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歷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思考
【摘 要】歷史作為一門社會學科,除了具有傳授知識、培養學科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傳統職能外,在素質教育方面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是每位歷史教師值得深思的課題,F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感受,談一談素質教育在歷史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初中 歷史教學 素質教育 思考
列寧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歷史就是現實的一面鏡子?v觀世界各國對歷史的重視,不亞于對母語的重視,此現象應引起我們對歷史課程的全新再認識。
在世界各國普遍進行基礎教育改革,培養勇于革新,善于獲取信息,富有創造精神的人的今天,在我國掀起新――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培養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的今天,歷史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肩負著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重任;肩負著培養新世紀公民人文素養的重任;肩負著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而那種單純、空洞的說教早已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早已落后于時代,F代教育在確認教師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的同時,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布魯納認為:“學生不是簡單的知識容器。”知識不能像往杯子里倒水一?樣灌進學生頭腦里去,學生是在求知和探索動機的驅使下,通過主動選擇和發現獲得知識的。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面向全體學生,重新整合了歷史知識體系,淡化處理了一些學生難于理解的理論和概念。精選內容,刪減了一些偏、舊的知識,把更多的
時間、空間留給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設計多樣的教學方法,動手實踐、質疑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質疑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義是問號。”對于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學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學生必然感到味同嚼蠟,當然也就提不起興趣。因而,教師需要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在交流對話中喚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探求性。
比如提到彩陶時,我提出:原始人怎么會想到用火燒泥做陶呢?學生通過討論提出幾種觀點:(1)用泥盛肉放在火上烤,泥土變硬優型就是陶;(2)森林大火后,地面被燒硬給人們的啟示;(3)半坡人房屋中有火坑,火坑周圍的土變硬給了人們靈感;(4)把泥土作成型用來煮粟,火燒之后就是陶。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再造出歷史上這個發現的過程。
教師要使學生時刻面臨問題,但也不能為問而問,問題過于平談,讓學生感覺無趣。當然問題也不能過難,沒有學生能答出也是毫無意義的。課前設計問題時要精心準備,使之具有啟發性和深刻性,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和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知識的金礦,體驗發現的快樂。
對于學生來說,在教師引導下探求知識是――種能力,善于提出問題更是一種能力?夏崴糎胡佛認為:“整個教學的思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巴爾扎克也說,問“是深入的階梯,是長進的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鼓勵學生質疑提問。講到“孔子”――日時,利用孔子“當仁不讓于師”一句,教育學生不惟書,不惟師。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師生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探究越來越深,學生的求知欲望不斷得到激發而越來越強烈,他們的思維和能力也不斷發展提高。在互動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相長”。
在學習“司母戊鼎”時,提到它的鑄造采用合范法,學生立刻提問:各部分分別鑄成后,怎樣再合鑄成一個整體?對這個問題,我在備課時并沒有考慮。在表揚這個同學勇于質疑,發動學生課后積極探求答案的同時。下課后我也認真查閱資料,在以后備課時更細致,做更充分的準備。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發表見解,提出疑問,保護他們探求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樂。
二、認真組織探究課與課外活動
1.精心設計“學習與探究課”。每一個學習主題后的“學習與探究課?是?北師大版”教科書新設的內容,是對傳統教科書的重大改革: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式創造性學習起重要作用:這一課型的設立,要求教師改變“一支粉筆,一奉書.走進教室滿堂灌”的教學狀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設計“了解身邊的‘歷史”’一課時,除要求每個學生通過調查制作一課家族樹,介紹家庭成員狀況外,組織學生自愿結合為四個小組,分別完成四個題目:二求真中學的發展與未來;②我這十―三年;③中國文字的起源與演進;④信息交流的實現。每個學生各負責查找一部分資料.由組長整理并寫出調查報告。然后在課堂上集體交流.實理資源共享:學生通過活動在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時,深刻體會到在探求中獲得知識的快樂,也實理了自我教育;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共同合作的重要;體驗到挫折與成功的經驗。這無疑會增強學生的個人道德素質和心理素受.
2.重視每節課的“活動建議。布魯納曾說過:“發現不限于尋求人類尚未韌磽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北師大版”新教材中 “活動建議”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對每節課的“活動建議”我都認真思考.認真對待,根據現實條件及學生狀況或直接利用,或稍鏇變通.
3.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學生的課本知識是有限的。面歷史句識的廣度與深度影響著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和水平.理在的學生瀑外閱讀量普遍較少。在教學中我注意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多讀書,讀好書上。卡耐基說:?真正的讀書使喳睡者醒采.給未定目標者選擇適當的目標。正當的書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誤人歧途。” 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探求思考.實現自我教育,培養自身能力。
三、“談古論今”,引導學生探索現實
據調查顯示,學生關心理實遠畦于關心歷史:提倡實行“談古論今”,不僅能豐富教材內容,使之“活化”“升華”,而且把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把了解過去與認識理實乃至預見未來聯系起來,使歷史教學更貼近時代,以顯現歷史課程的實用性和應用性。
當前,改革開放向深層次發展.時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學習“商鞅變法”時,學生了解變法背景以及變法使秦強大,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但由于觸及舊貴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車裂而死的情況,從而認識到改革的必然性、艱巨性。
【對歷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思考】相關文章:
談歷史軌跡及其哲學思考08-05
淺談對在職業教育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思考05-28
英語教學中創造性思維激發的思考與實踐05-25
歷史教學開題報告06-28
當前大學舞蹈教學現存問題的思考08-12
對合同生效中“意思表示真實”要件之思考06-04
婦產科護理教學創新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5-01
論隋煬帝在隋唐詩風嬗變中的歷史作用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