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實踐教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論文
一、我校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實踐教學的實施情況
1.資源與環境及經濟學科研小課題指南的設計與發布。在課程教學開展之前,教師團隊會根據目前的資源與環境保護中的熱點問題,根據傳授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知識體系和培養能力的要求,設計出學生可能感興趣并能夠完成的科研題目,然后在上課第一周說明實踐教學部分的課程組織與考核的要求,發布課題指南。
2.資源與環境及經濟學科研團隊的組織與小課題題目的確定。在發布課題指南之后,考慮到培養同學們團隊協作能力的要求及開設該課程時同學們相互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客觀現實,任課的教師團隊會根據學號隨機將同學們組合,組成4~5人一組的課題小組,然后讓每個小組民主選取產生小組長。在小組確定后,要求小組長組織同學們在課后利用六個周的時間,根據課題指南,查找相關資料,初步擬定出課題題目,然后與教師一起共同在理論教學開展到第六周時確定最終的課題題目。
3.資源與環境及經濟學科研小課題的運行、報告及論文的撰寫。在題目確定后,結合資源與環境課程理論知識的傳授、方法的培養、合作精神及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教師團隊會指導各課題團隊根據題目,依據以下步驟來開展課題,即:根據小課題題目,確定課題工作內容→根據工作內容,確定人員分工→閱讀文獻、撰寫述評→設計問卷或調查表格→預調查→修改問卷及表格→正式調查→整理問卷→錄入數據→分析數據→補充調查→分析數據→撰寫研究報告及論文。在查閱文獻環節,教師會演示我國內外學術論文查找路徑與方法。在撰寫文獻綜述部分,會給出具體的范文。在問卷設計、預調查到正式補充調查的環節,會結合統計調查、資源環境經濟學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進行具體的操作。在撰寫研究報告及論文過程中,也會給出相應的范本進行參考,并給出具體的論文撰寫格式及規范。撰寫出研究報告及課程論文后,教師團隊根據團隊成員的分工與合作情況、內容與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相關程度、論文與方法的掌握運用程度、文獻參閱的廣泛性、創新性、邏輯性、結論及觀點的科學性、撰寫的規范性等指標,對撰寫的調查報告及論文進行評分。
4.答辯。本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并提高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因此要求每個組將小組研究報告或論文做成PPT,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并以小組形式回答老師及同學們的問題。要求每個小組均參與到答辯的提問中,并根據答辯情況及所提問題的質量及數量對給出答辯環節的評分。
二、我校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實踐教學的實施成效
1.加深了學生對資源與環境保護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理解。由于實踐教學是在快接近理論教學總學時一半左右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基本理論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接下來幾周的教學中重點是方法論部分的理論教學,因此能夠與其文獻查找、調查實踐等實踐教學密切配合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前期所講解的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理論的理解及對后續傳授的方法及時運用。
2.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應試教育的不足,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得到了培養。該課程開設之處,采用的是傳統的課堂授課、課后練習、期末閉卷考試的方法。發現考試成績總體來說都比較好,但在畢業實踐及畢業論文過程中發現問題、查找文獻、梳理文獻、撰寫論文的能力不一定好。也正是基于這一觀察,并結合實踐教學的思考,后來才在該課程中開始實踐教學。幾個學期的實踐表明,通過這種實踐過程而撰寫出來的小論文、小報告質量往往都超出了預期。
3.提高了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參與程度,激發了學生的課程興趣。如何調動同學們參與課堂教學,是許多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通過這種實踐教學,發現同學們對資源與環境經濟問題的興趣有所增加,課堂參與程度明顯提高。突出表現在:一是課堂中提問的次數增加,二是課后與教師團隊討論問題的次數增加。
4.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團隊精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同學們開始是在教師所提供的參考指南中尋找課題,但隨著理論教學的推進及查閱文獻的廣泛程度的增加,同學們往往會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及題目,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看,大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小組研究題目、內容不在參考指南范圍內。就算在指南中的題目,實際上也往往會作出一些調整。這說明同學們能發現問題,而這恰恰是創新的開始。在創新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這種實踐教學的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成果就是同學們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由于考核是在小組考核的基礎上結合每一個同學在課題開展、報告及論文撰寫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工作量來打分的,因此同學們之間會為了完成課題、獲取好的成績而進行多次的溝通和交流,這不僅增進了同學的了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其合作精神。
三、我校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的內容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目前實踐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與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相關的小課題研究方面撰寫的論文。然而,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一些內容,比如資源價值的評估、環境價值的評估等可以考慮與計量經濟、統計學等結合而進行計算機模擬。環境經濟政策部分也如此。
2.缺乏實踐教學的規范指南。到目前為止,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還遠不如理論教學那樣形成規范的指南,每次都是教師按環節逐步指導。規范的———如自然科學實驗一樣的規范性操作手冊或指南還沒有編制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效率。
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平衡點仍待建立。目前該課程課堂教學總學時是32學時。其中26學時用于理論教學,4學時用于實踐教學,兩個學時用于測驗。目前理論教學的學時基本能滿足教學要求,但實踐教學學時遠遠不夠,因此教師團隊得抽出至少16個學時左右以課外指導的方式彌補實踐教學的不足。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還需進一步磨合,以建立能夠實現教學資源有效配置的平衡點。
四、進一步推進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
1.編寫《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類課程實踐教學指導手冊》,為實踐實驗教學的開展提供教學輔助材料的支撐。根據上述內容,專門針對實踐教學撰寫教學指導手冊,從而為提高實踐實驗教學的效率、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支撐。從內容上看,將逐步從目前的比較單一的小課題研究、研究論文及報告的撰寫逐步拓展到環境計量統計、資源與環境經濟投資項目可行性行性研究與項目評估、資源與環境價值評估、環境損害的經濟價值評價、環境經濟政策模擬與分析等方面,以適應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需求。
2.轉變考核方式,推進過程考核。本課程的考核目前已經綜合考慮到課堂理論教學及實踐兩個方面。根據實踐教學的成效看,適當加大過程考核權重有利于更好地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今后將采取以過程參與為主、以期末考試為輔進行考核。
3.結合計算機模擬實訓,加大模擬實訓的內容。將結合理論教學,設計“Stata在環境微觀計量分析中的運用”“、資源與環境經濟投資項目可行性行性研究與項目評估”“、資源與環境價值評價”等部分來設計試驗內容,在實驗室中完成相關實訓,從而提高同學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為小組論文的撰寫奠定基礎。
4.繼續探索實踐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有效配合,以最終實現培養目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均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合理搭配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我校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還存在著課時的不平衡,在擬進一步加強的上述相關內容的計算模擬及實訓方面還缺乏指導手冊及師資。將來擬進一步對這些問題予以探討和實踐。
【淺析實踐教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音樂教學實踐自信心的提升論文05-16
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論文06-14
淺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論文06-07
淺析基于實驗的化學教學的論文11-30
淺析地理教學論文范文11-23
實踐課程教學環境藝術設計論文12-04
文化旅游資源社會效益淺析論文01-08
關于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的論文12-05
經濟學論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