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網絡教學環境下的師生情感溝通策略探究
摘要:通過關于網絡教學情況的問卷調查,發現我校計算機類通識課教學中有明顯的情感缺失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多方面探討。最終提出了在網絡教學環境下計算機類通識課教學如何加強師生情感溝通的改進策略,為我校網絡教學平臺更大規模的推廣與使用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網路教學 通識教育 情感溝通
一、問題的提出
計算機類通識教育課程,是我校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第一批試點開授的全網絡模式授課課程。從2010年至今,網絡通識課程已經在網絡教學平臺中開設了5年的時間,每年提供20門計算機類通識課程供學生選修,每年選修學生人數達到3千余人。計算機類通識網絡教育課程以其特有的多媒體集成功能、教學過程的交互性、教學情景的虛擬化,實現了教學環境的開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協作性。由于其突出的優勢,網絡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青睞。
2014年第二學期末,為調查計算機類通識課教學工作在網絡平臺中的開展情況,我中心在網上向本學期選修課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問卷發放675份,回收654份。在對于網絡教學基本情況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同學們對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給予肯定,對于教師使用多媒體資源授課的多元化與靈活性也表示肯定,但是在對“學生中是否意識到網絡教學環境中師生情感缺失這種現象”的統計中,有將近72%的同學覺得情感缺失,只有28%的同學沒有感覺。數據表明在網絡教學開展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對于課程的學習內容、教師的教授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在網絡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能回避的問題之一。如何加強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溝通,有沒有切實可行的師生情感溝通策略,成為開展網絡教學中需要探討和研究的新問題。
二、網絡學習環境中情感交流缺失的表現分析
2.1網絡課件中的情感流失
教師作為網絡教學課件的提供者,有的老師對網絡教學模式的理解過于片面,有的老師受到多媒體課件操作能力的制約。很多原本豐富的網絡多媒體課件變成了簡單的“課本搬家”,有的學生戲稱PPT為“騙騙他”,可見在網絡教學中沒有情感律動的課件是多么單調乏味。同時,教師原本聲情并茂的教學課堂講解,被模式化的課件代替之后,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是覺得課堂被機械的,冰冷的語言界面代替了。
2.2師生交互中的情感缺失
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師生的交互情節往往被設計成為答疑討論區,或者是電子郵件的答疑。這一切的網絡互動活動,都是建立在文字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對于顯示器背后的教師形象感覺到陌生和隱秘。學生離開了他們熟悉的傳統課堂,沒有了教師生動和富有表現力的現場講解,也看不到具有教師性格特點和強烈知識暗示色彩的表情語言和肢體語言。傳統課堂中那些能夠引導教師知識點撥欲望的活生生的學習者文化群體形象,和能觸發學習者群體進行知識感悟的教師文化個體形象,已經漸行漸遠了。
2.3網絡交流空間設計中產生的情感缺失
根據統計,網上交流空間活動性比較強的區域往往是學生關注度高的領域,比如網游俱樂部,日韓發燒友,聊天室等等。這樣交流互動積極的現象很少出現在網絡課堂交流的空間里。教師為了監督網絡教學情況,有時簡單的要求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的發帖量,并計入平時成績。網上的互動交流多半成為學生為了完成平時成績而選擇的無奈之舉?雌饋砭W絡教學平臺中的答疑討論區,學生分組協作學習,課堂作業以及課堂筆記等功能模塊雖然都為學習者使用,但是缺乏對于互動區域的真正引導和組織。怎么將學習過程與學習交流結合起來,使得學習者對于這些交互的學習行為作為網上自助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割裂開的行為活動。
反饋的延時性造成網絡教學平臺中交流的最大阻礙,計算機類公共選修課程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出來,如遇五一、十一等小長假過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頻率降低,很長一段時間交流平臺中的學習者參與討論的次數明顯減少,學習者學習興趣有衰退的跡象。討論次數的減少,反饋信息的延遲,使得教師也產生了攜帶心理。教師參與領導討論的次數也明顯減少,討論的深度也膚淺起來。
2.4師生關系異化
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習者不得不把自己與教師和同學的網絡“交往”理解為“完成學習任務的背景、條件和手段”,對于“師生交往”的“工具性”價值接受,使他們忽視了網絡學習的“目的性價值”。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僅將學習者異化為物,而且最終也使教師異化,從而使師生背離了教育的目的。
三、加強網絡教學情感溝通的策略
計算機類的公共課程多以操作性較強的工具軟件作為授課內容,在以前的傳統課堂中,這些課程是在機房中講授的,教師就在學生身邊指導學生上機實踐,學生有問題可以第一時間與教師取得溝通,教師也可以在機房中觀察學生的上機情況,從而第一時間判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顯著不同在于:學生和教師是一種半分離狀態。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通過面部表情、語言、眼神、手勢、語調、語氣等有效而直觀的情感傳播形式,網絡教學中的情感互動則存在著互動的非實時性與互動的間接性。針對網絡教學的這些特點,我們在計算機類網上公共選修課授課過程中提出以下策略提高師生的情感交流:
3.1激發學生情感參與,加強網絡教學資源的情感設計
加強網絡教學資源的情感設計。網絡教學課件是計算機類通識課教學中承載認知任務的情感場所,能夠為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感提供豐富的資源。因此網絡教學課件的設計時應注意頁面的色彩的運用,布局的整體性。使各種元素如:動畫、文字、聲音、圖片等合理的搭配,使學生在打開頁面時就能立即被吸引住。根據計算機類通識課程的特點,很多操作工具課程的網絡課件制作,應該更加突出教師操作屏幕錄制。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結合慕課理念,短小精干的操作視頻,簡單明了的介紹,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知識點的理解,并帶著積極、快樂的情緒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過程是新舊經驗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不同的學習者具有不同的經驗,同時不同的學習者對事物的興趣也不盡相同。比如在課件組織方面,我們就針對學生計算機能力及對知識點掌握情況,準備多個套系的課件資源,有的系列資源適合初學者,有的課件資源有一定的拔高實例,可以為掌握較好的同學提供學習幫助。拋開簡單的教學知識點,因為計算機類通識教育課程實踐性,教師還盡可能多的準備一些實例操作課件內容,盡可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要,誘發學生對這一科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認知活動的積極性。
在課件的設計中還應提供明確的學習任務和清晰的課程組織結構,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在網絡教學中,教學多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的指導作用被弱化,容易出現學生學習無目標的情況,所以電子學習任務必須比傳統課堂上的學習任務更清晰,更簡潔。在網絡教學課堂上,任何不明確的學習任務都可能引起學生的混亂和不滿。所以教師可通過電子公告明確課程討論主題,布置適宜學生學習的任務,用以激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實踐證明,與學生的交流老師要主動,布置的討論話題教師積極參與回復,會給學生很大的交流信心,發帖和跟帖討論的數量就會有明顯提高。反之,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或是回答問題,教師不聞不問,或是簡單的回復“好”“對”這類簡單詞語,會引起學生被敷衍漠視的感覺。
3.2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加強教師的輔導,增進師生的情感
網絡教學的虛擬性使學習者可以超越時空的有形障礙,過著一種虛擬的學習生活。雖然這種虛擬的教學環境可以非常接近現實情境,能夠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式的教學,但它畢竟是虛擬的。它隨之帶來的是學習者情感交流的不足,不能培養真實的人類感情等問題。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則在傳遞師生情感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因此,我們可以把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可以發揮教師的引導、啟發、監控的作用,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利用網絡的優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在網絡教學中,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教師應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不用過多的干涉。給出規定的時間段,給出需要完成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自主的完成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利用網絡教室的監控系統或是網絡教學平臺數據統計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行為的偏差通過答疑討論區或是一對一的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及時的糾正。在教學互動環節中,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智慧的火花予以及時的肯定。這樣可以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勝任感,激發學生的后繼動力。當學生針對某個問題發問率比較高,或是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第一時間做出反饋,可以通過答疑討論區、電子公告欄等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和鼓勵,避免學生因為問題長時間不能得到解決而產生畏難情緒。
