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1-06-18 10:39:59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1

          【摘要】

          本文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闡述了在高校如何及時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具體措施,積極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人才的培養方向。當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適應社會,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究其原因,與教育過程不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從不參與一切社會活動;因一些小小的失誤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玩世不恭萬念俱灰;逃避群體自我封閉。等等都是心理問題的反映。

          大量調查表明,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

          所以、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三、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現代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

          1.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新生入學首先面臨的就是生活環境的變化。上大學前,不少學生沒有遠離家門,飲食起居由父母包辦,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而進入大學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顧,有的學生因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學生因開支無計劃而出現“經濟危機”;有的學生因缺乏集體生活的習慣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不知道也不會關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飲食方面的差異以及氣候,語言環境與作息時間的變化等。大學新生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郁郁寡歡,致使有的學生出現煩躁,緊張不安等焦慮情緒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癥狀。

          2.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3.擇業的難題

          隨著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斷變化,市場帶給大學生更多的擇業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擇業難度,加重了大學生的行為責任和心理壓力。而畢業生自身的素質,性別、專業以及社會關系等又制約著擇業的自主權,對于少數大學生來說,甚至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這一變化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適應力弱的大學畢業生是難以解決的現實矛盾?謶帧⒔箲]、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心緒抑郁,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無能為力。

          四、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學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特別是要針對大一新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的心理衛生教育,通過講解,參觀,組織專題報告會,黨團活動,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他們愛黨,愛國,愛校,愛集體的心理品質和情感,樹立勤奮好學,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人生價值觀,為大學學習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礎,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的培養,而忽視心理素質教育,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系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孫志強.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2]陶明達.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2000.

          [3]陳國海.大學生心理與訓練[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2

          關鍵字:

          社會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大學生處在讀書生涯與社會生涯的轉型階段,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更為值得關注,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主動了解社會,正確認識社會,從而不斷調整自己態度,行為,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把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工作相結合,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人才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二、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在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許多心理問題,諸如學習壓力,情感困惑,人際關系緊張,理想與現實沖突,考研與就業焦慮,經濟困難等等,但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我意識沖突

          進入大學以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雖然如此,因只有學習經歷少有生活實踐經歷的中學畢竟對人生的認識較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些大學生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不夠穩定,在這一時期內,他們會經常產生一些自我意識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的沖突。第二,獨立的我與依附的我的沖突。一方面,進入大學離開了父母還存在依賴心理,另一方面,不斷成熟的自我渴望獨立。同時,自己對自己有理想與規劃,從單一的學習價值評價體系變成到綜合的`能力價值評價體系,大學生對生活的憧憬與現實還存在距離。

          2、人際關系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大學生只學習,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較為封閉,人際交往能力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確的擺正心態,缺乏人際交往技巧,這都容易使他們陷入人際交往誤區。正是因為這種高期望值與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際失調,嫉妒,自卑等心理問題頻頻出現。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懼癥等各種心理疾病。

          3、就業心理問題

          高年級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在求職道路上一片空白,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沒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試時回答問題沒有思路等,導致找工作頻頻受挫,出現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傷,就業焦慮等心理。許多學生表現出經驗不足,承受能力差等問題,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之路。

          三、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社會實踐的作用,大學生對自我的心理定位也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找到人生目標

          進入大學以后,脫離了異常忙碌的高中學業生涯,進入了可以自由支配很多時間的大學生活,很多人突然迷失了方向。大學生活的迷茫,理想我與現實我的模糊不清。如果參加社會實踐,能夠了解在社會上有什么職業適合自己,能創造社會價值,自己最感興趣,自己在專業領域還欠缺什么技能。從實際經驗中找到自我定位,明確自我方向和目標,給未來的自己做個設計,及時彌補專業上的不足,大學生活就此豐富多彩起來。

          2、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和學校的過度保護讓他們帶著對社會的渴望和恐懼走進校園,他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也不知道社會中會有怎樣的挫折等待著自己。正因為如此,他們有的缺乏自信,沒有勇氣從事自認為不能完成的事情,即使一點點難度也會將他們嚇跑,有的又盲目自信,認為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自己,低估了事情的難度導致失敗。社會實踐是建立真實自信的最好武器。在實踐中大學生能找到自己的長處,認識自己的不足,及時商討補救措施。有了對社會的認識,有了對社會的實踐經歷,學生就不再會對社會感到恐慌,對自己充滿不信任了。

