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調查與反思

        時間:2024-10-09 16:21:08 古代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調查與反思

          中國古代文學課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高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但國家漢辦《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對這門課的要求遠高于教學中學生實際能達到的程度。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調查與反思的論文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調查與反思

          [摘要]  中國古代文學課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高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但國家漢辦《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對這門課的要求遠高于教學中學生實際能達到的程度。為解決其中的矛盾,本人對有關留學生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本文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評價等方面對留學生的中國古代文學課進行了反思,最終期望將留學生的古代文學課建設成為一門師生共同全情投入的課程。

          [關鍵詞]  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調查;反思

          中國古代文學課是一門為漢語言本科留學生開設的文化類課程,其教學目標在國家漢辦編寫的《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中表述為:課程主要講授中國古代文學知識,使外國學生較多地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學遺產,提高對中國古代文學的閱讀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大綱提出的教學目標,我們要面對一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本文通過對東華大學漢語言本科留學生的調查,嘗試找出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并思考解決的辦法。

          一、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調查情況

          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調查主要是圍繞留學生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課的相關情況進行的。調查的對象是東華大學漢語言本科的學生,他們都已經學過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通過問卷和訪談兩種調查方式,我們了解了留學生們對這門課的基本認識和態度。關于認識方面的幾個問題有以下一些。如第一題“對我來說,古代文學課是一門()的課程”,90%的學生選擇了比較難和非常難;第四題“我認為,中國古代文學在漢語學習中的重要程度是()”,有61%的學生認為重要或很重要;第七題“你認為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課對你將來的工作有幫助嗎”,82%的學生認為可能有幫助,18%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由上可知,留學生對于這門課的實用價值是心存懷疑的,但對于課程的重要程度還是基本肯定的,原因是留學生認為中國古代文學課可以讓自己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而這門課對于留學生來說難度之高,在學生的選擇中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要學好這門課絕不是件輕松的事。學習者是否能學好一門課程,跟其對這門課的態度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調查問卷設計了不少有關學習態度的問題,如第三題“我學習這門課是為了()”,這道題采用了多選的形式,95%的學生選擇了通過考試,得到學分;60%的學生選擇了讓自己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26%的學生認為古代文學作品的思想有吸引力。第六題“你對中國古代文學課感興趣嗎”,只有26%的學生表示對古代文學感興趣,其他學生則表示一般甚至不感興趣。第五題“如果學校有古代文學的講座和活動,你愿意參加嗎”,只有11%的學生選擇了非常愿意。第十七題“課外遇到關于中國古代的影視作品時,你是否會觀看”,21%的學生表示會很有興趣地觀看,79%的學生則表示可能會看。對于每周3課時的古代文學課的課時安排,85%的學生覺得正好,只有15%的學生覺得太少?梢,絕大多數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目的性很強,就是要通過考試拿學分,他們對于中國古代文學本身的興趣是不太濃厚的。在訪談中有學生談到不感興趣的原因:“對于年輕人來說,這些傳統的文化有些無聊,我們更喜歡流行的。”但如果表現形式比較有吸引力的話,例如精彩的影視作品,大多數學生還是愿意觀看的。僅僅一個學期,每周3課時的教學,加上留學生對古代漢語的陌生感,要達到大綱設定的目標幾乎不可能。但另一方面,學習者對于通過增加課時提升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和掌握水平也并不感興趣。這就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反思

