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與上海的經濟輻射能力差異探析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京與上海的經濟輻射能力差異探析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京的輻射能力遠弱于上海
時下人們熱衷于評論和比較的三大“城市群”或者“經濟圈”——“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而其中的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更是比較的重點。經濟輻射能力是指在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和地區的綜合能力和帶動能力。
經濟中心城市通過聚集和輻射兩種基本運動形式與其周邊城市以及經濟腹地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經濟中心城市的聚集主要源于其自身經濟的規模效益、市場效益、人才效益和設施效益等,正是這些效益的吸引使得區域中的二、三產業,資本、人才、原材料、技術和信息不斷向中心城市聚集,極化效應使經濟中心城市的生產率不斷提高,經濟能夠保持快速增長,這些又進一步強化了經濟中心城市作為區域增長極的地位。經濟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源于中心城市對其自身結構的優化和進步的推動。當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一方面,因技術進步帶動產業升級使傳統產業開始不斷向腹地轉移;另一方面,由于經濟中心城市的規模效益逐漸喪失,土地價格上漲、生活費用攀升等原因,引起部分人才和資本向周邊地區遷移。因此,擴散既表現為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產業向周邊城市經濟腹地轉移,又表現為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高級生產要素的溢出。其結果是在中心城市周邊形成了衛星城和城市群,同時帶動了周邊經濟區和鄉村的發展。
從目前的所謂的三大經濟圈的中心城市來看,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中心城市是無庸質疑的,廣州作為狹義“珠三角”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沒有太大爭議,而北京作為“環渤!钡貐^的中心城市還是存在頗多爭議的。關鍵還是北京的經濟輻射能力與上海相比相差很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周遍地區沒有發揮帶動作用,而是產生了“負拉動”——從這一地區抽取資源與資金,卻沒有反哺區域經濟,例如天津感覺自己的發展受到了北京的壓制,河北覺得自己為北京發展做出的犧牲和奉獻多于獲得的利益,從而影響了本地區的發展。
上海和北京作為中國的兩個超級大都市,兩者自身的發展都很快,但兩者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效應卻相差很大。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城市,其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鄰的江蘇、浙江相關地區的快速發展,其周邊各個主要城市也主動和上海接軌、協調,主動接受上海的輻射和帶動,“長三角”在上海的帶動下群龍起舞,漸入佳境。而北京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城市,其輻射帶動能力非常有限。事實上環渤海地區在目前和相當長時間內,在經濟發展方面難以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其中京津冀、沈大、濟青三大板塊都是在相對獨立發展,北京對后兩者的輻射影響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而北京對周邊地區,即天津、河北的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甚至在很多時候是聚集效應大于輻射效應,形成了“空吸”作用——人才、資源逐漸向北京集中,造成周邊地區發展相對遲緩。
北京經濟輻射能力不如上海的原因
首先我們把輻射力局限在經濟的范圍之內,因為輻射能力不僅僅包括經濟輻射能力,例如在文化輻射能力方面北京可能遠遠強于上海。從發展的進程來看,一個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是伴隨著城市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和階段才能明顯表現出來,在某一階段可能表現為聚集作用大于輻射作用,而在另一階段可能表現為輻射效應大于聚集效應。北京現在的經濟輻射能力不如上海,并不意味著在這方面將永遠不如上海。此外,我們某個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是要考慮其范圍的,在某個輻射半徑范圍內,可能輻射能力很弱,或者沒有,而在另外一個輻射半徑范圍內,可能輻射能力很明顯。我們說北京的輻射能力弱是說北京對天津、河北的輻射能力弱,是相對于上海對江蘇、浙江的經濟輻射情況而言的。
北京和上海相比在經濟輻射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經濟、政治、地理的原因,也包括歷史的、現實的原因。具體來說,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北京的經濟規模明顯小于上海。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一般來說與其經濟規模是成正比的,經濟規模大意味著需求和供給能力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輻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一種“溢出”效應,即對周邊地區的產業、技術轉移力度和對周邊地區的產品的吸納消化能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公報,2004年上海的GDP是7450.27億元,北京的GDP是4283.3億元,前者是后者的1.74倍,所以北京在對周邊地區的“溢出”效應和市場支持方面要遠弱于上海。
