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論文
一、改革的構想
在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對于中文專業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具體而言,涉及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首先,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針對教學對象的未來就業去向是以中小學語文教師為主的實際情況,弱化古代文學課程的重理論、重學術的現狀,轉而改為重文學基礎知識、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因為中小學教師必備的業務能力之一就是能夠準確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夠向學生準確表述出來;同時,能夠辨別學生作文的優劣,并能夠給予恰當修改和指導示范,這又是一項特別重要的教學目標。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史論和作品兩個部分,現在多是二者并重。近年來,由于專業課程教學時數的壓縮,講授時間不足,部分老師只能側重一個部分,即史論部分。本改革的構想是側重作品部分。歷史理論部分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地介紹,對其掌握的詳細度和深刻度降低要求,而把多數時間和精力用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講解、賞析,培養學生的文學理解能力,即要學生真切理解什么樣的作品是優秀的,這些作品為什么優秀,它們是怎樣做到優秀的。在課上,一方面先是老師講解,學生體會,一方面學生口頭評論,老師指導。在課下,要求學生擴展閱讀相關作品,并寫書面的賞析評論性質的作業,進一步使學生真切體會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的藝術高妙之處。這樣,閱讀配合寫作,二者相輔而行,強化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賞析能力。另外,針對教學對象的中學語文課程所學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分配一定的時間用于彌補,包括語言文字各個方面。因為中小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打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如果教師相關基礎薄弱,勢必后果嚴重,F在這類院校的學生基礎薄弱,和中學階段教師基礎薄弱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在閱讀作品過程之中,注意語言、文字、語法、修辭等各方面語文基礎知識的反復提示和強調,盡可能地彌補學生文言文底子薄弱的缺陷。
其次,教學形式方面的改革。針對地方院校圖書資料有限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利用網絡資源輔助自學的指導,包括本校校園網圖書館站內的數字資源,諸如電子書、期刊庫、講座視頻等,也包括公用網絡的免費的相關專業的學習資源,諸如專業網站、免費文庫、高校論壇等。具體而言,每一章內容講解完畢之后,留出一定時間指導學生如何自己進一步深入學習,推薦具體的閱讀書目,圖書館網站的相關名家講座視頻,載有相關文獻資源的站,以及一些著名高校的校園網論壇相關交流版塊,使得學生知道課后擴展學習的內容該是哪些,相關文獻資料在哪里可以便捷找到,學習這些可以達到什么效果,甚至可以上線發表言論與同好交流。另外,針對學校擴招后校區分散,師生難得機會當面溝通交流、答疑解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技術,拓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強課下對學生的具體指導和答疑。諸如利用QQ的群組功能組織討論、用MSN的視頻會議功能實現問答、用郵件批注作業、用網盤共享資料等。這一方面尤為重要,根據調查,大部分學生對網絡學習資源知之甚少,難得利用網絡信息幫助學習,多是消遣娛樂。而傳統科目的教師對信息技術興趣偏少,很少積極嘗試利用網絡解決課下輔導的難題。實際上,這二者都是容易實現的,而且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向。具體而言,為上同一門課程的所有班級建立一個QQ群,定期組織群組討論,這樣老師不必進校,學生也不必集中,同時各自在電腦終端發言對話討論交流,其提供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樣化的交談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交談效率,節省時間。對于需要重點強調的問題,教師隨時以微博形式發出,其即時性、隨身性能夠大大縮減傳播時間和成本。對于學生課下完成的賞析評論性作業,學生以電子版的形式上交,老師以電子版的形式批改,這樣可以充分利用officeword和adobeacrobat的強大功能,更為直觀地予以批注和修訂,同時網絡傳輸不受見面限制,可以反復修改,多次傳遞。既能節約時間,又能把工作做細。通過上述具體改革措施的實施,力爭達到如下目標。在教學內容方面,彌補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和寫作能力,以適應將來職業的實際需要;在教學形式方面,指導學生利用電子信息資源,充分利用網絡通訊,加強對學生的課下輔導,以鞏固學習效果。最終讓學生學到就業后直接可以運用的基礎知識和業務能力。通過這項改革,根本解決現在的教學脫離實際,學生學無所好、學無所獲、學無所用的現狀,使得學生樂于學、能學到、可應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可用人才。
二、實施的方案
首先要調查摸底。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切實了解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因此調查摸底是第一步的工作。采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對全系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二是找各科任課教師了解。要了解的內容有兩個,一是學生的基礎情況,在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代文學、現代文學之中,哪個方面最為薄弱,亟待提高,在平時上課古代文學過程中特別給予關注,重點彌補。二是學生最希望學到哪方面本領,是閱讀還是寫作,這和他們的就業理想密切相關,決定著培養能力方面老師的側重。當然,各個階段的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各有側重,一年級新生主要了解其中學階段的學習情況,即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四年級學生的主要內容是教育實習,因此主要了解他們在實習經歷中親身體會到的自身缺陷和必備的能力。二三年紀的學生主要了解他們寫論文作業時候體會到的困難之處,也就是在閱讀、寫作方面各種具體的能力局限。其次是實踐檢驗。根據調查了解的信息,針對不同年級和班級的具體情況,有側重點地推行改革措施。分階段觀察實驗效果,通過個人檢查,輔助調查問卷。最后是總結經驗。經過對任課班級古代文學課程的相應考察,總結各項改革舉措的得與失。相應的考察包括:通過分析學生的考試試卷、學生作業來了解學生學習效果的變化情況;通過老師組織的師生座談、問卷調查來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通過教育實習的帶隊老師和接受單位來了解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等。綜上所述,這一教學改革設想的創新之處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完全直接面向就業去向而對古代文學教學內容的改革提出具體意見;二是強化傳統理論性學科利用的現代信息化教學輔導手段的意識。這種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預期效果是,徹底改變這門傳統學科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打實基礎,真實提高語言文學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表達能力,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得以應用。
三、結語
這一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可行性強。這一方面在于改革研究的針對性強。其研究對象、改革構想、應用理想都是直接針對學校實際情況而確定的,完全根據地方性、應用型院校的實際特點而具體予以考慮。其較強的針對性,有助于得到學生的配合。另一方面在于改革的實用性強。它能對全國同類院校的古代文學教學改革提供具體的建議;推而廣之,也能對所有的傳統學科,尤其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的課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其較強的實用性,有助于得到同行的支持。
【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