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長三角地區IT產業集聚度研究

        時間:2024-08-12 05:07:11 經濟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長三角地區IT產業集聚度研究

          

        內容摘要:本文測度了長江三角洲各地區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的20個四級子類產業的基尼系數和區位商,分析了長三角IT產業的集聚程度,考查了產業的區域比較優勢。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給出了各地區發展優勢產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集群 區位商 基尼系數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產業優化配置的表現形式,已經成為一種世界經濟現象。產業集群體現了一種在競爭中融合的思維:不僅是單個企業的"做精做強"與相互競爭,更是眾多企業互相依存、互為唇齒的相互融合,最終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條。
          產業集群也越來越引起學者的高度重視,因為在許多國家中,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大多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區中。并且產業集群也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有經濟學家認為,產業集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簡稱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幠=洕娜卵堇[。長三角的IT產業集群是長三角新型工業化和接受國際先進制造業轉移的有效方式。
          
          長三角地區IT產業集聚度實證分析
          
          基尼系數分析
          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找出了判斷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比較某個地區某一產業就業人數(產值、增加值、資產、企業數、銷售收入等)占該產業總就業人數(產值、增加值、資產、企業數、銷售收入等)的比重,以及該地區全部就業人數(產值、增加值、資產、企業數、銷售收入等)占總就業人數(產值、增加值、資產、企業數、銷售收入等)的情況。該方法的價值在于簡便直觀,系數越高(最大值為1),表明集群值越大,即產業在地理上愈加集中。該類計算方法是從面到點、從宏觀到微觀表明整個產業中本土產業所占的比例。
          美國經濟學家用較多的篇幅研究了產業集群的度量問題,即如何測定某個產業集群的聚集程度。Keebleetc(1986)將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用于測量行業在地區間分布的均衡程度?唆敻衤↘rugman)(1991年)計算了美國3位數行業的區位基尼系數。Amiti(1997)計算了EU十國的3位數水平的27個行業的基尼系數及五國65個行業的基尼系數,以檢驗EU國家在1968-1990年期間的工業是否更為集中了。南京大學教授梁琦(2003)用基尼系數研究中國工業的區域集聚程度。
          本文選取2003年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20個四級子類產業數據,分別從工業增加值、總資產、總產值、企業數和產品銷售收入五個指標來衡量上海、江蘇、浙江及長三角總體上IT產業集聚程度。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的分類標準,選取浙江、江蘇、上海兩省一市C4100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20個四級子類產業數據來進行計算。
          
          從表1可見,全國IT產業的基尼系數在0.5左右,IT產業的空間分布比較集中,IT產業地方化程度很高。梁琦計算的C4100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基尼系數,1994年數值為0.15,1996年為0.15,2000年為0.22,1994~2000年變動百分比是46.67,并且2000年基尼系數已經高于了平均數。本文計算的2003年全國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總產值基尼系數是0.58,1994~2003年變動百分比是287.67。除上海的企業基尼系數小于全國平均水平外,其他地區和各指標均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這說明:IT產業從全國來看基尼系數增加很快,產業出現越來越集中的現象,較為明顯的就是出現三大產業帶,IT產業逐漸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處集中;長三角基尼系數很大,工業的空間集中度較高,區位分布差距懸殊。IT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其產品具有技術復雜、生命周期短、附加值高,研究開發費用大等特點,所以,IT產業一般趨向聚集于具有基礎設施完善、智力資源密集、信息靈通、生活環境良好、交通通訊便利、金融市場發達的地區。良好的環境可以吸引高級人才,發達的金融市場有利于形成風險投資?茖W基地效應促使高技術企業聚集在大學或科研基地附近,以便于獲得知識資源,包括高技術成果,技術的咨詢和指導等等。長三角正是具有這樣的區位特點,使得IT產業集聚于此。
          區位商分析
          本文將以區位商來測度長三角的IT產業集聚水平,考察某產業主要集聚在哪個省區。該地區哪些產業具有比較優勢,哪些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本文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的分類標準,選取浙江、江蘇、上海兩省一市C4100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20個四級子類產業數據來進行計算。
          這20類產業截取2004年數據分別計算區位商值,公式如下:
          