第二,北京的面積要明顯大于上海,并且北京西面、北面環山。北京的面積是16800平方公里,上海的面積是5800平方公里,前者幾乎是后者的三倍,并且北京的北面和西面環山,條件比較差,這造成了北京自身吸收了其核心城區輻射出來的大部分能量,并且嚴重阻礙和北京對其以北、以西的河北地區的經濟輻射能力。而上海地勢低平,自身面積小,經濟規模大,很容易輻射到附近的蘇州、嘉興等地區。上海到蘇州的距離也就相當于北京到其郊縣密云、平谷的距離。
第三,北京地理位置不如上海。北京的地理位置不如上海不僅體現在地勢多山,而且主要體現在交通狀況不如上海。上海的交通狀況遠優于北京,上海不僅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海運港口,而且是扼長江“黃金水道”龍頭的港口,貨物吞吐量巨大,在物資方面發揮著巨大的聚集和疏散功能。此外,上海在鐵路、高速公路交通方面也是走在前列,建立起了立體化的交通體系,經濟輻射能量的傳導路徑比較通暢。而北京只是鐵路交通比較發達,在人員集散方面比較發達,而在貨物集散方面遠不如上海。從環渤海地區整體來看,東北地區的進出口貨物集散主要通過大連,山東地區的進出口貨物集散主要通過青島、煙臺,華北其他地區的進出口貨物集散主要通過天津,北京沒有航運貿易中心的優勢。
第四,經濟腹地存在明顯的差別。首先,上海的經濟腹地要大于北京,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上都是上海的經濟腹地,并且經濟基礎好,主要城市布局比較合理,對上海形成“眾星捧月”態勢,而北京的經濟腹地理論上也不小,但經濟基礎比較差,吸收經濟輻射的能力比較差,并且天津和北京的地理布局使二者的輻射產生了抵消作用。其次,從地區協調程度和能力方面,長三角要遠好于環渤海地區,無論在配合意識上還是組織保證上,上海都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第五,上海的中心效應。上海是我國目前和將來重點培養的金融中心,擁有我國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和其他商品期貨交易所。至2004年末,在滬經營性外資金融機構達到113家,其中,銀行及財務公司75家,保險機構23家,證券機構15家。隨著上海浦東進一步開發,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會進一步加強,中資、外資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向上海集中,包括中國中央銀行也在上海設立第二總部。上海將成為中國、特別是長三角地區企業融資的重要場所,發揮重要的資金聚散功能。北京雖然也是華北地區的金融中心,但沒有股票交易市場,并且也不是國家重點培育的全國金融中心,其前景與上海相比不容樂觀,相對來說,上海有金融中心的優勢。
第六,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北京的經濟輻射能力不如上海,還和兩地的經濟結構有關。北京的經濟強項是新經濟相關產業,服務業、金融業比較發達,而上海的服務業和金融業同樣發達,甚至更發達,但制造業遠強于北京,上海的鋼鐵、汽車、造船、機械等制造業基礎雄厚,北京的傳統只要是鋼鐵、石化,近些年汽車、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吸納就業能力還不強,和周邊城市的產業關聯度也小。其次從外貿進出口和利用外資方面看,上海2004年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600.26億美元,吸收外資合同金額116.91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65.41億美元,北京2004年全年進出口總值946.6億美元,合同外資金額62.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0.8億美元,上海經濟的外向性要高一些,并且上海周邊地區的外資外貿水平也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外部經濟和產業集群效應。所以相對而言,北京不具有制造業中心的優勢。
最后,天津對北京經濟輻射能力的抵消效應。天津和北京作為兩個特大的城市相距很近,天津有港口航運優勢,而北京有首都的優勢,但長期以來,北京和天津在經濟發展方面基本上是各自發展,很少有成功的協調。 1987年國務院把天津定位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天津的口號是打造化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經濟中心,然而,十年來和北京的差距卻越來越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津專家指出:“北京的首都優勢壓得天津喘不過氣,只要天津要上一個項目,北京肯定要跟進。北京看著天津的泰達開發區搞得不錯,就想把這一開發區弄過去。北京說自己沒有出?,就曾提出要把天津港劃歸北京管轄!狈催^來看,以天津相對于北京的經濟規模和地位,也不甘心作為北京的陪襯,而是強調自身的經濟中心地位,天津在航運和制造業方面的獨立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北京在這方面的經濟輻射能力。 趨勢
從上海和北京的發展規劃和趨勢看,兩地的輻射能力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主要原因有:
第一,北京的去“經濟中心”化定位。北京在最新的經濟發展規劃中不再強調經濟中心地位,而是強調建設宜居城市為重點,控制北京的外來人口數量,重視環境建設,并且對產業結構進行了相應調整。這種定位也許會提高北京的生活質量和方面的吸引力,但可能會相對降低北京的經濟總規模,從而降低對周邊地區的經濟帶動作用。而上海則是在全面加強其航運中心、中心、貿易中心、制造業中心和服務業中心的地位,并且在不斷擴展其勢力范圍,其經濟輻射能力必將進一步增強。
第二,“長三角”的協調發展戰略。長江三角洲15城市市長論壇已經升級為市長聯席會議,已經開始從組織方面采取實質性措施,協調發展該地區的經濟。并且在杭州灣和長江上要陸續修建大橋,使周邊地區和上海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便在發展中取得共贏,在共贏中中發展。而北京和周遍地區的協調雖然多次提起,卻沒有實質性進展,除了河北廊坊等地區接受到北京天津一些經濟輻射之外,其他如唐山、保定、承德、張家口、滄州等基本上都是獨自發展,來自北京的輻射推動很少。
