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投資的陷阱
首先是生存,其次是利潤歲月無痕。在過去的許多年里,我們看到了一些企業在成功經驗的引導下,一旦直覺項目良好,就會勇敢地驚險一躍——直覺加勇敢造就了令人艷羨的財富;我們卻沒有看到,更多的企業在直覺加勇敢的一躍中,無聲無息地掉進了深不可測的投資陷阱中。
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
每隔3年,100家企業中就有近68家死亡;
每隔5年,北京中關村100家企業就有近92家消失;
每隔20年,中國80%的企業將會被淘汰。
沒有投資就沒有發展,投資是尋找新的贏利機會的惟一途徑,也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始終:新建項目的投資、擴建項目的投資、技術改造的投資、參股控股的投資。每一項投資都蘊含著新的希望,每一次投資都面臨著無盡的風險——尤其對民營企業而言,一次投資失誤也許就意味著一生的一蹶不振。
進入一個行業是容易的,在一個行業中愉快地生存卻非常困難。我們很快就能學會駕駛汽車,但卻不得不用一生的謹慎來避免行路中的每一次事故——因為也許極小極偶然的一次失誤就會喪失自己的生命:
優惠的政策、轉軌的體制、開放的市場,爆發的巨大能量像漩渦一樣吸引著大大小小的投資者,這時,你也許會不知不覺掉進政策和非市場競爭的陷阱;
小企業在市場中的風雨飄搖和跨國公司的無堅不摧形成鮮明的比照,你不自覺地傾慕規模的魔力,這時,你也許會在欣欣然中掉進規模經濟的陷阱;
市場越來越破碎狹小,利潤越來越透明稀薄,創新求變的呼聲越來越高,面對慘烈的傳統市場,劍走偏鋒的思路也許會把你悄然帶進求新求異的陷阱;
……
我們努力為企業掀開每一個鋪滿鮮花的陷阱,我們祈禱每一個企業都能穿越風高浪急的市場,平安到達對岸——因為企業的成長是如此艱難。盡管這樣做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這樣做了。在翻閱和分析了數百個投資案例后,我們發現:
為商之道在于適者生存。盡管世界上有成百上千種賺錢的方式,有成千上萬種賺錢的項目,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能賺錢的項目很多,關鍵在于是否契合自己的優勢。在這個浮躁的商業時代,看別人如何賺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自己能賺哪種錢;
風險與利潤同在,但生存卻是經商的第一要訣。無限風光在險峰,但因為實力和市場的差別,很多商人已經沒有了交學費的資格;市場中也早已少有一夜暴富的神話,有的只是在不斷降臨的危機中戰栗地生存。
觀念的改變導致生活改變。當我們學會了在別人的失敗中發現自己,當我們學會了在輕舞飛揚的時候發現地下的陷阱,我們就可以而且只能說:
我們正在成熟。
環境篇:遠景幻象
近年來,我們不斷看到林林總總的投資失敗案例,讓人揪心的同時,更感嘆中國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之艱難,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成長之艱難。以前只有在市場縫隙中生長的民營企業們,在日益開放的市場環境中驚喜地看到了公平、公開、公正的曙光,看到了以往只有壟斷行業才有的投資機會,對利潤的渴求使他們紛紛開始了驚險的一躍,卻不知不覺掉進了政策機會、非市場競爭、人文環境以及技術、人才等層出不窮的陷阱中。
對投資者而言,一個未知的行業就像遙遠沙漠上空美麗的海市蜃樓,因為遙遠而顯得美麗。只有穿越之后,才知道美麗的遠景只是各種光線融匯而成的圖景而已。優惠政策、壟斷行業的高利潤高回報、高新技術等,對準備進入和新進入者而言,沒有實實在在的調查研究和充分的風險準備,都只能是一道美麗的幻影。
政策性陷阱
政策機會是中國企業最青睞的投資方向之一,從世界范圍來看,政策方向的調整、新政策的出臺對相關產業也具有巨大的影響,甚至成就了很多知名跨國企業。中國沿海大量民營企業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機會,形成了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但對政策性機會的盲目追求卻常使投資者在毫無準備的時候,一步一步踏進政策性投資陷阱中。