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必須加強老師的指導。由于網絡學習資源的極大豐富,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篩選學習資源、組織學習資源、傳遞學習資源。教師在網絡課堂中的主導性作用特別重要,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講臺上的圣人轉變為網絡知識海洋中的向導。為了使輔導更有效,筆者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協作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引導的方法有:第一,使用問題推動法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或片面的認識。第二,加強異步輔導。這里的異步輔導是指對各個研究小組進行培優補差的個別輔導。在計算機類通識課程中,除了網上學習之外,每個學期還安排了面授答疑時間。答疑時間由教師根據網上課堂中授課情況決定。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中BBS互動,課程作業的提交,教師能夠感覺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點的出現,這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通知中對面授答疑的時間和地點做出通知,有問題的學生來交流即可,不點名,不記曠課,一切在主動知識獲取的前提下放松的完成。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教師回歸到了講臺上,學生從鍵盤鼠標旁來到教室,學生帶著問題來,可能簡短的交流老師就解決了學生學習操作中一個困擾多時的疑問,促進師生情感交流的同時提升了教學效果。當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真切的感到老師的關心時,他們會在平日的學習中更加努力,同時也會對自己的老師充滿信任和感激。
3.3有效促進情感交流,必須實施網絡協作式學習
網絡的協作學習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網絡和計算機來支持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這種交互活動指的是以小組形式,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協作,學生通過合作過程共同完成學習。其特點是:互教互學,合作教育。教學本就是一種人際交往,信息的傳遞。從時空上來說,教師與學生共處的學習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畢竟顯得更加拘謹。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表現的更加輕松,學生間進行討論、交流,不僅可以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還可使學生的體驗自己情感、認識他人情感、表達自己情感、影響他人情感的能力得到培養。
為每個學習小組開辟一個專門的網絡空間,有效實現學生協作和師生協作。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按照前期知識儲備能力將學生劃分為小組有利于學生的交流,而專門學生教學討論區的設立更為學生間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小組成員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入相應的討論區,通過你問我答,集思廣益的探討形式來完成他們之間的交流和協作。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有孤單的感覺,特別是在獲得其他組員的幫助鼓勵之后,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作為老師則可關注學生的整個爭論過程,對其中正確的結果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并對整個討論過程進行適當的引導。
在計算機類通識課教育網絡教學平臺中設有“學生互助討論區”、“自主素材展示區”等欄目,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從而有效促進生生、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協作學習使參與協作活動的學習者(包括教師)共同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共同體中的成員可經常在互動討論區里互相學習,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這樣成員之間就會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學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參考文獻:
[1] 張曉曼,張天榮.網絡課程中情感交互因素及策略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1).
[2] 陳集炎.淺析網絡教育中情感缺失的原因及解決策略[J].民營科技, 2009(11).
[3] 朱小蔓,朱永新.中國教育:情感缺失[J].讀書,2012(01).
[4] 黃瑛,楊改學.現代遠程教育中情感缺失問題的研究[J].中小學電教, 2007(03).
[5] 馮滿堂,王瑞杰,馬青玉.情感計算及其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04).
[6] 趙曉元.網絡學習述評[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2).
[7] 李雁云,李玉斌.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時效的因素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07).
【淺談網絡教學環境下的師生情感溝通策略探究】相關文章:
淺談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網絡教學03-18
探析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策略研究03-16
淺談網絡環境下的企業組織再造03-18
試論基于網絡教室背景下的遠程教學策略探究03-13
網絡環境下顧客忠誠影響因素與培育策略03-22
網絡環境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03-27
探究網絡環境下的人力資源管理03-18
淺談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