第三,奧運會和世博會的對兩城市的效應基本上可以抵消。奧運會和世博會將先后在北京和上海舉辦,將會給兩城市帶來旺盛的旅游、飯店、餐飲業發展機會,并且會帶來兩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的進步。從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方面,奧運會可能要大一些,不過世博會的會期要更長一些,所以這兩次盛會對這兩個城市的來說,基本上是一樣的。在增強經濟輻射能力方面,北京也不會因為舉辦奧運會而大大增強其經濟輻射能力,更不會一躍而超過上海的經濟輻射能力。
關于北京增強經濟輻射能力的一些看法
第一,經濟中心和中心職能并不沖突。雖然我們一直強調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但是作為一個1300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不可能沒有很強的經濟功能。北京的巨大消費能力、發達的第三產業、國際著名的旅游勝地以及全國的樞紐的地位和“買世界,賣全國”貿易中心地位等,就足以表明北京是一個很有影響的經濟中心。更何況北京還有著較為龐大的制造業體系呢?椐最新一期《財富》雜志公布了2004年全球500強名單中,(未包括地區)僅有15家,其中前12家的總部均在北京。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北京也是中國大型跨國企業的控制與決策中心。北京經濟中心的地位,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我們不僅不能削弱這一中心地位,反而應該強化它?紤]到北京作為首都和北京市目前的發展特點,在強化經濟中心地位時,要禁止新建、限建或轉移現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用水量大的產業或項目,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金融業,把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高精尖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
第二,向東南發展,逐步和天津一體化發展。北京目前的發展基本上是以城區為中心,以環路和輻射路為骨架向外“攤大餅”,向外鋪攤子的同時,也是向外輻射的過程。北京郊區已經得到北京明顯的輻射,已經在加速發展,其中東面南面基本上已經輻射到了三河、廊坊等地。但存在的是,在京津冀之間還是缺乏協調,北京重點在向北擴展,天津重點在向東擴展,還沒有靠近的意思。作為京津冀的中心城市,很多中心城市功能是由京津兩市共同承擔的,如果不能協調發展,將會形成內耗,不僅難以成為環渤海的中心城市,而且在京津冀地區仍將保持一團散沙,在全國的城市經濟群中的地位將會不僅則退。所以京津冀地區要加強協調,北京向東南發展,天津適當向西北發展,必要時可以合并廊坊,使兩個城市逐漸融合,使北京成為新經濟中心、總部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服務業中心,使天津成為航運中心、制造業中心和貿易中心。
第三,沿渤海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逐步擴展兩翼,逐步與“沈大”和“濟青”經濟圈合攏。北京要成為環渤海的經濟中心,除了要和天津融合加強航運中心和制造業中心建設之外,還應該積極向兩翼擴展。在和遼寧、山東、河北諸省協商的基礎上,積極著手建設環渤海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向北連結唐山、秦皇島、錦州、營口,和沈大經濟圈合攏,向南連結廊坊、滄州、東營、濰坊,和濟青經濟圈連通,使環渤海真正成為聯系密切的經濟圈,而不是目前的三足鼎立局面。同時,北京還可以加強北邊的通道建設,為內蒙和蒙古國的物資集散服務,把腹地擴展到內蒙、山西和外蒙古。經濟中心城市與腹地的發展是相輔相承的。一方面,經濟中心城市通過產業專業轉移和為腹地提供綜合服務,帶動腹地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經濟中心城市通過對腹地優勢要素的積聚作用不斷強化自身的增長極地位。腹地是經濟中心城市高速發展的重要支撐。腹地對經濟中心城市的影響取決于腹地的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和聯系的緊密度。當前以上海為中心,以江、浙為腹地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區域一體化發展程度最高,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的經濟一體化程度較低,這已成為京、津兩市發展后勁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經濟中心城市與腹地的聯系是使整個經濟區實現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
1. “‘3座大山’阻礙城市群建設 怨言直指北京上海”,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楊一帆.引用的網址:http://www.nywb.com.cn/news/2004-12-15/20041215944244505.htm.
2. “北京與城市建設中若干的思考”,來源:經濟學家網站,作者:彭紅斌.引用的網址: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123.
3. “城市:綜合經濟中心定位”,來源:中國網.引用的網址: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2530.
4. “重要城市新一輪擴張:北京和上海的欲望號街車”,來源:《財經時報》,作者:陳紅、彭婷婷、尤康.
5. 國家統計局北京、上海2004年國民經濟和發展統計公報.
【北京與上海的經濟輻射能力差異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農村經濟進展狀況與趨勢探析論文12-02
探析建筑業發展和建筑經濟的關系論文11-29
經濟管理現代化和經濟發展趨勢探析論文01-26
區域經濟水資源供需平衡探析論文11-28
草地的生態經濟功能探析03-14
上海郵輪旅游營銷策略探析03-25
探析計算機電磁輻射的防護03-19
經濟師經濟論文特征論文12-02
經濟論文06-10
經濟增長論文11-30