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中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需要法律和法規來約束日常行為方式,也需要社會公德來補充法律、法規無法直接觸及的地方。所以,社會公德教育就需要從中學抓起,在學習中強化社會公德教育,從而促進社會風氣的更好轉變。
中學生思想活躍但又未完全成熟,必須注意社會人環境對中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要建立一個懲惡揚善的社會倫理機制。良好的道德環境離不開合理、公正的道德獎懲,這就必須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威懾力,對丑惡現象予以鞭撻,使其中止惡行并改過自新;對崇高的行為予以褒獎和支持,使其發揚光大,樹立道德榜樣。
學校依然是加強社會公德教育的主戰場,要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把社會公德教育納入中學教育的課堂,遵循《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和目標體系,以“思想政治課課”教育為核心,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教育。要改進傳統的只“教”不“育”的做法,少一些理論灌輸,多一些社會實踐。
對中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德教育,要堅持長期系統性,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建設安全、穩定、文明、整潔的校園,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要高度重視教職員工對學生的熏陶和示范作用,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師的公德素質,為人師表,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做到“潤物細無聲”。要克服社會公德教育只是少數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責任的觀念,實施全員教育,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形成立體的教育模式。
文化是學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本身就是對中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因此要大力營造愛國、愛班集體、愛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精心設計和構建豐富多彩、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為此我校發動全校師生開展捐資修建“愛心花園”、“校園文化節”等活動,建立“青年志愿者協會”、“環保協會”等公益組織,使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感染,實現道德品質的升華。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著重抓好教室、宿舍、食堂三個陣地的建設和管理。教室是學生文明行為綜合反映的窗口,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學風建設,使中學生形成勤奮讀書的良好風氣;食堂是體現中學生精神風貌的場所,應加強管理,使學生養成遵守秩序、講究衛生、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宿舍是學生生活時間最長、問題也最多的地方,要積極開展以“文明有序”、“團結互助”、“整潔衛生”為主題的檢查評比活動,促進寢室文化建設。部分高校所開展的創建“十無”校園的活動,就是很好的加強中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的模式。
在強化社會公德教育這一系統工程中,我們一方面要提倡中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另一方面必須嚴格管理,對于那些違反社會公德乃至觸犯校規校紀的同學要堅決予以批評教育,嚴肅處理,產生一定的“警戒效應”,使多數人受到教育,使不良行為得到收斂。
道德情感是人們根據一定的道德觀念,在處理相互關系、評價某種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內心的情緒體驗。充實而健康的情感,是激勵中學生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中學生能否自覺踐行社會公德,不僅受制于道德認識水平的高低,也受道德情感的驅使。因此,加強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是社會公德素質訓練不可缺少的環節。強化中學生的道德情感,一方面要以道德認識為基礎,豐富中學生的公德觀念,以確保其穩定性;另一方面要使善惡觀念與各種情感體驗結合起來,培養中學生對美好事物在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對假惡丑現象的憎惡,以培養他們高尚而強烈的道德情感。
任何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不會僅憑道德認識就能形成,也不只是一時的情感沖動,而是一種堅定的道德意志的凝結。中學生道德意志是日常行為中的一種堅持精神,是為實現一定的道德理想和信仰所做出的自覺頑強的努力。中學生要想克服道德踐行中的各種困難,認真履行社會公德規范,就必須加強道德實踐,從平平常常的小事做起,堅持數年如一日,在為人民服務中磨煉堅強的道德意志,培養較強的道德自律能力。
【淺談中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農村中學生的審美教育12-08
淺談教育的價值03-31
淺談中國的教育06-11
淺談教育論文寫作12-04
淺談愛心教育的藝術03-06
淺談生命教育的論文06-27
淺談“教育云”空間03-30
淺談師德教育范文12-06
淺談環境的教育價值06-01
淺談小學教育的論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