時,早期的詩歌理論,主要著眼于“美刺比興”,還沒注意到對詩歌的欣賞玩味。在文學批評專著中,樹名篇、摘佳句的做法,鐘嶸《詩品》是比較早的。而在我們今天看到的資料中,佳句欣賞的,見于記載的,應以《世說新語》為最早。如《文學》篇中: 
          郭景純詩云:“林無靜樹,川無停流!铈谠疲骸鼚樖捝,實不可言。每讀此文,輒覺神超形越! 
          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范日:“恐子之金石,非宮商中聲!比幻恐良丫洌m云:“應是我輩語。” 
          羊孚作《雪贊》云:“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桓胤遂以書扇。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詠:“‘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 
          以上分別為第76條、第86條、第i00條、第101條。佳句品評這種不見批評的批評方式極具東方人的思維特點,它十分強調讀者的整體直覺。古人認為詩歌的意味、妙處往往很難用明確的言詞加以解說,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讀者直接從原作中領會!段男牡颀垺る[秀》云:“文之英蕤,有秀有隱!薄靶阋舱,篇中之獨拔者也。”批評家必須能“辯秀”,“如欲辯秀,亦惟摘句”。佳句品藻可以直接明確地傳達評論者的審美態度和思想觀點,還可以引發讀者的鑒賞與思索,《世說新語》中的佳句品藻,不僅是南朝摘句之風興起的反映,同樣也成為后代摘句批評模式的范型。 
          唐宋以后。佳句品評大量出現在詩話、詞話、曲話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學》篇中還有一個很有名的鑒賞詩句的例子。見于《文學》前之“學”系統部分的第52條。 
          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恩,雨雪霏霏!惫眨骸啊嬷兌h猷辰告!^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這條鑒賞詩句的例子常被后人作為《世說新語》中佳句品評的范例。而《世說新語》的編著者卻為何將其置于《文學》的前部分“學”系統?筆者認為,在這里,謝安未認可謝玄所舉《小雅》中的《采薇》句,而提出《大雅》中《抑》的兩句。可推想謝安之意,更側重于風度之品評,再則《毛詩》屬經籍,因此編注者將謝氏之評議視作經學之討論,而將其納入“學”之系統中。 
          綜上所述,在《世說新語·文學》篇中,我們可以看到“文”與“學”的貫通與區分,以及“文”從“學”中脫胎而來的演變軌跡。由此還可看到中古時期反對蕪雜不裁和事事模擬、重聲律的文學創作觀!妒勒f新語·文學》還為我們保存了許多詩文品評、佳句品評的史料,這對文學批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妒勒f新語》在文學批評史上應該占有一定的地位。

        【試論《世說新語》中的文學觀念及文學活動】相關文章:

        試論李健吾的文學批評觀03-28

        試論文學創作中靈感的生成與獲得03-06

        試析《世說新語》的文學批評文獻價值-以《世說新語·文學》為03-05

        文學場的邏輯:布迪厄的文學觀03-07

        試論文學翻譯中漢語模糊美的磨蝕與補償03-17

        試論新時期文學的內涵與邊界03-06

        試論傳統文學批評如何應對網絡文學的挑戰03-06

        試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運用03-01

        古代文學教學中鄉土文學的引入11-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