          3、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減少情感障礙和社交恐懼

          要想改善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減少人際交往困惑,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與他人接觸,交流和溝通,而社會實踐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在社會實踐中,經常是小組開展活動,小組成員必須相互交流,分工協作,這都是他們有了交往的空間和自由。為了使實踐順利進行,成員之間必須互相配合,遇到矛盾和分歧必須協商達成一致。這樣有助于正確處理情緒矛盾,減少情感障礙。同時,社會實踐的經歷,增強了大學生與人交往的情景,增強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耐受性。由于在社會實踐中,不是為了交往而交往,而是為了活動內容而交往,可以使注意力轉移到活動上,不至于是交往過于緊張。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提高社交能力,減少對社會交往的恐懼。

          4、社會實踐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

          求職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通過大學期間的認識和改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增強抗挫能力,減緩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抗挫折能力差,因此提升抗挫能力就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關鍵。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在實踐中尋找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辦法,從而培養大學生面對挫折的自我調節能力,提高挫折承受力。同時專業性很強的社會實踐,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久而久之,今后面對招聘單位方可信心十足。

          5、社會實踐有助于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成功指標,而今我國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不容樂觀,除了沒有清晰的目標以外,不能持之以恒,是最突出的問題。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建立大學生完善的人格。

          四、如何通過社會實踐更好的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服務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立足于大學生服務于大學生,能更好的為大學生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實質幫助和有利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讓其更好的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1、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不僅僅是專業的社會實踐,更是大學生尋找自我缺陷,完善自己人格的一個途徑。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發現自己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點,然后針對這些缺點,在實踐中有針對性的鍛煉自己,通過社會實踐來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2、豐富大學生第二課堂,充分開展學生會工作與社團活動

          校園是一個小社會,完成從校園到社會的過度,需要從校園社團活動開始。在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每個同學通過自我定位,競選,工作實踐找到自己適合做的學生干部崗位,也是提高適應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鍛煉的組織協調能力,交際能力也鍛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為將來走上社會打下堅硬的基礎。

          3、學校組織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月、周

          學校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除了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社會實踐月、周等,也更能直觀的使學生們提前進入社會,進行實際操作階段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從實踐中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自我定位,發現自我價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觀有著積極的影響。

          4、學校開設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

          除了實踐和第二課堂以外,學?梢蚤_設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從理論上分析社會現狀,專業情況,社會實踐與就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如何解決的途徑。幫助大學生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档抡f,有知覺無概念是茫的,有概念無知覺是空的”只有有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實踐也更需要理論知識來總結拔高。通過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明確理論目標,有更清楚的認識,從宏觀上把握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

          結語:

          總之,社會實踐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培養學生成才的有效方式,自然要承擔起調節大學生心理,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工作,必須進一步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和實踐,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整合和利用學校已有資源,創造一套實用有效的機制,最終實現通過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3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輔導員針對這些原因可采取的措施及改進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幫助大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

          關鍵詞:心理問題;成因;措施;積極教育部于

          2001年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身心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試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也于2004年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1]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輔導員既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時也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全面素質的人才,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是關系到民族未來、祖國興衰的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因此,高校輔導員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2]

          一、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是長期而復雜的,心理問題的普遍化與嚴重化成為大學教育不可回避的首要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其形成原因。

         。ㄒ唬┬睦淼囊蛩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長期以來,學校和家長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智力教育,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看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忽略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甚至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失衡,要求學生一心只管學習,除學習外的一切生活上的事情全部由家長代勞,這樣很容易使子女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品質,喪失獨立自主能力。大學生涯是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因此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在校園內搞好學習,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之外,還應該走出校園,逐步走向社會,了解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逐步學會在社會中生存。大學這個新環境,讓他們逐步脫離父母的呵護,學會獨立的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情況。這是一個痛苦的心理斷奶期,因此在此階段他們特別需要他人的理解與幫助。作為輔導員,應該協助他們消除心理上的畏懼感,幫助他們由未成年的心理依賴狀態漸漸過渡到成年人的獨立自主狀態,讓他們平穩順利的渡過此階段。

         。ǘ┠繕说亩ㄎ

          剛剛離開家鄉,離開父母,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的大一新生。由于在高中生活中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包辦一切,他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因此社會生活經驗幾乎為零。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著幻想和理想,但是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專業,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更不知道自己該從哪個方面為之而努力。因此,進入大學后,這類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為之而奮斗,所以在學業上常常感到非常迷茫,不知所措。因此作為輔導員,應該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幫助和指引學生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發展的人生目標,制定比較切合實際的職業規劃。