          在了解了留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課的認識和態度之后,我們對這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法等進行了反思和新的嘗試,希望能激發留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課的熱情,使這門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在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中,中國古代文學課屬于留學生文化課課程系列。它要求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概況,熟悉古代文學的重要樣式、源流變化及有代表性的作家,并要求重點學習詩歌、散文和小說三類體裁的作品。根據這一課程目標,國內出版了不少針對留學生的古代文學教材,如:宋尚齋編著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綱》;歐陽禎人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王慶云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分詩歌卷、小說卷和散文卷)等。這些教材內容全面而豐富,但實際使用時,由于課時有限,有時連一半的內容都無法涉及,自然也就很難達到大綱提出的教學目標了。實際上,要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發展脈絡,就必須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但學生對這類知識的背景內容知之甚少,他們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中國古代一些特別強盛的朝代名稱上,知道一些具體情況的學生少之又少,更不用說形成連貫的“史”的觀念了。缺乏基本的中國歷史知識,讓文學史的學習變得異常艱難。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得不放棄這部分的內容,而把重心放在著名作家作品的介紹上。另一方面,在大綱要求的三類文學體裁中的散文和小說,一般來說原著文本都比較長。學生的古代漢語知識又少得可憐,即便給出注釋,其獨立閱讀也相當困難,自然談不上對文章的理解了。在散文中,諸子的散文如《論語》《莊子》《韓非子》等,有的是語錄體,有的是截取一段故事,自成一章,作為留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能被接受。其他類型的散文,一般篇幅較長,且用典之處比比皆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幾乎無從入手。而四大名著之類的小說,即便是節選,也得3000—5000字才能在情節上獨立成章,這樣長度的篇章對于留學生來說難度太高了。因此,只能采取視頻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借助畫面和簡單的人物對話來理解故事情節,品味作品的趣味性;谝陨峡紤],筆者自編了一套中國古代文學講義。首先是大大減少了學習篇目,講義分為八章,共20篇作品。其中詩歌四章、戲劇兩章、散文一章、小說一章。在選取作品時,主要考慮與現代生活有相通性的作品。題材主要為愛情、人生哲理和社會問題三個方面。愛情題材有《詩經》中的《關雎》《蒹葭》;戲劇《牡丹亭》;漢唐宋詩詞中的《上邪》《江城子》《鵲橋仙》等。關于人生哲理的有諸子散文《論語》《莊子》《韓非子》選段;曹操的詩歌《步出夏門行》《短歌行》等。關于社會問題的有《感天動地竇娥冤》。從體裁方面來看,選擇了詩歌、散文、戲劇和小說四類作品,基本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品形式。在實際教學中,詩歌和散文是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再理解;戲劇小說則是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大概了解故事情節和作品主題即可。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誦讀作品的基礎上,了解作家的思想和作品的主題。希望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中國古人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欣賞中國古代文學之美。

          (二)不斷更新教學方法

          留學生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的教學方式與語言課的教學方式差別很大。語言課要求學生理解并能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生詞和句型,因此生詞學習、語法學習、生詞和語法的操練等教學環節是必不可少的。而古代文學課的側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作品,領會作品的主題。其中出現的古漢語詞匯只要求會讀并明白意思,不要求能運用。同時,這門課與中文系學生的中國古代文學課也相差甚遠。一般來說,一篇古代文學作品對于中文系的學生來說,不能誦讀的字詞大約只有5%左右。但對留學生來說,即便最簡短的詩歌作品,不能誦讀的字詞也有30%—50%。對于字詞的理解就更不用說了,大多數學生寸步難行。因此,探索適合該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是必要的。

          1.重視誦讀在留學生的中國古代文學課上首先是重視作品的聽和讀。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詩詞和戲劇都是韻文,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感受節奏的規律和音韻的變化,從而欣賞作品的語言之美。盡管古代漢語生僻難懂,但是在標好拼音的基礎上進行朗誦,對留學生來說,也不再是件困難的事情了,而是為他們找到了一條接近如此難懂的中國古代作品的途徑。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先獨立閱讀文本,畫出不會讀的字詞,然后播放配樂的詩朗誦音頻,學生一邊聽一邊記錄下生詞的拼音。反復兩次以后,請學生輪流朗誦詩句。在學生個別朗誦的過程中,教師隨時進行糾音。學生在傾聽其他同學朗讀的過程中也會提出疑問,老師也能及時解答。最后,教師再進行一次示范朗讀,同時對作品中的重點、難111點字詞再一次加以強調。最終,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整地朗讀整篇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課堂上有了開口的機會,真正接觸和感受作品,學習的主動性就被調動起來了。為了激勵學生認真朗讀作品,筆者在期末考試中特別設置了一道朗讀題。

          2.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我們能夠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條件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多種感官并用,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從而降低教學難度,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其一,在朗讀作品的部分,老師讓學生對照文本,聆聽名家吟誦的錄音。有的是清晰的朗誦,有的是配樂吟誦。學生在接觸作品的開始就能體會到詩詞本身優美的韻律和節奏,同時又掌握了作品中字詞的發音。其二,當代流行歌曲中有許多歌詞是源自古典詩詞作品的。如鄧麗君的《在水一方》源自《詩經?蒹葭》,王菲的《但愿人長久》源自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此外,王力宏的《在梅邊》、動力火車的《當》分別是從《牡丹亭》和漢樂府民歌《上邪》中找到靈感的。當學習這些古代文學作品時,給學生聽聽這些流行歌曲,能一下子拉近學生和作品的距離,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減輕其畏難情緒。其三,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大多數戲劇和小說都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戲劇和小說的文本都比較長,但故事性卻很強。前者對留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障礙,而后者卻是文學作品最容易吸引人的方面。在戲劇《牡丹亭》的講授過程中,老師先讓學生看了一段約6分鐘的音樂視頻,視頻中僅僅用音樂和人物的行動展示了該劇的基本情節,并沒有人物的對話。這樣一來,學生很輕松地了解了作品的大概內容,而且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間,學生彼此之間對自己所看到的畫面意義進行熱烈的討論,從而激發了大家進一步了解原著的興趣。在文本教學中,筆者又將其與青春版昆劇《牡丹亭》相結合,讓學生在人物具體動作的幫助下理解唱詞,大家邊看邊猜,整個學習過程很有趣味性。由上可知,多媒體技術在許多環節對教學有較大幫助。