2002年3月,《廣東省零售藥店設置暫行規定》宣布開放廣東藥品零售市場,由于外來人口多,藥品零售業發展空間巨大,眾多外來商家蜂擁而入,紛紛投資廣東藥品零售市場。但僅幾個月時間,在政策封殺之下,一些投資者損失慘重,苦不堪言。
在舉世聞名的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加工基地東莞,市藥監局不但嚴格執行去年6月開始施行的“500米直線范圍內不準開設第二間零售藥店”的審批標準(該標準至今年7月才宣布取消),而且設置了許多異常繁瑣復雜的技術性程序,如分店負責人必須提交個人戶口本原件,必須到原戶籍所在地居委會開具法律上無不良品行記錄的證明,開具婚育證明,必須承諾24小時經營等。一家藥店在交了30多萬元店鋪轉讓費和22萬元鋪租之后,僅僅因為離它250米遠的百貨公司里有一個本地藥房所設的幾米長的藥品專柜,至今依然大門緊閉。
與此類似的政策規定包括:一些地方規定民辦學校必須先買200畝地,擁有6000冊書籍,然后才有申請資格;民營開辦電信增值業務的申請資格包括場地、設備和專業人員……而進行了這方面的投資,并不意味著投資者一定會獲得開業資格。
在這些行業,投資者因為走了第一步(滿足原先知道的申報條件)而可能會被深度套牢。從管制的角度看,這些要求順理成章,但從商人的角度看,先進行“資格投資”然后才能申報經營資格,風險就大大上升。而且,一旦申報條件改變,投資者的前期投入則會盡數打水漂。
今年9月15日,《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正式施行,同時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已醞釀到第七稿。新政策對新藥申報制定了5年的監測期,監測期內一個品種只能有一家被批準上市。在此之前,由于仿制國外新藥受到保護且研發成本低(只需12萬~2000萬元人民幣,而國外一種專利藥研發需3~5億美元),投資商對醫藥行業趨之若鶩。新政策出臺后,國內藥廠不僅沒多少新藥可報,連能開發的產品都將寥寥無幾,4000多家西藥廠面臨生死存亡的困境。
在我國進入WTO后,出于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和完善法制建設的考慮,將進入一個政策法規大調整的非常時期,企業遭遇類似的政策調整將會更多,一些對政策有極大依賴的投資項目,如果不能及時考慮好撤退、轉向或是減少對政策的依賴,一旦政策調整,都將面臨難堪的境地。除了政策的行業審批限制、政策的變化包括城市規劃調整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外,政策執行的時間差、空間差以及執行力度差別都會成為一個個投資陷阱。
要避開政策性陷阱,重要的是不要過分依賴政策。在國內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中,新加坡、韓國投資商遭遇政策陷阱而失敗的多,而歐美企業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歐美企業在投資過程中,較少受優惠政策吸引,而更多地看該地的市場環境及項目本身在該地的市場前景。
針對政策性陷阱,國家經貿委博士后研究員趙曉給投資者的建議是:
1、加強與政府溝通,保證政策信息來得更快更準確,因為政策的確包含著巨大的商機;
2、忌貪小便宜吃大虧,不能僅僅因為政策優厚而不顧投資的其它條件;
3、提高對政策的應用水平,不要把寶全押在政策商機上,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進行投資;
4、政策應用適當,不要過頭,留心政策的變化。
非市場競爭陷阱
【投資的陷阱】相關文章:
隱躲在“0”背后的陷阱03-21
電子商務的倫理陷阱論文11-30
股權激勵的正確運用與陷阱規避03-21
個人投資的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分析03-07
網絡信任危機:電子商務的倫理陷阱03-20
淺析試用期陷阱及勞動者權益11-09
個人投資的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分析論文12-03
有限理性投資者的投資偏差概述03-20
投資主張:投資書畫,考驗的是文化和眼光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