          (三)學習的需要

          大學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學習,老師在一節課上講解的內容往往需要大學生在課外花費數倍的時間去消化吸收。剛剛踏入大學的大一新生,由于在中小學階段養成的在老師和家長督導下被動的學習習慣,使他們一時間之間難以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方式,從而導致在學習上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很多同學對自主學習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樣合理的安排時間,利用時間。每天把自主支配的時間浪費在睡懶覺,打游戲上面。因為沒有充分的預習功課,導致他們在課堂上根本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容,課后又沒有及時的復習,把課堂上所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搞懂。長此以往,導致惡性循環,從而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大學課程的深度和知識面的廣度,常常是中學所無法比擬的,需要學生有寬廣的閱讀量和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習壓力也較大。因此,輔導員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同他們一起尋找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四)人際關系的處理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們都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伙伴。離開家鄉,離開熟悉的親朋好友,獨自面臨一個陌生環境中的大學生更迫切的希望結交到真心的朋友。但是寢室人際關系,戀愛關系,常常是令他們困惑痛苦不堪。很多大學生是首次離開父母,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彼此個性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異,對他人的包容度欠缺是寢室產生矛盾的根源。寢室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寢室成員之間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一旦發現某個寢室成員之間產生較大矛盾,輔導員應當及時幫助他們,調解矛盾,緩解糾紛。如果確實因為生活習慣,個人性格等原因無法繼續相處在同一個屋檐下,輔導員可以把他們調開,避免矛盾的激化。

          二、輔導員心理健康工作重點關注對象

          輔導員還需要對貧困學生,內向學生和網絡成癮學生進行重點的關注,做好這三類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貧困學生往往來自于貧窮落后的偏遠地區,他們的成長環境導致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念和成長于城市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沖突。有個別同學因為生活習慣不太愛洗澡,在整個冬季可以幾個月不洗澡或一個月洗一次澡,導致同寢室同學和班級里的同學對他意見較大而產生矛盾。有些貧困學生虛榮心強,不敢坦然面對貧困,在與同學相處當中敏感而自卑,常常以為同學們因貧困而針對他,嘲笑他,從而產生心理問題。這一類學生更需要輔導員在物質上提供幫助的同時,更多的給予精神上的幫助與關心,引導他們正確的面對貧困,鼓勵他們自強自立,積極樂觀的面對未來。性格內向的學生朋友較少,他們不善于表達,也不善于人際交往。但是這類學生內心同樣也是十分渴望友誼的,如果有人能及時疏導他們內心的苦悶,讓他們情緒得到恰當的發泄與釋放,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融入集體,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那么他們的周圍就會有朋友,就會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也能避免情緒壓抑到極點而作出的一些偏激行為。迷戀游戲,網絡成癮在男性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大,他們一般都是在學習上有困難,難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自信的人。于是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游戲之中,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靠游戲中的獲勝來取得自我價值的實現。有的同學甚至發展成長期生活在網吧之中,導致在期末考試中大部分科目都掛科而不得不退學。面對這一類學生,輔導員應該首先幫助他們戒掉網絡依賴性,鼓勵他們離開電腦,走向課堂和校園,支持他們不斷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促使他們找到自信,慢慢重新融入現實社會。

          三、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式

         。ㄒ唬┩ㄟ^各種靈活多變的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家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網站,qq,微信等多種渠道和方式來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們能正確的認識和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活中出現問題時,積極主動的與輔導員溝通,尋求幫助,預防并消除因長期情緒壓抑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異常,防患于未然。

         。ǘ樾枰睦硎鑼Ш蛶椭膶W生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

          現在各個高校都已經配備由心理專業的教師負責的心理健康工作室,在大一新生進校以后開始心理問卷調查,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普查。摸底排查后,建立心理預警機制,針對各種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支持,從專業的角度,采取單獨輔導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擾,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避免惡性的事件的發生?傊,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而且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振新和民族的昌盛。[3]因此,應充分發揮教育的力量,加強心理受挫能力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品質,使其能夠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起伏。[4]

          參考文獻:

          [1]陳曉霞,王月琳,周若愚.淺議高校輔導員如何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華章,2012(14).

          [2]楊曉燕.淺議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卷宗,2012(3).

          [3]陳海波,韓天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J].職業時空,2007(14).

          [4]張家甄,張敏強,何凱,等.大學生挫折心理抵抗能力與自殺意念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相關文章: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格式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格式模板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答

        5.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

        6.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7.心理健康教育在美術教學中滲透教育論文

        8.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