          3.利用網絡資源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各類資料,這為古代文學的學習也提供了不少便利。要想理解一篇古代文學作品豐富的內涵,就必須了解其背景資料,但大量的中文背景資料對留學生來說又會形成沉重的負擔,因此,讓他們查閱母語的相關資料就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難度。例如學習《莊子?齊物論》(節選)時,課前要求學生在網絡上查找“莊子”的基本情況,特別是讓學生搜索各自國家的網站,閱讀用其母語撰寫的“莊子”的介紹。原本莊子散文思辨性較強,了解其內涵的難度較高。但學生在閱讀了其母語相關介紹后,對莊子的核心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在閱讀文本時,學生在理解了字句基本意義之后,對文章要表達的哲理就基本有所領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另外,在查找了母語資料之后,還要求學生翻譯成中文,并能表達出來。期間,學生又鍛煉了翻譯的能力,這也是學習漢語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的技能。

          (三)巧妙利用考核評價

          考核評價是一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最重視的部分。怎么考、考什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側重點。為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我們讓這門課的考核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而不只是最后的期末考試。其中,課堂出席情況占總成績的10%,課堂測試和作業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60%。首先是課堂小測試。文學史知識是這門課較難的部分。課堂上,我們采用了閱讀理解的方式學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一段文章后回答問題,提交書面答案給老師,作為一次小測試,計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因此,學生非常認真地完成了這部分學習內容,效果遠遠好于老師講解、學生聽。其次是回家作業;丶易鳂I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了解作品的背景資料。例如,曹操的生平、《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人物趣事、蘇軾的婚姻情況等,都要求學生在自己國家的網站上用母語查閱相關資料,并翻譯成漢語。大多數國家的學生都會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的國家網站上還有中國古代有名人物的介紹,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找不到相關的母語資料,只能查閱中文資料了。二是寫出對作品的理解和體會。例如結合《牡丹亭》的作品內容談談對作品緣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理解。這是一個讓學生針對某些問題寫出自己感想的練習。再次是期末考試。我們在其中設置了一個朗讀作品的環節,要求學生在沒有拼音的幫助下,獨立朗讀出作品。整個學期我們學習了8個單元的內容,其中一個小說單元沒有朗讀的任務?荚嚂r,學生在7個單元中抽簽選一個單元,要求朗讀出沒有注音的文本,錯一個字扣2分。在以往的考試中,有少數的學生得到了滿分,也有一些學生得0分。由于設置了這個考試項目,學生對作品本身的認讀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為作品的理解打下了較好的基礎。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以及在教學方法上的不斷嘗試,東華大學漢語言本科留學生的中國古代文學課已經成為一門深受學生好評的課程。“盡管難,但還是很有趣”,學生在訪談中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三、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展望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漢語言專業的留學生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盡管學習的總課時不多,但卻能給學生傳遞許多人生的奧義。首先,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是一門知識豐富的課程,更應該是一門師生共同全情投入、教學相長的課程,不應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的一門課。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本國曾經翻譯過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可以進一步感受到世界各國文化的友好互通、源遠流長,教師則能接觸到中國典籍在世界各國傳播的資料。其次,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書面閱讀和口頭表達水平,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翻譯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把許多母語的資料翻譯成中文才能跟老師和同學交流,這可以逐漸提高他們的翻譯技巧。在低年級的時候很難訓練的一項重要技能———翻譯,在這門課上可以得到不少鍛煉。再次,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應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用心感受文學之美,讓學生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從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得到滋養,讓學生在作品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一些積極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啟發,這對他們未來的人生將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國家漢辦.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S].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2]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5):348.

          [3]張笑難.面向留學生的中國古代詩詞課教學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101-105.

          [4]李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古代文學教學[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85-187.

          [5]孫蘭.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古代文學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5):21-24.

          [6]呂蔚.中國古代文學在對外漢語中的跨文化教學[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58-61.

        【留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課的調查與反思】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文學傳統的宏觀考察03-26

        淺議中國古代文學形式研究03-27

        中國古代文學與當代文化的重塑12-08

        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畢業論文12-20

        論中國傳統農業文化對古代文學的影響11-24

        論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實踐初探論文02-15

        分析中國古代文學自主學習方法03-15

        古代文學史料與古代文學思考12-12

        淺談中國古代文學的意境美論文(精選5篇)01-11

        大學生中國古代文學論文選題11-1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