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提高的途徑:基于組織理論的解釋
作者:李春艷 肖國東 劉海波
[摘 要] 目前,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的提高多從網絡觀、系統觀、制度觀等視角來進行分析,很少有從企業之間的關系即組織理論的角度進行研究。事實上,不深入到企業之間的關系,就無法找出影響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提高的障礙因素,也就無法探尋提升我國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的途徑。[關鍵詞] 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組織理論
眾多的研究表明,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方面,產業集群是技術創新的有效載體,通過集群內企業之間的競合關系、相互信任以及內部形成的知識網絡,為創新提供濃厚的氛圍,具備了創新所要求的屬性。另一方面,產業集群的生命力在于持續創新,如果在產業集群內出現技術創新停滯或技術斷層,產業集群就會衰亡。目前我國一些地方產業集群已經出現了該現象,如溫州橋頭紐扣中小企業集群。因此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提高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產業集群創新的來源--組織化
所謂組織,按照組織理論的新范式,是指過程性的演化體系,即事物朝著空間、時間或功能上的有序組織結構方向演化的過程體系。這一情況,往往又稱為組織化。在組織化的演變過程中,組織從無序、混沌到有序結構方向演化,最后形成非線性反饋網絡系統,使得各個行為主體按照一定的組織行為規則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彼此的行為,修正或改進自我行為,進而改善整個網絡系統的行為。組織的演化過程也符合耗散結構理論。根據耗散結構理論,任何一個組織如果將其置于開放式系統中,只要遠離平衡,組織都會自發地進行演化,在演化過程中,組織會產生出某種高度復雜的秩序形式,形成新的模式和條件。在組織理論中,組織化有兩種形式:“自組織”和“被組織”!白越M織”是指事物通過自己的自發、自行、自我組織起來,走向有序化的一個過程。它在獲得空間的、時間的或功能的結構過程中,沒有外界的干預。而“被組織”是指組織系統在獲得空間的、時間的或功能的結構過程中,存在外界的特定干預,是被外部力量驅動的組織過程或組織結果。以上的劃分實際上是由關系概念衍生的,在有機性關系思維下,組織不再被視為統一規格制造出來的機器,而是自組織的能動生命過程,組織作為一個生命系統自發并同步地創造著它們自、我更新的條件,創造著進化的復雜性。
組織的生產需要獲得生產資源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新制度經濟理論認為,配置資源的方式有兩種:企業和市場。企業是自己生產還是由市場獲取都取決于企業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比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間組織形態如外包生產、供應鏈協調、戰略聯盟、網絡組織、價值網絡、價值星系以及虛擬企業等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原因在于由于市場不確定性。導致風險成本、時間延誤成本、組織規模擴大層吸增多的管理成本和組織成本的增加,因而才出現了一種超越傳統市場和科層組織兩分法的新的組織制度安排。產業集群作為一種介于市場和企業之間,其空間維度特征是地理接近的準市場組織,它的存在正像斯科特所說的那樣,是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和技術變化對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福特制方式的沖擊,使得大量的地方企業在相聯系的部門中集群、合作與競爭。這種介于市場和企業之間的資源配置方式,具有無邊界、無等級、動態性、高度靈活的特點。它可以通過相互信任,獲得一些資源,如在資金上可以相互賒帳和延遲付款、工藝技術方面相互模仿、合同訂單的互借互助等;也可以解決由于擴大科層制組織帶來成本的增加、官僚主義盛行和企業效率降低問題。如果沒有這些如產業集群等中間組織的存在,企業的死亡率會極高,對社會經濟的破壞作用也較大?梢,產業集群的存在是一種既能緩沖不確定性,又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新的準市場組織,正逐漸替代傳統的大型一體化組織。正如約翰·H·鄧寧指出的那樣,價值創造與價值增加的空間是在眾多的模塊化組織之間,制度安排是網絡資本主義,“握手”下的主導模式則是企業之間的協作。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提高的途徑:基于組織理論的解釋】相關文章:
基于熵理論的企業組織創新分析03-23
基于產業集群的知識管理研究03-22
基于新經濟地理學的產業集群理論綜述03-22
產業集群的創新優勢及產生機制03-19
淺論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03-18
論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03-22
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發展03-19
產業集群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初論12-10
媒介產業集群研究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