          式中:i為第i個產業;j為第j 個地區;xij表示第j個地區的第i產業的產出指標,指標數值是以工業總產值、企業單位數、工業增加值、總資產、產品銷售收入為依據的。產業規模區位商也稱區域規模優勢指數,表示該地區該行業的規模在全國的位置。當產業規模區位商大于1時,表明該地區該產業具有比較優勢,它一定程度上顯示出該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產業規模區位商越大,表示該地區該產業的比較優勢越顯著,競爭能力越強;產業規模區位商等于1時,表示該地區該產業處于均勢,該產業的優勢還不明顯;產業規模區位商小于1時,表明該地區該產業處于比較劣勢,競爭能力弱。 

          從計算得出的五組區位商進行分析(見表2),上海的集成電路制造業、江蘇的通信傳輸設備制造業、浙江的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業在C4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占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研究結論
          
          隨著國外企業越來越看重中國市場,長三角地區必須科學定位,合理選擇,發揮比較優勢,揚長避短,選擇有限的IT產業進行重點集群孵化和服務,促進相應的微觀基礎和制度安排的形成和創新,在此基礎上促進區域創新體系的完善。
          基尼系數分析結果
          IT產業從全國來看基尼系數增加很快,產業出現越來越集中的現象。IT企業一般都是中小企業,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這些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與大企業鼎足并立,是因為他們結網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具有“溢出效應”,它并非簡單的企業堆扎,而是由價值鏈上相關企業組織而成的有序系統。由于企業之間建立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交易)關系,它們通過共享專用信息,在技術、市場營銷、培訓和設計等項目上進行合作,獲得了外部經濟,因而具有較強的“集體效率”。這樣就使得IT產業越來越集中在某些地區,產業的地方化特點很高。
          長三角基尼系數很大,工業的空間集中度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外資的大量涌進促進了IT產業的集中,蘇南模式、浙江民營經濟、浦東開發已經使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在20世紀90年代快速起動,以地利之便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外資憑借這一地利條件,內控大陸腹地,外連歐美等發達國家。外資IT制造業尤其是現代工業云集長江三角洲形成的強大勢能,能夠就近消化這些企業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需求。另外,上海近年來加大了轉口貿易港口建設的力度,正在迅速擴大的運輸能力也為外商考慮的產品直運海外的構想提供了希望;經濟基礎優越,以上海、蘇州等新興制造城市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雖僅占有全國1%的土地、6%的人口,但 GDP卻占全國的16%。長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國電子工業和石化工業的主要基地,有著良好的嫁接平臺,市場腹地遼闊的優勢,無疑對外移的IT產業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長江三角洲的人文優勢也成為一種引力,人才本地化在這一地區很容易得到高水準的推行。當地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遍較高,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遍布長江三角洲的高素質人才和應屆畢業生成為IT企業人力資本的重要來源。
          區位商分析結果
          上海的優勢產業是集成電路制造業。上海在信息產業發展中要大力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迅速擴大產業規模,使產業結構不斷的升級。要充分體現出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的目標。以高技術含量和經濟運行質量加速上海經濟發展速度。
          江蘇的優勢產業是通信傳輸設備制造業。江蘇的發展得益于以上海為龍頭發展的第二次開放,在產業轉移的質量、檔次和規劃上都有優勢。所以承接新一輪世界產業轉移是江蘇IT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浙江的優勢產業是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業。浙江要擴大優勢產業規模,努力成為全國甚至世界的制造基地。
          
          參考文獻:
          1.吳學花,楊蕙馨.中國制造業產業集聚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4(10)
          2.李凱,李世杰.裝備制造業機群網絡結構研究與實證[J].管理世界,2004(12)
          3.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陳昭鋒.論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模式[J].南開管理評論,2003(5)
          5.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6.梁琦.中國工業的區位基尼系數——兼論外商直接投資對制造業集聚的影響[J].統計研究,2003.9

        【長三角地區IT產業集聚度研究】相關文章:

        IT技術人員公平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研究03-20

        IT項目管理中的風險研究03-24

        產業集聚與城市化關系的實證分析12-07

        產業集聚的區位效應及其對欠發達區域的啟示03-24

        人才集聚效應評價指標體系研究03-24

        研究IT分銷商應對渠道沖擊的策略03-18

        IT分銷商應對渠道沖擊的策略研究03-24

        媒介產業集群研究03-22

        產業集群的共生營銷研究03-24

        循環經濟與產業集群效應研究03-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